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完美主義」者的自白:你看似追求完美,其實只是在避免犯錯

2021-01-10 明述的讀書札記

完美是優秀的敵人。追求卓越沒有錯,但是苛求完美就會帶來麻煩,消耗精力,浪費時間。關鍵是找到平衡點。——伏爾泰

從小到大,我有這麼一個習慣。

記得在中學時,每當周六周末,我總會把大量的書本塞進書包。

幹嘛呢?

回家看。除了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會帶回好多不用的課本、輔導書,腦子裡開始謀劃我的幻想大戲,「回家一定要都看完…要把這個周學的所有科目都複習完,還要預習新科目」。

大書包壓彎了小肩膀。然而回家除了老師布置的作業,其他的書碰都不會碰,周一原封不動地拿回去,還給自己加重無法完成任務的心理負擔。儘管這樣,還是一周一周地重複做同樣的事情,「樂此不疲」,剎不住車,好像不受控制一般。

上了大學,老師不布置作業了。可是這早已養成的習慣也很雞賊,瞬間改頭換面,我又開始熱衷於讀課外書、囤課外書…「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跟松鼠一般把一本本書囤積到眼前才會心安。我要讀一本書,有時也不知道為什麼一定要讀它,就感覺讀完了一定會讓我變得很美好。

這樣的習慣曾一度困擾著我,讓我身心疲憊,還曾去安定醫院就診過,最後醫生診斷是「焦慮症」,還開了一堆化驗單,但我轉身就把化驗單丟進垃圾桶揚長而去,因為我覺得自己沒病,或是我的狀態還沒有到要吃藥的程度。

直到前段時間看了一本書——《不執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才真切地體會到了什麼是感同身受。原來我的這種習慣是「完美主義傾向」在作祟。

完美主義是一種人格傾向,指一個人對自我或他人設定「極端的高標準,並極端要求結果完美,且以結果成敗對自我進行嚴苛的評價。

對於「完美主義」我相信大家也或多或少會有類似的感受和經歷:

焦慮到半夜三點還在修改第二天的演講PPT;焦慮到精心策劃了一年的項目從未實踐過一步;畢業論文一拖再拖,直到「大限將至」,才被逼著動筆,一蹴而就,最後卻不忍直視…

焦慮的根源,總結起來就是:

你是如此地想一步登天,你認為自己就該是個完美的神。

然而戲劇性的是,如此地想追求完美最終竟變成了一件最不完美的事。

01.完美主義與「圖示」

《不執著,叫看破 不完美,是生活》這本書的作者是莫妮卡拉米雷斯巴斯科(Monica Ramirez Basco),她是博士、臨床心理學家、作家、國家健康學院研究員。

書中把完美主義者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被稱為,內向型完美主義者。

他們經常為自己「不夠好」而糾結,犯錯、失誤、哪怕是一點瑕疵,都是不能容忍的。在內向型的內心深處總感到自己有什麼不對勁,所以他們總是小心翼翼,擔心自己犯錯、蒙羞。

另一種,則是外向型完美主義者。

他們則對別人的工作過度挑剔,對別人做的事極易感到很不滿,尤其作為領導者時,往往會覺得周圍人既無意把事情做好,水平又很欠缺,認為他們都不如自己。因此外向型的完美主義容易導致緊張的關係和衝突。

隨著時間推移和環境的變化,或許完美主義的外在呈現形式會變,但完美主義者的圖式卻不會改變,可能還會多種多樣。比如,在開頭提過的,讀中學時喜歡周末背書回家;讀大學時喜歡囤書,儘管形式變了,但根植內心的完美主義一直存在。

什麼是「完美主義圖示」?

圖式是指導你認知世界、自我和未來的基本信念、態度或觀點,也是你覺得永遠不夠好這一觀念的基礎信念。它能影響你對生活經歷的理解方式,而這些理解或觀點又能極大地影響到你的情緒反應。

完美主義圖式是可能導致對自己、境況和他人形成誤解的各種觀點,這些誤解會影響到你的行為選擇。

完美主義者經常會把事情做到完美。每次實現了完美,他們的完美主圖式便得到進一步加強。

內向型完美主義者和外向型完美主義者持有的圖示也不盡相同,那常見的完美主義圖式有哪些?

