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初中男生喜歡收集各類石頭 曾撿到一塊三葉蟲化石

2021-01-11 安徽網
您訪問的頁面不存在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合肥市蜀山區福樂家園小區,一戶業主家中收藏了大量的礦石和化石藏品,這些都是 15歲男生沈冠宇的寶貝。從2010 年上幼兒園時,沈冠宇便開始撿鵝卵石,並慢慢喜歡上了收集礦石標本、藏石等。如今沈冠宇已經上初三了,每當長假來臨,他都會在父親沈松華的陪同下,前往各地尋找礦石、化石標本。日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到沈冠宇家中,見識到他的豐富藏品。

沈冠宇和他的藏石。

在湖北採集到的三葉蟲化石。 (受訪者提供)

豐富藏品令人目不暇接

家中專門有一個房間,是沈冠宇用來存放石頭的收藏間,收藏間的柜子上擺了各式各樣的巖石、礦物標本,部分標本還配有木質底座。收藏間靠窗的位置,放著 14 個藍色塑料筐,筐裡每塊礦石和化石標本都被報紙和氣泡墊包好隔開。

「如果一一擺放,實在擺放不下,現在擺在柜子上的都是比較珍貴的,在箱子裡還有很多礦石和化石標本沒有來得及挑選,在原來的家裡還有8筐藏石沒有帶來。」父親沈松華說。

沈冠宇向記者展示了他採集到的魚化石、樹葉化石和昆蟲化石等,「這些化石是我在老師的帶領下,在山東搜集到的。找到這些我很開心,它們不僅豐富了我的收藏,還提高了我對地質變遷的認識。」

幼兒園時就愛撿鵝卵石

沈冠宇的母親董蓓蓓告訴記者:「在他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家裡給他買了一本《巖石與礦物》的書,因為他對地質這塊很感興趣,所以這些年,我們又給他訂了一些相關的雜誌。每天晚上臨睡前,他都會獨自閱讀一會再休息。」

沈松華是蜀山區一中學的計算機老師,他和妻子都不是學地質出身,「剛開始我也不太懂這方面的知識。」沈松華回憶,兒子上幼兒園時,喜歡拿著塑膠袋在外面撿鵝卵石,「每次出差我都會抽時間在當地轉轉,找找好看的小石頭帶回來給他。」而沈冠宇也從撿漂亮的鵝卵石、

方解石開始,越來越感興趣;從利用普通周末休閒找石頭,到利用節假日擴大範圍找礦石、化石。

曾撿到一塊三葉蟲化石

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沈冠宇就經常在父母陪同下,去外地採集礦石和化石標本。」

2017年8月份,沈冠宇和父母自駕去湖北,「我們在湖北一個小村子旁邊的小河邊,找到了三葉蟲的化石,但當時我們都不太確定,於是拍照片發到微博上,結果有很專業的老師迅速解答了,確認我們找到的就是三葉蟲化石。」董蓓蓓說。

2018年暑假,沈冠宇第一次獨自報名,參加了去湖南郴州的地質研學遊。蓓蓓告訴記者,「我和他父親工作很忙,走不開,孩子說郴州是方鉛礦的原材料地,很想去看看。在他回來的時候,背了一大堆東西,有撿的,也有自己在當地買的。」2018年國慶,沈冠宇又報名參加了去山東濰坊、日照等城市的地質研學遊,慢慢地認識了不少有相同愛好的朋友。

寬容環境造就愛石男孩

「小石頭裡有大學問。」在2010年至今的九年時間裡,沈松華和妻子一直支持著兒子,「作為家長我們只是儘量給孩子創造興趣培養的機會。雖然這些年家裡在藏石上花費不菲,但我覺得很值。」沈松華說。

