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人類已經向宇宙發射了這麼多信息!

2021-01-10 遊族網絡

黑暗森林宇宙生存哲學第一條—— 藏好自己,做好清理!

按《三體》黑暗森林理論,一個文明在宇宙中主動暴露自己是非常危險的行為,極有可能遭到其他文明的攻擊。

不過,無論你是否支持人類主動向外發送信息尋找外星文明,地球已經向宇宙發射了32條信息。說好的不要回答呢?!

除了大家再熟悉不過的紅岸基地發出信息,我們一起按時間順序回顧一下這32條代表地球文明的信息吧。

1 莫斯消息(Morse Message)

發射時間:1962年9月

目的地:天秤座恆星HD131336

信息:世界和平、前蘇聯相關信息

前蘇聯用摩斯碼向金星發送了三個字母 MIR(俄語中表示世界和平),不久後又發送了俄羅斯領導人姓名和蘇聯的縮寫。這一計劃開創了無線信號傳輸的先河。

2 先驅者10號(Pioneer 10)

發射時間:1972年3月3日

發射機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目的地:木星、畢宿五(距離地球68光年)

信息:地球文明外貌、位置以及友好信息

先驅者10號是第一艘越過小行星帶的飛行器,也是第一艘近距離觀測木星的飛行器。先驅者身上攜帶著表明地球文明外貌、位置的金屬板,以及其他表示友好的圖片、聲音、音樂等。當它離開太陽系時,將把這幅6*9英寸的金屬板彈出飛行器主框架。希望有一天能被外星文明發現。

3 先驅者11號(Pioneer 11)

發射時間:1973年4月6日

發射機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目的地:木星、土星、天鷹座

信息:男性及女性的圖像、氫原子的自旋躍遷、太陽地球在銀河系位置

先驅者身上也攜有一塊載有人類訊息的鍍金鋁板。倘若探測器被外星的高智慧生物捕獲,這塊鍍金鋁板將會向他們解釋這艘探測器的來源。鋁板上繪有一名男性及女性的圖像,氫原子的自旋躍遷,以及太陽與地球在銀河系裡的位置。

4 阿雷西博信息(Arecibo Message)

發射時間:1974年11月16日

發射機構:阿雷西博天文臺

目的地: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球狀星團M13

發射目的:慶祝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完成改建

發射信息:代表數字、DNA、人類資料、星球、望遠鏡信息的1679比特

1679隻能被73和23相乘獲得,如果把信息排列成73條橫行和23條豎行,便能獲得一張信息圖。

圖片來源 phl.upr.edu

5-6 旅行者1號(Voyager 1)

發射時間:1977年8月20日

發射機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目的地:木星、土星、外太陽系

旅行者2號(Voyager 2)

發射時間:1977年9月5日

發射機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目的地: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外太陽系

旅行者1、2號都攜帶了一張銅質磁碟唱片,外徑為12英寸,鍍金表面,內藏金剛石留聲機針。即使經過十億年,唱片音質依然不變。

長篇內容包括用55種人類語言錄製的問候語和各類音樂,以及太陽系各行星的圖片、人類的性器官圖像及說明等115幅影像,向「外星人」表達人類的問候。

55種人類語言中包括了古代美索不達米亞阿卡得語等非常冷僻的語言,以及普通話、閩南語、粵語和吳語四種中國方言。 唱片中還有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庫爾特·瓦爾德海姆、美國總統卡特的問候。

「這是一份來自一個遙遠的小小世界的禮物。上面記載著我們的聲音、我們的科學、我們的影像、我們的音樂、我們的思想和感情。我們正努力生活過我們的時代,進入你們的時代。」——時任美國總統卡特

唱片還包含一個90分鐘的聲樂集錦,包括地球自然界的各種聲音以及27首世界名曲,如中國古曲《流水》、莫扎特的《魔笛》和日本的尺八曲等。

而115幅影像則包括太陽系各行星的圖片、人類生殖器官圖像及說明等。

另外,唱片封套上也包括了一塊高純度的鈾238,其衰變為鈽239的半衰期約為41.7億年,這樣捕獲此唱片的外星生命可以據此推算出探測器的發射日期。

7 - 10 宇宙呼叫 1(Cosmic Call 1)

