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性格內向者,完美主義會害了你

2021-01-10 我是慧優幫

性格內向的人,十分容易有「強迫症」,以及完美主義。

所謂「強迫症」,並不是醫學上說的強迫症,為了要乾淨就不停地洗手,不惜把皮膚洗破。

這種強迫症,就是一些性格內向的人,十分容易對某件事上癮或者是機械性地重複。比如說出門前明明已經檢查過好多次,為了安全還是再反覆檢查煤氣閥門是否關掉;或者是睡覺前反覆檢查門鎖是否已鎖上。

容易出現這些「強迫症狀」的人,大多是性格內向者。

01「完美主義」很害人

當「強迫症」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發展成「完美主義」,過度追求事件的完美,往往反而帶給內向者不必要的煩惱。

小李是一家公司的文員,平時工作踏實,性格內向,追求完美。年會上,同事們紛紛上報了自己的節目,小李正好上學時愛唱歌,她也就報了一個節目。

年會彩排的時候,由於單位同事唱歌的節目比較多,領導決定讓每個員工都唱一小段,把歌唱節目變成串燒節目。小李內心就感到十分憤怒,她覺得自己準備那麼用心的節目,卻如此得不到尊重,被砍掉那麼多,於是一氣之下,她去找領導,罷演了。

小李的這種心理,就是典型的「完美主義」心理,或者是「太認真」導致的。她認真地排練節目,用十分專心地態度去對待,但是沒想到其他同事會把她的節目裁掉,內心接受不了,因而才對領導意氣用事。

而她找領導罷演的後果,就是領導也很生氣,同意了她的罷演,但是此後,領導對她的態度就變得比較冷淡。

原本是好好的參演節目,卻因為「完美主義」,讓自己在同事和領導面前表現出不成熟的一面,小李後來也是後悔莫及。

02為什麼性格內向的人容易追求完美主義?

性格內向的人,在童年時期,更關注來自於長輩、老師的肯定和關心,他們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也特別的在意別人。如果得不到別人的肯定,他們就認為是自己做得不夠好,為了讓自己得到更多人的肯定,他們就逼著自己做到更完美、更好。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來,其實內向者的內心是很脆弱、很容易受到打擊的,而同時他們是容易自卑、容易不自信的。

表象是追求完美,而本質原因就是自卑。

03內向者如何消除「完美主義」帶給自己的傷害?

毫無疑問,「完美主義」是傷人的,它讓內向者無法聚焦目標,用盡所有的精力去追求邊邊角角的完美,大大削弱最終的結果。

就好像做PPT時過度關注PPT的視覺上的美觀和高級感,而沒有在內容上做更多的深耕。可以說,完美主義是內向者的一大魔咒,如果能夠破除這一魔咒,內向者的工作、生活都會輕鬆不少。

那麼怎麼樣消除「完美主義」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地覺知,及時地調整。

在做事情的時候,先問自己,有沒有給自己或者是同事更大的壓力?如果壓力給的過大,調整一下,不要讓自己達到滿分100分,先能夠做到80分,就已經很不錯了。事實上,很多時候,80分就已經意味著事情做的合格了。

