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從一開始就不是個褒義詞,前英國首相邱吉爾說:完美主義等於癱瘓。要求自己及他人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如今我發現身邊的完美主義越來越多,這些人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專注細節,不斷鑽自己的細節,還要求別人的細節一樣的完美。最可怕的是就算別人覺得已經很完美了也架不住「完美主義者」最終畫蛇添足的一擊。
今天要講述的真實案例全部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事例,根據當事人的行為,我覺得完美主義者分為三類:
第一類,就是對自己要求極致完美的自虐型;第二類,就是對自己要求很寬,但對於別人要求完美,任何細節都要求極致的虐人型;第三類,縱然別人沒有那麼高要求自己卻始終堅持為別人製造完美的受虐型。
把孩子當成替自己完成未完心願的犧牲品
昨日有一位母親來諮詢我,最近其兒子變得性格乖戾,處處跟她作對,而且還漸漸發現其說謊。後來經過我的測評之後發現,她兒子何止是這些問題,經過交流發現她兒子不信任任何人,甚至總是疑神疑鬼,我儘量找輕鬆愉快的話題,但這位小男生卻時不時往後看,又馬上把臉扭回來。
根據種種跡象表明,我覺得問題絕對不可能出在孩子身上。於是我開始跟其母親單獨聊。最後我發現,孩子的父母都屬於完美主義者,母親曾是鋼琴九級,後來因為選擇出國進修從而錯過了事業發展的最好時機,她的同學過去有不如她的,如今都是成都音樂學院的系主任了,種種令她很受傷的打擊讓她心灰意冷,後來因為形象氣質佳外加家庭條件不錯,她最後還是去了一家銀行成為正式工。
孩子的父親是大學的正式編制,但個人喜歡收集古錢幣和奇石,甚至有點痴迷的地步。那麼在孩子的日常生活當中每天母親會逼著他練鋼琴,而且在練琴過程中母親就像個監工一樣在一旁聽著,孩子有些地方沒有談好母親會毫不留情地斥責孩子。
而孩子每天煎熬般的練完琴之後,父親又會湊過來給孩子講他根本不喜歡聽的古錢幣歷史。父母的做法或許拆開看都沒有錯,都希望孩子能夠突破自我,至少是在和其他孩子相比的時候能夠輕鬆勝出,但實際上孩子還沒來得及跟別人比的時候就已經敗了。
本身孩子已經失去了自我,他不再清楚自己為什麼而活著同時還會對家庭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在跟我的後期交流中孩子說出自己曾想過離家出走甚至是自殺。但是沒有執行的原因是自己下不了決心,在決心面前自己顯得十分膽怯。
母親發現孩子撒謊是在四月時候,銀行組織關於疫情防疫的集中培訓,而十天時間孩子根本沒有好好練琴,只是象徵性地彈了彈應付父親而已。十天後母親回家發現兒子明顯生疏了,斥責孩子的時候也質問了孩子的父親為什麼不督促孩子。
每一個家長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這一點毋庸置疑,包括我在內也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處處不如人。但是關於孩子的培養方面,不同人因為不同的理解最終發生了偏差。曾經有一段網文《我終於不用再學習了》講述一個女孩從小沒有學習天賦卻因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從而失去童年,最終在絕望中選擇跳樓自盡。
每一個孩子不用父母督促其實也都希望能給予父母自己所能給予的,哪怕僅僅是一個他們僅有的擁抱。這個世界本來就因為殘缺所以才會變得美麗,白色在很多人眼中代表著聖潔,那是因為這個世界還有黑色。善良之所以被稱之美德,是因為這個世界存有惡念。
開頭講過,對自己要求完美叫自虐型,對別人要求完美是虐他型,為了別人而追求完美叫受虐型。在剝開追求完美的外殼之後最終發現僅剩下的只有傷害。
世界中是否存在真正的完美
世界是一樣的,有天,有大海,有山川,有陸地,有各種生物還有各種植物。有些人會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但是有些人卻覺得這個世界一點都美好。
說白了完美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前文提到的那位母親,縱然她一直覺得孩子的琴彈得不夠好,但至少我相信有人會覺得那孩子的琴彈得已經好到無可挑剔了。所以完美在這位母親的行為中已經變成了對孩子的一種束縛,一把萬惡的枷鎖。
孩子沒有自己的時間,別的孩子享受動畫片的美好時光時候,孩子在努力的加速做作業因為作業會佔據練琴的時間。別的孩子和父母愉快的談話或者玩玩具的時候,她的孩子卻呆坐在琴凳上,含著眼淚去無奈地接受現實的殘酷。當別的孩子可以聽完故事閉上眼睛睡覺的時候,她的孩子卻得接受她毫不留情地斥責。別的孩子熟睡的時候,她的孩子卻常常一次次噩夢中掙扎。
完美是一個相對定義,世界上或許本身就因各種不完美而給人感覺完美。可能有些人會反駁我說,若是有一天這個孩子出人頭地,他會感謝如今自己的付出。
這裡我可以明確告訴每一個人,不能領悟完美的人始終得殘缺的過完這一生。誠如這個世界出過很多鋼琴家,他們確實付出了很多,但是一個真正的音樂家他對於音樂的領悟一定是源於生活中的快樂,就算是不幸的,他們的音樂靈感同樣是來自從不幸中自我找尋那一份快樂。
我跟這位母親最後做了交流,當我問及你是真的想要一個音樂家兒子,還是讓孩子去當一個替代品完成當年你自己未完成的心願的時候,這位母親突然沉默了。同時我也跟孩子做了交流,人生中要學會從苦悶中發現那份自己唾手可得的美好。一個月過去了,母親不再是挑孩子的問題,而是就哪裡表現得好進行表揚性質的點評,現在孩子練琴比過去更加主動而且也感受到了些許快樂,有了自己的目標以後,朝著這份目標前進,縱然失敗但也至少能保留一份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