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最樸實無華的一首詩,全詩無一字寫思念,卻無處不體現思念

2021-01-09 騰訊網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文化寶藏,其中便包括了詩詞文化。詩詞文化最為興盛繁榮的年代是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中國大地上湧現出了無數的優秀人物,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不少經典作品。

我們都知道,藝術往往是來源於生活的,當然也高於生活,因此為人們所追捧。當然,也存在一些寫實派的詩人,他們用自己的筆寫出了一首首膾炙人口,但是卻通俗易懂的作品,如岑參便是其中之一。

岑參是唐朝宰相岑文本曾孫,祖籍南陽郡(今屬河南),後徙江陵縣(今湖北荊州市)。岑參小時候生活清貧,刻苦學習,遍讀經史,成為唐朝時期的著名詩人,也是邊塞詩代表人物,與高適並稱「高岑」。由於曾任嘉州(今四川省樂山市)刺史,後人也稱之為「岑嘉州」。

岑參出生在官僚世家,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並在天寶三載進士及第,走進仕途。在後面的日子裡,岑參在仕途中跌跌浮浮幾十年,並在閒暇之餘,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經典作品,其中便包括了《逢入京使》。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對於這首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向東遙望長安家園,路途遙遠,思鄉的淚沾溼了雙袖,模糊了面容。

在馬上匆匆相逢,沒有紙和筆,只能託你幫我給我的家人報個平安。

這首詩寫於公元749年(天寶八載)詩人赴安西(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上任途中。這是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這一年的他,已經三十四歲了,但是仕途並不順利。無奈之下,他選擇了辭別長安的妻子,獨自走向了出塞任職的道路。在這漫漫徵途之中,躍馬前行,西出陽關,奔赴安西。

也不知道日子過了多久,在通西域的大路上,岑參遇到了一個老朋友,兩人相談甚歡。經過一番交談之後,岑參知道對方是要回京述職了,又想到自己的境遇,不禁有些許的感傷,於是便讓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安慰家人,報個平安。

在這首詩中,「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而「雙袖龍鍾淚不幹」,意思是說思鄉之淚怎麼也擦不幹,以至於把兩支袖子都擦溼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於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

整首詩很好理解,但是卻充滿了作者的情感,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是卻又不禁令人替作者所哀傷,引人入境。

