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前 中方高級電報密碼已被日方破譯(圖)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韓撲

  從戰前高升號運兵船的行蹤,到大戰中的兵力調遣,到戰後馬關談判期間李鴻章與朝廷的電報,中方密電在日本高層眼中無秘密可言——

  甲午戰爭之前,中方的高級電報密碼被日方破譯,這是導致清軍在戰前、戰中、戰後軍政各方面陷入被動的重要因素。作為當時最先進、最昂貴的通訊技術,清朝方面對電報密碼的保密當然也是很重視的。那麼,日方情報部門是如何破譯這個密碼,獲得最高端機密情報的呢?

  電報密碼失密,造成中方慘重損失

  日方破解中方密電碼後,作為國家最高機密,僅限定幾個當事人知道,甚至絕大多數高級官員都並不知情。尤其讓日本政府竊喜的是,中方在多次談判期間沒有更換密碼,居然繼續使用公使館已經失密的電碼本。這使日本戰前即掌握了清廷出兵朝鮮的戰略意圖。

  1894年7月,日本破解了中方電報密碼1個月後,清軍僱用「高升」號等英國輪船,秘密向朝鮮牙山運兵。由於行動電報被日軍破譯,日本艦隊發起偷襲,造成清軍損失慘重。黃海海戰前,日軍又從破譯電報得知北洋海軍將於9月15日運兵在大東溝登陸。於是,日本聯合艦隊在大東溝附近設伏,導致北洋水師慘敗。李鴻章赴日談判時,因日方破譯了中方的電報密碼,李與北京往返的密電內容及中方割地賠款的底線,全部為日方所了解,因而整個和談的進程都在日方掌控之下……

  對電報密碼失密的途徑,歷來有各種說法,有說是李鴻章身邊人洩密的,有說是日本的語言學家和電報專家聯手成功破譯的,但這些說法的背後又都透射出種種疑點。只有一點是各方普遍認同的:日方破譯中方電報密碼的確切時間,是1894年6月。

  說法一:日間諜成功滲透搞到密碼

  歷史上的日軍,是極為善於使用間諜手段的,宗方小太郎、明石元二郎、土肥原賢二這些人都在世界間諜史上留名(當然不是啥好名)。

  甲午戰前數年,日本軍部即向中國派遣大批特務,組成龐大的間諜網,搜集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地理山川、風俗人情等各方面情報。其中有個叫神尾光臣的「中國通」,1882年,日本陸軍部派他擔任日本駐北京公使館武官,不斷通過賄賂清政府軍機處官員獲得機要情報。1894年,神尾光臣奉命駐天津,專門監視李鴻章的行動。他通過收買李鴻章身邊的人,對李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如李鴻章調船運送士兵和餉銀、派北洋艦隊護航等,神尾光臣都一清二楚。

  戰爭前夕,駐天津的日本領事每天「派奸細二三十,分赴各營各處偵探,並有改裝剃髮者」。一些要害部門如電報局、軍械所,都混進了日本間諜,一些李鴻章的往來機密文電和密碼都落入日本間諜之手——按此說法,電報密碼的失密之責,當然要落在李鴻章及其身邊人這裡。

  這種說法存在了很多年,直到甲午戰爭期間的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陸奧宗光生前所著回憶錄出版,才有了細節更豐富、看起來也更接近真相的第二種說法。

  說法二:語言、電報專家聯手破譯

  據宗澤亞的《清日戰爭》一書引日方史料披露,伊藤博文死去30年後,其遺著《機密日清戰爭》悄然在內部印刷發行。其中講了這樣一件事:1886年8月,北洋艦隊訪問日本長崎,期間發生了一件清軍水兵與當地警察衝突的惡性治安事件。事件中,一個名叫吳大五郎的人,偶然拾到了一本中國人的小字典,小字典內的漢文字縱橫兩側,標註了0、1、2、3、4、5、6、7、8、9的小數字,電信專家立刻判定:這是清人電報用漢字譯電本,從譯電本中數字的組合規律,他們很快掌握了中方製造密碼的方法。