發射時間:1999年5月24日

目的地:HD186408 號恆星

發射時間:1999年6月30日

目的地:HD190406 號恆星

發射時間:1999年6月30日

目的地:HD178428 號恆星

發射時間:1999年7月1日

目的地:HD190360 號恆星

「宇宙呼叫」任務採用伊萬-達蒂爾(Yvan Dutil)和史蒂芬妮-杜馬斯(Stéphane Dumas)兩位研究人員共同開發的「星際羅塞塔石碑」(Interstellar Rosetta Stone)信息,希望任何具備最基本羅輯能力的物種都能讀懂。信號由烏克蘭葉夫帕託裡亞(Evpatoria)的70米碟形天線向鄰近的恆星發出。

11 - 16

青少年時代訊息(The Teen Age Message)

發送時間:2001年8月29日

目的地:HD197076 號恆星

發送時間:2001年9月3日

目的地:HD95128 號恆星

發送時間:2001年9月3日

目的地:HD50692 號恆星

發送時間:2001年9月3日

目的地:HD126053 號恆星

發送時間:2001年9月4日

目的地:HD76151 號恆星

發送時間:2001年9月4日

目的地:HD193664 號恆星

這個項目將一群俄羅斯少年的錄音向6個恆星發送。俄羅斯無線工程與電能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亞歷山大·扎伊採夫(Aleksandr Zaitsev)堅信藝術將成為所有星際信息的核心,於是他領導一群十幾歲的青少年製作了特雷門琴演奏會,這是項目中最著名的內容。這些信息預計將在2047年抵達目的地。

17 - 21 宇宙呼叫 2 (Cosmic Call 2)

發送日期:2003年7月6日

目的地:HIP4872 號恆星

發送時間:2003年7月6日

目的地:HD245409 號恆星

發送時間:2003年7月6日

目的地:HD75732 號恆星

發送時間:2003年7月6日

目的地:HD10307 號恆星

發送時間:2003年7月6日

目的地:天牢三

在第一次宇宙呼叫四年之後,「星際羅塞塔石碑」信息再次被發出,這一次的目標是另外5顆恆星,信息中包括照片和其他多媒體文件。

22 宇宙連接(Cosmic Connection)

發送時間:2006年9月30日

目的地:少衛增八

宇宙連接是在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等支持下,由Arte France和Cargo Films製作的電視節目,被稱為第一個對外星文明播出的電視節目。

該計劃想要對少衛增八的外星文明發送地球的信息。觀眾可以登錄網站或者寄信到Arte公司,這些信息將和節目一起發送到少衛增八。最終,節目於2006年9月30日在電視上播出,同時也通過土魯斯附近的天線向仙王座的少衛增八發送。信號預計將在2051年到達。

23 穿越宇宙(Across The Universe)

發送時間:2008年2月4日

目的地:北極星

信息:甲殼蟲樂隊音樂

為了紀念甲殼蟲樂隊《穿越宇宙》這首歌誕生40周年和NASA成立50周年等事件,NASA將《穿越宇宙》這首歌朝著北極星的方向發送,預計2439年抵達目的地。

24 多力多滋(Doritos)

發送時間:2008年6月12日

目的地:大熊座 47

信息:多力多滋廣告

北極圈的雷達站用了6個小時向太空廣播了美國食品生產商多力多滋(Doritos)的廣告。

25 地球致辭(A Message From Earth)

發送時間:2008年10月9日

目的地:格利澤 581c

信息:網友自發的親善信息

項目發起人奧利·瑪格特(Oli Madgett)公開徵集發往太空的親善信息,希望可以「幫助年輕人發揮想像力,激發他們思考自身所處的地球與人類影響」。最終501條信息被選中,從澳大利亞坎培拉深空通訊綜合設施發往太空。

26 來自地球的問候(Hello From Earth)