1."我必須做到完美,否則……"

這是兩種完美主義者共有的圖示——人必須做到完美,否則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內向型完美主義者擔心的結果是被拒絕,而外向型完美主義者則更擔心丟了面子。即便他們可能也知道哪怕犯錯了也不會發生任何不好的事情,但潛在的擔憂依舊會對人的行為產生影響力。

2. 「我必須做到完美,好讓別人接受我」

所有完美主義者也都共享該圖式,這是對「如果我不完美,就沒人會喜歡我」圖式的另一種曲解。有該圖示的完美主義者最典型的心理特徵就是:「把一句批評當做整體否定,把一句讚美當成情感表達」。

這種圖示是基於「假定別人的認可或喜愛在某種程度上是基於你的表現或行為」和「假設別人會注意到完美」這兩種假定謬誤基礎上才出現的。然而,當你賣力苦幹時,別人可能並未注意到你。

3. 「假如我做得很完美,那麼……」

「假如我把書都讀完,那老師就會很喜歡我」 「假如我把書都讀完,那就會考第一名」 「假如我把書都讀完,那下周心情都會很好」

這些幻想結果往往始於一個基本信念:如果你把事情做到完美,重要人物就會注意到,或是得到回報。

有些回報是外在的,如關愛、晉升、更多的錢、成績、金牌或名譽;有些回報是內在的,比如滿足感、內心平靜,或是啟迪。

而外向型完美主義者往往受內在回報驅動,因此不太在意別人的關注。

4. 「如果我犯了錯誤,那麼……」

這是內向型完美主義者的典型特徵。

這種圖式是「如果我是完美的,就會得到獎勵」的對立面。一旦造成錯誤,就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是一種「災難化」思維的呈現。哪怕會出錯的概率很小,且可以預防,完美主義者也會很擔心,一旦出錯就把自己看成徹底失敗者而無精打採。

5. 「做事情有正確的方式和錯誤的方式之分」

這是外向型完美主義者的典型特徵。

通常,以他們自身為標杆,正確的方式就是他們做事的方式。完美主義者錯誤地認為世上其他人都知道做事情的「正確方式」。一旦人們以錯誤的方式做事,完美主義者就會很生氣,不僅因為錯誤本身,他們會認為這些人原本有能力做對,只是不太想這麼做而已。

這一部分介紹了完美主義的兩種類型以及完美主義者的五種常見圖示,其中前三種為內向型和外向型共享,第四種為內向型特徵,第五種為外向型特徵。

簡單實用,大家可以直接拿來對照,自身曾有過這些想法嗎?

02.越追求完美,你的心理問題就越多

完美主義者之所以追求完美主義,往往受一種潛在的成功回報所驅動。

講哈佛幸福課的那個教授曾說,「在追求一個成功並滿足的人生時,成功的標準必須是現實的,而且必須享受其中」。

而完美主義者經常設置的標準既不現實,而且即便成功了也不能「享受其中」。而且越追求完美,完美主義者的心理問題可能就越多。

1.拖延症

在《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這本書中,心理學家曾提出一種叫做「理想化」的心理防禦機制。

理想是一種對完美、美好或卓越的標準,理想化是指將普通人提升到完美的狀態。可進行「理想化」的對象很多,可能是一個人、一段經歷,甚至對自身理想化。這就為潛意識中感到絕望或不願面對困境提供了一個簡單的「答案」。「理想化」可能導致的最直接後果就是「拖延症」,萬事俱備了還不一定會行動。

因此,完美主義者對在高期望中可能面臨受挫局面而產生負性情感,加以逃避,從而完美主義者更容易變成習慣性逃避的人。

比如,寫作這件事,一樣的寫文章,我在開始之前總會做看似無盡的準備,對「開始寫」總有一種抗拒,這種「永遠覺得準備不足」的心態,也是一種變相拖延。

而人家村上春樹,不管狀態好不好,每天都能雷打不動寫4000字。狀態不好,也要寫夠字數,沒靈感,就寫眼前的風景。即使狀態很好,寫足4000字後也會停。一鼓作氣寫完初稿,後面再慢慢修改,他曾說不怕寫的不好,最糟糕的是沒有內容可以修改。

這就是寫作上的天差地別,所以,針對拖延,「先完成,再完美」很重要。

很多人都在對抗拖延症,胡適先生也不例外,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小故事:《胡適留學日記》7月12日新開這本日記,也為了督促自己下個學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讀完手邊的莎士比亞的 《亨利八世》……7月13日打牌。7月14日打牌。7月15日打牌。7月16日胡適之啊胡適之!你怎麼能如此墮落!先前訂下的學習計劃你都忘了嗎?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這樣下去了!7月17日打牌。7月18日打牌。

