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羊效應:是什麼東東?你有過黑羊經歷嗎?

2021-01-14 新滬商企業家俱樂部


生活中,無論是學校還是單位,我們時常感覺到來自群體的壓抑和充滿惡意的窺視,無論你是優秀還是落魄,這種感覺,就像是被仍在了孤島一般的絕望。黑羊效應,即是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而其他好人卻默默窺視,心中暗喜;而這個黑羊,即是被欺負的好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黑羊,但我們同樣扮演著欺負黑羊的屠夫,默默窺視卻沒有行動的白羊,只是有時我們深入角色,毫無察覺罷了。


你是否常常覺得什麼都沒做錯,卻遭到了群體的孤立或排擠?有可能你已經陷入黑羊效應之中。


我們有可能在社會中遇到這樣幾個問題:


1、你十分優秀,以至於在公司威脅到了上級領導的地位;而這位領導,利用權威想辦法對你進行抹黑,而這一切都已被同事們察覺。於是,同事們為了不和權威產生衝突,便產生了兩種群體:親領導者(屠夫)與旁觀者(白羊)。這時,你所處的氛圍已經變化,親領導者自然對你冷漠對待,更有甚者為了迎合權威,時常對你惡語相加,在從眾的心理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對你的排擠之中,而旁觀者只是默默窺視,只希望這場風波不要涉及自己。這時候,你身處黑羊效應,感覺到的只有孤立和無援。


2、公司承受了一次重大的業務失敗,雖然你只是承擔了其中並不關鍵的一鏈,但是你卻成為了這場業務失敗的風波,於是,你成為了一個無辜的替罪羊。整個團隊急於的想找一個替罪羊來承擔業務失敗的責任,而你不湊巧的就被選中,成為了這隻黑羊。此時,逃過一劫的好人們紛紛成為屠夫,因為他們急於想把責任推向你,你又陷入了黑羊效應之中,而白羊們,即使不攻擊你,也明白,這個時候,一定要和大家嘴中的「禍害」劃清界限。


3、你是一個有志青年,你想要通過自己的方式實現人生理想,也許這個理想看似不靠譜,但你還是想努力實現;但是,家人希望你考上公務員,拿著穩定的工資,長輩們開始勸你,想要開導你,教化你,但是在理想的面前,你依然不就範。於是,王家兒子,李家女兒就成為了長輩們對比你的工具,長輩們的權威心理,認為他們一切都是對的,你感覺在家裡逃不過這個話題,陷入了黑羊效應。先不說理想或長輩們的對錯,但是在這裡,的確已經被孤立。


從這三個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們也許不會經常的成為黑羊,但是,我們也並不是所謂的好人,在群體中,我們常常扮演著屠夫和白羊的角色,而我們並未覺察,依然充當著另一種角度好人。


為什麼我們不知不覺中就成為了黑羊,為什麼感覺什麼都沒做錯就成為了眾人攻擊的對象?


這個問題放在單一環境下很難說清,但是在社會中,你會成為黑羊的原因有這麼幾種:


1、你曾經在不知不覺中做過屠夫或白羊,即使你不知道,但在別人心中印象深刻。


2、你很幸運被選中成為黑羊或陷入某場鬥爭,真正的無辜者。

  

3、你犯了一個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錯誤,面對自尊,你無法承認。

  

4、你過於執著堅守的觀念使別人厭煩,不敢靠近,把自己變成了黑羊。

  

5、你過於看重集體利益,輕視個體權益,導致較容易成為黑羊。


我們無法逃過生活中的黑羊效應,我們有時,也不知不覺中就成為了屠夫和白羊。


為什麼我們身邊的好人,突然就變成了冷血的屠夫和冷眼旁觀的白羊呢?

