左手寫就人生——訪民間書法碑刻藝人劉荊洲(圖)

2021-01-10 中國江西網
書法雕刻劉荊洲正在拉二胡

  「東固富田介豆腐嫩,新圩陂頭介米酒醇,值夏匠人堆打堆。」富水河就是這麼奇妙,雖然只有一百餘裡長,可是她一路靈氣飄逸,到了值夏,索性將所有的靈氣傾情拋灑,然後與瀧江交匯,歡快地融入贛江。

  於是,值夏一帶的手藝人就特別多,書畫、打石、打錫、打鐵、補鍋、彈棉花、譜匠、木匠、篾匠……各種各樣的手藝人應有盡有,且工藝精湛,聲名遠播,而劉荊洲就是其中一位能工巧匠,他的書法碑刻技藝爐火純青,享譽富水河及周邊鄉鎮。

  變故

  走進青原區值夏老街劉荊洲的「藝林書刻行」,一股濃鬱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琳琅滿目的書法精品滿牆滿桌滿地,楷書力透紙背,行書如行雲流水,草書則靈動飄逸,那一樁樁、一件件書法雕刻作品莊重雋永,刀法純熟,令人咋舌。任誰都想像不出這樣的書法雕刻傑作竟是出自一位只讀過二年級,且是用左手寫出來的匠人之手。

  劉荊洲,高挑個兒,清秀面容,滿臉憨笑,一副無憂無慮的神態,絲毫看不出他是個年近花甲,且右手半殘的人。採訪中,他向筆者講述了自己自強不息、篤志成才的坎坷經歷。

  劉荊洲,筆名古墨,1964年元月,出生於青原區值夏鎮樟溪村。父親飽讀詩書,解放前是位教書先生,解放後改行當了醫生,可謂是書香門第。家有父母、姐弟、奶奶,本是一個可享天倫之樂的幸福家庭,哪知天有不測風雲,1966年,母親不幸逝世,家庭開始陷入困境。1972年初,父親病故。同年5月,年僅16歲的姐姐出嫁,一下子,五口之家就僅剩他和奶奶兩個人相依為命了。此時,劉荊洲剛剛讀小學二年級。暑假期間,因和小夥伴玩捉迷藏遊戲,不幸右手摔成尺骨開放及粉碎性骨折。他說:「奶奶一個婦道人家哪曉得其中的厲害?一直拖到10月份,發現我的右手嚴重潰爛,腫脹得嚇人,這才叫我姑父帶我去南昌治療。由於延誤了最佳治療期,神經潰爛斷了,雖然避免了截肢的危險,但右手卻是殘疾了。」右手不能寫字,他只好輟學。昂貴的醫藥費使沒有經濟來源的家庭猛地跌入了深淵。以後的生活靠親戚的接濟,祖孫倆才勉強度日。

  學藝

  右手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只好鍛鍊左手,這可是一個漫長而又痛苦的過程。1973年開始,年僅9歲的劉荊洲拖著半殘的右手上山砍柴賣,偶爾還去磚瓦窯場打打零工,掙點小錢補貼家用。在勞動中,他右手的生理機能逐步得到了一些恢復。1975年至1978年又跟隨同村的錫匠學徒,因為右手半殘,打錫的很多工序他根本做不了。無奈,他只好自學油漆和畫畫,並開始學習書法。在學習中,他深深地感受到隔行如隔山,看似簡單的事,真正做起來就難如登天,雖然這行業有點適合自己,但離要賺錢養家餬口的目標仍是很遠,不行,必須要拜師學藝。