從這個有趣對的拖延症小故事,也能看出「理想化」的荼毒之深。

2.焦慮、抑鬱

極端完美主義,往往會把失敗當成做世界末日,有時甚至覺得面對失敗去死也是理所當然的。這種自我打擊令人痛苦不堪,極易導致焦慮和抑鬱。

舉個身邊活生生的例子吧:

表弟曾在讀書的時候因為太過追求分數有過不少自殘行為,有一天,我眼睜睜看著他突然像個精神病人一樣打開房門,默默低頭,蹲在沙發旁邊角落裡用一把牙籤一根根刺自己的左臂到滿是血印,問他任何問題都不回話,直到我制止他的時候他才驚恐萬分根本就不知道我在他房間裡。我在他房間裡還找到了大概十多個空的牙籤盒。

後來這個事情被他家裡人知道了,一度當面決定將他送去精神病院,他似乎感到事情鬧大了,就沒有再這樣自殘過,也沒有再追求好看的分數,到最後高考逐漸變成中下遊,再到現在甚至還當上了銷售經理,再也沒有發現過類似的事情,就像是妥協了。但是這回過年回家跟他聚的時候,那種忽然陷入思考牢獄而根本察覺不到我跟他講話的情況依然還在。

我忽然想,如果沒有人去制止他,樂觀的看待此事,他能在自己的領域保持追求完美到多遠?他是否有機會能成為一個人人都耳熟能詳的傢伙?現在在我看來,他看上去就像是為了被那些普通人所理解接受,而放棄了成為一個發光的瘋子。

03.實質——「非黑即白」的過度簡化式直線思維

一個「完美主義」者的自白:你看似追求完美,其實只是在避免犯錯

你知道什麼是「隧道視野」嗎?

當你對事物持有狹隘觀點並忽略其他重要信息時「隧道視野」就會出現。在隧道視野中,由於你關注的焦點太狹窄,因此會錯過隧道之外的重要信息,這會導致曲解、錯誤或者對情況的片面看法。

在完美主義者的世界裡,對錯涇渭分明,過度簡化的直線思維作為一種隧道視野,會對事情做出非黑即白的結論,這也是完美主義的究竟實質。

《老實人》是法國作家伏爾泰晚年的代表作,是寫於1759年的諷刺「樂觀主義」哲學的小說。

小說中的「老實人」是德國一位男爵妹妹的私生子,他天性溫和善良,在男爵府邸上有名叫邦葛羅斯的老師,他的書中反覆出現了「最完美的世界」「最完美的歸宿」「世界上一切都好的無以復加」「世界上的一切都十全十美」……他的學說被老實人所深信。

之後在因緣巧合之下,他踏上了一段段天方夜譚的奇妙之間旅,每一段都充滿了痛苦,這和他所深信的「完美」世界並不相符:

由於愛上男爵女兒被趕出家門,漂泊流浪;之後被犒賞軍棍,差一點被砍掉腦袋;接著因為不關心教皇是否為魔道被布施教士咒罵;在老實人偶遇落魄的邦葛羅斯後,男爵一家又被保加利亞兵所害…

哪怕經過一連串的苦難,他卻仍然堅信他的完美世界觀。直到他到了一個遍布黃金的國度,這裡遍地都是黃金、碧玉和寶石,人們視黃金為糞土,人人自由平等、無憂無慮。

老實人終於來到了夢想的國度,但他最後卻離開了,為什麼?因為他要去炫耀、賣弄自己的見聞。於是,老實人帶著無數的黃金離開黃金國來到巴黎,但他在巴黎卻看到了貴族的虛偽,看到了當地最有錢的人波谷居郎泰,哪怕衣食無憂卻仍不能滿足自身欲望。他慢慢發現金錢無法給他帶來幸福,原來無論貧困富有,一樣擁有無窮的煩惱。

這所有的經歷讓老實人對邦葛羅斯的的理念心生質疑。原來世界並非非黑即白,有歡樂也有痛苦。

在伏爾泰的筆下,老實人簡單率直、溫和善良,他更是一個盲目崇拜完美主義者,行為愚蠢可笑。他只負責去經歷生活、驗證那個「最美好的世界」是否真的存在。而我們好多人也正像老實人一樣在自己的世界裡以親身實踐驗證那個「最美好」是否存在,並深陷圇圄。