發送時間:2009年8月28日

目的地:格利澤 581d

信息:87封給外星文明的信

hellofromearth官網展示的部分網友留言

87封寫給地外文明的信,內容包括「不要吃掉我們的大腦」、「如果你來參觀,請帶上一盒牛奶」等信息。

27 RuBisCo蛋白質DNA序列(RuBisCo Stars)

發送時間:2009年11月7日

發射地:阿雷西博天文臺

信息:RuBisCo蛋白質DNA序列

RuBisCo蛋白質在植物光合作用中起著關鍵固碳作用,廣泛存在於綠色植物中,可能是全世界含量最豐富的一種酶。發起人皮特·魏格勒(Peter Weigele)博士希望通過發送這一信息,讓外星文明能夠了解地球生態系統的運行。

28 哇哦!回信(Wow!Reply)

發送時間:2012年8月15日

目的地:M55 星團

發射地:阿雷西博天文臺

1977年8月15日,天文學家傑裡·赫曼在SETI項目工作時突然發現「大耳朵」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中有一系列特殊的訊號強度和頻率,整個訊號序列持續了72秒鐘。困惑不已的赫曼在電腦印表機的報表上圈出了這個訊號,並在旁邊寫上「Wow!」。此後科學家就把它稱為「Wow!」(「哇」)訊號。

由於條件所限,當時無法確定這個訊號的確切來源,只能大致推斷這個訊號來自人馬座M55星團。

35年之後,由國家地理頻道和阿雷西博天文臺指揮項目,向宇宙傳送了一系列數字信息,其中包含通過#ChasingUFO標籤提交的來自公眾的Twitter消息,以及來自Stephen Colbert, Jorge Garcia, and Leila Lopes等名人的視頻。

29 孤獨信號(Lone Signal)

發送時間:2013年7月10日

目的地:格利澤 526

發射地:詹姆斯堡通信衛星地面站(美國)

信息:網友自發信息

「孤獨信號工程」(Lone Signal project)由商人皮埃爾·法布爾(Pierre Fabre)成立,希望通過這個項目向太空發送人類存在的信息,讓外星文明知道人類文明的存在。網際網路用戶可以以每條0.25美元的價格向格利澤526發送自己想說的話。開始後不久,項目因為籌不到足夠經費,就擱淺了。

30 基本消息的簡單回應(A Simple Response To An Elemental Message)

發送時間:2016年10月10日

目的地:北極星

愛丁堡大學的藝術家保羅·誇斯滕向世人提出問題:目前人類與地球環境的聯繫和互動,將促成什麼樣的人類未來?他收集到了來自146個國家的3775條有效回應,發往北極星。

31 聲吶呼叫(Sonar Calling)

發送時間:2018年5月16日

目的地:GJ273b

發射地:挪威特羅姆瑟

信息:一組精選的短歌和一段如何解讀信息內容的初級文本

挪威特羅姆瑟的雷達天線設施

非營利組織METI國際(METI International)於2017年啟動「聲納呼叫GJ273b」計劃。計劃兩次向地外行星發送信息,被稱為「外星人的音樂課」。

2017年10月16日至18日,該計劃首次向GJ237b發送了信息。第二次廣播修復了物理學家Yvan Dutil和Stephane Dumas在20世紀90年代末開發的一種外星語言。這種外星語言其實是一個自定義符號系統,從向外星人介紹數字開始,發展到更複雜的話題,如人類生物學和我們太陽系的行星。

32 霍金之聲

發送時間:2018年6月15日

目的地:黑洞 1A 0620-00

發射地:西班牙塞夫雷羅斯的歐洲航天局深空地面站天線

信息:霍金的聲音和配樂

為了紀念霍金,希臘作曲家範傑利斯根據霍金的聲音創作了一段配樂,音樂大約有6分半鐘,中間是霍金的畫外音。霍金的家人表示,這是為了傳遞和平與希望的信息。科學家們將這段聲音發送到距地球最近的已知黑洞 1A 0620-00。

互動

如果讓你選擇一件物品代表地球文明發向太空你會選擇什麼?