  1986年,劉荊洲正式拜歐陽道莘老師傅學習刻碑和製作牌匾技藝,算是踏入了書法及刻字行業的門檻。他知道,每個行業都有其不為人道的艱辛,要想在一個行業裡站住腳,必須下一番苦功才可。在師父的悉心教導下,劉荊洲以一個只有小學二年級的文化程度學習古文、寫對聯和刻字,冬練三九,腳凍僵了,起身跺跺腳再練;夏練三伏,汗水溼透了衣背,那就打赤膊練。經過幾年的刻苦訓練,終於打下了一定的書寫基礎。為檢驗自己的練習成果,也為養家餬口,每年春節前他都會到值夏街上去擺攤賣對聯。

  那個年代刻字行業並不景氣,生活難以為繼。1991年,他又跟隨舅舅學中醫,在值夏街上擺了三年藥攤子,主要經營自己配好的中草藥末用於外科拔毒膏藥、軟膏,跌打損傷、疔、疽、瘡、癰毒、痔瘡等一系列的外科用藥。由於他一沒文憑,二沒正式資質,辦不了行醫證,1993年底被迫停業。無奈,他不得不重操舊業,繼續從事他的寫字、刻字老本行。

  實踐中,劉荊洲深感自己的書畫功底嚴重不足,要創新,就必須加強學習,為此,1998年,他參加了南京書畫院書法函授班學習,臨摹的字帖是他家祖上傳下來的,蘇體已練了多年,而他從學的師傅擅長柳體,他就學習顏體和歐體。通過系統地學習,楷、篆、行、草各種字體他皆能用左手書寫,碑刻藝術尤為精通,就連那些上過大學中學的親朋好友都自慚形穢,紛紛為他點讚。

  2003年,他懷揣著闖世界的雄心壯志,來到深圳南山區寫對聯賣,希望闖出一番大事業來,奈何房租太貴,入不敷出,不得不灰溜溜地捲起鋪蓋回老家。外面不好混,那就在家鄉發展。2004年,他的「藝林書刻行」正式掛牌開業。未曾想,竟然生意興隆,從此,他家的生活之帆才算是揚起來了,且一路順風順水。

  追求

  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成功只會眷顧刻苦勤奮的人,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劉荊洲苦苦掙扎,他左手半殘,假如他未能孜孜不倦地學習,假如他沒有鍥而不捨的精神,他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功,也不可能會有小汽車,更不可能擁有豪氣的小洋樓。

  劉荊洲從事於祠堂廟宇的牌匾、楹聯,碑文的書寫和雕刻。他說:「練習書法無捷徑,臨帖、讀帖、入帖、出帖四環節缺一不可。但凡一筆,須用三折法,需付艱辛,方能頓挫有神,走筆有勢。」解讀他的艱辛歷程:比如石刻,須揣摩毛筆字體的講究,遣詞措字的講究,先在墓碑上按從右往左的順序豎寫,寫完,按照農村風俗,字數多少還得過「黃道」:道遠幾時通達,路遙何日還鄉,或生老病死苦。再用小錘和小針刀,細心一筆筆敲出來。他說:「跟師傅學過很多雕刻,惟楹聯雕刻最難。」是啊,在牆上或石柱、木柱上雕刻對聯,一般是凌空雕琢,沒有支撐,難度非常大,而且現代的水泥屋柱尤難,一錘敲下去,也許就崩了,力道必須恰到好處。為此,他悉心研究,仔細揣摩,不論陰刻、陽刻,務求一個個作品完成得盡善盡美。