童年時期,我們大多數人在父母的庇佑下都帶著樂天主義的眼光看待世界。跟老實人一樣,我們對外面世界都充滿了好奇心,相信世界充滿了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從不曾懷疑追尋幸福之路會充滿艱辛。也許必須要像老實人一樣在經歷真實生活的殘酷和荒誕後才能領悟苦乃生活常態。

從上面的描述中可看出,老實人在從小樂天主義的教育下一直以一種過度簡化的直線思維看世界。

內、外向完美主義者過度簡化的方式也不同。

內向型完美主義者的過度簡化會導致悲傷感和焦慮感,外向型完美主義者則會因為過度簡化而感到憤怒和沮喪。

《寄生蟲》中的富人形象,便是外向型完美主義者過度簡化的典型例子。

在《寄生蟲》這部電影中, 富人自認為自己對待司機等人的方式都合理,可是司機等人感受到的是偽善,富人骨子裡的分明的階級界限,言語行為上潛意識反應的鄙視和優越感,關鍵時刻不顧別人死活的自私,這就是刺激司機最後殺人的原因。這也說明了外向型完美主義一定程度確實可以激化矛盾。

外向型完美主義者期望別人總能把事情做好,這對於他來說非常簡單,而其他人可能遵循著一套不同的規則。

04.應對——完美主義並非「優點」

上文中描述的老實人沒有要反抗的意識,他的一生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更多是在別人的掌控下過活,任由這世界傷害自己,這樣的老實人其實是可悲的。

伊根稱:「完美主義和抑鬱症、焦慮症的不同點在於,完美主義者會把它當成優點,正因如此,完美主義才難以克服。

完美主義雖然難以克服,但並非無解。作者莫妮卡作為認知行為療法專家,除了在發現問題層面做出闡述,書中還給出了具體可行性指導方案。下面我將以從「我們」的立場視角分別提出面對外向型完美主義者和如果自身是內向型完美主義者該如何應對,希望我們不要步「老實人」的後塵。

如果自己是內向型完美主義者:

1. 構建螺旋式上升的認知連續體

首先,要意識到自己思維圖式的錯誤,把自己遇到的在人際關係或工作中最大的難題選出來,放慢認知思路,重新梳理你所擁有的和所期待的一切。

其次,莫妮卡認為,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你需要簡單化的二分類系統進入一個灰色地帶,去建立一個認知連續體。這些關於認知連續體的練習包括:明確問題 —— 明確期望 —— 建立新的錨點 —— 重新進行自我評估等

慢慢地,可能你會發現其實不完美的人生也挺好的。

2.降低期望,享受足夠好的生活

如果你在所有方面都將自己希望達到的水平標記為 100%成功,甚至為此而出現鬱悶、焦慮、沮喪,那就很有必要試著降低個人期望。

而有些人在處理過度簡化時則會朝著另一個極端搖擺。(例如,「我無法全部做到,因此什麼也不做。」)這樣轉向連續體的另一端,又是另一個過度簡化的重演。

我們瞄定的「灰色地帶」也是大多數非完美主義者生活的地方,它更是個更平靜的所在。在這裡你可以犯錯誤,並原諒自己;可以讓人們靠近你,看到你的弱點,然後幫你彌補;可以對自己和他人都感到滿意;可以有創意,而不必擔心遭到拒絕….

3.學會抓大放小,確定優先事項

完美需要我們付出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意味著要付出身體上和情感上的能量。要能分清何時啟動它,何時關閉它;何時全力以赴,何時灰色地帶。

這時你可以拿出一張紙,在上面列出自己的所有重要方面,然後評估各個條目不完美的風險,可用高(H)、中(M)或低(L)來表示。

理想中的完美主義一旦無法實現,高優先級條目會帶來最嚴重的後果。對這些條目,應付出最大的精力,優先級最低或風險最低的條目則應投入少量精力。

4.將複雜的大目標分解成容易做到的小任務

當制訂出一個用於實現目標的可行性計劃後,可再將其分解成較小步驟,根據上文提到的「認知連續體」,每次邁出一小步,每次只完成一個小目標即可。

比如,假設你的目標是在條理性方面實現 70%的成功,而目前僅為 25%,那就要想清楚如何讓自己達到 30%,然後50%,然後 60%,等等。接著,你需要有個計劃:一旦到達 70%,該如何保持住。

