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帝意外看到一幕,成為道教「禹步」的由來

2021-01-08 源易緣

禹帝意外看到一幕,成為道教「禹步」的由來

道教中的「禹步」,指道士在禱神儀禮中常用的一種步法動作。

相傳為夏禹所創,故稱「禹步」。

因為禹步的步法,依北鬥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轉折,宛如踏在罡星鬥宿之上,又稱「步罡踏鬥」。

「禹步」的由來和發展,傳說頗多。

國際意識學高等研究中心凱文-德拉圖爾、西蒙娜-德拉圖爾,在撰寫的《易經——早期儒家的形上學與意識進化學》一文中,曾談到「禹步」時稱,禹帝曾看到一個負有圖案的烏龜從洛河浮出。

後來這一圖案被稱為「洛書」,代表另一種版本的八卦圖式。

禹帝獲得洛書之後,「常行罡步以得神靈之旨」。

後來,道教傳承下來「禹步」。

道教崇拜日月星辰,尤重北鬥七星,認為以此步態禱神,可遣神召靈,獲七星之神氣,驅邪迎真。

道士行氣或入山林,亦多用之以聚氣、驅邪。

「河圖」、 「洛書」是華夏文化的源頭。

相關的傳說與聖人伏羲相關。

《易經·繫辭上》中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聖人」就是人類文化始祖伏羲。

伏羲也是三皇五帝中的第一皇。他通過觀察周圍事物,「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從而創作出了先天八卦。

後來,周文王又依據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64卦,並分別寫了卦爻辭。

「禹步」據說,可用於通過「與天相通」,而獲得能量的步伐。

而《易經》八卦也可以看作是古人與天相參的一種靈通「神物」。

「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因此,《易經》被看作宇宙萬物的縮影,為中國的兩個最重要的思想體系——儒家和道家,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礎。

(原創聲明:未經許可,禁止進行刊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載,請通過本平臺留言獲得授權。)

