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義者其實是一種不幸,追求完美的過程很艱辛,結果很受傷

2021-01-10 跟北房三間聊教育觀

完美主從一開始就不是個褒義詞,前英國首相邱吉爾說:完美主義等於癱瘓。要求自己及他人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如今我發現身邊的完美主義越來越多,這些人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專注細節,不斷鑽自己的細節,還要求別人的細節一樣的完美。最可怕的是就算別人覺得已經很完美了也架不住「完美主義者」最終畫蛇添足的一擊。

今天要講述的真實案例全部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事例,根據當事人的行為,我覺得完美主義者分為三類:

第一類,就是對自己要求極致完美的自虐型;第二類,就是對自己要求很寬,但對於別人要求完美,任何細節都要求極致的虐人型;第三類,縱然別人沒有那麼高要求自己卻始終堅持為別人製造完美的受虐型。

把孩子當成替自己完成未完心願的犧牲品

昨日有一位母親來諮詢我,最近其兒子變得性格乖戾,處處跟她作對,而且還漸漸發現其說謊。後來經過我的測評之後發現,她兒子何止是這些問題,經過交流發現她兒子不信任任何人,甚至總是疑神疑鬼,我儘量找輕鬆愉快的話題,但這位小男生卻時不時往後看,又馬上把臉扭回來。

根據種種跡象表明,我覺得問題絕對不可能出在孩子身上。於是我開始跟其母親單獨聊。最後我發現,孩子的父母都屬於完美主義者,母親曾是鋼琴九級,後來因為選擇出國進修從而錯過了事業發展的最好時機,她的同學過去有不如她的,如今都是成都音樂學院的系主任了,種種令她很受傷的打擊讓她心灰意冷,後來因為形象氣質佳外加家庭條件不錯,她最後還是去了一家銀行成為正式工。

孩子的父親是大學的正式編制,但個人喜歡收集古錢幣和奇石,甚至有點痴迷的地步。那麼在孩子的日常生活當中每天母親會逼著他練鋼琴,而且在練琴過程中母親就像個監工一樣在一旁聽著,孩子有些地方沒有談好母親會毫不留情地斥責孩子。

而孩子每天煎熬般的練完琴之後,父親又會湊過來給孩子講他根本不喜歡聽的古錢幣歷史。父母的做法或許拆開看都沒有錯,都希望孩子能夠突破自我,至少是在和其他孩子相比的時候能夠輕鬆勝出,但實際上孩子還沒來得及跟別人比的時候就已經敗了。

本身孩子已經失去了自我,他不再清楚自己為什麼而活著同時還會對家庭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在跟我的後期交流中孩子說出自己曾想過離家出走甚至是自殺。但是沒有執行的原因是自己下不了決心,在決心面前自己顯得十分膽怯。

母親發現孩子撒謊是在四月時候,銀行組織關於疫情防疫的集中培訓,而十天時間孩子根本沒有好好練琴,只是象徵性地彈了彈應付父親而已。十天後母親回家發現兒子明顯生疏了,斥責孩子的時候也質問了孩子的父親為什麼不督促孩子。

每一個家長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這一點毋庸置疑,包括我在內也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處處不如人。但是關於孩子的培養方面,不同人因為不同的理解最終發生了偏差。曾經有一段網文《我終於不用再學習了》講述一個女孩從小沒有學習天賦卻因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從而失去童年,最終在絕望中選擇跳樓自盡。

每一個孩子不用父母督促其實也都希望能給予父母自己所能給予的,哪怕僅僅是一個他們僅有的擁抱。這個世界本來就因為殘缺所以才會變得美麗,白色在很多人眼中代表著聖潔,那是因為這個世界還有黑色。善良之所以被稱之美德,是因為這個世界存有惡念。

開頭講過,對自己要求完美叫自虐型,對別人要求完美是虐他型,為了別人而追求完美叫受虐型。在剝開追求完美的外殼之後最終發現僅剩下的只有傷害。

世界中是否存在真正的完美

世界是一樣的,有天,有大海,有山川,有陸地,有各種生物還有各種植物。有些人會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但是有些人卻覺得這個世界一點都美好。

說白了完美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前文提到的那位母親,縱然她一直覺得孩子的琴彈得不夠好,但至少我相信有人會覺得那孩子的琴彈得已經好到無可挑剔了。所以完美在這位母親的行為中已經變成了對孩子的一種束縛,一把萬惡的枷鎖。

孩子沒有自己的時間,別的孩子享受動畫片的美好時光時候,孩子在努力的加速做作業因為作業會佔據練琴的時間。別的孩子和父母愉快的談話或者玩玩具的時候,她的孩子卻呆坐在琴凳上,含著眼淚去無奈地接受現實的殘酷。當別的孩子可以聽完故事閉上眼睛睡覺的時候,她的孩子卻得接受她毫不留情地斥責。別的孩子熟睡的時候,她的孩子卻常常一次次噩夢中掙扎。