5.意識到自己開始較勁時,及時喊停

如果你已經習慣了努力工作並投入大量時間,那馬上讓你放鬆或者降低標準可能會有難度。這時你可能需要制定一個安全檢查表來限制自己。

來記錄每天有多少小時被分配到工作任務上,以此來確定什麼時候喊停,然後說當天已經足夠好。

當遇到外向型完美主義者:

外向型完美主義者不會有意識地挑起與別人之間的衝突,但有時他們會受到情緒的左右,從而做出能引發爭吵的回應,以反擊的方式進行自衛。為防止矛盾升級,你能做的就是儘量以非攻擊性或非防禦性的方式傳達你的信息予以反饋。

1. 應對父母

如果你的父母是外向型完美主義者,他們或許會一直告訴你應該如何表現,他們的批評或不認可意見已經使你接收到了自己不夠好的信息。

這時,你可以先對他們的批評平靜地做出反饋,然後你可以試著問問他們對你和你生活中已取得的成就的看法。通過雙向的觀點交流,讓他們能有機會說出對你的感受。

在這個過程中,有時子女會意識到自己的目標與父母的原來並不相同,或許也能讓父母明白為什麼孩子會不按他們期望的方式行事,這有助於每個人理解對方的觀點。

2. 應對伴侶

莫妮卡曾接手過一對夫妻的諮詢案例,兩人都是成功人士,卻彼此挑剔,丈夫看不慣妻子薪水更高、在社交場合盛氣凌人,而妻子看不慣丈夫與子女的溝通方式。兩人都想要在對方眼裡成為更完美的人,卻沒有交流過脆弱,沒有尋求過安慰。

類似這種夫妻間的矛盾在我們周邊時有發生。面對矛盾,有的人會逃避,有的人則會想方設法改變自己來取悅伴侶,以避免指責和矛盾。

最積極的做法是找一種避免抱怨或批評的形式,改變交流形式,讓它不那麼傷人。

有一個具體的小方法:

想一下你在伴侶眼中並非「足夠好」之事,在紙上列個清單,然後拿給他,告訴他:你一直不停地接收到關於自己不夠好的信息,該信息傷害了你的感情,讓你覺得產生了情感疏離。

告訴他:你願意在少數方面做出改變,但並非全部。讓他選擇最令人煩惱的事情,如果你同意選出的內容,請告訴伴侶:只要他願意別在其他方面抱怨你,你就願意在這些方面做出一些改變。

這有點像「補償」協議,但你並沒有要求伴侶為自己做什麼,而只是要求他忍住別抱怨。

05.不完美,才是生活的真相

沈從文的《邊城》給我們描繪了如夢似幻的世外桃源般的世界,初讀時,被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裡簡單而美好的人物風情所吸引,但其中最觸動我的是女主人公翠翠的愛情悲劇。

天保客死異鄉,儺送也遠走他鄉不知歸期,爺爺在暴雨夜裡去世,獨留翠翠隻身一人存活世上。

《邊城》為什麼沒有一個圓滿結局?

沈從文說:

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知素樸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而這樣的悲劇,其實誰都沒有錯。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人生形式。」