對於沈冠宇的愛好,董蓓蓓說,「從普通一點的石頭,到礦石、化石,他一步步從門外漢到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而這些知識大多是他看書查資料學到的,讓他的業餘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常誠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許佳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山東名硯,燕子石即三葉蟲化石
    山東名硯,燕子石即三葉蟲化石。因其全身縱橫分為三節,故名三葉蟲。形如飛翔著的燕子、蝙蝠,故其化石又名燕子石、蝙蝠石。在山東泰安地區大汶口汶水河床多有發現。明朝崇禎年間,朝廷大臣張延登在山東泰安大汶口,發現了一種包裹在石頭裡的"怪物",其外形頗似蝙蝠展翅,被他命名為"蝙蝠石"。在其它地方,因形如飛燕,也被稱為"燕子石"。
  • 山東棗莊發現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圖)
    4月15日,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文物普查隊在水峪村海拔300米的山坡上發現一處長500米、高5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在該分布帶上三葉蟲標本隨處可見,此次發現的三葉蟲化石蟲體長約0.5釐米至4釐米之間,體型多為橢圓形,體態勻稱,各器官清晰可見,栩栩如生。
  • 河邊撿到的神奇石頭,有人說是珊瑚化石,有人說輝木化石
    這是一塊在河邊撿到的神奇石頭,有人說這是一塊珊瑚化石,又有人說這是輝木化石,這到底是什麼奇石呢?珊瑚化石和輝木化石的區別到底在哪裡呢?其實很簡單,從這塊奇石的外形來看就可以斷定這是一塊輝木化石,其實輝木化石是雨花石中的一種,石中一些排列有序的圓形斷面的化石(我們通稱它為:蜂窩石)其實就是這種蓮座蕨目輝木科中的莖中部的維管束。目前仍生長在地球的植物類似於現今的觀音蓮座和桫欏。
  • 「三葉蟲化石」距今5億多年,上面為何會有人類腳印,誰能解釋
    導語三葉蟲化石,燕子石,也叫蝙蝠石,學名叫三葉蟲化石。三葉蟲(TRILONITES),屬古生節肢動物,屬三葉蟲綱,生於海底,其種類繁多,大小不一,從一釐米至一米,生於寒武紀(5.7億年),至奧陶紀(4.5億年)最盛,消亡於二疊紀末期的二疊紀大滅絕事件。
  • 3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上有人類的足跡,是真的嗎?
    「三葉蟲」是已經滅絕的生物物種,出現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在地球上繁衍了,近3.2億年的時間,可以說,是當時數量最多的生物,也是,當時生命力極強的物種,它屬於,節肢動物,全身明顯分為頭、胸、尾三個部分,背部有著堅硬的外殼,被兩條縱向深溝,割裂成大致相等的三片,所以稱之為「三葉蟲」,不過在
  • 山東棗莊發現長500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文物普查隊近日在當地水峪村海拔三百米的山坡上,發現一處長五百米、高五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圖為新發現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三葉蟲屬古生節肢動物,屬三葉蟲綱,生於寒武紀(6億年)海底,至奧陶紀(4.5億年)最盛,「三疊紀」晚滅絕(1億8千萬年)。山東省浙蒙山區的三葉蟲化石分布很廣,費縣、平邑縣等地均有發現,此次發現的三葉蟲化石蟲體長約0.5釐米至4釐米之間,體型多為橢圓形,體態勻稱,各器官清晰可見,栩栩如生,對於研究棗莊市古代地質構造以及古生物科學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意義。
