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背找不到發力感?二頭肌總是先力竭?這些技巧是關鍵

2021-01-10 博浩說健身

導語

擁有挺拔強壯的身材想必是每個男生的夢想,但天生骨架大的人少之又少,不過這都不是問題,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改變現狀,於是很多人走進了健身房,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胸肌、手臂的肌肉量增加了不少,但整體看起來還是過於單薄瘦弱,這都是因為沒有著重訓練背部肌肉。

練背的重要性

1.背部肌群體積大,力量足,在練背時可以帶動周圍其他肌肉輔助發力,輻射效應更強,也就是說,練背對整體肌肉水平的提高要比單純的練肩、練臂更有效。並且也會促進睪酮的分泌。

2.一般情況下,人體的後鏈肌群都比前鏈弱,這會導致圓肩駝背,練背則有助於矯正不良體態,讓你看起來更加挺拔,更有氣質。

3.背部肌肉偏弱制約著其他肌群的發展,例如臥推時需要背肌發力充當穩定的平臺,硬拉時需要背肌發力保持背部中立,當你的背部肌群足夠強大時,就會間接的促進其他肌群的發展。

4.發達的背肌可以保護頸部、脊柱、腰椎等,避免它們在訓練中受傷。

5.寬厚的背部可以讓你的身材看起來更加飽滿強壯,很多人胸肌很大,但從側面看還是過於單薄,就是因為背肌不夠發達。

講到這,相信大家已經知道了練背的必要性,這時會有人說背部肌群太難練,經常找不到發力感,這是因為什麼呢?

1.背部肌群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程度遠不如手臂肌群,這導致在一些動作中,肱二頭肌會佔據主導地位,從而代替背肌發力。

2.動作軌跡不正確。完整標準的動作軌跡是充分刺激目標肌群的前提,也就是說,做動作必須注重細節,粗獷的訓練方式並不適合普通的健身愛好者,軌跡稍稍偏差可能就會讓輔助肌群變成主要發力肌群,這樣的訓練就違背了初衷。

3.貪圖大重量。有人認為背部肌群足夠大,大部分練背動作也屬於複合動作,適合挑戰大重量,但大重量訓練的前提是能夠讓目標肌群力竭或者將要力竭,如果在訓練中因為重量過大,只能夠利用慣性或者其他代償動作才能完成,那這樣的訓練有什麼意義呢?

接下來,我們就從兩種最常見的背部肌群訓練動作入手,說說常見的錯誤動作以及如何找到發力感。

高位下拉

高位下拉實際上是簡單版的引體向上,主要作用是增加背部的寬度,其動作原理是讓下肢形成穩固的平臺,通過背闊肌發力克服配重的重力,因為需要屈肘才能完成動作,所以肱二頭肌也是輔助肌肉,在訓練後肱二頭肌有一定的酸痛感也是正常的。

動作步驟:

1. 打好基礎是做好後續訓練的根本條件。第一步就是調整膝蓋上方靠墊的高度,讓膝蓋正好能夠抵住它,從而穩定住下半身,如果需要墊腳才能抵住,那在做動作時很有可能會讓臀部脫離訓練凳,以致於在下拉時配重會被身體的重量壓下來,從而讓背肌減少發力。

2. 雙手握住拉杆,採用空握會減少手臂肌群的參與,全握則更適合新手找到背闊肌發力感。握距在1.5倍肩寬左右。

3. 一般拉杆的位置都比較高,一定要讓雙手握住拉杆,同時臀部貼緊訓練凳後再開始動作, 不要在還沒坐穩時就開始下拉動作,否則會影響後續動作。

4. 將拉杆拉至上胸部,一定要做全程動作,不要做半程動作。之後使拉杆回升,再做下一次動作。

常見錯誤

1. 背部完全垂直於地面。這會阻礙拉杆的運動,當將其下拉到頭部以下時,肱二頭肌會佔據主導地位,同時肩膀也會有不適感。正確動作應是腰背微微後傾,以讓拉杆的軌跡垂直於地面。

2. 聳肩。動作全程應保持肩膀相對固定,而聳肩則會讓斜方肌參與其中。

原因:

拉杆回升時沒有控制速度。配重完全落地,雙肩會被慣性帶動。含胸駝背,雙肩在開始動作前就處於內收狀態。解決方法:

拉杆回升時也要發力控制速度,可以通過心中默念數字的方式減慢動作。不要讓配重完全觸地,當肩膀不動、手臂伸直時就可停止,再去做第二次動作。在下拉前挺胸沉肩。

3. 身體晃動幅度過大。上半身理論上應是靜止不動的,但稍稍也是無可厚非的,但當前後晃動幅度過大時,慣性就會克服一部分配重產生的阻力,從而影響訓練效果。

4. 握距過寬。很多人為了提升動作難度,會選擇握住拉杆的末端,實際上這是沒有必要的,過寬的握距會導致肩膀承受額外的壓力。

繩索划船

繩索划船實際上是槓鈴划船的簡單版,主要作用是增加背部的厚度。相比於槓鈴划船來說,繩索划船的自由度更低,動作軌跡也相對固定,並且不用俯身,這可以讓你更專注於練背,而不是一直想著保持平衡,因此其備受大家的喜愛。

動作步驟:

1.調整膝蓋上方的靠墊高度。由於繩索划船的運動軌跡是水平向的,所以靠墊的作用是充當膝蓋水平向的支撐,而不能像高位下拉那樣做垂直向的支撐。靠墊高度不合適同樣也會讓臀部脫離訓練凳。

2.選擇繩索划船專用的拉杆,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採用能夠轉腕的器械做划船,即雙手遠離身體時掌心相對,在靠近身體時改為掌心斜向上,這樣更有助於你找到發力感。

3.如同高位下拉一樣,在開始前也要把拉杆預先拉到背部中立、手臂伸直狀態時的位置,整個過程要以肘部為引導。雙臂盡力靠近身體,不要外展。

4.將拉杆拉至腹部的中下部後停止,之後使拉杆回到初始位置。

常見錯誤

1. 動作軌跡不水平。這會導致肱二頭肌佔據主導地位,訓練效果類似於彎舉,做完動作後背肌沒有感覺,二頭肌酸痛也就有合理的解釋了。

原因:

靠墊位置較高,阻礙了拉杆的水平運動。在拉的過程中沒有讓肘部作為引導。解決方法:

按第一步調整好靠墊的高度,要確保拉杆能夠做水平運動。將拉杆拉至腹部的中下位置,而不是胸部。可以預先將座椅調的稍高一些,雙肩主動下沉(聳肩的反方向)。

2. 雙肩內收。這會導致背部拱起,並且也會讓三角肌參與進來。

原因:

初始狀態沒有保證腰背中立。離心動作時沒有控制速度,配重完全觸地。

解決方法:

在動作開始前挺胸抬頭,雙肩後展,可以收緊肩胛骨。離心動作時背部發力控制配重回落速度,同時也不要讓配重完全觸地,在肩膀相對位置不變、手臂伸直時就可以停止,再進行下一次動作。

結語

背部肌群相對於胸肌、肱二頭肌來說,訓練效果更難以顯現,訓練過程中也很難找到所謂的「泵感」,但正是因為這樣,練背才是必不可少的。當你練背找不到發力感、訓練效果不佳時,不如減輕重量,力求把動作做標準,一定就會有所收穫。