完美是一個相對定義,世界上或許本身就因各種不完美而給人感覺完美。可能有些人會反駁我說,若是有一天這個孩子出人頭地,他會感謝如今自己的付出。

這裡我可以明確告訴每一個人,不能領悟完美的人始終得殘缺的過完這一生。誠如這個世界出過很多鋼琴家,他們確實付出了很多,但是一個真正的音樂家他對於音樂的領悟一定是源於生活中的快樂,就算是不幸的,他們的音樂靈感同樣是來自從不幸中自我找尋那一份快樂。

我跟這位母親最後做了交流,當我問及你是真的想要一個音樂家兒子,還是讓孩子去當一個替代品完成當年你自己未完成的心願的時候,這位母親突然沉默了。同時我也跟孩子做了交流,人生中要學會從苦悶中發現那份自己唾手可得的美好。一個月過去了,母親不再是挑孩子的問題,而是就哪裡表現得好進行表揚性質的點評,現在孩子練琴比過去更加主動而且也感受到了些許快樂,有了自己的目標以後,朝著這份目標前進,縱然失敗但也至少能保留一份美好的回憶。

相關焦點

  • 總是追求完美的完美主義者,便會對很多事物感到不滿!
    完美主義——虛幻的另一個代名詞。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東西,就連科學賴以發展的公理,也總是有著某某假設,某某前提。然而,完美,這樣一個烏託邦式的假想,卻是促進古往今來世界上許多人的源源動力。正因為有它存在於我們的心中,我們紛亂的社會才變得更加有序,我們才能被文明的鐵臂推送向前。
  • 完美主義者一追求的一生
    一提到完美主義者,人們一下子就會和工作狂、吹毛求疵的人聯繫起來。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那多半會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甚至有人總結:完美主義者的人適合當員工,而不適合當朋友。這樣的說法自然有它的道理,但也不完全科學。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完美主義者,更全面地了解他們吧。
  • 你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嗎?完美主義者的自我認識與提升!
    你是否經常追求心中的公正、公平?你是否想要把每件想做的事,都要做到最好、最完美?完美主義者有著極強的原則性,在他們心中,正直與正確是最重要的,在他們看來,世界只有對與錯兩個角度,黑白分明。那麼,你是一名真正的完美主義者嗎?請隨「布曲讀書」一起,來看看完美主義者都有哪些具體的特徵吧!
  • 完美主義者的10條標準
    在這兩個方面的基礎上,心理學家將完美主義者分為兩種,順應型完美主義(Adaptive Perfectionism)和順應不良型完美主義(Maladaptive Perfectionism)。許多傑出的運動員、企業家、研究者是順應型的完美主義者,他們追求完美,對於完美的渴望卻沒有成為他們的障礙。也有一些學者認為,他們並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完美主義者。
  • 承認不完美,是完美主義者的終極解藥。
    但同時,完美主義者也是疲憊的追逐者,他們取得了很多成就,卻很難感受到快樂,或者即使有,也是轉瞬即逝,在新的目標的牽引下,他們如夸父追日般的追求著「完美」這個原本就不存在的東西。因為心懷著對世界美好且完美的期待,總覺得挫折讓事情變得不那麼完美,難以接受。 完美主義者性格的形成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幾乎每一個完美主義者的成長過程中,都有著「難以取悅的父母」的存在。
  • 處女座是極端的完美主義者,要麼破碎,要麼完美,不要中間
    處女座因為想要完美而顯得自私,他們的完美主義時時刻刻都在折磨著自己。他們可以像個騎士一樣地守護著你,幫你想著很多事情,你再也沒有後顧之憂了,就像多了一個秘書。他們時刻都在糾結著未來,所以他們不但要時刻提高自己,還要勇敢面對世界。處女座凡事追求完美,對感情較為謹慎,是一個愛就要有結果的星座。
  • 一個「完美主義」者的自白:你看似追求完美,其實只是在避免犯錯
    直到前段時間看了一本書——《不執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才真切地體會到了什麼是感同身受。原來我的這種習慣是「完美主義傾向」在作祟。完美主義是一種人格傾向,指一個人對自我或他人設定「極端的高標準,並極端要求結果完美,且以結果成敗對自我進行嚴苛的評價。
  • 完美主義者在生活中真的是完美的麼?
    現實生活中完美是優秀的代名詞,也是優秀的頂峰。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完美主義者真的很完美的,答案是否定的,完美主義者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這麼得心應手能夠信手拈來,相反的,完美主義者還會因為自身完美的人格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各種各樣的煩惱,處理得當則可上進,處理不當則跌入低谷。
  • 完美主義者,多給自己一點愛
    我們渴望完美:年少時期待獲得理想中的伴侶和愛情,成家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中年是渴望工作順意,事業成功……誠然,追求更高的標準可以幫助人們獲得成功,促進行業的進步和社會的革新。但對有些人來說,最好從來都是不夠好。
