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之臣」汲黯

2020-11-26 大河網

趙孟頫書寫的《汲黯傳》(局部)

  □王劍

  西漢時,河內郡失火,一下子燒毀了一千多戶民宅。漢武帝聽說後,就派身邊的一位使者去視察。沒多久,使者回來報告說:「河內郡的失火是因為老百姓的房子建得太密集了,一家失火,殃及鄰居,沒什麼值得奇怪的。但我經過河南郡時,見當地百姓遭了災,饑民塞路,餓死者不計其數。我就擅自傳您的聖旨,把官倉的糧食發給了老百姓。」漢武帝一聽,覺得使者很賢良,不僅沒治他的罪,反而升了他的官。

  這位使者就是汲黯,濮陽人。他原是漢武帝身邊的「謁者」(秘書),現在好了,升為「滎陽縣令」。沒多久,又調任東海郡太守。東海郡,就是現在的山東郯縣。汲黯到任後,採取了「不擾民」的政策,老百姓該幹啥幹啥,官府概不幹預。汲黯呢,每天躺在臥榻上,喝喝茶,聽聽曲,好不自在。一年下來,東海郡政通人和、五穀豐登,租稅創了歷史新高,這就是「臥而治之」的典故。漢武帝非常欣賞汲黯的才華,馬上召他回京,升任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在京城,汲黯耿直的性格是出了名的。廷尉張湯喜好嚴刑峻法,他主持法律條文的修訂,竟然編出了359章,光砍頭的罪名就開列了490條。汲黯看不下去了,就在朝堂上指責張湯:「高祖皇帝進漢中時,約法不過三章;蕭何丞相制定刑律,律令不過九條。你身為正卿,不想辦法撫恤黎民,讓他們安居樂業,使刑事案件減少、監獄空虛,反而到處羅織罪名,以陷人於罪為能事,是何居心?」後來,張湯果然身敗名裂。

  汲黯眼裡不揉沙子,有啥說啥,連皇帝他也敢得罪。漢武帝喜歡馬,有一年他得到了一匹「神馬」,心中十分得意。那時,漢武帝剛剛設立了樂府,就命人作了一首樂曲,當眾演奏。汲黯卻說:「凡是朝廷製作樂曲,對上是為了繼承祖宗的偉業,對下是為了教化黎民百姓。現在陛下得了一匹馬就如此興師動眾,值得嗎?」兜頭一盆涼水,說得漢武帝無言以對。

  過了幾年,漢武帝廣招賢良之士,大臣們都說皇帝英明。漢武帝洋洋自得地說:「我也是為了爭取實現堯舜那樣的治世嘛!」大臣們趕緊恭維,只有汲黯黑著臉說:「堯舜為君,對內清心寡欲,對外無為而治,雖然沒什麼大動作,可是天下井井有條。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怎能跟堯舜相比呢?」漢武帝氣得說不出話來,一甩袖子走了。旁邊的大臣嚇出了一頭冷汗,都埋怨汲黯說話沒輕沒重。汲黯卻梗著脖子說:「天子設置文武百官,就是要我們提意見的。光吃米飯不幹活,那還養我們幹什麼?」同僚們見勸不動他,一個個搖著頭走了。

  元狩二年(前121年)秋,匈奴渾邪王率四萬之眾,向漢朝投降。漢武帝非常高興,叫長安令準備兩萬輛馬車前往迎接。長安令無法湊齊足夠的馬匹,就向老百姓借馬。百姓唯恐官府有借無還,就將馬匹藏匿起來。漢武帝非常惱怒,要把長安令斬首。汲黯對漢武帝說:「長安縣令無罪。其實,匈奴渾邪王降漢,朝廷可以讓沿途各縣順序護送,怎麼能鬧得全國騷動、民怨沸騰呢?」漢武帝感覺有道理,就把長安令給放了。

  朝廷裡有了汲黯這樣的忠貞之臣,就有了一種威懾力。淮南王想要謀反,但害怕汲黯,只好作罷。有一次,汲黯生病了,莊助替他請假。漢武帝問莊助:「汲黯是個什麼樣的人?」莊助說:「如果在和平年代,汲黯的才能只算一般。但如果國家有難,那汲黯的忠誠就顯現出來了,無論什麼樣的力量,都撼動不了他。」漢武帝頻頻點頭,說:「古代有社稷之臣,汲黯已經達到這樣的標準了。」

