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蟲化石、非遺錫雕……首屆文旅博覽會來看「萊蕪文創大餐」

2021-01-11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亓秀寶 濟南報導

9月17日,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在位於B1館的文化旅遊振興展區,濟南市九大區(縣)攜眾多特色產品一展風採。來自寒武紀時代的三葉蟲化石、傳承400餘年的錫雕技藝、醇和濃鬱的齊魯幹烘茶……萊蕪展區為廣大市民帶來了琳琅滿目的文創展品,展現著萊蕪區的「好山好水好物」。

老技藝煥發新生,三葉蟲化石、非遺錫雕「匠心獨具」

「萊蕪是『生態淨土』『紅色熱土』『創業沃土』,『五山兩氺一湖』孕育了萊蕪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是中國國際航空體育節永久舉辦地;萊蕪戰役紀念館、省工委舊址、709文化產業園等一批紅色文化基地,正帶動紅色教育、影視產業、文創產業等旅遊文化加快發展;區劃調整後,山東重工(濟南萊蕪)綠色智造產業城等一大批省市重點項目先後落戶萊蕪,為萊蕪區跨越發展帶來新的活力。」萊蕪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曹琳琳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展區內,山東萊蕪樹軍燕子石、聖一閣燕子石、多福硯為現場市民帶來了種類豐富的三葉蟲化石產品。「三葉蟲化石是萊蕪區的特色文旅產品之一,這次展會為我們推介產品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給我們創造了向外界展示三葉蟲化石文化的絕佳機會。」山東萊蕪樹軍燕子石總經理亓樹軍表示。「我們這次參展的主要目的是對外宣傳推介我們的燕子石文創產品,讓更多的人認識燕子石、了解三葉蟲化石文化,讓燕子石這一地方文創產品能夠走得更遠。」山東聖一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永強告訴記者。

魯王工坊錫雕始創於1675年,曾獲得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國際銀獎,經過數百年家族傳承,魯王工坊對錫雕工藝進行了一代又一代的創新,成為錫雕行業的領先者。「這次展會我們帶來了錫壺產品,錫雕產品本身具有淨化功能,對人的身體有著良好的作用,非常適合家庭日常使用。」魯王工坊負責人介紹道。

解鹹的幹烘茶、藥食同源的南腸,地方特色「尋回最初的味道」

齊魯幹烘茶作為萊蕪區的地方特色飲品,在秉承黃大茶、老乾烘茶技藝的同時,融合祁門紅茶和大紅袍的加工工藝,經木炭初烘、復烘、足火、拉老火等數十道工藝,茶性溫和、茶湯橙紅明亮,味道醇和濃鬱,能夠幫助消化、解鹹,現場受到了眾多市民的關注,紛紛端杯品嘗。「這個茶好喝,之前參加展會的時候我就來喝過,這次再帶點回去。」濟南市民董先生邊品茶邊挑選著心儀的幹烘茶產品。

萊蕪的特色美食眾多,諸如炒雞、魚頭湯等,讓很多市民尋味而來,滿意而歸。展廳內,萊蕪另一特色美食——口鎮南腸也得到了許多市民的青睞。口鎮南腸在萊蕪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因過去香料多源於南方而得名「南腸」。口鎮南腸至今已有170餘年的歷史,遵循著藥食同源的原則,口鎮南腸用料考究、製作精良,其香味濃鬱、增進食慾、健胃理氣,是山東名吃。

金來集團龍山風景區帶來了小米、茶葉、煎餅等特色農產品,展區負責人張連輝還用直播的形式進行著線上產品展示、銷售。「剛用直播不久,今天剛一開播就吸引了上千人觀看,通過直播的形式也能更好地推介萊蕪的特色農產品,讓大家更好地了解萊蕪的地方特色美食。」張連輝邊和粉絲互動邊介紹道。

此外,在萊蕪展廳,濟南市萊蕪區明利特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展示著綠色食品芹菜、黃瓜、生薑等。萬邦食品帶來了山楂片、山楂酒、山楂糕等「大南山」系列產品。

