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養兒防老和父母在不遠遊」之中國傳統文化孝道!

2021-01-16 龍閣秦渝

大家好,我是龍閣秦渝,今天我們來聊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養兒防老和父母在不遠遊」……

其實只要處理好「養兒防老和父母在不遠遊」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就不覺得中華傳統文化會有什麼問題,分析如下:

一,「養兒防老」體現的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的「家」「孝」思想,也是維繫家庭及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符合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觀念。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對「養兒防老」觀念要爭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美德中好的一面,同時剔除「養兒防老」中愚昧封建思想。只要做到這一點,那麼養兒防老與中國傳統文化並不衝突。

二,「父母在不遠遊」,百善孝為先的觀念,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的「孝」字的分量是十分重要的!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幾千年的文化薰陶,鑄造了我們尊老敬老的優良品質,一個孝順的人值得尊敬,一個不孝的人會讓所有人鄙視……

三,除了「養兒防老和父母在不遠遊」古人還告訴了我們下一句「遊必有方」的現實意義!

「生兒育女,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父母是我們來到這個世上第一個就見到的人,陪著我們長大,陪著我們經歷著風風雨雨,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我們。

父母的老去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因為我們也在逐漸長大。小時候照顧我們是他們的責任,父母老去時,照顧他們就是我們的責任。這種責任不是給他們錢或是給他們東西,而是花時間和經歷去照顧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家庭溫暖,心情愉快。讓他們不會覺得老了是孩子的累贅。

當然,在現在的社會生活節奏和壓力下,有很大一部分人為了謀生不得不背井離鄉,去外地打拼……所以一但父母老去時,「父母在不遠遊」似乎就成了一句空話,因為有些人不能夠用全部的時間去陪伴他們。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骨子裡的傳統「孝」的觀念,卻一直時刻提醒著我們,還是儘量要抽出時間來陪伴他們,其實他們想要的不是你給他們買東西,而是需要你來陪他們,陪他們追憶那些曾經有趣的,歡樂的,亦或是失落的,痛苦的事情。就算嘮叨,那也是一種陪伴……陪伴就是一種愛,這是他們最需要的,千萬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那一天,才追悔莫及!

四,最後總結: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父愛如山,筆墨如刀,把愛的親情深深刻入方寸之間……

母愛似水,歲月流長,讓亙古的執著凝固最美的記憶……

其實「養兒防老和父母在不遠遊」這兩句話和中國傳統文化其實並不衝突,只要合理的處理好所要面對的問題和矛盾,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還是可以傳承下去的,辦法總比藉口多,不要為了藉口而抱憾終身!

好了,就先聊到這裡吧,相信每個人的心裡都有自己的孝道……俗話說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願天下所有人的父母都健康長壽!