  藝術創作是永無止境的。近幾年,他採用現代科技電磨機,創造了無書玻璃雕刻技術,即不用書畫,用電磨機直接在玻璃板上雕刻,更是將書刻藝術發揮到了極致。

  劉荊洲開辦「藝林書刻行」十多年以來,參加過省內外各種書畫大獎賽,也獲得了諸多榮譽。他的書法作品遍布省市內外,不少企業商家爭相索字收藏;碑刻木刻作品遍布周邊三縣一區,祠堂廟宇隨處可見他書寫、雕刻的牌匾、楹聯。隨著業務的不斷拓展,收入增加了,生活的風帆揚起了,但他仍忘不了另一個愛好——拉二胡。正是這二胡,陪伴他走過四十多個春秋,高興了,拉;鬱悶了,拉;事業跌入了低谷,還是拉。「一把二胡兩根線,任你聰明也得學三年」,二胡,給了他樂趣,給了他信念,給了他勇氣,給了他舒緩壓力的渲洩口。他不無炫耀地說:「你們還別笑我,就我這琴技,曾在鎮上、街道劇團當過伴奏哩。我拉爛了三把琴,這是第四把,是我前年花了三千多元買的。」說著,他拉動了琴弦,那悠揚的琴聲溢出店門,飄行於街道,瞬間就引來眾多路人前來駐足聆聽。

  這是天籟之音,也是幸福之音,還是自強者之音。(錢其昭、曾思政、王園梅)