相關焦點

  • 美國前總統卡特給外星人寫的信,被送入太空,霍金:這將毀滅人類
    一九七七年八月二十日,「旅行者2號」帶著它的使命,向宇宙深處出發。在同一年的九月五日,旅行者1號啟航。美國航空航天局 NASA在2013年證實旅行者1號已經離開太陽系,它攜帶著所有關於人類的信息,朝著更遠的地方前進。「旅行者」探測器的任務,是尋找宇宙中的其他智慧生物。
  • 人類登陸月球已經有50年歷史了,登陸地球鄰居火星為什麼這麼難?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共向火星發射了大約差不多50多顆火星探測器,比較有代表性的有:1960年,前蘇聯發射了一顆火星探測器,雖然沒有飛出地球軌道,但是這顆探測器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以實現火星探測為目的的探測器。1962年,前蘇聯發射了火星一號探測器,飛入了火星軌道,但與地球失聯。
  • 人類發射太空飛行器為啥不向上下飛,而是橫著黃道面飛?
    但人類發射太空飛行器為啥就這麼固執,一定要順著黃道面發呢?其實太陽系雖有黃道面,也就是所有行星等天體都分散在一個相對太陽赤道的盤面上,但並沒有上下之分,只有垂直黃道面和平行黃道面之分。事實上,垂直黃道面發射太空飛行器不會更快飛出太陽系。太陽系一般指太陽以及圍繞著太陽運行的八大行星以及各種大中小天體。
  • 為何人類找不到外星人?科學家:宇宙隱藏的某種規律暗示人類命運
    那就是人類一直以為再給自己數百年,數千年的時間,終有一天人類會找到他們。可是,人類也許真的高估了自己。找不到外星生命或許是必然的,宇宙中的這種規律早就已經暗示了人類的秘密。科學家們並不是否認宇宙中除了人類之外,沒有任何外星生命了。但是並不代表存在就會被人類找到,哪怕他們也會像人類一樣是尋找外星生命,也會向宇宙中不斷的釋放信號。可不是每一種努力都會有回報。
  • 往太空發射一隻貓:從宇宙俯視人類
    不用懷疑,法國人確實給他們訂做了合體的航天服事實上這並不是人類第一次想往太空發射一隻喵,1958年巴西原本要將一隻名為弗拉明戈的公貓發往112公裡高空,但最後這個計劃疑似受到動保人士的強烈抵制最終擱淺了,而那隻貓則變成了項目負責人女兒的寵物(有理由懷疑所謂的抗議者就是他女兒本人)。
  • 二級文明有可能已經出現,距地球約1500光年,人類是喜還是憂?
    而外星文明的存在對於人類的稱霸之路,必然會有很多未知的變數,所以探索宇宙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探尋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  只有多多了解外星文明,才能夠讓我們未來的稱霸星空之路更加順利。雖然想像是美好的,可是現實的觀測結果卻讓科學家感到驚異,原來我們看到的宇宙沒有絲毫的熱鬧場面,到處都是一片孤寂,這是怎麼回事?外星文明去哪裡了?
  • 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天: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美國和蘇聯分別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通過載人飛船和月球探測器為人類帶回了月球上的土壤樣本,但從1976年8月18日蘇聯的「月球24號」探測器最後一次採集月球樣本至今,人類已經有44年沒有再更新月壤樣本,而今天中國終於也要採集月壤了!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美國和蘇聯分別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通過載人飛船和月球探測器為人類帶回了月球上的土壤樣本,但從1976年8月18日蘇聯的「月球24號」探測器最後一次採集月球樣本至今,人類已經有44年沒有再更新月壤樣本,而今天中國終於也要採集月壤了!
  • 旅行者1號有多厲害?傳回的一張高清照片,顛覆人類認知!
    旅行者1號有多厲害?傳回的一張高清照片,顛覆人類認知!自從人類進入太空後,才知道宇宙是多麼廣闊。人類就宛如微不足道的螞蟻,在地球上轉瞬即逝,沒有留下任何印記。上個世紀蘇聯利用發射器將人類送入了太空,從另一個意義上來說,人類已經步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自此之後各個國家也開始積極的制定太空計劃,並且向太空不斷發射探測器。宇宙是無邊無際的,其中蘊含太多的未知秘密。通過這些發射器,也給人類帶來無數鮮為人知的照片。
  • 旅行者號攜帶人類信息,暴露地球坐標衝出太陽系做法是對是錯?