  1894年6月,中日兩國關係日益惡化,準確掌握中方的外交政略和軍事動態,成為日方亟欲解決的課題。6月22日,外相陸奧宗光設圈套,故意給清廷駐日公使汪鳳藻遞交了一份用漢語書寫的政府文書(這件誘餌文即歷史上著名的「第一次絕交書」)。次日,日方電信課就順利截獲了汪鳳藻向總理衙門報告該文書的電報。從電信密碼技術角度來說,破譯一封內容完全知曉的電報,能為解開密碼構成規律提供幫助,時任電信課長的佐藤愛麿憑以往的破譯經驗,結合早年掌握的清人製造密電碼的方法,仔細對照研究汪鳳藻密電的內容構造,佐藤最終成功破譯了清國公使館的電信密碼!

  戰爭結束後,日本向為戰爭作出重大貢獻的電信課長佐藤愛麿秘密授予三等勳章和養老年金的特別獎賞。佐藤後來成為知名外交家,連續七年擔任日本駐美國大使。其養子佐藤尚武在以後的日本政壇也成為外交家,佐藤尚武后來擔任日本外務大臣及二戰中末任日本駐蘇聯大使。1945年,蘇軍揮師攻入中國東北,他是第一個得到該消息的日本人。

  但伊藤博文這個說法的疑點是:是誰因為鬥毆丟了作為輔助密碼本的字典?這個情節也太像電視劇了!

  再說誰會帶著這麼重要的東西在日本軍港上岸?吳大五郎是何許人也?他又是如何「拾到」寶貝字典的呢?

  甲午戰爭期間,中田敬義是日本外相陸奧宗光的秘書,他在1938年回憶說:「佐藤愛麿先生時為電信課長,破譯了中國的電報。明治十九年(1886)發生一些中國水兵在長崎騷亂事件。其時有個人叫吳大五郎,截獲過中國的電報。中國是沒有拼音字母的國家,所以在字典中的常用字旁註上一、二、三、四等數碼,作為(明電碼)使用。這是一種很小的字典,亦即對方(指中國)之電本,日本外務省存有此書。明治二十七年(1894)6月22日,陸奧外相致函(清)駐日公使汪鳳藻。此函最初由尼森用英文起草,經(外務)大臣官邸之伊東巳代治譯成日文,再由我譯成中文送達汪鳳藻。次日,汪鳳藻向總理衙門發出長篇電文。佐藤認為,這個電文肯定就是昨天(陸奧致汪鳳藻)之公函。經過多方研究,終於發現了其中電碼編排規律之秘密。此種密電碼,中國方面此後從未變更。於是,彼方之電文我方便能完全解讀……甚至在(馬關)談判之時,我方(對破譯)也運用得非常方便。這件事言談之中可能有所流傳,文字記錄則沒有,這很難公開,是要加以隱瞞的事。」

  吳大五郎其人:學者還是間諜

  這回整明白了,吳大五郎不是「拾到」中國電報明碼小字典的,日本外務省本就有這本書。吳大五郎是在騷亂期間利用截獲的中方電報,參照中國字典等資料,開始了對電報密碼的破譯準備。

  清朝方面對電報密碼的保密其實是很重視的,並和各國一樣有電訊管制措施。否則從1886年吳大五郎開始,到1894年佐藤愛麿最終破譯,日本不至於用了8年時間,才最終完成破譯工作。

  下面就翻一翻吳大五郎這個人物的神秘身世。

  吳大五郎姓吳,父親叫吳碩三郎,是日籍華裔。

  既然是中日混血,吳大五郎當然對漢、日兩種語言文字都很熟悉,成了當時日本急需的「特種人才」,並被選送為明治維新之後外務省首批赴華留學生,在日本駐北京公使館作為見習翻譯學習北京官話——不對呀,日本明治維新之後,不是日夜想著脫亞入歐,向西方學習麼,為何還要選派學生到中國學習?學的又是什麼?

