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上古時代,是先遊牧而後始進入原始農業的。華夏人們初祖黃帝即「遷徒往來無常處。」至殷商王朝, 猶搬遷不定,如「盤庚渡河南,復居成湯之故居」乃五遷,無定處。」
遠古地廣人稀,既然是遊牧,搬來徙去, 趕牛羊逐水草而居,就可以隨處方便,不需營建廁所。
有了原始農業,耕作雖粗放,亦需定居,建造廁所必提上議事日程。有了廁所後,在初民信仰「萬物有靈」的基礎上,廁神也就應運而生。
我國的廁所肇始於何時?目前尚無具體時間考證。關於廁所的文獻記載,是這樣的:「春秋時期的晉景公有一天肚子發脹,去廁所,不慎掉進糞坑而淹死。」
這就是《左傳》所記載的,病入膏肓的晉景公,「如廁,陷而卒。」 但是最早的廁所在我國上古史岀現,復按史實,至少比晉景公時代要早六、七個世紀。
史家認為,早期「廁所有兩個用途:既是方便之所,又是養豬之圈」。這種廁所便於積肥,而肥料則是農業生產必不可或缺的。
有了廁所,隨後便會產生廁神。廁神有男有女,流布於民間的廁神約有以下三說:
第一位:西漢淮南王劉安。傳說劉安升天,坐起不恭,故被天帝「謫守都廁三年」,是為廁神,見《劉安別傳》。第二為:佛教認為烏芻沙摩明王是廁神,因為他著有《解穢真言》。第三位:紫姑神。以上兩位是男性;紫姑則為女性。比較起來,使用廁所婦女多於男子。男性廁神實在諸多不便;而且崇祀廁神者多為家庭婦女,故而紫姑神的威靈遠遠超過男性廁神。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的廁神,也叫子姑、廁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最早記載「紫姑」的文獻是南朝宋人劉敬叔的《異苑》。大致說是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到原配夫人的嫉恨,並在正月十五這天慘死在廁所裡,她的遭遇感動了玉皇大帝,封她為廁神。
紫姑,相傳是唐時人,姓何,名媚,字麗卿,山東萊陽人氏。她自小知書達禮,長大後嫁給了一個唱戲的優伶。
武則天時,壽陽刺史李景謀殺了何媚的丈夫,把何媚納為侍妾。何媚年輕漂亮,性格溫柔賢惠,很得主人的喜愛。
可是主人的妻子就很不高興了。李景的大老婆又妒又恨且為人狠毒,哪裡肯容下何媚?
這個大夫人本來就妒忌心重,見紫姑受寵,就總是想方設法地折磨她。常常委派她一些汙穢的工作,例如打掃廁所、收拾豬圈等等。
紫姑含辛茹苦地幹活,終於忍受不住虐待,在正月十五這天含冤而死。紫姑冤魂不散,李景上廁所時常常隱隱聽到啼哭聲,且有刀兵呵喝的聲音,大為靈異。
紫姑死後,大家都為她難過。又傳說天帝同情她的遭遇,讓她做了神仙。
民間祭祀紫姑不僅僅是廁神,而是紫姑代表了普天之下的受壓迫的女性,這才得到了女性的敬仰,因此,人們把紫姑尊奉為弱女子們的保護神。
宋代文學家蘇軾在黃州時,自稱曾目睹紫姑「降神」,紫姑請求蘇軾問她作傳。她對蘇軾說:「公文名於天下,何惜方寸之紙,不使世人知有妾乎?」蘇軾欣然作《子姑神記》,記其平生,在蘇軾等文人的宣揚下,廁神的故事流傳於世。
讀者們,關於「廁神」,大家有怎樣的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