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桑塔格:嚴肅寫作的「不死性」靠什麼來實現?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在丹尼爾·施賴伯的傳記著作《蘇珊·桑塔格:精神與魅力》中,他採訪了參與桑塔格各個人生階段的親友,參考了桑塔格的日記,用十分翔實的材料以及學術性與文學性兼具的文筆對桑塔格人生中的種種矛盾做了精到分析。

蘇珊·桑塔格經常被譽為「最後一位知識分子」,而對於她個人而言,這個榮譽應該屬於本雅明。桑塔格在《在土星的標誌下》的最後寫了一段讓人十分動容的話,這段話不僅標誌著一個個體存在於世的使命,更是標誌著知識分子時代的終結。不妨揣測,這段話不啻是桑塔格為自己一生所定下的基調,她寫道,在末日審判時,這位最後的知識分子——現代文化具有土星氣質的英雄,帶著他的殘篇斷簡、他睥睨一切的神色、他的沉思,還有他那無法克服的憂鬱和俯視的目光——會解釋說,他佔據許多「立場」,並會以他所能擁有的正義的、超人的方式捍衛精神生活,直到永遠。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美國作家、藝術評論家。著作主要有《反對闡釋》、《激進意志的風格》、《論攝影》等。她是美國聲名卓著的「新知識分子」,與西蒙娜·波伏瓦、漢娜·阿倫特並稱為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知識分子,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

最近,關於蘇珊·桑塔格的傳記《蘇珊·桑塔格:精神與魅力》中文版面世。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傳記,講述了桑塔格人生中的種種「捍衛」,捍衛嚴肅寫作、捍衛精神生活、捍衛「不死性」。作者採訪了參與桑塔格各個人生階段的親友,參考了桑塔格的日記,用十分翔實的材料以及學術性與文學性兼具的文筆對以上所提的矛盾做了精到的分析,呈現了蘇珊·桑塔格「不安於此」的一生。經譯者授權,我們摘取了本書的「代譯序」部分以饗讀者。

《蘇珊·桑塔格:精神與魅力》,作者:(德)丹尼爾·施賴伯,譯者:郭逸豪,版本:索·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11月。

書摘:

2001年,年近七旬的蘇珊·桑塔格在舊金山圖書館的一次公共演講中回憶起一段年輕時期的往事,她曾在義大利機緣巧合地認識了一位同齡學者,當時尚未暴得大名的翁貝託·艾柯,在桑塔格面前,這位年輕氣盛的語言學教授並未隱藏他的野心,他坦言自己正在準備一本小說,一本絕對的暢銷書,並因此而學習大仲馬。同樣心高氣傲的桑塔格心中不免認為這又是一個「盲目自大」的案例,爾後艾柯告訴她,這事關人的「不死性」

(immortality)

,他設想兩百年後還會有人從圖書館的書架上取下他的小說來閱讀。追敘這段往事時的桑塔格身穿她晚年最愛的深紫色外套,緩緩地倚靠在圖書館的講臺上,微笑著告訴下面的聽眾,她正身患第二次癌症,久站疲乏,但她的微笑卻如同往常,倔強又睥睨一切。

翁貝託·艾柯(Umberto Eco,1932-2016),義大利小說家,同時也是享譽世界的哲學家、符號學家、歷史學家、文學批評家。最馳名的作品為小說《玫瑰之名》。《劍橋義大利文學史》將其譽為20世紀後半期最耀眼的義大利作家。

我想,無需艾柯的提醒,桑塔格也明白對於嚴肅寫作來說,「不死性」意味著什麼,那是在人類歷史上存在了三千年的被稱之為「文學」的精神內核,是所有嚴肅寫作者心照不宣的秘密領地。桑塔格終其一生都在捍衛這塊秘密領地:她不停地閱讀,不停地被吸引,不停地另闢蹊徑;她變換角色,變換立場,甚至變換氣質;她在許多死去的人身上尋找和重塑寫作、文化和審美標準,她通過描繪死去的偶像來講述自己,本雅明、齊奧朗、羅蘭·巴特、卡內蒂、託馬斯·曼,W·G·塞巴爾德,這樣的清單可以一直羅列下去,更或者說,這種無限的清單都是為了有意地拼貼出一個獨特的蘇珊·桑塔格,完成她的「蘇珊·桑塔格計劃」。