相關焦點

  • 健身如果不力竭,那和不練有什麼區別!但力竭真能長更多肌肉嗎?
    在健身的過程中,我們總是想要尋求更多的技巧,以提升自己的訓練質量和表現。但有些技巧卻一直以來都是飽受爭議的存在,這也讓我們逐漸被這團「霧」給迷惑了雙眼,看不出它的本質。比如我們常提起的訓練至力竭能夠幫助更好的增肌,這是真實有效的,還是沒有必要?先簡單談談:為什麼我們總是認為力竭能夠幫助更好的增肌?
  • 「力竭」肌肉練到沒力氣了,健身效果會更好嗎?很多人都錯了
    還有一個大佬也說過一個類似的技巧:「我做到舉不動的時候,才開始數數。」這些說法,其實都指向了一個訓練指標,就是肌肉力竭。我們一直認為,肌肉不力竭,健身效果差。但真的是這樣嗎?首先要知道什麼叫肌肉力竭?力竭這個詞,其實很容易力竭,就是肌肉練到沒有力氣了,就算是肌肉力竭。但是如何判斷肌肉力竭呢?
  • 為什麼增肌要做到「力竭」?練到力竭有什麼優勢?
    比如:我的臥推最大重量是77.5公斤1次,我用77.5公斤做了1次,那麼,我就達到了力竭,如此類推,我臥推69公斤能做7次,那麼,我用69公斤做了7次,我就達到了力竭。在練習中有沒有必要做到「力竭」?關於這個問題,是有爭議的,但是要想得到進步,有些組做到力竭還是有必要的,不斷衝擊力竭,才能不斷超越力竭,這是進步之關鍵!因為練到力竭,可以更好地促進肌肉增長。
  • 健身每次都要做到力竭?力竭是更有利於肌肉增長?看完你就懂了!
    前言在健身領域中,有一個詞相信大家也很熟悉,就是「力竭」,但我覺得有必要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力竭」。因為我覺得沒解釋清楚的話,可能會誤導到其他人,也有可能有人會因為而受傷。#健身#一.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力竭?
  • 打造倒三角身材,練背很重要,3個方法教給你
    想要練出倒三角身材,需要讓我們的肩膀變得寬厚,練背是很重要的,也是比較關鍵的一點。因此我們本篇文章將會針對如何練出倒三角身材,尤其是背部的訓練,給大家來做一期分享,三個方法教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練出想要的倒三角身材,打造出寬厚的背闊肌。剛才我們講到,型男基本上都是擁有倒三角身材的,而倒三角身材的靈魂重點就是在背闊肌上。
  • 健身如果不力竭,那和不練有什麼區別,但力竭真能長更多肌肉嗎
    但是有一些鍛鍊卻存在著很大的爭議,使他很久以來飽受爭議,今天我們就逐漸把這些謎團的迷霧給撥開,看看他真實的面目。首先我們就是健身中常說的「力竭」問題,看看能不能有效。我們先簡單說明一下,為什麼感覺有人會覺得說只要歷劫了就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更好地增加肌肉呢。
  • 如何打造倒三角身材,教你4個練背技巧,背部肌肉遮天蔽日
    所以你背部肌肉練得越好,那麼身材就越挺拔。但是以前不怎麼會練背,所以背部肌肉怎麼練都不寬,後面有一個健身教練就教了我4個技巧。自打本宮(太子)學會了這4個技巧以後,那個背就越來越寬、越來越寬。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今天就把這4個技巧分享出來。一、儘量採用中等重量那很多人以前看過我的文章,說重量越大,那麼增肌效果就越好。
  • 器械練手臂沒有達到力竭?不如用這4個動作輔助,幫你練出粗臂
    導語:人們加強手臂的訓練,也許是受施瓦辛格的影響,又也許人們越來越知道手臂鍛鍊的重要性,不管哪種原因,進行手臂的專項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不過鍛鍊手臂的技巧掌握不容忽視,它會讓你受益不少,接下來小編分享的這4個動作,是當訓練者進行負重訓練時,體力接近力竭的時候,使用的徒手訓練手臂的方法,趕緊收藏不要錯過這篇健文
  • 五個動作帶女生練背,打造纖薄少女背,告別虎背熊腰
    請輸入圖片描述 所以小編給各位仙女們,安排了幾個練背的動作 ;發力時嘴巴吐氣,用時1~2秒,還原時鼻子吸氣,用時3~4秒;頂峰收縮用時1秒;每周練三次,每次練五組,每組12~15個。
  • 臥推重量上不去那是因為三頭肌沒練好 6個動作完美強化手臂力量