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就是:不完美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性格內向者,完美主義會害了你
    容易出現這些「強迫症狀」的人,大多是性格內向者。01「完美主義」很害人當「強迫症」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發展成「完美主義」,過度追求事件的完美,往往反而帶給內向者不必要的煩惱。小李是一家公司的文員,平時工作踏實,性格內向,追求完美。年會上,同事們紛紛上報了自己的節目,小李正好上學時愛唱歌,她也就報了一個節目。
  • 知乎高贊:為什麼優秀的人從不追求完美?
    美國商學院的教授曾經對關於「完美主義」的數十篇論文進行了整合分析,涵蓋了將近2.5萬名員工,得出的結論是:完美主義和工作表現沒什麼關係。因為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如果在細節上太過糾結,難免會顧此失彼,影響整體的工作效率。站在領導的角度來說:我只在乎結果,不在乎過程。我事情比你多這麼多都沒有加班,說明是你工作效率不行。
  • 心理學:完美主義者的十條標準,你中了幾條?
    完美主義是一種人格特質,它影響著人們在思想、情緒、行為上,表現出一種力求完美的傾向。「完美主義者」們除了希望自己能夠盡善盡美,甚至還會要求身邊的人也都要是完美的,也有著超乎常人的對於「完美的渴望」和「缺憾的恐懼」的極致恐懼。
  • 完美主義者的10條標準
    根據wiki的定義,完美主義其實包含了兩個方面:完美主義的努力(Perfectionistic Strivings)和完美主義的擔憂(Perfectionistic Concerns)。完美主義努力,即正面效應,包含嚴格的自律和高職業道德。完美主義擔憂,即負面效應,是指過度自我批判以及滿足感的缺失。
  • 總是追求完美的完美主義者,便會對很多事物感到不滿!
    完美固然能某種程度上代表一種聖潔,但一個總是追求完美的完美主義者,便會對很多事物感到不滿,會認為他們或多或少都有瑕疵,全有非得改變的理由。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應該是不少的。很不幸的是,我,曾經也是一個完美主義者,雖然我並不曾想如此的生活。可是人性的弱點也就在於此,一個明明了解得很清楚的道理,卻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本我,非得走向了違背的岔途。
  • 給完美主義者:每件事都追求完美,是因為你無法擁抱低自尊
    完美主義,是在探討典型星座人格時總會被提起的,也是不少人會以此為行事準則,甚至在工作面試時會將此作為競爭優勢,認為完美主義有助於表現優秀並達到成功。然而,比較在與有此特質的人共事後的經驗,卻讓人感到擁有完美主義特質的人難以合作,而這樣特質擁有的大量執著也可能使團隊氛圍或是人際關係陷入僵局。
  • 如何讓一個有完美主義的女生戀上你?
    導語:如何讓一個有完美主義的女生戀上你?世界上沒有愛情完美主義者,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愛情童話,那個裡面住著我們對愛情的幻想和期待。誰都希望自己的愛情能像童話故事裡那樣幸福唯美,可畢竟現實是殘酷的,所以,在面對真實的愛情時,我們都會妥協,畢竟愛情也是要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生活。
  • 你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嗎?完美主義者的自我認識與提升!
    在生活中,你是否常常以很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及身邊的人?你是否經常追求心中的公正、公平?你是否想要把每件想做的事,都要做到最好、最完美?完美主義者有著極強的原則性,在他們心中,正直與正確是最重要的,在他們看來,世界只有對與錯兩個角度,黑白分明。那麼,你是一名真正的完美主義者嗎?請隨「布曲讀書」一起,來看看完美主義者都有哪些具體的特徵吧!
  • 乾隆,一個完美主義的強迫症患者
    可是,這和乾隆一向追求的完美主義不相符合,他認為,喜歡投降卻又屢次反叛的準噶爾人必須被徹底消滅乾淨。 乾隆皇帝給士兵下了一道命令,對待準噶爾汗蒙古人,除了從一開始就投降的那一部分人之外,其餘「總以嚴行剿殺為要」。於是,清軍對於戰場上的敗兵、投降者甚至手無寸鐵的平民,都採取格殺勿論的策略。
  • 12星座對哪種追求者敬謝不敏?這四個星座女看似溫柔其實惹不起
    12星座對哪種追求者敬謝不敏?白羊座:一哭二鬧三上吊,一天不折騰渾身不舒服斯基?追不追是你的自由,和誰交往是我的自由摩羯座:追求者太過熱情,三天兩頭往摩羯家跑,會讓ta感覺壓力山大水瓶座:估計也就是怕遇上死變態了!瓶子再厲害也是個正常人,真被變態看上,肯定會怕怕的啊雙魚座:都拒絕你十回八回了,還不明白咋回事呢?