相關焦點

  • 古稀老人一手精湛柳楷讓人稱讚,堅持日課,成為民間寫碑聖手
    民間是藏龍臥虎的聖地,往往孕育著身懷絕技的人才,不然我們經常說「高手在民間了」,的確如此,在一些農村還保留著寫碑刻碑的傳統,而這些寫碑人,往往是書法聖手,尤其是楷書聖手,這不,就有這樣一位古稀老人,能夠寫到一手精湛的柳楷,被人們所稱道,他為人低調謙虛,每每有人稱讚他的書法時,他都會說一句「還有待於提高
  • 他寫的「娃娃體」書法獲得了全國書法獎,這種書法怎麼學?
    所謂「娃娃體」書法,是指寫出來的字就好像剛學的娃娃寫的,很是稚嫩,也很質樸,為什麼有很多搞書法的人,都喜歡追求這種風格?原因就在於「娃娃體」有稚拙、自然之感。在一次全國書法展上,一幅「娃娃體」作品獲得了這屆書法大展的三等獎,從此而一舉成名,他就是朱興賢。
  • 大象無形——2021辛丑張建會書法年曆
    在我們對碑刻的理解觀照中所形成的墨跡,肯定與原碑有差距,而恰恰是這種差距給了我們更廣闊自由的表現空間。所以隸書的臨習創作也充分體現了作者對碑刻的理解和領悟能力。學習隸書一定要認認真真地去沉澱、去打磨,不能一蹴而就,這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 300年前的小篆書法,成為大家的模仿對象,左手書寫更厲害
    自古篆書就比較難寫,尤其是寫出自己風格的小篆書法更是難上加難。首先它需要建立在書法作者超強的研究與理解傳統書法的基礎之上,其次還需要不停地練習書法,形成自己的小篆風格。下面是給大家帶來清朝錢坫大家的《篆書王勃五言律詩》書法作品,一起來感受一下這位小篆大師的真實書法魅力吧。
  • 懷仁集王聖教序碑刻畫出了一個民族永久的生命線
    懷仁集王聖教序碑宋拓剪裱本局部拍圖。記者 毛毛文/圖它,有兩位皇帝為其作序、寫記。它,敘述了玄奘法師赴印度取經和回國譯經的史實。螭首方座,碑身上小下大,碑文30行,行83字至88字不等,共有1904個字,是由初唐時期長安弘福寺僧人懷仁經過24年的努力從王羲之的若干墨跡中輯集出來的碑刻。他巧妙地將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玄奘法師和王羲之這些當時及後世人們耳熟能詳的重要歷史人物勾連起來,製作出真正具有紀念性的作品。
  • 歐陽詢楷書碑刻《翟天德墓誌》欣賞
    導讀歐陽詢作為唐代最為出名的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具有劃時代意義,影響了書壇千年,至今熠熠生輝。歐陽詢處於隋末唐初之際,是隋唐之間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書法家,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少有與其比肩者。他的楷書最為經典,歷代學習書法者,無人不知其楷書,歷代學楷書者,都繞不過歐陽詢的書體,他的楷書骨力瘦勁,法度極為嚴謹,被後世學習書法者奉為圭臬。歐陽詢的書法除了結構萬金油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個特點——險勁。孫過庭對歐陽詢的楷書有這樣一句評價:「既能險絕,復歸平正。」這才是歐陽詢書法難能可貴之處。
  • 曾被漢化的越南人過年寫春聯,他們的書法寫成啥樣?
    越南春聯集市那麼問題來了:越南自從四十年代廢除漢字之後,採用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越南文字,有幾百年書法寫春聯習俗的越南人,如今寫出來的書法會是什麼樣兒呢?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在越南廢除漢字之後的七十多年以來,越南人過年仍然保留有寫春聯貼春聯的習俗,在越南最初執行廢漢字的頭幾年裡,民間並沒有立馬就執行徹底廢除漢字,而是在隨後多年的努力之下才逐漸讓漢字正式退出了包括傳統習俗在內的「文化舞臺」,越南新文字才正式登上了民間春聯這個舞臺。
  • 大字書法,應該怎麼寫?
    首屆大字書法展 入展作品那麼,大字書法到底應該怎麼寫?大字書法是對榜書、題署、署書、擘窠書、撮襟書等的總稱。書法史上,大字書法在明代最為興盛。開國皇帝朱元璋偏好大字書法,他令臺閣書法家在牆壁上書寫聖賢名言,教化將臣。不僅如此,宮廷官府、官員住宅、店鋪都要題寫牌匾、楹聯,為大字書寫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因之,明季湧現如詹希元、胡廣、黃養正等一大批書法大腕。
  • 書法大家劉小晴,楷書創作諸葛亮經典文章,筆法俊美秀逸,真書法
    楷書創作的慣用方法及楷書的定心簡述:楷書創作中,要突破唐楷慣用的創作方法,就要克服碑刻中的刻板、雷同現象,按照現在的書法發展觀來全視書法藝術,雷同就是一種抄寫,與創作創新有距離,在創作中要突破碑刻痕跡的制約,大膽與手寫體融合,適當「牽絲映帶」,以便增加靜中有動的感覺,臨寫過去的碑刻作品,很難做到「不得重改」,只有借鑑簡帛書的用筆,才能做到「不得重改」地以筆寫字,孫過庭《書譜