桑塔格寫小說,也寫散文;但她更愛小說,卻又不得不寫散文。因為她那些橫空出世的散文極具風格又無比睿智,為她贏得同行和大眾認可的同時,也給了她愈發接近「不死性」的幻覺。而她的小說如同夢囈般使人困惑,難以卒讀,抑或是將齊奧朗式的哲學片段塞進號稱小說的結構和對話中。她的小說被文學評論家們一再地批評為是對法國新小說的拙劣模仿,而她的屢次否認也顯得毫無說服力,因為是她親手將法國新小說和藝術先鋒主義帶進美國。桑塔格把她散文寫作的睿智帶進了小說創作,風格化的文字破壞了小說,卻符合她先鋒的審美標準——藝術的形式高於內容。

E.M. 齊奧朗(Emile Michel Cioran,1911-1995),也譯作蕭沆,羅馬尼亞裔旅法哲人,20世紀著名懷疑論、虛無主義哲學家,深受叔本華、尼採、舍斯託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響。齊奧朗在歐美思想界享有盛名,作品曾被譯成多種文字,蘇珊·桑塔格、卡爾維諾、米蘭·昆德拉等都深受其影響。

然而,散文的成功讓她愈發覺得,嚴肅寫作者的「不死性」只能通過小說來實現,或者說,作為寫作者的她再一次驗證了她內心早已確認的東西。在她的前兩本哲學小說《恩主》和《死亡匣子》沉寂之後,桑塔格一度斷卻了寫作小說的念頭;後來,她在1992年和2000年分別發表了《火山情人》和《在美國》,那都是在她的晚年時期,這段關於「不死性」的回憶便是她在宣傳她的最後一本小說《在美國》時所做。無從得知的是,桑塔格自己是否確信,這些小說在兩百年後會有人從書架上取下來閱讀。

讓嚴肅寫作者蘇珊·桑塔格始料未及的是,攝影卻成全了這種「不死性」。這是一段極為弔詭的社會微觀史,同時,在桑塔格這一個體身上也展現了現代主義的無孔不入和無從拒絕。關於現代主義的描述在桑塔格偶像本雅明的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本雅明以其銳利的嗅覺和表達手法剖析了現代主義在歐洲大城市中的不同側面,攝影是首當其衝需要解釋的對象。攝影,不僅給了文藝復興以來不斷衰落的手工坊式繪畫致命的一擊,同時也開創了藝術品複製的時代。桑塔格在本雅明和羅蘭·巴特討論攝影這項媒介的基礎上,認為攝影是觀看世界的現代主義方式,對我們的倫理感受有著無可估量的影響。攝影通過一個複製的影像世界來裝飾這個已經擁擠不堪的世界,使我們覺得這個世界比它實際的樣子更容易理解。桑塔格極具洞察力地認為,工業社會使其公民患上影像癮,這是最難以抗拒的精神汙染形式,並預言,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為了在一張照片中終結。而這一切,都在她身上得到了應驗。

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文學家、哲學家,被視為20世紀前半期德國最重要的文學評論家,出身猶太望族。早年研讀哲學,1920年定居柏林,從事文學評論及翻譯工作。在博士論文《德國悲劇的起源》被法蘭克福大學拒絕後,他終止了對學院生涯的追求。1933年納粹上臺,本雅明離開德國,定居巴黎,繼續為文學期刊撰寫文章和評論。1940年,法國淪陷,本雅明南逃,在法西邊境自殺。他的大量著作於身後出版,被譽為「歐洲最後一位知識分子」。