  • 三葉蟲化石、非遺錫雕……首屆文旅博覽會來看「萊蕪文創大餐」
    來自寒武紀時代的三葉蟲化石、傳承400餘年的錫雕技藝、醇和濃鬱的齊魯幹烘茶……萊蕪展區為廣大市民帶來了琳琅滿目的文創展品,展現著萊蕪區的「好山好水好物」。老技藝煥發新生,三葉蟲化石、非遺錫雕「匠心獨具」「萊蕪是『生態淨土』『紅色熱土』『創業沃土』,『五山兩氺一湖』孕育了萊蕪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是中國國際航空體育節永久舉辦地;萊蕪戰役紀念館、省工委舊址、709文化產業園等一批紅色文化基地,正帶動紅色教育、影視產業、文創產業等旅遊文化加快發展;區劃調整後,山東重工(濟南萊蕪)綠色智造產業城等一大批省市重點項目先後落戶萊蕪,為萊蕪區跨越發展帶來新的活力
  • 看 這些化石3億多歲!
    市民報料稱廣佛交界山地發現珊瑚、腕足等古生物化石 專家推斷其來自石炭紀  看 這些化石3億多歲!  奇事:  他在山地上發現珊瑚化石  記者看到,趙先生共發現了十幾件大小不一的「珊瑚化石」和「貝類化石」。這批石頭有一個共同特點,都呈現灰黑色,如同煤炭。其中一塊較大石頭經打磨後可以看到一個個圓圈,圓圈內是一些規律性的「花紋」。「這一件就是珊瑚化石。」趙先生對記者說。
  • 為什麼能發現幾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卻找不到進化中的人類化石?
    相信大家可能有一個疑問,為何我們能夠找到幾億年前三葉蟲(生物)的化石,確實找不到進化半路中的古人類化石?這是不是說人類進化是錯誤的?其實並不是。三葉蟲在早期的海洋中繁殖的非常成功,很容易達到數十億,它們的數量如此龐大,持續了數億年。
  • 女子山谷中看到長滿菊花的石頭,撿回家後才知道是珊瑚化石
    前兩日,一女子在組團爬山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石頭,石頭的表面長滿了小雛菊,看起來非常的漂亮,然後女子就把它們帶回了家,回家後她的老公告訴她:這種雛菊石頭其實就是一種化石!近幾日,這位張姓女子參加了公司組織的登山隊,一同前往陝西寧強縣登山,而就在登上半山腰的時候,這位女子扶在石頭上休息,可這時她腳邊的一塊石頭引起了她的注意。石頭的表面長著小白花,看起來就像是一朵朵雛菊一樣,而後女子覺得很驚奇,就問身旁的同事:「老李,你快過來看看這是什麼石頭,上面怎麼會長著花呢?」這位同事看了一眼後也無法得知。在山谷中手機也沒有信號,無法上網查詢。
  • 科學家「透視」4.29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它們已經進化出類似昆蟲...
    與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尤安·克拉克森(Euan Clarkson)一起,德國科隆大學(University of Cologne)的自然科學教授布裡吉特·舍內曼(Brigitte Schoenemann)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重新檢查了一種1.2釐米長的動物化石,這種動物被稱為孔鯛(Aulacopleura koninckii)。
  • 《星露谷物語》動物化石如何獲得 動物化石收集攻略
    導 讀 《星露谷物語》這款遊戲,自發售以來,就受到很多小夥伴的關注,很多小夥伴不知道星露谷物語動物化石怎麼收集,今天九遊小編給大家整理關於星露谷物語動物化石收集教程
  • 國際最新研究:4.29億年前三葉蟲眼睛內部結構與現代蜜蜂一樣
    研究中的三葉蟲化石(Barrande, 1846)。(圖片來自Brigitte Schoenemann)自然科研 供圖中新網北京8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動物視覺原理是怎樣演化的?遠古動物與現生動物眼睛有何變化?三葉蟲右眼。
  • 5億年前的三葉蟲為何長著「一對兔耳朵」?