《孝道》龍閣

一聲啼哭世間物,人非草木豈無情。

羊羔跪乳念親恩,烏鴉反哺孝為先。

遠遊四方天地誌,衣錦還鄉嘆白首。

此生男兒當立誓,雙膝只跪父母恩。

註:最後吟詩一首,贈送各位有孝心之人,希望好人好夢!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之孝道
    百善孝為先,傳統的孝道文化數千年來一直影響著乃至整個華夏民族。中國人把孝視為:人立身之本、孝是家庭和睦之本、孝是國家安康之本,同時也是人類延續之本。孝,千百年來是中國社會維繫著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肖波談孝道與中國傳統文化
    9月19、20日,正值傳統中秋佳節,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鄉村之聲播出了湖北工程學院黨委書記、中華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肖波教授談《孝道與中國傳統文化》節目2集。據悉,該節目分為4集,後兩集將於國慶節期間播出。  在19日的節目中,肖波闡述了孝道發展的三個階段以及孝道與中國文化間的關係。
  • 傳統孝道文化的現代價值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文明觀察】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滲透到了幾千年來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某種意義上,中國文化可謂「孝的文化」。孝在中國文化中的作用之大、地位之高,以至於如果談中國文化而忽視孝,即非於中國文化真有所知。
  • 中國父母心聲:以下傳統「孝道」全拋棄的子女,才是真正為老人好
    文|秘籍君在中國,孝道文化流傳了數千年,尤其在兩宋時期,以仁孝治天下的宋仁宗更是規定了條條框框,一人孝順傳汴京,整個鄉裡都會跟著受益。時至今天,亦是如此,孝道被國人看作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重要量尺。可是,什麼是真正的孝道呢?
  • 論孝道文化的作用
    孝作為中國古代傳承至今的家庭倫理規範,有維穩家庭的作用。人們用「孝」來衡量家庭關係,使孝道文化紮根於中國的家庭、施行於社會,成為所有人都遵守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在古代,中華民族有著敬老孝親的良好風氣,能夠很好的敦化民風、促進社會和諧;這種風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傳承養老敬親的孝道傳統,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孝」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孝道文化在中國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修身養性。從個體來講,孝道是每個人修身養性的基礎。古代人都重視孝,通過踐行孝道,使每個人的道德完善。
  • 「父母在,不遠遊」被奉為孝子不遠行的圭臬,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歷史的邊緣,遺忘的民間,關注聊史補丁孝道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優良傳統,在漫長的社會發展中,孝道備受推崇。為人子女,孝敬父母,天經地義。從古至今,誕生了非常多關於孝道的故事,比如親嘗湯藥的漢文帝、老萊娛親的老萊子、臥冰求鯉的王祥、埋兒奉母的郭巨、賣身葬父的董永……除了這些二十四孝的故事,還有許多故事也流傳甚廣。但部分故事似乎過於愚孝了,有封建的糟粕在內,需要辯證看待。而關於孝道的名言警句也非常多,如「孝子之養老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 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美德,植物人老太太子女們詮釋的孝道
    文|翩翩蝴蝶四妹孝道是中華傳統文化美德,其受重視程度之高、影響社會之深、延續時間之久,為其他民族文化所罕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一文導語: 整個社會在進入老齡化以後急需重視每一個老人的養老問題,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最後走向衰老的晚年,多數人也要經歷不能自理一段時間後走完自己的人生。
  • 弘揚傳統文化 踐行中華孝道
    傳承孝道文化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孝道一直是衡量人類社會活動的重要道德標準。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對孝道有著極高的評價。可以說,孝是仁、義、禮、智、信的基石。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提倡孝老愛親,倡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今,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
  • 發揚中華孝道文化,了解孝道文化內涵作用
    發揚中華孝道文化,了解孝道文化內涵作用在上次的文章中,小編講了關於孝道的歷史,這次小編就來講講孝道文化的內涵,讓更多的人了解孝道文化,弘揚我國的孝道文化,讓我國優良的孝道文化在世界上得以發揚,讓更多的人,把孝道當作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 孝道是一個方法通道!傳統文化已經蒙塵|孝道通達宇宙大道