  這些人表面是留學生,其實還兼刺探情報,有的乾脆就是職業間諜,來華前,他們也受過相關訓練。所以,除了留學生、學者之外,吳大五郎的第二重身份,正是間諜,戰略層面的文化間諜。這種間諜不靠女色,也不會飛簷走壁,就是太愛「學習」,搜集、掌握你的綜合國情,他們出關的時候,帶走的都是公開合法出版物,行李夾層裡也沒有絕密紙條,這類間諜造成的破壞極大,而且防不勝防。

  1888年,吳大五郎還與他的堂兄弟鄭永邦合著了一本《日漢英語言合璧》,作為到中國經商的日本人學習北京官話的教科書(也可當字典用),書中有大量涉華政治、經濟、外交、商貿等內容。鄭永邦的父親鄭永寧,是吳碩三郎的弟弟,後來到老鄭家當養子,所以改姓為鄭。

  甲午戰爭後臺灣淪陷,日本在臺灣積極發展殖民產業搞經濟掠奪,這個吳大五郎又出場了。1895年,吳大五郎潛入印度,調查經濟情勢及大吉嶺(印度的茶都)茶業實況,在其《印度內地巡迴復命書》總結:「已隸屬於我國版圖的臺灣,同屬茶產豐富且多瘴癘之地,我們的民政官員,有必要從事當地的文化建設,振興當地的產業,建設另一個大吉嶺。」你看,一副忘本的漢奸嘴臉。

  就此,我們可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佐藤愛麿最終破譯密電碼之前十幾年,日本出於發動對華戰爭、竊取中國情報的考慮,已經開始有針對性的間諜活動,吳大五郎就是從事這類活動的間諜之一,並做了大量外圍鋪墊工作。所謂吳在長崎「撿到字典」的說法,是不確的。

  說句後話。以釣魚手段破解密碼的手段,後來在二戰中被美軍原樣用回到日本頭上。當時,美軍從日軍一系列電報中,發現頻繁出現「AF」代碼,估計應該是指中途島。美軍便用淺顯的英語拍了一份作為誘餌的電報,報告中途島的淡水設備發生故障。果然不久美軍截獲的一份日軍密碼電報聲稱:AF可能缺少淡水。至於美軍截殺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的行動,則應歸功於紐西蘭海軍從一艘被撞沉的日軍潛艇上得到了日本海軍最新版的密碼本,日軍此後更換的密碼於是迅速被美軍破譯。