雪野湖、蓮花山、709產業園等,醉美萊蕪總有一處值得駐足

雪野湖位於萊蕪區北,是濟南50公裡都市圈內最大的水面,水面面積15平方公裡,湖面開闊,四周群山環抱,森林蒼鬱,山水和諧,相得益彰,是中國國際航空體育節舉辦地。萊蕪蓮花山主峰海拔994米,位於萊蕪區南部,山清水秀,風光旖旎,鐘鼓陣陣,佛號連連,是一處以自然風光與宗教瞻仰為主題的旅遊景區。709產業園即山東小三線紀念園,是紅色教育基地,通過原址復貌還原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發生在萊蕪這片紅色熱土上的建設故事。

老家為萊蕪區口鎮街道的濟南市民李世友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自幼隨家人離開萊蕪,之前去過雪野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雪野湖很漂亮,周邊環境也很好,雪野的全魚宴味道也很好,萊蕪還有很多很有魅力的地方沒有去,到假期一定再去玩。」李世友說。

相關焦點

  • 文旅融合怎麼「融」 博覽會上看端詳
    文旅融合怎麼「融」博覽會上看端詳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開展,37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27個省份組團參展□本報記者 趙琳在前八屆山東文博會成功舉辦的基礎上,9月17日,升級而成的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主會場全面向公眾開放。
  • 中國文旅博覽會|文旅融合怎麼"融" 上會看端詳
    文旅融合怎麼「融」博覽會上看端詳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開展,37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27個省份組團參展
  • 山東名硯,燕子石即三葉蟲化石
    山東名硯,燕子石即三葉蟲化石。因其全身縱橫分為三節,故名三葉蟲。形如飛翔著的燕子、蝙蝠,故其化石又名燕子石、蝙蝠石。在山東泰安地區大汶口汶水河床多有發現。明朝崇禎年間,朝廷大臣張延登在山東泰安大汶口,發現了一種包裹在石頭裡的"怪物",其外形頗似蝙蝠展翅,被他命名為"蝙蝠石"。在其它地方,因形如飛燕,也被稱為"燕子石"。
  • 山東棗莊發現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圖)
    4月15日,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文物普查隊在水峪村海拔300米的山坡上發現一處長500米、高5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在該分布帶上三葉蟲標本隨處可見,此次發現的三葉蟲化石蟲體長約0.5釐米至4釐米之間,體型多為橢圓形,體態勻稱,各器官清晰可見,栩栩如生。
  • 山東棗莊發現長500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文物普查隊近日在當地水峪村海拔三百米的山坡上,發現一處長五百米、高五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圖為新發現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三葉蟲屬古生節肢動物,屬三葉蟲綱,生於寒武紀(6億年)海底,至奧陶紀(4.5億年)最盛,「三疊紀」晚滅絕(1億8千萬年)。山東省浙蒙山區的三葉蟲化石分布很廣,費縣、平邑縣等地均有發現,此次發現的三葉蟲化石蟲體長約0.5釐米至4釐米之間,體型多為橢圓形,體態勻稱,各器官清晰可見,栩栩如生,對於研究棗莊市古代地質構造以及古生物科學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意義。
  • 為什麼能發現幾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卻找不到進化中的人類化石?
    相信大家可能有一個疑問,為何我們能夠找到幾億年前三葉蟲(生物)的化石,確實找不到進化半路中的古人類化石?這是不是說人類進化是錯誤的?其實並不是。三葉蟲在早期的海洋中繁殖的非常成功,很容易達到數十億,它們的數量如此龐大,持續了數億年。
  • 3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上有人類的足跡,是真的嗎?
    「三葉蟲」是已經滅絕的生物物種,出現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在地球上繁衍了,近3.2億年的時間,可以說,是當時數量最多的生物,也是,當時生命力極強的物種,它屬於,節肢動物,全身明顯分為頭、胸、尾三個部分,背部有著堅硬的外殼,被兩條縱向深溝,割裂成大致相等的三片,所以稱之為「三葉蟲」,不過在
  • 「三葉蟲化石」距今5億多年,上面為何會有人類腳印,誰能解釋
    導語三葉蟲化石,燕子石,也叫蝙蝠石,學名叫三葉蟲化石。三葉蟲(TRILONITES),屬古生節肢動物,屬三葉蟲綱,生於海底,其種類繁多,大小不一,從一釐米至一米,生於寒武紀(5.7億年),至奧陶紀(4.5億年)最盛,消亡於二疊紀末期的二疊紀大滅絕事件。