2006年,桑塔格的最後一位女友萊博維茨出版了她的自傳體攝影集《一個攝影師的一生》,在她為那些光鮮亮麗的明星政客所拍攝的照片中,不斷穿插著這位攝影師所深愛的作家女友的影像。與常見的書房中的桑塔格不同,這些影像揭露了她非常私人的一面:在威尼斯大運河旁的酒店吃早飯,在田野中騎單車,在尼羅河上裹著毛毯看日落……而其中一張攝於約旦佩特拉古城的照片頗具震撼力,黑白影像中渺小的桑塔格抬頭觀望山谷盡頭陡然出現的宮殿。桑塔格後來聽取了髮型師的建議,在前額留出一片白髮,與滿頭濃密的黑髮形成對比,這個決定鬼使神差地成就她的「不死性」,而她念茲在茲的、持續了一生的嚴肅寫作,尤其是小說創作卻沒有幫她捍衛內心這塊私密領地。

在曾經的那個世界,那個馬拉美的世界,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為了在一本書裡終結,而如今影像取代了書的位置,這是桑塔格研究攝影這個媒介的歷史後得出的令人惋惜的結論。但桑塔格個人對攝影的態度卻十分曖昧,她一生酷愛攝影,她談論攝影,將攝影與政治和戰爭聯繫在一起,甚至為自己在雜誌上發表的每一篇文章配上相應的照片,這些照片中的桑塔格兼具男性的英姿和女性的嫵媚,堅定的眼神透露著某種隱而不發的權威感,嘴角也永遠蘊含著狡黠。如果說桑塔格對攝影的曖昧態度縱容了圖像的泛濫,那也不啻為一種苛責,因為她預見了在人類歷史上,圖像將不可避免地取代文字,如同文字在文學誕生之初不可避免地取代了聲音。然而,也正由於這種曖昧態度,桑塔格迴避了文學在圖像時代將遭遇的結局,也避開了人類邏輯在圖像時代自然的蛻化。

蘇珊·桑塔格高中畢業時。圖為紀錄片電影《關於蘇珊·桑塔格》劇照。

文字與圖像這一組關於人類再現、呈現與象徵之經驗的複雜關係,在哲學、符號學、語法學、結構語言學、藝術史等學術領域已經得到深入又廣泛的分析。圖像泛濫時代的人們,逐漸對文字形成的邏輯感到陌生,看似透過圖像而獲得的無窮經驗實際上代表著人類經驗的貧乏,圖像吞噬了一切,甚至將人類塞得過飽。2001年,在麻省理工學院舉辦的一次名為「圖像與意義」的論壇中,桑塔格進一步就圖像的語法提出了她的觀點,她認為,我們對浩如煙海的圖像的認知最終會停留在「著名圖像」之上,人類的歷史將以這些「著名圖像」的邏輯而呈現,那麼這就意味著,圖像誕生前的歷史可能會遭到不可避免被遺忘。

自德國古典藝術史學家和考古學者溫克爾曼的著作《古典藝術史》於1764年問世以來,同時代的德國詩人萊辛尤對此感到惴惴不安,他懼怕生機勃勃的視覺藝術將侵入詩歌的領地,於是他撰寫《拉奧孔》,比較了雕塑和詩歌在表現同一主題時的不同側重點,提出了「分而治之」的原則,以保全詩歌的靈魂不受侵犯。但桑塔格放棄了扮演現代版萊辛的角色,她對攝影欲拒還迎,欲迎還拒,任由自己被不斷地吸引,儘管她所討論的方式依舊是嚴肅的,是哲學式的。

