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第一架大型運輸機運-20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國的遠程功率投射能力,而且還可以改裝成各種特種作戰型戰機,例如大型預警機和加油機。運-20是一個出色的平臺。儘管這是大型運輸機的首次嘗試,但運-20的性能已經非常成熟在過去的一年中,運-20經常出現在現場執行許多運輸任務表現出穩定可靠的性能。
對於任何飛機動力系統都是最關鍵的部分,運-20目前使用的是俄羅斯製造的D-30KP-2渦扇發動機。發動機的最大推力接近13噸翻新壽命為3000小時,D-30KP-2發動機被廣泛用於俄羅斯製造的伊爾-76/78整體穩定性非常可靠。
除俄羅斯製造的大型飛機外,我國的運-20和轟-6K/N型號目前還使用D-30KP-2發動機。根據數據,在過去的十年左右的時間裡,我國引進了460多種D-30KP-2發動機。使用這些發動機,我國製造了約120架轟-6K/N轟炸機,消耗的發動機數量約為240架。剩餘的發動機用於製造運-20架,但只能製造50架。考慮到備用引擎的存在,這個數目實際上會更少。
運-20於2016年投入使用首批六架飛機投入使用,運-20的產量逐年增加。通常有幾架運-20飛機在停機坪上等待交付。到目前為止,在役的運-20數量至少為30。從服務數量和生產速度的角度來看,剩餘的D-30KP-2發動機將在短時間內被消耗掉。那麼下一個運-20將使用什麼引擎?
如果您繼續使用俄羅斯製造的航空開發產品,則目前無意再次引入它。引入航空發展並不是購買食品的市場。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在介紹現有的D-30KP-2之前,它不會等待完全耗盡。因此,仍然沒有關於重新引入D-30KP-2的消息,也沒有消息稱下一代運-20將被國產渦扇發動機WS-18正式取代。WS-18被稱為國內版本D-30KP-2,因為兩者的技術水平相對相似。實際上,WS-18的開發中已經使用了許多新技術,可以將其視為D-30KP-2的升級版本。
早在2014年,WS-18就完成了首次飛行測試並取得了成功。下一步是改善細節。開發大型航空發動機需要很長時間,特別是對於我們國家而言,這是第一次嘗試。我寧願花費更長的時間來確保航空發動機的技術指標是完美,穩定和可靠的。從停止引入D-30KP-2的角度來看,WS-18的研究和開發應進入最後階段,並開始批量生產。而且,當前配備D-30KP-2的型號可以直接替代WS-18,因此無需引入一批D-30KP-2作為備件。
我國對運-20的需求巨大,運輸和其他改進的特殊模型的總需求至少為200。運-20需要製造800臺發動機,加上備用發動機這個數字將超過千臺,因此WS-18研發不僅解決了"卡脖子"問題,而且降低了運-20的生產成本和無限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