參考資料:《岑嘉州詩集序》、《輪臺歌》、《舊唐書》

相關焦點

  • 唐代最樸實無華的一首詩,全詩無一字寫思念,卻無處不在寫思念
    岑參小時候生活清貧,刻苦學習,遍讀經史,成為唐朝時期的著名詩人,也是邊塞詩代表人物,與高適並稱「高岑」。由於曾任嘉州(今四川省樂山市)刺史,後人也稱之為「岑嘉州」。岑參出生在官僚世家,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並在天寶三載進士及第,走進仕途。在後面的日子裡,岑參在仕途中跌跌浮浮幾十年,並在閒暇之餘,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經典作品,其中便包括了《逢入京使》。
  • 李白最委婉的一首情詩,全詩沒有一句思念,卻字字透露出思念之情
    它可能是戰士徵戰沙場,家人日日盼兒寄來書信報平安,於是便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千古名句;或是分居兩地的戀人,在飽受相思又害怕深情不復存在而隔空吟出「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抑或是獨身漂泊在外,思鄉情切時自我寬慰到「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對於思念之情的表達,有人選擇直抒胸臆。
  • 唐代邊塞之詩知多少
    唐代邊塞之詩知多少邊塞風光何其美麗壯觀,邊塞歷來留下了不知道多少人民的淚水與血汗。詩人常常有感而發,寫下一首詩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唐代寫邊塞的詩都有哪些吧?此詩首聯和頷聯寫景,烘託出戰爭的氛圍。頸聯和尾聯在此基礎上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居無定處,杳無音訊,於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在入秋以後的白露時節,在戌樓上的鼓聲和失群孤雁的哀鳴聲的映襯之下,這種思念之情越發顯得深沉和濃烈。《逢入京使》豪情與親情相交織《逢入京使》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名篇之一。
  • 「長相思,摧心肝」,李白最痛情的一首詩,他思念的是誰?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即使瀟灑飄逸如李白,也曾寫下不少纏綿悱惻的相思名作,例如《春思》、《秋風詞》、《玉階怨》等等。今天要講的是李白最痛情的一首詩,最後6字令人肝腸寸斷。這首詩名為《長相思·其一》。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
  • 白居易思念弟弟的一首詩,夢見弟弟卻感嘆沒有寫出好詩
    親情令人溫暖,「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母親與燈前細密縫補衣衫的畫面最能撩動人心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愛情就是這般如像鳥兒般比翼雙飛,如同連理樹,相互依存緊靠在一起;「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只要有朋友在,又何懼天涯海角呢。親情友情愛情都是那麼珍貴迷人,讓這個世界充滿酸甜苦辣各種滋味。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親情詩,《夢行簡》寫白居易思念弟弟行簡。
  • 唐代一首與眾不同的邊塞詩,短短20個字無一生僻,卻令人不寒而慄
    唐代的邊塞詩可謂群星璀璨,王昌齡、岑參、高適,不勝枚舉。當然唐代的邊塞詩,經典也極多,「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雄渾和自信;「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曠遠和悲涼;「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瀟灑和豪邁,都驚豔世人。
  • 《詩經·甫田》:關於妻子思念遠方丈夫的詩
    作者:袁老師來源:星陪伴(xinghuivip)有人認為這是寫妻子思念遠方丈夫的詩。全詩三章,每章四句。頭兩章是寫實,採用重章疊句形式直賦其事;第三章由實轉虛,主人公出現了幻覺,似乎覺得丈夫突然歸來,充分表現了詩的含蓄美。《齊風》,《詩經 》十五國風 之一。為先秦時代齊國地方民歌,共十一篇。
  • 白居易最深情的一首詩,道盡對初戀女友的思念,失戀之人最有感觸
    白居易,字樂天,唐代赫赫有名的大詩人,從初唐到晚唐,將近三百年的歷史當中,湧現出成千上萬名詩人,青史留名者大有人在,但能與李白杜甫媲美之人屈指可數,而白居易就是其中一位。眾所周知,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聖,白居易也不簡單,他有兩個霸氣稱號,即「詩王」和「詩魔」。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唐代是詩歌的時代,唐代也是李杜的天下。李白灑脫自如,老杜沉鬱頓挫,兩人的不同風格鑄就了唐代詩篇的不同篇章,風格迥異但卻都頗有意味。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1、 秋興八首(其一)《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成詩的年代是杜甫的晚年,當時安史之亂仍在繼續,杜甫為了避難來到了夔州。期間,杜甫處於生命的末期,再加上悲秋,再加上國家的戰亂,杜甫興之所至,寫下了這一組組詩。