  

1、逃避責任,我們很多時候會把事情失敗的責任加到別人身上,認為他人對失敗的責任更大。

  

2、自我保護,當我們意識到自身地位、權益受到威脅時,我們便開始反擊,這種反擊看似是一種正當利益,但是搞不清楚情況時,往往就造就了無辜的黑羊。

  

3、從眾心理,有時一件事情並不關乎自己的利益,但是當周圍人都攻擊黑羊時,或許是出於無意識,或者是出於潛意識中要和群體保持認知一致,於是,自己也成為了屠夫中的一員。就像是我們在玩桌遊遊戲時,一旦有人被懷疑是壞人,那麼,這個人被投票殺死的可能性就會變得非常大,現實生活也是如此。


所以,無論是屠夫或白羊,有可能他們並不是有意識地充當了壞人的角色,只是,在群體心理的影響下,下意識的成為了扼殺黑羊的幫兇,而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意識不到,而且經常發生。


在平時生活中,成為黑羊的自己往往怨聲載道,成為屠夫的我們振振有詞,成為白羊的我們卻事不關己,但在這一切不發生的時候,我們都是自己心中的好人。社會中,有時成為陷入黑羊效應的人往往理由很可笑,如「你長得太醜」、「你性格太內向」、「你是個懶惰的胖子」等等,在面臨這種欺凌的時候,很多人往往保持冷眼旁觀,但是,卻不知,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也會成為那隻黑羊。