  • 15歲初中男生喜歡收集各類石頭 曾撿到一塊三葉蟲化石
    在湖北採集到的三葉蟲化石。收藏間靠窗的位置,放著 14 個藍色塑料筐,筐裡每塊礦石和化石標本都被報紙和氣泡墊包好隔開。「如果一一擺放,實在擺放不下,現在擺在柜子上的都是比較珍貴的,在箱子裡還有很多礦石和化石標本沒有來得及挑選,在原來的家裡還有8筐藏石沒有帶來。」父親沈松華說。沈冠宇向記者展示了他採集到的魚化石、樹葉化石和昆蟲化石等,「這些化石是我在老師的帶領下,在山東搜集到的。
  • 科學家「透視」4.29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它們已經進化出類似昆蟲...
    與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尤安·克拉克森(Euan Clarkson)一起,德國科隆大學(University of Cologne)的自然科學教授布裡吉特·舍內曼(Brigitte Schoenemann)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重新檢查了一種1.2釐米長的動物化石,這種動物被稱為孔鯛(Aulacopleura koninckii)。
  • 2020駐馬店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新聞發布會舉行 將於11月26日~30日...
    本報訊(記者 王曉晶)11月12日,2020駐馬店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新聞發布會舉行。
  • Get非遺傳承新玩法,太極拳化身行走的表情包標題
    另外,騰訊文旅還特邀新潮設計師,將溫縣產生的太極拳與溫縣主產的四大懷藥進行有機聯動與結合,打造出了食養同源禮盒,讓用戶能夠切身感受太極拳對人體的益處。騰訊文旅與河南省文旅廳的合作由來已久。今年11月,雙方攜手啟動了「老家河南·黃河之禮」主題活動,通過豐富多元的數字科技,以及小程序、線上數字館等創新手段,促進河南省境內黃河沿線溫縣太極拳、開封汴繡、孟津唐三彩等九大重點非遺的廣泛傳播,幫助社會大眾深入了解黃河流域非遺背後的歷史、文化、價值等,積極主動參與到非遺的保護、傳承和發展。
  • 泉州各地推出近30項文旅主題活動迎端午
    本周四是端午節,記者從泉州市文旅局獲悉,泉州各地推出了近30項文旅主題活動,11個景區(點)也紛紛推出優惠政策,與市民共度端午。  文化旅遊主題活動  市 區  古城文旅資源宣傳推介  時間:6月25日  內容:泉州市古城辦、泉州市文旅局將聯合舉辦「海絲泉州、粽情古城」泉州古城文化旅遊資源宣傳推介活動,由第五屆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帶領外國友人遊覽古城,全程英文講解
  • 5億年前的三葉蟲為何長著「一對兔耳朵」?
    ,發現一類獨特的三葉蟲。但到了奧陶紀,競爭和掠食者逐漸增多,為了適應環境,三葉蟲進入深海跑馬圈地,因此有一些三葉蟲進化出不同的眼睛位置、和更硬的外骨骼、以及必要的生存技能,這些適應能力讓三葉蟲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海底世界顯得更加遊刃有餘。
  • 濰坊首屆音樂燈光節2020年1月25日到3月1日炫彩來襲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7日訊 27日,閃電新聞記者從濰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樂舞燈火·LOVE·2020濰坊首屆音樂燈光節亮燈將於2020年1月25日到3月1日,在濰坊奎文區1532文化產業園精彩上演。
  • 國際最新研究:4.29億年前三葉蟲眼睛內部結構與現代蜜蜂一樣
    研究中的三葉蟲化石(Barrande, 1846)。(圖片來自Brigitte Schoenemann)自然科研 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動物視覺原理是怎樣演化的?遠古動物與現生動物眼睛有何變化?三葉蟲右眼。
  • 翼天文旅集團|婺源籍非遺傳承人齊聚「夢裡老家」,共謀非遺發展
    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揭凌峰、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施傑平,以及徽劇、儺舞、菠蘿漆器、烙畫、板凳龍、燈彩、山臘梅、甲路紙傘、抬閣、古法釀酒、歙硯、三雕、棕編、山茶油傳統提煉等非遺領域的傳承基地代表和傳承人參與座談,共謀「非遺+旅遊」的融合發展之路。
  • 非遺助力精準扶貧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於10月23日在...
    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於2020年10月23日在濟南國際時尚創意中心開幕。線下三大主題展,線上雲展會,將有非遺助力精準扶貧展、「雲賞非遺」展播、「非遺好物」雲銷售等精彩內容。活動將持續至10月27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