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人肯定無法相信,一位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的學生會去看低俗的地下電影,出現大量松垂陰莖和碩大乳房特寫的《熱血造物》;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位無論從任何角度上看都屬於高雅文化陣營的學生會用「新感受力」來為這部淫穢的電影辯護,更盛讚其畫面本身的直接性、感染力和豐富性。蘇珊·桑塔格的驚世駭俗在於,她開始創造自己獨特的藝術批評話語,包括「新感受力」、「坎普」和「反對闡釋」,發明一套為了形式而非內容的描述性詞彙,由此避開了高雅文化擅長的道德倫理之維的批評。她在《反對闡釋》中發出了振聾發聵的聲響,認為闡釋是智力對藝術和世界的報復,文章最後那句在當時看來十分「大逆不道」的話成為了她的審美標準——為取代藝術闡釋學,我們需要一門藝術色情學。

60年代是美國文化的分水嶺,至60年代之後,美國文化開始走上了一條無法回頭的大眾化之路,對於高雅文化陣營的知識分子而言,那是一次從詹姆斯·喬伊斯、艾茲拉·龐德和T·S·艾略特向安迪·沃霍爾和麥當娜的重重的跌落。而幾乎公認的是,桑塔格在這場劇變中毫無疑問地扮演了催化劑的作用,甚至,她就是這場運動的發起人。高雅文化的衛道士歐文·豪認為,這是一場新感受力對舊感受力的戰爭,新感受力派的先鋒戰士桑塔格用她的辯證法技巧和豐富的智識,拿祖母的邊角料做出了絕美的床單,將新感受力解釋為對愉悅的感知,消解了傳統的解釋話語。老一派知識分子不僅感受到自己文化和智力的話語權正在喪失,同時也感覺到整個美國的文化正在一步步地跌入萬劫不復的低俗的大眾化深淵。

桑塔格自始至終都不承認自己是在消弭高雅文化和大眾文化之間的隔閡,因為她認為文化必然有高雅和低俗之分。在《反對闡釋》出版的三十年後,桑塔格將當初寫作這篇文章的動機解釋為「不安於現狀」,世界每天都有新奇的事物發生,有那麼多無法命名和無法歸類的東西,又有那麼多值得稱讚卻沒有得到應有重視的東西,於是她對這些新的品味(taste)投入了自己的關注。她認為,有些對立的組合,比如高雅和低俗都有礙於理解她所讚賞的無法命名的新東西,而為被忽略的新作品搖旗吶喊並不損害那些古老禁忌的勢力。她對高雅和低俗對立的態度十分明確,她說,如果必須在the doors組合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之間選擇,那必然她會選擇陀思妥耶夫斯基,但她難道一定要二者選其一嗎?

又是一種曖昧又不失智慧的態度。但它已經擺脫了桑塔格早期果斷的先鋒主義風格和激進的時髦(radical chic),這是一種透露著保守主義的桑塔格的晚期風格。

薩義德受到阿多諾的啟發,將「晚期」理解為一种放逐的形式,晚期風格內在於現存,卻又遠離現存。對於阿多諾而言,晚期這個概念本身還包括一個理念,那就是人們不可能從根本上超越晚期。而對桑塔格來說,晚期僅僅意味著時間上的晚年。正如上文所言,桑塔格從不忌諱調整自己的觀點、改變立場,甚至變換氣質。桑塔格的晚期又回到起了她年輕時期便開始攀登的魔山,重新澆灌起那顆自幼便在心裡種下的歐洲文化的種子。2000年,她出版最後一部小說《在美國》,用極其古典的筆調描述了一個在新千年顯得十分不合時宜的主題,託馬斯·曼的魔山被置換成了美國城郊的烏託邦莊園,歐洲又開始在桑塔格的筆下若隱若現。

西奧多·阿多諾(T.W. Adorno,1903-1969),德國哲學家、美學家、社會學家,法蘭克福學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會批判理論的奠基者。阿多諾一生著述甚豐,主要著作有《啟蒙辯證法:哲學片段》《否定的辯證法》等。