相關焦點

  • 《黑羊效應》書訊
    很多時候,當我們被一種心理學上的效應所影響時,往往總是意識不到自己已經處於這種心理陷阱,只是一味地追隨自己的想法,和當時的情況去做一件事,黑羊效應中黑羊、屠夫、白羊這三種角色其實都存在這種心理狀況。自己明明已經也深受其害,但卻覺得,自己肯定置身事外;屠夫們明明也是受害者,卻總認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三種角色就被這樣被黑楊效應無形的影響著。但是卻從未意識到。
  • 你知道什麼是黑羊效應嗎?
    因果與心理學:你知道什麼是黑羊效應嗎?大意是只要一個人被貼上了壞人的標籤,那麼其他人就會不加思考地去加以攻擊,並且認為自己是在伸張正義。筆者在想,教科書上為什麼不能出現有關類似於這樣的心理學文章,而不要讓這個社會鬧出「被害者無辜、加害者冷漠、旁觀者無視」的笑話。
  • 原來,這就是「黑羊效應」
    造謠者是壞人嗎?也不是。他們恐慌,為求自保攻擊他人,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在惡意攻擊他人,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他人惡意攻擊。「一群好人無故欺負一個好人,而其他好人坐視不管的心理陷阱」,這種社會現象,被稱為「黑羊效應」。
  • 《少年的你》:以分析黑羊效應減少校園霸凌中弱勢群體的心理傷害
    本篇文章將從「黑羊效應」的原理入手,以什麼是黑羊效應、為什麼會發生黑羊效應、及怎麼應對黑羊效應,三個方面加以詮釋《少年的你》中所出現的校園暴力的全貌。目的是為了讓無論在校園暴力中處於什麼身份的人,都能在錯誤的定位中,重新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知,早日擺脫黑羊效應帶給其身心的枷鎖。
  • 拖鞋抽臉、口袋放鞭炮:黑羊效應下,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可以被稱為「黑羊效應」,是由黑羊、屠夫、白羊三方構成的群體獻祭儀式。屠夫總要殺掉一隻羊,每隻羊都不願任人宰割。當羊群中突然出現一隻引起屠夫注意的黑羊時,奇怪的現象就發生了,羊群會幫著屠夫追殺那隻黑羊。因為只有這樣,自己才會安全。
  • 黑羊效應:一場「好人」欺負「好人」的盛宴,卻透露了人性中的惡
    無論你怎樣努力都難以融入進去,最終孤獨地坐在角落裡,獨自傷心。 這是一種十分普遍的心理現象。都說,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一定有社會,無論是在校園的班級裡,還是單位裡的辦公室,亦是其它經常聚集的環境,都有可能會遇到這樣一個孤獨的人。這種心理現象就是「黑羊效應」……01 什麼是「黑羊效應」?小玲的部門突然來了很多新人,她也剛參加工作不久。
  • 宣布結婚喜訊的志玲姐,為啥成了受害的黑羊?
    1、林志玲們為何忽然就成了「黑羊」?6月6日,臺灣名模、藝人林志玲在新浪微博上宣布自己結婚的消息之後,不到72小時就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個明顯的「黑羊效應」。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不管你承認與否。在現實生活與工作中,「黑羊效應」經常發生。
  • 黑羊效應(上):為什麼你會成為那個無辜被欺負的人?
    為什麼大衣哥什麼也沒有做錯,卻要不斷遭受這些村民集體的傷害攻擊呢?或許「黑羊效應」可以給我們答案。所謂黑羊效應,就是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而其他人坐視不管的現象。這裡的「欺負」不是專指惡意的攻擊,而是指事件最終給別人帶來的傷害。
  • 黑羊效應: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好人,每一個人都是惡魔
    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人扮演著「屠夫」的角色,他們因為從眾心理而對某些無辜的人施加傷害,少數受到傷害的人便是羊群中的「黑羊」。對於「屠夫」加害「黑羊」的行為,數量更多的「白羊」因為事不關己而對這種侵害冷眼旁觀。
  • 小說《黑羊》中的人性困局:當所有人都作惡時,我們該怎麼辦?
    卡爾維諾曾寫過一篇叫《黑羊》的簡短寓言小說,總共不過一千來字,但其中蘊含的寓意卻非常豐富。著名臺灣心理學家陳俊欽曾寫過一本叫《黑羊效應》的書,據說他花了二十多年才破解了《黑羊》這篇寓言小說。首先,我們大概描述一下這篇小說的情節:有一個國家,裡面的人個個都是賊。每到晚上,大家都是以甲偷乙、乙偷丙、丙偷丁的方式互相偷竊,最後一個則偷甲的。
  • 讀書時刻:黑羊效應中的「屠夫」心裡是怎麼產生的?
    《黑羊效應》黑羊效應中「屠夫」的心裡是如何產生的:1.認知行為失調。人的行為通常是追隨著認知在走的,當行為先於認知發生時,就可能會根據已經完成的行為改變自己的認知,例如刮刮樂受騙。學歷越高或越聰明的人越難以承認自己受騙了,因此也更容易陷得更深,這是「認知行為失調理論」。
  • 工作中,你的公司有出現黑羊效應麼?