  • 詩詞|一首詩,驚豔千年
    清·沈子來:全篇詩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說出。《春怨》唐·金昌緒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五言絕句妙在以小見大,語短意長,這首詩正是如此。它通篇詞意聯屬,句句相承,環環相扣,四句詩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一特點,人所共稱。
  • 好雨知時節,10首寫雨不見雨詩詞,無一字是雨,卻處處見雨
    在我們中華民族浩瀚的詩詞庫中,有部分描寫雨景的詩詞,寫雨不見雨,無一字是雨,卻處處見雨。今天分享10首寫雨不見雨詩詞,和大家一起品讀。1、《微雨夜行》——唐代:白居易漠漠秋雲起,稍稍夜寒生。但覺衣裳溼,無點亦無聲。秋天陰雲密布,夜裡稍稍感覺到了絲絲涼氣。只覺得衣裳潮溼,沒有雨點也沒有風聲。
  • 韋莊的章臺夜思,身在外地思念家鄉的詩,寫寄居他鄉的孤獨、悲涼
    《章臺夜思》是一首思鄉詩。詩人身在異鄉,十分思念故鄉親友,望著漫漫長夜,心中倍感悽涼;聽到琴瑟之聲心中頓生幽怨;對著孤燈殘月心中真乃不知是何滋味。詩人用芳草雲暮暗喻時光流逝,一去不返。朋友難以相見,書信不能送到,眼前秋雁南飛,令人愁腸百結,思緒萬千,難以平靜。全詩一氣呵成,用情之深,令人感動也。我是一名退休教師。多年來熱愛書法,喜歡古詩文。
  • 王勃很有意思的詩,全詩無一風字,卻寫出了唐詩中最有情有義的風
    讓王勃,字子安,唐代著名文學家,初唐四傑之一。很多人對於他的印象應該是兩篇作品。一首是《滕王閣序》,全文不計標點洋洋灑灑共寫了717個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金句,讓世人見識到這個一個25歲年輕人的驚世才華。
  • 白居易夢見元稹寫了一首詩,元稹卻說我不想你,背後原因令人心酸
    其實,像他們這樣好朋友歷史上不在少數,但是他們與眾不同在於兩個人都是才華橫溢的大詩人,於是惺惺相惜就成了千古傳唱的美好詩篇,兩人尋常的來往信件、寫詩唱和也就成了一段段值得傳頌的千古佳作。相識於微時的兩人年輕時在長安做官,長期交往,友情日重。到了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兩人遭遇貶謫,元稹去了通州(今四川達川)。白居易也在這一年被貶到了江州(今江西九江)。
  • 知道直男杜甫怎麼給妻子寫情詩嗎?無一肉麻字眼,後世卻評:穠豔
    千年文壇,擅長寫情詩情詞的高手不在少數。唐代李商隱元稹、宋代秦觀柳永、清代納蘭性德這些赫赫有名的文人,在情詩情詞上都留下了很多經典的篇章。不過詩壇最璀璨的兩顆「明珠」李白和杜甫,一生卻很少寫情詩,這不免讓人有些遺憾。
  • 李白很豪邁的一首詩,開篇20字就氣勢橫絕,後人傳唱1000年
    李白代表不了的盛唐的百花齊放,但他卻毫無疑問是其中綻放的最盛大的一株奇葩。李白的明月,李白的美酒,李白的劍氣,這些都攪混在一起,融入、貫穿到了李白的詩歌當中,無論他寫什麼,總是帶有一種傲然浪漫的氣息,所以李白的詩基本不會和其他人混淆,他的氣息,實在太好辨認。即使是邊塞詩,戰爭詩,在李白的筆下,也獨有一種出奇的色彩。
  • 唐代牛人的「高考零分作文」,卻因寫得太美,入選《唐詩三百首》
    正因為科考對文人是如此重要,所以本期的這首詩就顯得格外有個性。這首詩名叫《終南望餘雪》,作者為唐代詩人祖詠,是一首應試詩,當年祖詠去長安應考,考官給的題目就是這個。當時的題目要求是寫一首五言長律,也就是要六韻共十二句。但祖詠只寫了4句就覺得此詩已經完結,不能再加了。要功名還是要一首好詩?祖詠做出了明智的選擇,因為這個選題唐詩中便多了一首千古名作。
  • 白居易夢見亡去故友,醒來寫詩一首,沒有一句寫思念,卻盡顯痛楚
    白居易寫下這首詩的時候,元慎已經去世足足八年了。我們並沒有在史書中見到在元慎去世當時,得知好友去世的白居易是怎樣一種撕心裂肺,但是這九年後的一首悼念詩,今天我們讀起來依舊感動得熱淚盈眶。原來,時間足足間隔了八年,可是這時光並沒有衝刷掉他們的友情,時時悼念元慎的白居易在九年後的一次夢境,重溫了和元慎兩人郊遊的場景,醒來一陣感慨,寫下了這首《夢微之》。
  • 李清照思念丈夫,寫了一首詞,最後三句堪稱經典,不愧是千古才女
    不論是什麼季節,哪些情景,總是會感慨萬千,作詩作詞一首。但是,倘若只論大家在什麼季節憂傷憂慮之感最多,那麼必然是秋季。秋季這一時節仿佛素來便是為悲傷憂慮而生,大家通常挑選在這個時節道別朋友、避開家鄉。因而,詩大家也大多數將自身的憂慮悲傷寄予在秋天的詩詞當中。清朝的趙翼就曾趁著秋風瑟瑟表述自身對時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嘆;南宋的吳文英也曾借秋季之景來表述與人別離的哀愁。
  • 蘇軾思念妻子的一首詞,和杜甫名作《月夜》有異曲同工之妙!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三月底,在杭州任通判的蘇軾因為賑濟災民而遠赴潤州,在離家半年多的時間裡,蘇軾為了表達對自己妻子王閏之的思念之情,寫下了不少詞篇,其中最出名的一首就是《少年遊·潤州作》。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