晚年的桑塔格時而變得十分暴戾,對記者老生常談的問題毫無耐心,在某位記者問起她是否知曉卡米爾·帕利亞(Camille Paglia)時,她表示對此人一無所知。而後者是美國當時著名的社會評論家,推崇女性主義,談論性別、視覺藝術、音樂和電影史。帕利亞後來接受了同一位記者的採訪,在被問及如何看待蘇珊·桑塔格時,她毫不留情地說,桑塔格早已過時,她十分自戀,對現代世界一無所知,她沒有電視,還寫了那麼古老風格的小說,她是過去那個世界的遺老。晚年的桑塔格最終變成了歐文·豪。

桑塔格的一生不斷遇到幾對她無法逃避的矛盾,小說與散文,文字與圖像、高雅與流俗,而另外一對隱藏在她智識背後的矛盾在她的晚年時期卻更加凸顯——歐洲與美國。歐洲文化是桑塔格整個智識的土壤,即便在解釋先鋒藝術和大眾文化,在闡釋攝影、電影、現代音樂和舞蹈、話劇甚至是疾病時,她都離不開尼採、弗洛伊德、阿爾託、本雅明、託馬斯·曼或者維吉尼亞·伍爾夫。1993年,桑塔格在被圍城的塞拉耶佛上演《等待戈多》的第一幕,沒有電,也沒有水,演員和導演冒著槍林彈雨來劇場排練,所有的道具都由象徵著戰爭的物品組成:彈藥盒、沙袋和一張病床。

然而,貝克特也沒有阻止桑塔格對歐洲的失望。對於桑塔格而言,歐洲政府對波赫戰爭的遲遲不介入宣告了歐洲價值的破滅。多樣的、嚴肅又厚重的歐洲文化曾經是一個阿基米德支點,桑塔格靠著它撐起了自己的整個世界,這是美國文化所無法賦予的。而在桑塔格晚年,她質問道,那個擁有高雅藝術、倫理嚴肅性,那個尊重隱私和思想深刻性的歐洲,孕育了克裡斯朵夫·贊努西的電影、託馬斯·伯恩哈特的散文、謝默斯·希尼的詩歌和阿沃·帕特音樂的歐洲如今還剩下了什麼?那個嚴肅的歐洲的版圖正在變小。