    黑羊效應:在小組生活日常中,幾個好人莫名其妙地欺負他人,排斥另一個好人。在這樣的環境下,集體意識將取代個人意識。每個人的行為往往都是集體行為。許多屠夫甚至不知道什麼原因開始排斥「黑羊」。最後,為了使自己感到心裡上的自我安慰,他們開始不由自主的為「黑羊」,貼上 「標籤」表明你的起點是正確的。
  • 為何沒做錯什麼卻被孤立?避免職場欺凌,小心被排擠——黑羊效應
    其實,她這是被黑羊效應擊中了。什麼是黑羊效應呢?黑羊效應,即是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而其他好人卻默默窺視,或心中暗喜;而這個黑羊,即是被欺負的好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黑羊,但我們同樣可能成為扮演欺負黑羊的屠夫,可能是默默窺視卻沒有行動的白羊,只是有時我們深入角色,毫無察覺。沒有人願意心存惡念的傷害他人。
  • 黑羊效應-別讓別人毀了你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黑羊效應:指一群「好人」欺負一個好人,而其他人旁觀卻視而不見的現象。其實,「好人」即屠夫,好人是黑羊,其他人即白羊,好人與其他人都是受害者,只不過好人受到的傷害更多,更可卑可憐。可能不太容易理解,舉幾個例子:①校園霸凌(比較極端)②一群人孤立一個人,其他人冷眼旁觀。 危害:①容易使「黑羊」心理上產生問題,產生自我懷疑,影響其學習和生活。 ②嚴重的會導致「黑羊」患上自閉症或抑鬱症,難以與他人正常交流,甚至自殺。原因:①從眾效應。
  • 「你怎麼還不自殺?」他們病了!
    「你怎麼還不跳啊?」「不讓人拉你,你倒是跳啊!」還記得幾年前直播自殺的新聞嗎?在大家努力勸說的評論中,忽然出現了不和諧的音符。「你是直播蹭粉嗎?」「這都多長時間了,要自殺早自殺了,在這博什麼眼球?」一時間,話鋒急轉。等來的是關閉直播後的與世長辭。
  • 警惕黑羊效應,讓好人不為難好人
    黑羊效應其實是普遍存在的,家庭、學校、工作單位,甚至朋友之間,都會有這種現象。臺灣著名精神科主任醫師陳俊欽對「黑羊效應」有二十多年的研究心得,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一本書叫《黑羊效應》。在這本書裡,陳俊欽全面分析了黑羊效應是如何發生的,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擺脫黑羊效應的影響,避免傷害別人和被別人傷害。什麼是黑羊效應?
  • 心理學 黑羊效應--好人的「作惡」
    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怎麼才能避免自己成為那個黑羊呢?第一,黑羊效應中,屠夫們的選擇的目的性很強,往往都是群體中比較懦弱孤僻的那些人。換句話說,如果你身邊一直圍繞著很多可以共同進退的人,屠夫是很難對你下手的。所以在一開始,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小集體裡發現幾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遇到有什麼問題的時候大家可以一起商量,共同進退,讓屠夫知道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 瓜地馬拉作家超短篇寓言集《黑羊》嘲笑人類愚蠢
    想當諷刺作家的猴子,被槍決的黑羊,想要拯救人類的貓頭鷹……蒙特羅索風靡世界近半個世紀的短篇集《黑羊》近日由世紀文景出版。阿根廷著名畫家米蓋爾·卡裡尼為中文版描繪了十餘幅具有濃鬱拉美風情的插圖。標題故事「黑羊」是這樣開頭的:許多年前,在一個遙遠的國家裡,有隻黑羊被槍決了——令人不寒而慄,它一反傳統的黑羊是害群之馬的形象,將它設定為一個受害者,意味深長。「其他六位」講述了一隻博學睿智的貓頭鷹,被仰慕者「在沒有打聽其他六位是誰的情況下,就立刻封它為全國七賢之一。」,聯繫當下社會亂象,不得不讓人感嘆作家刻畫之入木三分。
  • 心理學黑羊效應告訴我們,世上無好人,任何人都可能是惡魔
    既有邏輯,不像孟子信口雌黃;又有論證,不像孟子胡攪蠻纏。從心理學來看,做一個好人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有時候甚至是一種反本能的行為,因為需要利他和認同超我,但人的本能都是追求快樂原則的,可一味追求快樂也許會導致其他人受到傷害,《薩提亞轉化式家庭之治療》一書中介紹,好人習慣照顧他人感受,常常忽略自己的感受,努力避免讓他人產生不舒服的體驗感,但這樣的做法常常會讓自己感到不舒服。
  • 《黑羊》:那些自欺欺人的「動物」
    因為在省略主語的情況下,整個小說除了隱含著夢中有夢、夢境變實境或實境如夢境之外,還有一個關鍵點——主體的不確定,這會與「醒來」後的那種狀態構成雙重懸置。而補上主語「他」,這種效果就沒了,作者精心營造的小說空間也隨之坍塌了。像蒙特羅索這種作家,非常清楚決定小說成敗的關鍵,是處理語言的方式。認識不到這一點,就很難理解他的小說藝術。在《黑羊》裡,蒙特羅索展現了其小說藝術的另一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