  • 《拖延心理學》③:打破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者不輕易求助別人,相信自己可以搞定一切,儘管他們內心知道與別人合作效率會更高。一個人的力量總歸是有限的,也因此很容易造成拖延。4、總有一個正確的解決辦法。完美主義者相信自己可以知道和控制任何事情,在解決辦法沒有出現之前,避免行動。
  • 處女座的「完美主義」讓你活的好累?
    不僅如此,處女座還有強烈的完美主義傾向,很多事情只要有點瑕疵,都會讓他們心裡直痒痒,一定要力求完美,對ta們而言很多事情的精益求精不是為了表演給別人看的,首先ta自己心裡的那道坎都過不去。我認識一個處女座的人,他經常練習打坐,由於韌帶柔韌性的緣故,雙盤腿對他來說很難,有一天他終於可以雙盤了,但腿會很疼,他發現雙盤時左右腿的高低不對稱,硬是咬著牙把腿給搬平了,我當時問他為什麼不循序漸進的慢慢來,他說看著兩條腿高低不同覺得很難受,太不完美了。
  • 最優秀,最完美的3個星座,儘管追求者很多,但從不渴望愛情
    你們好,我是娟子愛錢的三天款,只有你們親身體會之後,看你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在這個過程中有嚮往的,有不在意的,就好比以前要說到這三個星座,身邊從來不缺少追求者,但自己卻不是很想向我們愛情第三個水平座一個各個方面發展都非常不錯的星座,不管在什麼時候,他們都能夠清楚的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做出來最正確的選擇,讓自己朝著好的方向努力,但是在面對感情的時候,身邊雖然也不缺少異性的追求,但讓水瓶座接觸,
  • 強迫症之追求完美主義
    前桌讚嘆地誇獎了我的作業,說你考不上重點班上天都對不起你」。我被他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在我看來非常不完美的作業,因為我改正修改了幾處,在別人眼裡是如此的公正,漂亮。你以為自己做的不好,以為強迫症毀了你的人生,其實在別人眼裡你已經很棒了,真的。不要追求完美,世界上沒有完美。有的患者朋友背東西,必須在自己規定的時間內背的滾瓜爛熟,一字不落。
  • 處女座的你:追求細節,低調謙遜
    至於處女座的符號到底代表什麼,其實沒有定論,以上的解釋是比較通俗的一種。北緯地區,處女座的時節是豐收的時節,農作物成熟了,農人將作物分類,測他們的重量。這也代表了處女座之人的人格傾向:將事物分類。少女成熟為女子,她必須仔細地挑選追求者,少女也代表了未經指染的貞德。
  • 追求者看似不多,但容易讓人暗戀的星座女,天生「桃花體質」
    暗戀對於我們來說,就是那不為人知的秘密,你永遠都不知道對方是否在偷偷的喜歡你,暗戀其實也是一種很美好的感情,在自己內心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很多時候希望對方知道,但又不希望對方知道,就是特別糾結。有些人追求者看似不是那麼多,但是只要走到一個地方,都會吸引很多異性,還最容易讓異性暗戀的人,但有很多人表面上看似不是那麼很優秀,追求者還是很多的,那麼在十二星座當中,暗戀最多的是誰呢?巨蟹座,到底喜歡她什麼呢?說不清楚,被暗戀指數高達90%以上不知道在你們的身邊有沒有巨蟹座的女生呢?
  • 完美主義者,多給自己一點愛
    有一些人,卻似乎陷入了完美的「陷阱」,在追求完美的路上越走越遠,筋疲力盡。這些人被稱為完美主義者(perfectionist)。完美主義者往往給自己設置過高的、甚至難以達成的標準和目標。總覺得要麼做到最好,要麼不做。因此,他們要麼強迫性地為此不懈努力,哪怕付出巨大的代價(犧牲個人健康、對家人的忽視等);要麼因目標過高而難以行動、裹足不前(猶豫不決,瞻前顧後)。
  • 12星座最害怕這樣的追求者,對你的感覺從無感變成非常反感
    喜歡一個人,就會用盡辦法希望可以追到他,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雷,都有討厭的追求方式。只要你是他討厭的追求者,就一定會把對方給嚇跑!所以如果想要順利追求的話,就千萬要謹記,12星座最討厭這樣的追求者了!
  • 對待愛情追求完美,擇偶標準較高的幾個星座,看看有沒有你
    人們都希望邂逅最完美的情人,遇見最完美的愛情,但是完美的感情其實並不容易獲得,尤其是對於一些要求較高的星座來說,能夠有一段合自己心意的感情更是不容易,讓我們看看哪些星座十分挑剔呢?首先就是追求完美的處女座,作為一個有潔癖的星座,不管任何事情都是有自己的一套相處模式的他們,根本不會被外界的因素影響,在大家心中這是一個極致追求完美的星座,但是其實他們十分的率性,瀟灑的他們知道如何在愛情中更好的保持自己的原則,然後經營一段自己想要的感情。
  • 對待愛情追求完美,擇偶標準較高的幾個星座,看看有沒有你
    人們都希望邂逅最完美的情人,遇見最完美的愛情,但是完美的感情其實並不容易獲得,尤其是對於一些要求較高的星座來說,能夠有一段合自己心意的感情更是不容易,讓我們看看哪些星座十分挑剔呢?首先就是追求完美的處女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