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擁有挺拔強壯的身材想必是每個男生的夢想,但天生骨架大的人少之又少,不過這都不是問題,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改變現狀,於是很多人走進了健身房,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胸肌、手臂的肌肉量增加了不少,但整體看起來還是過於單薄瘦弱,這都是因為沒有著重訓練背部肌肉。
練背的重要性
1.背部肌群體積大,力量足,在練背時可以帶動周圍其他肌肉輔助發力,輻射效應更強,也就是說,練背對整體肌肉水平的提高要比單純的練肩、練臂更有效。並且也會促進睪酮的分泌。
2.一般情況下,人體的後鏈肌群都比前鏈弱,這會導致圓肩駝背,練背則有助於矯正不良體態,讓你看起來更加挺拔,更有氣質。
3.背部肌肉偏弱制約著其他肌群的發展,例如臥推時需要背肌發力充當穩定的平臺,硬拉時需要背肌發力保持背部中立,當你的背部肌群足夠強大時,就會間接的促進其他肌群的發展。
4.發達的背肌可以保護頸部、脊柱、腰椎等,避免它們在訓練中受傷。
5.寬厚的背部可以讓你的身材看起來更加飽滿強壯,很多人胸肌很大,但從側面看還是過於單薄,就是因為背肌不夠發達。
講到這,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練背的必要性,這時會有人說背部肌群太難練,經常找不到發力感,這是因為什麼呢?
1.背部肌群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程度遠不如手臂肌群,這導致在一些動作中,肱二頭肌會佔據主導地位,從而代替背肌發力。
2.動作軌跡不正確。完整標準的動作軌跡是充分刺激目標肌群的前提,也就是說,做動作必須注重細節,粗獷的訓練方式並不適合普通的健身愛好者,軌跡稍稍偏差可能就會讓輔助肌群變成主要發力肌群,這樣的訓練就違背了初衷。
3.貪圖大重量。有人認為背部肌群足夠大,大部分練背動作也屬於複合動作,適合挑戰大重量,但大重量訓練的前提是能夠讓目標肌群力竭或者將要力竭,如果在訓練中因為重量過大,只能夠利用慣性或者其他代償動作才能完成,那這樣的訓練有什麼意義呢?
接下來,我們就從兩種最常見的背部肌群訓練動作入手,說說常見的錯誤動作以及如何找到發力感。
高位下拉
高位下拉實際上是簡單版的引體向上,主要作用是增加背部的寬度,其動作原理是讓下肢形成穩固的平臺,通過背闊肌發力克服配重的重力,因為需要屈肘才能完成動作,所以肱二頭肌也是輔助肌肉,在訓練後肱二頭肌有一定的酸痛感也是正常的。
動作步驟:
1. 打好基礎是做好後續訓練的根本條件。第一步就是調整膝蓋上方靠墊的高度,讓膝蓋正好能夠抵住它,從而穩定住下半身,如果需要墊腳才能抵住,那在做動作時很有可能會讓臀部脫離訓練凳,以致於在下拉時配重會被身體的重量壓下來,從而讓背肌減少發力。
2. 雙手握住拉杆,採用空握會減少手臂肌群的參與,全握則更適合新手找到背闊肌發力感。握距在1.5倍肩寬左右。
3. 一般拉杆的位置都比較高,一定要讓雙手握住拉杆,同時臀部貼緊訓練凳後再開始動作, 不要在還沒坐穩時就開始下拉動作,否則會影響後續動作。
4. 將拉杆拉至上胸部,一定要做全程動作,不要做半程動作。之後使拉杆回升,再做下一次動作。
常見錯誤
1. 背部完全垂直於地面。這會阻礙拉杆的運動,當將其下拉到頭部以下時,肱二頭肌會佔據主導地位,同時肩膀也會有不適感。正確動作應是腰背微微後傾,以讓拉杆的軌跡垂直於地面。
2. 聳肩。動作全程應保持肩膀相對固定,而聳肩則會讓斜方肌參與其中。
原因:
拉杆回升時沒有控制速度。配重完全落地,雙肩會被慣性帶動。含胸駝背,雙肩在開始動作前就處於內收狀態。解決方法:
拉杆回升時也要發力控制速度,可以通過心中默念數字的方式減慢動作。不要讓配重完全觸地,當肩膀不動、手臂伸直時就可停止,再去做第二次動作。在下拉前挺胸沉肩。
3. 身體晃動幅度過大。上半身理論上應是靜止不動的,但稍稍也是無可厚非的,但當前後晃動幅度過大時,慣性就會克服一部分配重產生的阻力,從而影響訓練效果。
4. 握距過寬。很多人為了提升動作難度,會選擇握住拉杆的末端,實際上這是沒有必要的,過寬的握距會導致肩膀承受額外的壓力。
繩索划船
繩索划船實際上是槓鈴划船的簡單版,主要作用是增加背部的厚度。相比於槓鈴划船來說,繩索划船的自由度更低,動作軌跡也相對固定,並且不用俯身,這可以讓你更專注於練背,而不是一直想著保持平衡,因此其備受大家的喜愛。
動作步驟:
1.調整膝蓋上方的靠墊高度。由於繩索划船的運動軌跡是水平向的,所以靠墊的作用是充當膝蓋水平向的支撐,而不能像高位下拉那樣做垂直向的支撐。靠墊高度不合適同樣也會讓臀部脫離訓練凳。
2.選擇繩索划船專用的拉杆,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採用能夠轉腕的器械做划船,即雙手遠離身體時掌心相對,在靠近身體時改為掌心斜向上,這樣更有助於你找到發力感。
3.如同高位下拉一樣,在開始前也要把拉杆預先拉到背部中立、手臂伸直狀態時的位置,整個過程要以肘部為引導。雙臂盡力靠近身體,不要外展。
4.將拉杆拉至腹部的中下部後停止,之後使拉杆回到初始位置。
常見錯誤
1. 動作軌跡不水平。這會導致肱二頭肌佔據主導地位,訓練效果類似於彎舉,做完動作後背肌沒有感覺,二頭肌酸痛也就有合理的解釋了。
原因:
靠墊位置較高,阻礙了拉杆的水平運動。在拉的過程中沒有讓肘部作為引導。解決方法:
按第一步調整好靠墊的高度,要確保拉杆能夠做水平運動。將拉杆拉至腹部的中下位置,而不是胸部。可以預先將座椅調的稍高一些,雙肩主動下沉(聳肩的反方向)。
2. 雙肩內收。這會導致背部拱起,並且也會讓三角肌參與進來。
原因:
初始狀態沒有保證腰背中立。離心動作時沒有控制速度,配重完全觸地。
解決方法:
在動作開始前挺胸抬頭,雙肩後展,可以收緊肩胛骨。離心動作時背部發力控制配重回落速度,同時也不要讓配重完全觸地,在肩膀相對位置不變、手臂伸直時就可以停止,再進行下一次動作。
結語
背部肌群相對於胸肌、肱二頭肌來說,訓練效果更難以顯現,訓練過程中也很難找到所謂的「泵感」,但正是因為這樣,練背才是必不可少的。當你練背找不到發力感、訓練效果不佳時,不如減輕重量,力求把動作做標準,一定就會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