並且,不要等各方面成熟了再行動,而是現在、馬上就開始做。只要條件具備,可以開始行動了,就馬上開始行動,在行動中調整,不斷地把事情做得更好。

如果所有的內向者,能夠在平時做事時認真地覺知,覺知到自己正在犯「完美主義」的錯誤,然後進一步調整自己的行為,這樣,就可以慢慢消除「完美主義」帶給自己的傷害了。

相關焦點

  • 李宇春的完美主義,屬於哪種性格類型?你了解完美主義者嗎?
    通過這個節目,我大膽猜測了一下李宇春的性格類型,純屬娛樂,歡迎共同討論。我的猜測依據是MBTI性格類型理論。MBTI性格類型的起源,要從心理學家榮格說起。1921年,榮格發表了他的經典心理學類型的文章,他認為人們對事物的感知和判斷,因性格差異而有所不同。
  • 如果你是一個性格內向、優柔寡斷的人,一定要堅持做這兩件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其他個體的性格概括往往是以「內向」、「開朗」為兩個極端進行二元描述。對那些性格不太開朗、喜歡沉默的人而言,生活比較簡單,不會與其他人有過多的交往,只想思考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但有時候,過於沉默也可能是一種不足。
  • 《走出內向》:怎樣從內向者變成社交達人?
    一本給內向者和孤獨者的社交指南,一場從內向轉變到外向的性格試驗,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演講撰稿人戴維利特盛讚推薦的治癒之書。2021年1月,由天喜文化策劃、天地出版社出版的《走出內向:給孤獨者的治癒之書》上市。
  • 《走出內向》|如何從內向者「修煉」成社交達人?
    《走出內向》一本給內向者和孤獨者的社交指南一場從內向轉變到外向的性格試驗與陌生人搭訕,公開演講,來一段即興表演,用社交軟體尋找新朋友,上臺表演脫口秀,來一次毫無準備的旅行,組織一次朋友聚會……這些是作者在成為一名外向者的過程中所經歷的故事
  • 完美主義性格的影響
    人的性格有很多種,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把性格分為四類,而現在很多人把人格分為大約九種。無論怎麼劃分,人格的特點很多時候是很難改變的,這樣的劃分也促使我們更了解自己,更能夠認識自己發掘自己的潛力,並且使自己更適應社會。
  • 胡歌:追求生命的「意義」,永遠在路上:先知先覺性格心理學之INFJ
    《先知先覺性格心理學》進行到今天應該是第4集了,我們來聊聊MBTI中的治癒系中的作家型INFJ,即內向、直覺、情感、判斷,代表人物胡歌,何炅。有的人說他們怎麼會是內向的,還屬於作家型,是不是搞錯了。沒錯的,作家型的人並非都是作家,作家是把自己的情感升華為作品,給人以啟迪,甚至可以說是是他們的思想「俘獲」了讀者,讀者通過他們的作品進行自我療愈。
  • 完美主義拖後腿(性格放大鏡)
    原標題:完美主義拖後腿(性格放大鏡) 哲學家奧修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有個人一直在找尋完美的太太。別人問:「你已70歲了,死亡已經在敲門,你什麼時候才定下來?」他說:「沒有一個完美的太太,你怎會快樂?」別人又問:「但你已經找尋了這麼久,難道還找不到一個嗎?」
  • 心理學:內向型人格很優秀!只是他們承受了太多的偏見
    社會對內向性格者是不友好的。內向,在很多人心中是個貶義詞。但事實上呢?美國的一項心理學調查發現,全球最成功的100個人中,有40%都是內向型人格。多項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研究都表明過,內向和外向性格與成功之間,並沒有任何聯繫。可是,為什麼內向性格會這麼受人唾棄呢?
  • 為何得罪人的總是你!先知先覺性格心理學(1)走進中流砥柱ESTJ
    ——一個安靜寫作的綜融心理學學者周雲騫雲騫哥這幾天寫了好幾篇文章,閱讀量不是很理想,我也在反思我寫的東西是不是太專業化了,年輕人不願意讀。我想了想,是不是可以開闢有趣點的新欄目叫《先知先覺性格心理學》,運用專業和非專業的心理學問卷測評、性格投射測驗幫助大家了解自己的性格、他人的性格。在自己的社會交往、潛能發揮,職業發展等方面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 一個人性格特內向,是不是會有什麼心理問題?
    內向性格:安靜,離群,內省,喜歡獨處而不喜歡接觸人。保守,與人保持一定距離(除非摯友)外向性格:配合客體而思考、感覺、行動。關心,完全用在客體,以客體為優先。所以,這種人容易受客體的影響制約。你這個行為很正常,不屬於內向心理問題,現今很多人都這樣。
  • 《心理學愛好者性格類型調查》先知先覺性格心理學,讀懂你自己!