    自第一個仰望星空的人類出現開始,我們就被頭頂這片浩瀚的星空所著迷,而對未知的探索一直是驅動人類科學進步的重要原動力。二戰以來,隨著火箭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人類的探測器終於能夠踏足地球以外的廣闊星河,我們終於讓我們的夢想戴上了翅膀,飛向了星辰大海。
  • 1994年那一夜,為何說人類差點被滅絕,發生了什麼事呢?
    "人類滅絕是可能發生的,但卻不是不可避免的,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最終可以帶人類衝出太陽系,到達宇宙中更遙遠的地方。"—霍金前言:從古至今,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從天圓地方的理論一直到現在行星系的觀測,人類對於浩渺的宇宙而言,宛如小小的螻蟻一般。雖然說對宇宙的了解尚且處在一知半解的狀態,但是我們一直在用知識和好奇心彌補未知的空白。
  • 原來「嫦五」探月背後,還有這麼可愛的「她們」
    原來「嫦五」探月背後,還有這麼可愛的「她們」 2020-11-29 2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嫦)五發射成功!人類44年後重返月球取樣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這將是人類時隔44年再次從月球帶回巖石和土壤樣品——上一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還是1976年蘇聯的月球24號。
  • 人類主要有哪些類型的衛星?
    而中國發射到月球的鵲橋號,和即將發射到火星的天問一號任務環繞器,本質上也起到信號中繼的作用。二、導航衛星通信衛星是一種典型的用戶-衛星-用戶雙向信息傳遞模式,導航衛星是通信衛星的衍生應用,不過目前全球的主流導航衛星都是衛星-用戶單向信息傳遞方式。
  • 人類發射的深空探測器飛得那麼遠,怎麼還能夠遙控指揮呢?
    (下圖)不過現在旅行者1號只有很少的儀器還在工作,只是還在發送一些數據回來,這邊已經停止了對它的操控。最後一次對旅行者1號的操控,是在2017年11月28日。NASA的科學家通過收集到的信息發現,旅行者1號主發動機功能弱化,為了啟動了休眠30多年的輔助發動機,通過深空網絡,向旅行者1號發出了指令。
  • 中國為什麼要發這麼多衛星?答案沒有出乎意料
    來源:瞭望智庫2018年中國航天發射活動創下歷史新高全年共計執行39次發射任務佔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大部分火箭採用「一箭多星」的方法將95顆中國自主研製的衛星發射升空請橫屏觀看3600顆衛星放眼全球擁有這種發射能力的國家屈指可數請橫屏觀看▲ 中國在軌衛星分布圖要這麼多衛星有什麼用?
  • 原來有這麼多「門道」
    原來有這麼多「門道」中國人敬重神靈,在重要的日子中燒香拜佛是常事。財神爺也是我們中國人敬重的神靈之一,看見很多人都會給財神爺上香,那麼該如何給財神爺上香呢?原來有這麼多「門道」。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心誠,都說心誠則靈,不論是否財神爺會帶來財運,我們作為供奉者都要懷著敬畏的心去對待。
  • 5艘星際飛船正飛離太陽系,暴露地球位置和人類信息,NASA要幹啥
    64年前,人類開啟了太空時代,我們終於可以離開地球。我們可以把人造衛星送入太空,把無人探測器送到其他星球上,也可以讓太空人飛上太空,甚至還能讓太空人登上月球。人類的太空探索能力還不限於此,太陽的引力沒能束縛住人類。過去數十年來,美國宇航局(NASA)相繼發射了5艘星際飛船,它們都在飛離太陽系。
  • 真的是外星文明向人類「打招呼」?
    人類在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就相信外星文明是存在的。科學家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啟動了地外文明搜尋計劃,在科學家的認知裡,宇宙浩瀚的尺度加上它138億年的漫長時間,外星文明的存在是不用懷疑的。雖然我們相信外星文明是存在的,但是在沒有真正找到他們之前,一切都還只是猜測。那我們要如何來尋找外星文明呢?
  • 為了快速飛出太陽系,探測器為何不垂直黃道面發射?
    距離我們最遠的探測器是旅行者一號,它是NASA在1977年發射的一顆星際探測器,目前已經飛行43年距離地球224億公裡,但是它仍舊沒有飛出太陽系。對於這種情況很多人都非常的疑惑,讓探測器垂直於黃道面發射,那樣豈不是很快就飛出太陽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