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肱三頭肌專欄的最後一期,今天的內容主要是針對很多朋友在手臂訓練中的困惑進行回答,同時希望分享更多的進階技術,幫助大家實現肱三頭肌力量和肌肉水平的突破。
這一篇內容,我們主要探討三個方面的內容:
手臂天賦較差,可以每天都練嗎?如何在短期內實現肱三頭肌力量的提升?非手臂訓練者該如何安排訓練計劃?希望下邊的Q&A(問與答),能夠對你的訓練有所幫助~
手臂天賦較差,可以每天都練嗎?
不建議。
「勤能補拙是良訓」,但過度的勤奮並不能讓我們更靠近目標,尤其是肌肉的塑造。
肱三頭肌佔據了大臂的主體,肌肉體積不小,因此需要一定的時間恢復。尤其是你在練胸日、練肩日安排了大量的推類動作,都會有肱三頭肌參與,肌肉的生長需要時間,充分的休息非常重要。
於普通訓練者來說,每周安排1~4個動作,每周10~14組,是比較合適的訓練量。如果你真的想多練練手臂,建議在安排訓練計劃時,每周最多不要超過四次,比較推薦的是每周兩練:
一次以大重量為主,每組動作不超過8個。
因為肱三頭肌包含更多的快肌纖維,大重量訓練是更加有效的。重點訓練動作是:窄距臥推、碎顱者動作和雙槓臂屈伸,每組個數可以較少。但重量一定是接近自己的最大力量水平,可以找幫手進行輔助。
大重量日更關注力量水平的提升,尤其是1RM動作的完成。
另一次以高容量為主,多使用啞鈴和繩索完成,每組動作做到15~20個。
重點訓練動作是過頂臂屈伸和俯身臂屈伸、直臂下壓等。在訓練中不建議一直採用相同的動作安排,每間隔一個月或兩個月可以把訓練計劃當中的動作全部更換一遍,但要記錄自己之前的真實力量水平,避免每次動作更換讓訓練強度銳減。
高容量日更加注重動作的幅度,尤其是完全伸直手臂感受肱三頭肌的拉伸。
如何在短期內實現肱三頭肌力量的提升?
長遠來看,力量和肌肉量的提升都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對於不同階段的訓練者,有一些技術能夠讓我們更好地孤立肱三頭肌做功,用更短的時間實現力量提升。
1.低中階訓練者:「爆發力推舉+半程」
完整的仰臥推舉是強化我們上肢力量的複合動作,尤其是雙臂控制槓鈴下放的過程,胸大肌止點遠離起點,訓練重點是感受胸大肌的拉伸,這在練胸動作中非常關鍵。
但是放到手臂訓練中,我們的目的是通過臥推實現肱三頭肌力量的提升,為此我們要更多孤
立手臂進行推起,為此要採用「爆發力推舉+半程訓練」的模式。
選擇深蹲架或史密斯架,重點是將兩側卡扣的位置調整到胸口以上高度,也就是說我們只需要從這個高度啟動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