相關焦點

  • 日本間諜發的電報太過詭異,成未解之謎,64年後卻被自己後代破譯
    1937年11月13日到1944年12月4日,日軍空軍大肆轟炸了我國西安地區,共轟炸145次,並且十分精準的實施了轟炸,而這都與日本安插在我國的特務有關,據說,當時日本的特務白天用紅雨傘,晚上打信號彈,為日本空軍確定轟炸地點。
  • 間諜使日本在甲午戰爭中獲勝
    一個多世紀前發生的甲午戰爭,是中日兩國政治、經濟、軍事的全面較量。僅就戰爭角度而言,掌握了解敵方情況,對於戰爭勝負往往起關鍵作用,這就是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甲午戰爭時期,日本政府為了實現侵華目標,用很大力氣開展間諜活動,曾經對戰爭進程發生過重大影響。
  • 破譯遺傳密碼 掌握生命秘密
    ,哪種基因發生了突變都可以被發現,甚至在發病前就有可能擁有治療方案。  如果這些遺傳密碼得到破譯,人們就會從遺傳的層次上對生命的秘密有了根本的了解,也會知道哪個地方突變可以導致什麼樣的疾病,這對治療腫瘤、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疾病有著重要的意義。  陳潤生認為,測量人類的遺傳密碼已經變得可行且越來越便宜,每個人都可以測量出自己的遺傳密碼是一個可望而可及的事。
  • 1894年甲午戰爭時日本軍隊比清朝軍隊到底強在哪
    儘管戰爭的結果有其偶然性,但誰也不會否認,甲午戰爭時日本軍隊能夠戰勝清朝軍隊,並不僅僅是運氣好。事實上,當時日本軍隊從官兵素質、組織制度、武器裝備這3個方面,均領先清朝軍隊一大截。日本軍隊中18位旅團級以上高級軍官,畢業於本國軍事院校,或者在歐洲學習和考察過軍事。如時任日本第一遊擊隊司令坪井航三,曾經在美國遠東艦隊學習,後來又進入華盛頓大學學習海軍技術。時任「浪速」號巡洋艦艦長東鄉平八郎,在英國呆了足足8年,從最下級的水手開始做起,系統地學習海軍技術。「吉野」號艦長河原要一是日本海軍兵學校第2期畢業生,曾赴德國留學海軍。
  • 犯罪大師十二宮殺手密碼答案 十二宮殺手密碼答案是什麼[多圖]
    在美國留學期間以偵探愛好者的身份一直在調查飽受爭議的「黃道十二宮殺手」案件,但直到回國前也是一直沒頭緒。近日,他在美國的退休FBI探員朋友在整理郵箱信息時,發現自己有一封2020年10月4日的未讀郵件,而發件人居然稱自己就是黃道十二宮殺手!答案:1.8888、2.alcatraz island詳細解析:第一關這張圖片代表著四個數字,是什麼呢?
  • 加州十二宮殺手密碼51年後告破!破譯者是3名普通公民
    據外媒報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當地時間11日證實,一組困擾了警方半個世紀的加州十二宮殺手密碼,已於近日被破解。破譯者是3名普通公民,但都擁有密碼破譯方面的專業知識。51年前的殺手密信聯邦調查局11日發表聲明稱,調查局在12月5日收到了一份關於十二宮殺手的密碼破解方案,並獨立驗證了解密結果。聯邦調查局沒有對外公布密碼的具體內容,但在聲明中表示,他們相信這些密碼破解者在追蹤十二宮殺手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
  • 長崎事件,清朝鴉片戰爭後首次勝利,一日本人卻影響甲午戰爭結局
    長崎事件1886年8月13日,日方邀請抵達長崎的北洋官兵登岸購物。當日夜晚,北洋水兵和日本警察卻莫名其妙發生了衝突,導致一名日本警察被刺成重傷,北洋士兵一人輕傷。當年,清國軍艦的實力具有壓倒性優勢,清政府才表現出了難得的強硬,甚至一度產生斷交、武力解決的念頭,最終取得了清政府對日外交史上最為硬氣的一次勝利。反觀日本,在此次中日外交中徹底屈服,最終日方所支付的撫恤金數額大大超出了清廷,等於是在向中國進行賠款。
  • 三名業餘偵探成功破譯,臭名昭著的十二宮殺手密碼
    【南方+12月12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一個業餘偵探組成的國際偵探小組聲稱,他們已經破譯了剩餘的半個世紀前加利福尼亞州臭名昭著的黃道十二宮殺手嘲諷警方的剩下三道密碼。
  • 澳洲數學家助力 黃道十二宮殺人案密碼被破譯
    人們花費了51年時間才破解了這段密文1969年,黃道十二宮殺手將加密信寄給了《舊金山紀事報》包括一名墨爾本數學家在內的一個志願者密碼破譯小組,在近日破解了50多年前舊金山一名連環殺手寄給一家報紙的神秘密碼,這名殺手自稱「黃道十二宮」(Zodiac)。
  • 來點高級的玩法:莫斯密碼基礎入門