  元狩五年(前118年),朝廷推行貨幣改革,統一鑄造「五銖錢」。但是楚地私造錢幣現象嚴重,急需整頓。漢武帝想到了汲黯,便徵召他為淮陽太守。誰知,汲黯不買帳:「我已經告老還鄉了,你讓我去我就去啊?我病了,不去!」這就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的典故。漢武帝態度強硬:必須赴任。無奈,汲黯只好拖著病體到淮陽赴任。淮陽原本民生凋敝,但在汲黯的治理下,又呈現出一派興旺之象。汲黯在淮陽七年,史書對他的評價是四個字:淮陽政清。

  元鼎五年(前112年),汲黯病死在察看民情的途中。「東北民思虀主父,西南人慾粉唐蒙。漢家社稷何依倚,黯直粗疏一病翁。」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病翁,卻得到了漢武帝的尊重和後世的崇敬。杜甫有詩云:「汲黯匡君切,廉頗出將頻。」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懷著敬意,用小楷抄錄了司馬遷《史記》中的《汲黯傳》,該作品被譽為「小楷中的神品」。

  本版插圖/王偉賓

相關焦點

  • 社稷造句和解釋_社稷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社稷(shè jì)。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和穀神。社,土神;稷,穀神。[陳白塵《大風歌》:「足下能肩此重任,真是社稷之福!」]社稷參考例句:1、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也。2、召為主薄督蔚,朝廷誇他是社稷之臣。
  • 社稷之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社稷之器,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穀神,代指國家;器:人才。國家的棟梁之材。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又稱蔣琬》:「蔣琬,社稷之器,非百裡之才也。」近義詞有:社稷之臣,社稷之器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用於書面語。
  • 經典有聲 |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孟子·盡心下》孟子說:「百姓最為重要,土谷之神為次,君主為輕。所以得著百姓的歡心便做天子,得著天子的歡心便做諸侯,得著諸侯的歡心便做大夫。諸侯危害國家,那就改立。犧牲既已肥壯,祭品又已潔淨,也依一定時候致祭,但是還遭受旱災水災,那就改立土谷之神。」
  • 社稷之花(上)
    社稷之花(上) 明代陳洪綬《玩菊圖》。壹稻花裡的家國安穩  社稷,是土神和穀神的總稱。社為土神,稷為穀神。社,與「土」本是一字,起源於原始時代的生殖崇拜;稷,即粟或黍屬,從西周開始被尊為五穀之長,與社並祭,合稱「社稷」。《左傳·僖公四年》:「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漢書·高帝紀下》:「又加惠於諸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
  • 【國家政治】「社稷」一詞最初的含義是什麼?
    【含義】一、「社稷」最初指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和穀神。《左傳·僖公四年》:「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漢書·高帝紀下》:「又加惠於諸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二、後來用「社稷」來指國家。《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韓非子·難一》:「晉陽之事,寡人危,社稷殆矣。」
  • 社稷之花(下)
    社稷之花(下) 宋代沈子蕃《梅鵲圖》軸。  南宋都城杭州,皇家、官僚、士人中賞梅之風盛行,王公、貴族家多闢有「梅林」「梅溪」「梅園」「梅圃」「梅屏」「梅坡」等。錢王宮梅崗亭有千樹梅花;孤山之陰繚歲寒亭皆古梅;皇宮御園內的梅堂苔梅;張功甫梅圃玉照堂觀千葉緗梅;西泠橋有紅白梅花五百株……均賞梅佳處。偏安的諸皇帝中,第一梅痴當屬高宗趙構,某日謁款泰壇,過易安齋,見有梅巖,喜愛之餘作詩誇讚,但這梅他卻不認識。
  • 為什麼古往今來成大事者要胸懷「社稷」?
    《禮記·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所以祭祀后土為「社神」。《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后土為社。」《孝經·援神契》:「社者,五土之總神。」五土就是后土,就是土神。稷,五穀之神。《禮記·祭法》:「是故,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殖百穀;夏之衰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