於是,桑塔格將《在美國》的場景安置在了美國。她開始在美國尋找烏託邦。然而,「911事件」又讓她再次幻滅,她至死也沒有看到布希政府發動的那場戰爭的終結。

相關焦點

  • 張悅然專欄:在土星標誌下,摩羯座的蘇珊·桑塔格
    張悅然專欄:在土星標誌下,摩羯座的蘇珊·桑塔格 張悅然 2014-12-24 18:53 來源:澎湃新聞
  • 孤單思考的摩羯座作家,不只有村上春樹
    無論在什麼年齡,在嚴肅的外表下,「好奇心」貫穿了翁貝託的一生,這也是他探索世界的方式。西蒙娜·德·波伏瓦(1月9日)關鍵詞:理性蘇珊·桑塔格(1月16日)關鍵詞:堅持被成為「美國公眾的良心」在學術地位上可與西蒙娜·德·波伏瓦並稱為「雙子星」的另一位重量級學者作家蘇珊·桑塔格,恰巧也是摩羯座。
  • 文章寫作:要以嚴肅、認真的態度修改文章
    文章修改得好與壞,自然與作者的寫作水平、經驗等有關,但是,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是否注重修改,卻反映了其作者態度是否嚴肅認真,是否對文章負責。葉聖陶先生所說的「修辭立其誠」,其強調的,主要是寫作態度問題。寫作態度端正,方能談到「誠」字。
  • 死性不改的男人星座區間?
    死性不改的男人應該有1到12名,因為12星座的男人都會死性不改,不要想著改變男人,但是我下面這三個是即使遇到重大事件,比如說破產、坐牢,人生的困境之後他也不會改,所以我們挑出最恐怖的死性不改。電視在講什麼,他就喜歡跟那個話題,所以這種天生愛玩的本性,如果你真的希望你找到一個水瓶男人,每在在家乖巧得不得了,然後目不斜視我,覺得你就放棄吧,他永遠都有新樂趣,你嫁給他的時候那個年代沒有線上遊戲,現在有線上遊戲他拼命玩。你嫁給他的那時候沒有德州撲克,現在有德州撲克他拼命玩。所以他永遠都愛玩,你希望他都天天回家不可能的。
  • 斜槓青年賺錢指南:靠寫作月入10萬,走遍大江南北!
    有些人是因為工作不夠理想,所以才逼的自己在其他領域發展,總之,主業滿足不了自己,就往斜槓發展唄,不過也有一部分人是純粹是養活自己,也是規避職業風險的一個好辦法,趁著年輕,去試一試錯也無妨。身邊的一些斜槓青年,有部分人經營著奶茶店,一邊為顧客畫畫;也有平時做著朝九晚五的工作,一到周末就去兼職唱歌;也有白天上班,晚上擺地攤的。
  • 國文不及格不說,靠英文寫作在美根本無法謀生!
    一介弱女子,無依無靠,又沒啥謀生技能,中文是失去讀者的了,起初數十年,幾乎是靠英文寫作與翻譯謀生,堪稱雙語作家與翻譯家。眼見電影工業發達起來,來錢更快更輕鬆,她也嘗試操持舊業,回港搞編劇,可惜事與願違,還是灰溜溜回美。到了此時,比往日更需要錢,而她唯一懂得的,無非碼字。為了生存下去,改善貧困境地,她有心成為在美的另一個林語堂,雙語俱精中西揚名。為了這個目標,她從未放棄,更加努力。
  • 想當一名寫作高手?秋葉大叔《寫作 7 堂課》教你寫作黃金法則
    因為他掌握了寫作的黃金法則。這就是秋葉大叔《寫作 7 堂課》裡的主要內容。這本書從寫作的方向(框架式思維),到寫作的動力(複利式寫作),再到寫作時間(碎片化寫作),寫作素材來源(聯機式寫作),寫作靈感(結構化寫作),寫作質量(清單式寫作),一直到最後藉由寫作來提升並升級思維模式(復盤式寫作)。不僅著眼於寫作技巧的提升,更是重建了寫作的「系統思維」,提升了寫作「元認知」。
  • 剛剛寫作想賺錢,需不需要連結牛人?如果需要,到底怎麼做才對?
    一打開手機,滿屏都是那種,新媒體寫作月入上萬,教你三招帶你立馬變現等的信息。也有很多網文,教你十招抱牛人大腿,似乎世界上滿是成功的捷徑,連結牛人就是成功的加速器。其實,很多都是利用人了人們想偷懶、靠投機取巧來獲得成就的心裡,最後往往是交一大筆智商稅,就沒有然後了。理性一點,成功哪有這麼簡單的。
  • 蘇珊大媽星座藝術體驗展來北京啦!一起通過星座來尋找愛的能量吧