    偶像人物:胡歌INFJ,李健INFP,許巍INFP各位心理學朋友:我這篇文章的目的,暫時不寫別的東西,我是想做一個調查,看看喜歡心理學的讀者,自媒體平臺推送的讀者,還有我的粉絲朋友的人格類型特徵,便於我根據讀者的人格特點對文章內容做出調整。還不知道自己MBTI類型的人,可以做一份免費的MBTI人格類型問卷,連結地址你百度「MBTI職業性格測試」就可以了。
  • 「外向」比「內向」更好嗎?它們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你是希望自己和一大群朋友出去吃飯、唱歌,或者去酒吧放飛一下?還是說你寧願在晚上和一個親密的朋友聊聊天,或者沉浸在一本好書中?心理學家會將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放到對我們的內向和外向水平的認定中,這些性格特徵和我們與他人互動的偏好相關。
  • 如果你想要改變自己內向、優柔寡斷的性格,一定要堅持做這三件事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性格。對於性格內向、優柔寡斷的人來說,可能去超市買樣東西,都會糾結半天。長此以往,自然會影響自己做事情的效率,同時也會影響到自己的心情。那麼,如何才能改變這種內向、優柔寡斷的性格呢?心理學家指出,從認知與行為學的角度看,具體而言需要堅持做三件事。
  • 木訥、不會說話、性格內向?用這3個方法讓內向成為一種優勢!
    日常交際中,很多人看起來木訥,性格內向,言行總是表現得十分拘謹:不好意思打招呼,不好意思作自我介紹,不好意思讚美,不好意思批評……總覺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外向者,平日裡習慣自怨自艾,好像自己沒有什麼擅長的,也根本不知道應該做什麼。
  • 內向真的是一種性格缺陷嗎?測測你性格中的閃光點
    內向真的是一種性格缺陷嗎?有人說,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與自己的「性格缺陷」作鬥爭。朋友小司是一個安靜內斂的人。為了改掉不擅交際的特點,她強迫自己參加了很多聚會。有調查表明:87%的人希望自己變得更加外向;89%的人希望自己會更加招人喜歡;97%的人希望自己社交能力更強……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與自己的「性格缺陷」作鬥爭,卻很少有人看到自己的性格優勢。事實上不管你是性格是怎樣的,你都會有自己的優勢,也都會有自己的劣勢。
  • 讀完這篇文章,你還會認為你是內向性格的人或內向性格不好嗎?
    一、我們首先明確一下什麼樣的人屬於性格內向的人?(有多少人被誤導)我們一直都知道,人們喜歡把人的性格分成外向型的性格和內向型的性格,兩種。按照心理學的說法,外向型性格的人往往通過向外來獲得能量。他們喜歡參加各種聚會,跟人去交談,喜歡出去嗨,比如說喜歡出去唱歌,喝酒,聚餐,在這種比較熱鬧的跟很多人交流溝通的場合裡面,外向型性格的人感到很舒服,他們會覺得很有意義。
  • 一個「完美主義」者的自白:你看似追求完美,其實只是在避免犯錯
    隨著時間推移和環境的變化,或許完美主義的外在呈現形式會變,但完美主義者的圖式卻不會改變,可能還會多種多樣。比如,在開頭提過的,讀中學時喜歡周末背書回家;讀大學時喜歡囤書,儘管形式變了,但根植內心的完美主義一直存在。什麼是「完美主義圖示」?圖式是指導你認知世界、自我和未來的基本信念、態度或觀點,也是你覺得永遠不夠好這一觀念的基礎信念。
  • 高校男向女生潑硫酸,性格內向又成背鍋俠!
    涉事單位這麼一喊,形象大變,由涉事單位變成裁決部門,大義凌然義正辭嚴鐵面無私為民作主,給人的感覺是,你不感謝它,你就對不它。有些奴性入骨者,立馬大聲稱頌,真乃青天大老爺也! 社會上發生極端報復社會事件,行兇者姓甚名誰、家住何地、家庭狀況,如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一逮一個準。
  • 心理學家:只有性格內向的人,才看得懂這四個場景
    性格內向的人天生敏感細膩,他們能夠很快地察覺環境氛圍的變化,很多場景在大大咧咧的外向者眼中也許平平無奇,但是在善於觀察的內向者眼中卻別有深意,以下就是只有內向者才看得懂的四個場景。
  • 如何改變自己內向、優柔寡斷的性格?方法其實很簡單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性格內向,優柔寡斷的人,去超市選東西或是吃飯點菜這樣的事他們都可以糾結半天。經常在不必要的地方猶豫很久,肯定會對做事效率產生影響,進而影響自己的心情。那麼,怎樣才能改變這樣的現狀呢?心理學家指出,從認知與行為學的角度看,堅持做這三件事可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