    它們與其它三葉蟲生活在一起,但是卻獨立特行;它們生活在海底,卻長著「一對長長的免耳朵」;它們存在的時間很短暫,卻為三葉蟲演化史書寫了驚嘆的一筆……記者11月23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寒武紀大爆發研究團隊的碩士研究生孫智新、博士曾晗和研究員趙方臣,在位於山東濰坊的華北地臺寒武紀中期饅頭組地層中
  • 雅俗共賞的化石收藏:紅珊瑚價格昂貴(圖)
    化石中的矽化木和日本紅珊瑚。     現在流行礦石收藏,五顏六色,擺置在廳堂,確實讓家裡增色不少。但是,如果不懂行,一定不要盲目收藏礦石。    與此相比,化石收藏就不存在這樣的隱患,因為化石很少含有毒性,也不具有放射性危害。化石是殘存在巖石裡的古生物樣本,現在有專門人研究化石。如今,由於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遠距離化石交易成為了可能,也促進了化石收藏市場的繁榮。化石與隕石一樣,也是非常稀有的,具有重要而寶貴的科研價值,因此,在家裡收藏一塊化石,能顯示主人的高雅品位,化石還能年年有增值,不亦樂乎。
  • 男子江中遊泳撿到3億年前珊瑚化石(圖)
    成都理工大學,一名工作人員在觀看化石上的紋理。  最近,一塊石頭闖進了成都市民王加林的生活。  經過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副館長劉建鑑定,王加林的石頭的確是個寶貝,它形成於3-4億年前。昨日,經成都理工大學古生物專家王教授最終鑑定,該化石是泥盆紀時期的珊瑚化石。  8月中旬,王加林和朋友一起到崇州市文井江遊泳。水性不錯的他潛到了3米多深的水下,恍然間在江底發現了一塊特別的石頭,「遠遠看上去,與其他石頭不同,上面有一些白色紋路。」
  • 男子河邊散步時撿到一塊七彩水晶石,清洗乾淨一看立刻選擇上交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閒暇的時間來到野外散散步,他們覺得這樣不僅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而且還能鍛鍊自己的身體。這次男子剛吃過晚飯,就來到了離家不遠的一條小河邊散步,當他溜達了幾圈之後,感覺腳底有些疲憊了,就準備停下腳步在岸邊休息一會兒,順便欣賞一下河邊的風景當男子選擇了一個合適的位置後,剛坐下沒多久,就發現不遠處有塊特別的石頭,和周圍的那些石頭都不同,緊接著男子就站起身來,朝著那塊石頭走了過去,當男子將那塊石頭撿起來,拿在手中細看後,越看他越覺得不對勁,就裝在口袋裡將它帶回家了
  • 「化石獵人」情牽億年海百合
    跟古生物化石結緣,是在一次廣州的寶石展覽上。當我無意中看到一塊精美的海百合化石時,立馬被它的魅力吸引了,它精緻美麗,枝蔓輕柔,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過往,這跟我過去接觸到的化石完全不同。我意識到,海百合化石的美麗,在過去被遠遠低估了。 從那時起,我就再也沒能抑制住內心的衝動,不顧一切開始探索古生物化石。
  • 化石成收藏領域"新軍" 海百合一個平方幾萬超房價
    「主要是去一些採石場、建築工地或者修路的工地,一般來說,人為切開地層剖面的地方更好找化石。」劉先生笑著說,真正的化石收藏愛好者都很瘋狂,只要聽說哪裡有化石,不管颳風下雨都要去。    去年底,劉先生還跑了一趟雲南曲靖,敲了一些三葉蟲和魚化石。    劉先生透露,目前全國化石收藏者已形成氣候,但成都化石收藏市場沒有真正成型,收藏者也非常少。
  • 化石收藏越偏門越瘋狂 稀有隕石一克上萬元(圖)
    作為資深化石收藏者,他早年收購了不少化石,也是業內公認的「化石獵人」。  「主要是去一些採石場、建築工地或者修路的工地,一般來說,人為切開地層剖面的地方更好找化石。」劉先生笑著說,真正的化石收藏愛好者都很瘋狂,只要聽說哪裡有化石,不管颳風下雨都要去。  去年底,劉先生還跑了一趟雲南曲靖,敲了一些三葉蟲和魚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