  • 當帝王愛上書法,意義何其大!
    在中國書法史上,帝王書法是個特殊的群體,其特殊就在於其身份及地位,他們熱愛書法並研究書法,有幾位帝王他們的藝術造詣頗高,不僅充滿陽剛之氣,還有正大氣象,並留下了傳世之作,在中國書法史上有其重要地位。
  • 王剛演活了和珅,還能寫一手好字,書法是影視圈的佼佼者!
    生活中的王剛老師也愛好書法,而且寫得很不錯。筆者在網上找出來一些王剛老師的書法作品,這些作品主要以行書為主,整體章法布局很文氣,結構也不錯,還是可以看出書法功底的,說明王剛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沒少在書法上下功夫。
  • 怎樣寫好大字書法作品?
    我們馬上就要寫春聯了!這是練膽我們馬上就要寫春聯了!這是一年一度的「練膽季」,千萬不要放過。 寫春聯,一般要用大字寫。展廳書法,大字作品也是主流。今天就來講講怎樣寫好大字作品。 什麼是大字書法?
  • 河南農民喜歡書法,用煤灰寫書法,一手「毛體字」真漂亮!
    聽到黃鐵圈這樣的名字我們也都知道非常的土,一看就是農民出身,雖然黃鐵圈是農民出身,但是黃鐵圈從小就對中國的的書法非常的喜歡,沒有名師指點的黃鐵圈對中國的書法也是非常的執著,通過自己一個人的研究最終把中國的書法寫出了藝術美,黃鐵圈最為喜歡的就是「毛體字」,他寫的「毛體字」非常的漂亮,而且書寫的方式也是非常的特殊,因為平時家裡沒有錢買墨水,所以黃鐵圈就通過撿煤灰來寫書法,看到這裡以後相信很多網友也好奇
  • 輕盈靈動,露鋒起筆,褚遂良的碑刻有哪些特點?
    輕盈靈動,露鋒起筆,褚遂良的碑刻有哪些特點?董逌跋《褚河南聖教序》亦言褚遂良法承書聖而成自家面貌,非後世所能及。褚遂良早期取法歐、虞,遵循「銘石之書」,故而早期書風平和,筆法穩實。後改為取法王羲之一脈,並在其中融入了一些魏碑的特點,使得褚遂良書法形成了古雅中透滲飄逸、婉美中隱含勁挺的書風特徵與寬綽疏朗的結構特徵。《墓誌彙編》中便錄有其拓片,該墓銘未署書者姓名,只知墓銘主人職任太子中舍,屬於從七品的職事官。此志楷法嚴整,疏瘦清健,規模褚遂良,對褚書的取法顯得頗有功力。
  • 那個賣豬肉寫書法的他,終於入展啦!
    平時別的老闆都是忙著招呼顧客做生意,而他卻在空閒時坐在攤前練書法。他就是範敬增,一邊賣肉,一邊練字。酷愛書法,是範敬增多年來的愛好。賣豬肉13年,真正在肉攤前開始練書法,是5年之前。範淨增說,之所以把書桌搬到攤上來,純屬愛好。「以前在家裡練,不過這樣更方便,在肉攤子上能賺錢,還能消磨時間。」
  • 易烊千璽秀書法,寫了一幅瘦金體,專家卻說:還需努力
    文/靜水本文我們來介紹一個年輕的藝人,他就是TFBOYS「三小隻」之一的易烊千璽。這個組合應該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少年組合了,他們的才華有目共睹,而且也為大家留下了許多經典作品。本文我們要介紹的易烊千璽更是了得,他不僅歌舞俱佳,而且在演技上也是可圈可點。
  • 誰撥轉了盛唐書法(上)
    他以行書為起點,擺脫姿媚時病,由碑頌探玄妙之意,自碑刻尋幽深之理,用行楷撰寫碑文計八百方之眾,杜甫贊其書法「聲華當健筆,灑落富清制」,足見推重。李邕的書法,能夠自開風格戶牖,藝術成就和人格魅力皆令時人和後輩傾心推戴、心悅誠服,他不僅催生了盛唐書法浪漫主義高潮的到來,亦在中國藝術史、文化史和精神史上豎起一座豐碑。
  • 硬筆書法:部首在左的字如何寫,方法全在這(一)
    不少朋友跟我反映,毛筆書法固然很地道,是中華民族書法的正源,也是書法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但是實用性不廣,硬筆書法才是我們日常用得最多的書寫形式。硬筆書法的普及性很廣,市面上的各種書法字帖也很多,寫起來不是很費勁。
  • 中國書法術語大全
    繪畫有線條,有形象與色彩;書法則不代表物象,不用色彩,只有抽象的線條,故其線條的氣質和韻致的表現更求強烈,因此晉唐間稱書法為「書勢」。書法藝術要求有微妙疊見的變化,能達到「戈戟銛銳可畏,物象生動可奇」(轉引沈尹默《書法論叢》)。但字形非具象,要使其具有可畏可奇之技能,尤須講究筆法、筆勢、筆意,才能達到盡美。書法藝術,有三千多年歷史。
  • 易烊千璽左右手都會拿筷子,左手寫字比別人右手寫得漂亮,太靈活
    普通人喜歡用右手,因為右手有力量,身體可以控制右手做任何高難度的事情,但左手就不一樣,比如很多人都是用右手寫字右手吃飯,這是大多數人的表現,當然有些事情都是相對的,就有人喜歡用左手吃飯寫字,比如湖南衛視的著名主持人汪涵就是一個左撇子,他喜歡用左手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