  • 《夢幻西遊》山河社稷圖幻獸之卷怎麼玩 山河社稷圖幻獸之卷玩法介紹
    導 讀 幻獸之卷是《夢幻西遊》全新資料片繪夢山河中的一個玩法,同時也是山河社稷圖中的一卷,玩家們可以前往遊戲中解鎖不同的見聞
  • 江山社稷,」社稷「究竟是什麼?
    明代皇帝朱元璋為祭祀方便,把他們合在一處,稱「社稷壇」。現在北京中山公園的社稷壇,就是二神合一的祭壇。由於北京的社稷壇代表整個國家,所以壇上的封土有五種顏色,象徵著各地的土壤。外地的社稷壇,則根據所在地區,只用一種顏色。比如北方用黑土,南方用紅土等等。這些社稷壇,今天已經很難看到了。
  • 「社稷」一詞怎麼來的?扒一扒穀物背後的那些事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們免不了會在電視劇中經常看到皇帝呵斥大臣:「卿等如此行徑,置朕的江山社稷與何顧?」亦或者是大臣們苦勸皇帝放棄某一個決定:「陛下,務必以黎明百姓、江山社稷為重啊」 不少朋友看到這個情節的時候往往疑惑:古時候國家和領土的概念模糊,古人用江河和山川來具象化地表示,大家是很好理解的。
  • 129期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千古一帝之唐太宗詩句必賞
    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後世明君之典範。廟號太宗,諡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葬於昭陵。每天一古人詩詞,一起來欣賞經典詩詞!《賜蕭瑀》唐代:李世民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 社稷:國家的象徵
    有人問,「社稷」是什麼意思?要問「社稷」是什麼意思?我認為,首先先要搞清楚,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古人把國家稱為江山社稷。「社稷」是「社」和「稷」的合稱。江山社稷「社」,是古代土地之神。按五行方位:東方青土。南方紅土,西方白土,百方黑土,中央黃土。五種顏色的土,覆於壇面,稱五色土,實際象徵國土。
  • 都說「江山社稷」,那麼「社稷」是什麼?有什麼典故?
    人們往往把國家或者是自己的領土,稱之為江山「社稷」,但是「社稷」到底是什麼呢?這其中又有什麼典故?其實「社稷」這兩個字需要分開來解釋。「社」這個字,在古代的時候是土地之神靈,也稱為五色土。五種顏色的土放在一個器皿當中,象徵著就是擁有的領地,擁有的國土,而「稷」是在指五穀之神,五穀生長的土地之神,也是在說農業之神。據傳說,發明社的人是大神共工的兒子。我們都知道,共工氏是掌管水的神靈,在遇到發洪水的時候,他的一個兒子讓人們去地勢比較高的地方堆一些土,在土丘上面居住。而每一個土丘能住25戶居民,所以大家就這個土堆稱為社,在共工的兒子去世之後,他就被封為土神,也叫社神。
  • 陸遜,出將入相的社稷之臣,誰說書生百無一用
    儒生脫塵,不為貪逸淫樂之事。很喜歡卡牌遊戲中,陸遜的這一句臺詞,是我心中,讀書人的樣子。我心目中的儒生,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虛懷若谷,戒驕戒躁。拿下荊州,奠定了東吳基業背盟偷襲荊州,擒殺武聖關羽,這一戰,為東吳開疆擴土,讓東吳的基業,從揚州一州之地,擴張到了荊州,也為日後奪取交州打下了基礎,基本上可以說是確定了整個東吳版圖。
  • 三國殺:那些震撼人心的言詞:「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姜維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淚崩只需要設身處地,就能明白伯約的處境。可惜哪怕是劉禪投降,他也情願相信其只是被逼無奈,仍策反了鍾會,殺了鄧艾。 一句:「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就能說明他的忠心,可惜他最終還是看不到那份結局。 孫家天下孫家兵,成就千秋萬世名!
  • 國家為什麼又稱為「社稷」?
    古代的君王為祈求國土平安,五穀豐登,每年都要舉行祭祀社稷大典,因此久而久之,社稷就成了國家的象徵。
  • 天人感應,古代君王與江山社稷,和太陽有什麼關係?
    關於太陽的形成,承古代「元氣創世觀」,認為是「日積氣之中有光耀者」,並說它是「陽之精」,因此認為太陽是「陽德之母」。而在封建時期,君王為最高統治者,聖人扶陽而尊君,古代便提出「日者天之象,君父夫兄之類,中國之應也」的說法(漢·劉向)。鑑於此,我們就來說說太陽與君王及江山社稷的關係。
  • 問答│「社稷」是什麼意思
    問:「社稷」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