    不負人生。#我的世界#人生人生宇宙宇宙。突破自我牢籠,那個就是天地歷史之戰,史前之戰萬死一生。那是天地間紅塵聖界之戰鬥。中間有一個微細管道,卡住無數人。誰能鑽的過。要依賴於師父加持依賴於自己努力依賴於種種緣分。緣分成熟,通過微細管道,來到另一世界,抵達彼岸。
  • 張麗雲:淺談現代孝道文化
    傳統孝觀念除了要求子女對父母盡奉養的義務以外,更重要的是子女對父母要有敬愛之心。孝是人際關係在中國文化中的根本出發點是貫穿天、地、人、己、子、孫的縱向鏈條。現代的孝道文化其實就是單指父母跟子女之間的關係,由於社會的進步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孝道文化,那麼孝的意義是什麼?怎麼做才算是孝?
  • 「百善孝為先」,看看中國傳統的孝道,走進「楊氏孝坊」
    百善孝為先,中國人把孝視為人立身之本,小到家庭和睦,大到國家安康,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一直影響著華夏民族,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上的產物,是在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孝的觀念是在血緣關係的基礎上,為了感恩父母及長輩的生育撫養,表達崇敬及哀思之情,隨著歲月的流轉,逐漸形成了「追孝」、「享孝」、「孝祀」的觀念及表現形式。早在「詩經」中記載「率見昭考,以孝以享」說明了孝的意義,就是人們在生產勞動與大自然的鬥爭中為乞平安進行的一種尊祖敬宗的祭祀活動。「說文解字」中對孝也做了解釋「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善事父母在物質上奉養父母。
  • 中國父母的心聲:下面的「孝」,是被遺棄的,才是真正的善待老人
    在中國,孝道文化流傳了幾千年,尤其在兩宋時期,以孝治天下的宋仁宗更是制定了條條框框,一人孝順傳到汴京,全國各地都會受益。時至今日,也是如此,孝道被國人視為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重要尺度。但真正的孝道是什麼呢?現代社會中,流傳至今的一些傳統被現代人接受了嗎?
  • 中華孝道文化與現代社會的代際和諧
    其中"孝"對中國傳統的養老尊老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而為代際和諧和家庭的穩定與傳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孝文化的形成源遠流長,正確審視"孝"對我們今天社會的影響,是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特別是對建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具有深刻的借鑑和實際價值。本文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孝道文化的演進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在現代社會保持代際和諧傳承孝道文化的觀點和建議。
  • 「綠色中元,文明祭掃」之普東篇——「弘揚傳統文化,踐行中華孝道」
    在中元節到來之際,為引導社區居民進行文明祭祀、綠色祭祀,傳承和弘揚孝道文化,北辰區民政局攜手辰青啟航社工服務中心於8月24日下午在富宜裡社區開展「綠色中元,文明祭掃」之「弘揚傳統文化,踐行中華孝道」主題活動。
  • 郭招金談「當代慈孝」:當今論孝道忠孝要兩全
    郭招金談「當代慈孝」:當今論孝道忠孝要兩全 2017-09-06 16:55:2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 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孝道的內涵如何發生變化
    孝在中國文化中一直處在一個非常核心的位置,也成就了中國的宗族社會。但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將「孝」這一概念作為道德綁架來看待。養兒防老,本質是利益交換,父母是孩子的天然債權人,把你生下來為的就是要你報恩。林林總總,不一而論。究竟什麼是「孝」?
  • 百善孝為先,中國文化傳統美德,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
    百善孝為先,中國文化傳統美德,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有一句俗:百善孝為先,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我們不管做什麼事,孝順是最基本的基礎。孝順是一個人的本份,父母花了心思養育了我們、教育了我們,才把我們安全的撫養長大,父母的深情,跟高山一樣高,如海水一樣深,這一種恩情,我們是永遠也報答不完的。
  • 中國的孝文化:你真的理解什麼是孝道嗎?
    中國的孝文化在中國如果你不孝敬長輩,那你一定會被稱為壞人,有一句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在中國一定要會尊敬長輩,孝敬父母。這是我們的文化表現,是構建在血親關係上的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傳承了這麼多年的文化,可以稱之為孝文化。在我們的社會上,是要奠基在孝的基礎上的,所以孝是我們的文化是和其他文化相區別的重要表現。那麼,你真的理解什麼是孝道嗎?
  • 什麼才是真正的「孝道」?不是給父母錢和房子,而是做到以下幾點
    文|秘籍君據我觀察,很多做子女的,對「孝道」這個詞都是有誤解的,他們認為「孝道」就是長大以後讓父母豐衣足食,過上好日子就可以了。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有的子女常年在外地工作,找各種理由不回家,好像只有混得有出息了,給父母花不完的錢,好的房子住,才算是衣錦還鄉,盡孝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