    作為全球最知名的佔星師,她對於星座運勢的預測準到讓你瞠目結舌,她就是被網友親切稱為「蘇珊大媽」的蘇珊·米勒,2019-2020蘇珊大媽星座藝術體驗展北京站,一起通過星座來尋找愛的能量吧!2019-2020蘇珊大媽星座藝術體驗展北京站時間:2019年12月14日-2020年1月13日 11:00-20:002019-2020蘇珊大媽星座藝術體驗展北京站地點:北京三裡屯3.3大廈(北京市朝陽區三裡屯路33號六層6006號)2019-2020蘇珊大媽星座藝術體驗展北京站門票
  • 蘇珊大媽攜新專輯回歸,身家超2千萬英鎊,被確診後反而放鬆了
    而對於蘇珊大媽這樣的「菜鳥」來說,她還要學習的是如何與媒體打交道,如何面對一夜成名的生活。近日,澳大利亞媒體A Current Affair對蘇珊進行了採訪,蘇珊表示自己前些年放鬆多了,也成熟多了。尤其在艾斯伯格症被確診之後,簡直鬆了一口氣,原本以為自己有更嚴重的病。
  • 死性不改?羅志祥又被曝多人運動!網友:就這樣還想復出?
    除了澄清自己時間管理大師的頭銜之外,羅志祥還對自身的幾大緋聞做出了說明,比如槍歐弟女朋友等,但即使是這樣,很多網友也不買單,就在大家準備繼續噴羅志祥的時候,羅志祥的助理又爆出了猛料,從其助理的聊天記錄中不難看出,羅志祥仍然死性不改,私生活還是很讓人詬病!不少吃瓜網友則表示,羅志祥這樣毀三觀的藝人竟然還有臉出來撈金,當觀眾是傻子嗎?但事實上這次羅志祥有點被助理坑了!
  • 21天陪伴式讀書營,我領悟出了一個道理:寫作一定要從閱讀開始
    起初,我想在書中找到一個避難所,現在,我發現,那裡不只是避難所,還是一座金礦,裡面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寶藏,所以,我要做一個掘金人,不,我要做一個像海賊王那樣的人,幫助更多人找到寶藏,實現人生價值!這是我在笑薇讀書訓練營學習21天後的真實想法。
  • 《公文寫作心法》,帶你探索寫作中的「默會知識」
    可以說,當前我們存在著日益增加的公文寫作需求與落後而傳統的業務學習提升模式之間的矛盾。面對這些痛點,有人把目光投向人工智慧。目前智能寫作在新聞等領域已經得到很好的應用,而公文作為程式化、規範化程度最高的文體,也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實現寫作模式的升級。用機器輔助人寫作,可以提升寫作效率,提升工作的效能。
  • 蘇珊米勒星座運勢:10月底,忽如一夜桃花來,愛情登門不請自來
    導語:蘇珊米勒星座運勢:10月底,忽如一夜桃花來,愛情登門不請自來 第一位,射手座,不想去拍別人馬屁,射手座更希望自己能交到更多的朋友,為人處事都做得很好,只有不斷的改變生活才會更幸福,射手座的人緣在朋友中也挺好的,認為的要做的事就要好好的努力,射手座做事也更圓滑,總不想去得罪人,善於溝通,自己的事更不會麻煩別人,射手座是很聰明的,喜歡的東西就要堅持下去,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好好的奮鬥,不想被人看不起自己。
  • 勵志|從抑鬱全職媽到年收入六位數的寫作導師,我經歷了什麼?
    身為家庭主婦的我,很滿足,有這樣的收入,我的職業生涯,從來沒有實現過,是媒體事業成就了我。從全職媽媽到一年賺六位數的寫作指導老師,我經歷過什麼?不如搬個小凳子,仔細聽我說,雖然文章不長,但足以吸引你。成群結隊的來找我,說跟我學寫作。如今,我所學的第一步,就是如何通過寫小說書評,然後變現,把你所讀的所有書都變成真金白銀。誰說讀書沒有用?知識付費時代,你的知識不會毫無價值。寫的東西有什麼變化嗎?假如你認為寫作只會給我帶來經濟收入,那麼簡單,這是錯誤的嗎?儘管寫作使我獲得了財務上的獨立,但最重要的還是我的個人成長。
  • 蘇珊米勒星座運勢:10月底桃花久開不敗,愛情運勢高漲不離不棄
    導語:蘇珊米勒星座運勢:10月底桃花久開不敗,愛情運勢高漲不離不棄第三位,獅子座,有創業的心,獅子座願意吃苦,只要可以讓自己不輸給別人做什麼事情都可以,執行力也是最強的,有自己的想法,做事情獨來獨往,堅持自己的夢想,敢於表達,也敢作敢當,獅子座對生活的態度就是直來直往,不想在事業上隱藏什麼,性格也是比較高調的人,不想被人小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