    摩爾斯電碼也被稱作摩斯密碼 雖然,最初它被設計為一種通過電報線進行通信的方式,但直到今天,業餘無線電愛好者仍然使用著摩斯電碼,而且它也可以用於在緊急情況下發送求救信號。儘管摩斯電碼並不難學,但也需要像學習其他語言一樣進行研究,並付出努力。不過,一旦你掌握了基本信號的含義,就可以開始編寫和翻譯你自己的信息了。
  • 晚清高層保密意識低下,日本留學生破譯密電,對清軍了如指掌
    因為伊藤博文的書中有寫到關於日軍情報網的事情,那是1886年,北洋水師訪問日本,清軍士兵與日本警察發生了衝突,在鬥毆中清軍士兵掉出來一本小冊子,撿到這本冊子的吳大五郎從這本冊子裡發現了破解清軍密電的密碼。後來日軍就是通過這本小冊子,一次又一次掌握清政府的軍事機密和談判底線。為了測試破譯的準確性,還專門用中文向清廷的大使發文書,又截獲電報內容做對比,果然與自己發出的文書一模一樣。
  • 犯罪大師十二宮殺手密碼答案 十二宮殺手密碼解題流程
    第一關犯罪大師十二宮殺手密碼答案是什麼?犯罪大師1月17日上線的新解密是十二宮殺手密碼,這次的解密難度非常高,不僅在遊戲裡有五顆星,具體的解密方法也是很多玩家不清楚的。下面就帶來了詳細的答案分享,希望對大家解題有所幫助。
  • 金價密碼被破譯 破譯成色又幾何∣威爾鑫
    來源:楊易君金價密碼被破譯破譯成色又幾何2020年5月6日威爾鑫投資諮詢研究中心(文)首席分析師楊易君金價運行密碼會那麼簡單最近幾周,看過三篇券商分析師對金價運行密碼的破譯解讀。在上述觀點與報告發布前,媒體對量子基金早期合伙人羅傑斯進行過採訪,他表達過類似觀點:在美聯儲帶領全球央行開啟新一輪量化寬鬆之際,是買進黃金的好時候。相對而言,羅傑斯表示更看好白銀。但其並未就黃金價格影響因素髮表更多看法。此外,在美聯儲開啟力度空前的量化寬鬆後,橋水老闆達利奧也發表過看空美元,並計劃做空美元的觀點。
  • 顧順章叛變要見老蔣,特派員急功近利給南京狂發電報
    第一,他熟悉中央特科的所有接頭暗號兒和電臺密碼,第二,他還掌握了中央秘密機關的確切位置,最要命的是,第三節很多中央的重要領導人都由他負責保護,所以他非常清楚這些領導人的藏身處可想而知,如此關鍵的人物被捕叛變,整個中共中央和上海的全部地下組織都命懸一線。幸運的是顧順章,他雖然已經叛變,但是他卻什麼都不肯說,只說了一句帶我去見蔣介石。
  • 歷史學者張海鵬:釣魚島被日竊佔源於甲午戰爭
    2012年9月,日本政府不顧中方一再交涉,悍然宣布對釣魚島實施「國有化」。這一不理智的舉措,打破了中日關係的平衡和穩定,引起了中日關係的緊張與交涉。中日雙方本來要在這一年共同慶祝中日建交40周年的計劃,不得不告吹。  既然日本單方面挑起了釣魚島主權問題的爭論,作為歷史學者,有責任把這個問題追尋清楚。
  • 山東一名女子因坐月子無聊,隨手破譯2套美國密碼,國家獎勵711萬
    例如這篇文章要講的主人公,就是這樣,她是敢於嘗試的,也是敢琢磨的,結果居然把美國人的密碼給破譯了,而且還在坐月子的時候學到了。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在她看來,之所以要破譯這些密碼,是因為在坐月子的時候自己實在太無聊了。出生在山東省的王小雲,家境並不富裕,直到她7歲的時候,家庭條件才稍有改善,才有幸正式接受教育。
  • 揭秘至今仍未被破譯的五個世界級密碼[組圖]
    儘管數學、語言學和計算機科學發展到現在已經相當強大了,但是仍然有一些千奇百怪的密碼難題至今仍未破解
  • 美國連環殺手「十二宮」,51年前留下的密碼,如今終於被解開
    據十二宮的說法,這些密碼中就藏有他的身份信息。但由於一開始的密碼非常簡短,破譯工作毫無頭緒。為什麼密碼短就會毫無頭緒?因為密碼轉變為我們能夠閱讀的明文時是需要經過特殊的轉換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戰爭時期的加密電報。隨著時代發展,加密手段也更加多樣化,而破解密碼的方式就是通過排練組合進行推斷,越是長的密碼越容易推斷出規律,獲得密鑰,越短的則相反。
  • 密碼界聖杯,百年無人解的天書,破譯後是中世紀婦女衛生保健手冊
    書中的字,大部分都是繞著這個插圖寫的,感覺先有圖後配的文字,文字可能是為了說明這個圖的內容。目前最貼近的書中文字的是阿拉伯文,但是這本書是從左往右寫的,而阿拉伯語是從右往左寫而且。細看書中文字和阿拉伯文還是有較大區別,有些文字看上去更像數字阿拉伯數字。另外書中文字是用鵝毛筆蘸著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