  • 心理上,完美主義者的行為表現有哪些?
    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那麼什麼是完美主義者?一、什麼是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者顧名思義,就是事事追求完美的人,每個人的行為特點都不太一樣,通過分析,所有人被劃分為九種類型,完美主義者就是之中之一。《九重人格》這本書中,對完美主義者的定義是這樣的:完美主義者愛批判自己,也愛批判別人,他們內心擁有一張列滿應該與不應該的清單。
  • 蔡依林新專輯反思完美主義者之痛:追求完美讓我活得不像人
    Jolin是出了名的完美主義者,加上天后身分,常常會出現情緒崩潰的狀況。《ugly beauty》以心靈對話為靈感,創作過程中她也反思自己對完美的偏執,「追求完美讓我活得不像人。」《ugly beauty》精裝版被瘋搶的原因,除了是因為含有華麗又可愛的蔡依林照片外,也附有日記本。
  • 完美主義者,中毒太深的表現,第一條說的就是我!
    即使是輕微的完美主義者(那些可能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完美主義者的人群)也會經歷他們因精益求精的個人追求所帶來的消極副作用。這裡有13個跡象能夠表明完美主義實際上在拖你的後腿,以及一些讓你開始放開手的簡單方法。1. 你總是非常渴望讓別人滿意。完美主義常常始於童年時期。
  • 《綠皮書》:給情感裝上「活動門」——完美主義者人格的自愈之路
    完美主義者人格的特點非常明顯——內心住著一個批評家,不斷督促自己提高自我進而獲得他人肯定,儘可能避免錯誤,因為錯誤會使擁有完美主義者人格的人非常痛苦。影片在雪利博士的出場就給我們展示了極致的完美主義者最直觀的人生結果:住在擺滿藝術收藏品的演奏廳樓上,穿著打扮高貴優雅如酋長,擁有高大上的頭銜——3歲就登臺演出,同時擁有心理學、聲樂學、禮儀學博士學位。
  • 完美主義者的內心世界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遵循完美原則。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會性,是「道德的人」。「超我」像一臉嚴肅的教導主任:你多大了還在地上打滾,你像話麼!能不能約束自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自我: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的我,我們經常在鏡子裡看到的那一位!自我處於中間階段,經常被本我和超我拉扯和擠壓。一方面儘量和現實協調,滿足本我的各種快樂。
  • 完美主義者為什麼要求完美?答案有3個,全在這裡了!
    完美主義者,基本是權力尋求者,傾向於敵對、遠離他人,從而獲得控制感。他們通常需要成就、利用和擊敗,來將環境改變成他們偏愛的樣子。他們非常害怕無助、失去競爭力、沒有價值感和被他人侵犯。他們需要控制感、自我保護和成就來遠離他人。會在極度的自我保護需求,以及獨立不切實際的願望下有所體現。
  • 完美主義者多抑鬱
    今年4月,佛羅裡達大學的KennethG.Rice教授在《心理諮詢》雜誌上發表文章指出,他的一項研究結果證實,無法接受一切不完美事物的完美主義傾向,是一種十分穩定的人格特質;而完美主義者那種經常感到難以達到內心標準的傾向,是誘發抑鬱症的危險因素。    Rice和他的合作者們,選擇了84名在校大學生作為這次實驗的被試者。
  • 給完美主義者:每件事都追求完美,是因為你無法擁抱低自尊
    ,完美主義有以下六種常見的特定行為:情緒上抑鬱總是苛責自己「應該這樣做」充滿羞恥與罪惡感要面子充滿恐懼且猶豫否定自己的自卑感完美主義者的行為往往無法妥善推動事務,而僅是填補自己內心的匱乏而反倒是阻止事務進行。
  • 完美主義者多數是對事不對人
    核心提示:「九型人格」把人的性格分成了九類,第一類屬於完美型性格。這類人在生活中很講原則、黑白分明,對事不對人。他們關注的是事情本身,而不考慮他人甚至自己的感受,只求把事情做對。所以,這類人往往對自己的情感採取壓抑的方式。嚴謹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嚴肅的生活態度。   古語云,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 這三大星座人,是完美主義者的化身!
    在我們的身邊會有各種類型的人,他們不盡相同,有各自的特點 ,這才是一種真正的圈子文化,對於我們自己而言是非常有利的條件,有的人他們事事處處都追求自己的完美的一面,對他們來說只有完美才能真正的體現出他們的價值,有3大星座的人就可以說是完美主義者的化身。
  • 知乎高贊:為什麼優秀的人從不追求完美?
    如果一個人想把每件事都做到100分,那結果只能是60分。此外,有研究發現:當一個人過度追求完美時,則更易於產生焦慮情緒或者是抑鬱情緒。而這些負面情緒又會間接影響一個人的工作效率。我的同事看似非常「正能量」,其實很焦慮,因為太過追求完美,總是擔心有些事情做得不夠好。長時間積累的情緒沒有被消化,其結果就是要麼沒事,要麼就是情緒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