    如果訓練者的手臂力量不足,那麼在訓練時他做任何動作,都不會有太好的效果,例如你在訓練胸肌時如果三頭肌沒有力量,那麼訓練胸肌最重要的一個動作臥推訓練,你就無法發揮它真正的效果,很健身者以為臥推動作是胸肌是主要的發力部位,其實這是錯誤的,臥推三頭肌才是主要的發力部位,雖然臥推主要強化的胸肌肌群,但是主要發力是三頭肌,想像一下如果你的三頭肌沒有力量,那麼在做這個動作時會出現什麼情況,首先就是對器械控制的不夠穩定
  • 練不出來倒三角?怕是你忽略了這4個問題!
    但有老鐵跟我們反應了一系列練背的問題,比如:找不到背闊肌的發力、練了很久也做不了引體向上、很努力練背倒三角就是遲遲不出現...接下來我給大家逐一分析這類問題:找不到背闊肌發力感很多人動作具有一定的標準性,但還是背闊肌找不到感覺,這類情況建議在訓練組間休息時多做背闊肌展示造型的練習,這樣可以在訓練後二次充分收縮背闊肌,達到提升神經募集感的效果。
  • 男人如何練出倒三角身材?掌握技巧,輕鬆練出
    男人如何練出倒三角身材?掌握技巧,輕鬆練出 女生朋友希望自己能夠擁有s型曲線,能夠擁有沙漏型身材。而對於廣大男性朋友而言,他們可能希望自己練出肌肉般健碩的身材,最好是能夠擁有倒三角身材。那麼,對於廣大男性朋友而言,應該如何做才能夠幫助練出倒三角身材呢?
  • 8個手臂訓練動作,練完才知道什麼叫肌肉泵感!鍛造健美手臂!
    很多男生可能都嚮往「州長」施瓦辛格一樣飽滿充實、充滿力量感的手臂,然而自己天天做二頭彎舉、做臂屈伸卻還是感覺沒有什麼效果,臂圍看不到變化。今天介紹的8個不同的手臂訓練動作,它兼顧到了肌肉持續緊張時間,增加生長激素釋放,讓肌肉充滿血液和氧氣,所有觸發增長的元素都包含在內。我教大家用正確的方法去獲得尺寸和線條。
  • 怎樣提高泵感?增強肌肉泵感的6條建議
    很多健身愛好者都喜歡在訓練時追求泵感,泵感就像身體被吹大一樣,肌肉漸漸膨脹起來的感覺會讓人覺得妙不可言。訓練產生的泵感會刺激內啡肽和腦啡肽的釋放,讓人產生愉快的情緒,從而讓我們會更願意投入到艱苦的訓練中,有時還會讓人越練越興奮,就像完全感覺不到疲憊一樣。
  • 想把背部練成倒三角,試試這些動作,幫你緊緻背部肌肉練出輪廓
    背部是人體第二大肌肉群,它包括下背肌、背闊肌、大圓肌、小圓肌、菱形肌、岡下肌和斜方肌,其中三角肌後束也在背部的區域內,所以加強背部肌肉的鍛鍊,建議先從大肌肉練起,再彌補小肌肉的不足,這樣效果才明顯,幫助訓練者早日練出倒三角的輪廓。二、如何提高背部的寬厚度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分為兩步來說,這樣可以幫助訓練者找到針對性的動作,例如:如何提高背部的寬度?
  • 力竭、泵感、大充血……什麼是增肌的關鍵?
    剛接觸增肌的同學們,你一定都聽健身房老司機們在組間休息時談論力竭、泵感、充血等詞彙。尤其在一些健美選手中,這些都是他們追求的。州長斯瓦辛格,是泵感的極致追求者,他把這樣的感覺叫做「the Pump」。按照州長大人的原話:「在健身房能獲取的最極致的體驗就是泵感!」"Feel the Pump"也成為很多人的終極目的。
  • 肌肉訓練到什麼程度就算力竭?通過這幾點,幫你正確判斷
    就像有些人在做伏地挺身的時候,手臂一旦感覺有點酸了就總是停下來休息,但是這時候的胸肌其實是完全沒有力竭的,如果這時休息對於胸肌增長的效果也並沒有多麼有效,而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明明堅持健身很長時間,但是肌肉卻增長並不明顯。
  • 力竭訓練會使肌肉肥大最大化嗎?
    儘管在阻力訓練項目中,特別是在健美運動員的訓練中,對力竭的訓練已經使用了很長時間,但是探索這個話題的良好控制的研究很少。最初,Rooney等人指出,訓練到力竭(相對於不訓練力竭))對力量的增加有好處;然而,這些結果並沒有得到其他人的證實。認識到證據的不確定性,Davies等人最近對力量增加進行了一項薈萃分析,並得出結論,肌肉力竭和非力竭訓練都可以獲得類似的力量增加。
  • 上斜仰臥繩索划船,3個訓練技巧,讓你腰部遠離疼痛
    2、舉例分析練背動作,來了解這些動作中,背部肌肉的做工效果高位下拉是練背的黃金動作,在提起重量或者將重量恢復到原點的時候,訓練者整個過程要保證身體的挺直,手肘屈曲的程度不能超過肩部,保持肩部和手肘在同一條直線上,這點完全符合了背闊肌近固定時,讓大臂在肩關節的地方做向內收縮的運動原理,從而幫助訓練者拉起更重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