相關焦點

  • 道教齋醮禮儀:祈禱、符籙、青詞、雲篆、禹步踏鬥
    【齋醮】道教祭禱儀式。指設壇擺供,焚香、化符、念咒、上章、誦經、讚頌,並配以燭燈,禹步和音樂等儀範和程式,祭告神靈,祈求消災賜福。東漢「五鬥米道」僅有「指教齋」、「塗炭齋」等齋儀,東晉南北朝時,經上清、靈寶道士的推演,逐漸形成整套的儀範和程式,出現了金篆齋、黃籙裔、明真齋、三元裔、八節齋、自然齋、玉籙齋、上清裔、指教齋、塗炭齋、二皇子午齋、端齋等十二齋。
  • 如何行「禹步」?
    禹步是道士在禱神儀禮中常用的一種步法動作,傳為夏禹所創,故稱為禹步。
  • 道教中的「步罡踏鬥」指的是什麼?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吸收了很多民間的傳統文化,包括神仙方術、民間巫術等等,這些文化逐漸演變為道教中的齋醮科儀,俗稱道教科儀。在道教科儀中,步罡踏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本篇文章中,小編就來介紹一下步罡踏鬥。
  • 北鬥七星與禹步
    道教崇拜日月星辰,尤重北鬥七星,認為以此步態禱神,可遣神召靈,獲七星之神氣,驅邪迎真。道士行氣或入山林,亦多用之以聚氣、驅邪。禹步之名,來源較古。《尸子》云:「古時龍門未闢,呂梁未鑿,……禹於是疏河決江,十年未闞(《太平御覽·皇王部》引作「窺」——引者注)其家,手不爪,胚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過,人曰禹步。」
  • 道教法術的萬術之源
    有一門法術被稱為道教法術的萬術之源,其創始人是大名鼎鼎的、但在道教中卻沒多少存在感的大禹。堯、舜、禹、湯作為上古明君的代表,被古時候的人們掛在嘴邊;大禹治水的故事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這樣的大禹,身上的神話因素其實很多,不知道為什麼會淡出道教神仙譜系?大禹的出生即一個神話。
  • 道教小知識:步罡踏鬥
    道教法術在具體施行過程中,法師常常口念咒,手掐訣,腳步罡。實際上,掐訣和步罡是道教法師行法時最重要、最基本的形體動作。要了解道法的話,必須對這兩者有初步的了解。 那麼,何謂「步罡」?所謂「步罡」 「步罡」,全稱踏罡步鬥,又稱步天綱,它是從古老的年代中傳下來的。
  • 第12屆上海雙年展主題發布:「禹步——面向歷史矛盾性的藝術」
    1月31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宣布,第12屆上海雙年展主題為「禹步——面向歷史矛盾性的藝術」(Proregress——Art in an Age of Historical Ambivalence)。第12屆上雙主策展人夸特莫克梅迪納表示:「禹步」是中國古代道教儀式的步法,以這一徘徊於進退之間的神秘舞步回應英文標題「Proregress」,希望藉此超越西方二元對立式的思維方式。禹步的身姿將提示我們探尋一種全新思維方式的重要性,而文化必將引領我們突破悖論的重圍,再顯光輝。
  • 禹步又稱步罡踏鬥,英叔常用作法的步法,以此文紀念
    這種道士作法的步法叫做禹步。禹步,是道教術語,又稱步罡踏鬥。指道士設壇建醮時按鬥宿魁罡之象或九宮八卦之圖禮拜星鬥的步法和動作,兩足行前而不相遇的一種步法。之所以叫禹步,是因為這步法是大禹發明的。在《洞神八帝元度經·禹步致靈》中明確記載:「禹步者,蓋是夏禹所為術,召役鬼神之行為,以為萬術之根源,玄機之要旨。昔大禹治水,不可預測高深,故設黑矩重望,以程其事。
  • 雅昌專稿 | 為什麼「禹步」成為第12屆上海雙年展主題?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圖片來源:PSA 第12屆上海雙年展主策展人專訪視頻(雅昌藝術網訊)2018年1月31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宣布,第12屆上海雙年展主題為「禹步——面向歷史矛盾性的藝術」(Proregress——Art in an Age of Historical Ambivalence
  • 道教:儀象的寄託語——驅邪祈福
    不難看出,由於道教所賦予這些齋法的特殊含義—不同齋法在觀念上所具有的不同效力,它們在作為道教科儀名稱的同時幾乎都成為了象徵符號。道教的醮儀內容較多,主要有清心潔身、設壇擺供、焚香、化符、念咒、上章、誦經、讚頌,又配合上燭、禹步和音樂等儀式,以祭告神靈、謝罪懺悔、祈求降福。這些複雜的醮儀幾乎全部都是以假想的方式予以實現,故可視為一套完整的象徵系統。
  • 自古疫魔終將克丨今剿毒冠家中坐丨萬民居安金龍府丨淚目白衣禹步...
    新水令白衣禹步歌蓮池書院壎館/於連軍自古疫魔終將克今剿毒冠家中坐萬民居安金龍府淚目白衣禹步歌2020年1月27日,聽聞保定首批14名醫務人員逆飛武漢抗疫,感慨萬端,遂填詞《白衣禹步歌》,並配【新水令】成曲。
  • 上海雙年展邁開「禹步」走向大眾
    上海雙年展被打上了「不知所云」的標籤,這是主辦方不願意看到;觀眾進來純粹地網紅自拍,打卡後飄然而走,這也是主辦方不願評價的;商業和純藝術的平衡、明星藝術家和無名者同處一室、本地藝術和國際表達如何在同平臺對話,這些本都是上海雙年展主辦方難解的局。
  • 四川省汶川縣羌族百姓的禹步,各地方大禹的足跡都是為了紀念大禹
    大禹銅像在當地有一種特殊的舞蹈叫做禹步,是羌族婚喪嫁娶傳統中不可或缺的儀式。相傳,禹步是由大禹走路的姿勢演變而來。傳說,大禹在治水過程中因過度操勞而患上了腿疾,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行走,為懷念這位偉大的祖先,羌族人將大禹行走的跛步演變出如今的禹步,以世代秉承先祖大禹的治水精神。
  • 「 道教科普 」燒紙錢的由來和方法
    【一 · 紙錢的由來】 燒金化財最初真意並非是將錢財給予神明。  【二 · 道教對化財的觀點】 道教自創教之初,並沒有焚化金紙的教規,為後世與民俗相結合後所添設。   綜上所論,道教供奉祭祀天界上聖高真是不可用紙錢的,而在祭祀地界、水界、陽界神明時可使用。雖然神明為聖為尊,不需要紙錢,但神明座下的兵馬官將等是需要的。所以在敬奉神明的時候,如法選擇與焚化紙錢必不可少。
  • 上海雙年展:你將如何詮釋「禹步」
    烏程又三「亞文化代表」——大水養魚小編在上個周末,參觀了今年的上海雙年展,主題為「禹步——面向歷史矛盾性的藝術」。不知道大家會怎麼詮釋「禹步」這兩個字。
  • 江南道教全真嗣龍門派演釋文-----六十甲子由來與本命神概要
    傳稱,幼遭國難,母被妲己所害,家破人亡,蒙申真人收養,授以道法,後乃得道成神。秉性剛直慈仁,常為世人驅邪救難。天庭悉其功果,授以都雷太歲之職,掌地司蕩兇院,總管人間禍福,祛除邪魅,獎善罰惡,為主宰人間罪福之神明。六十甲子神即歸其管轄。奉祀:道教的主要宮觀大多有「星宿殿」,供奉六十甲子神。每逢歲初春節期間,道教信徒都要到星宿殿為自己的本命神燒香、叩拜、送上奉獻,比肩接踵。
  • 從道教文化看《雙瞳》世界成仙之路
    因為第三名死者身上的符,火土開始尋訪對道教頗有研究的老學者,卻意外發現兇手是按照一種古老罕見的道教圖示來殺人,而殺人的目的是為了成仙!後續又有人被挖心而死,前來協助辦案的萊特也因不敬鬼神而在火土家中被拔舌而死。最終憑藉火土的機敏和兇手的刻意指引,幾經波折,火土開槍打死了兇手或者也如兇手期望地那樣幫助她完成了成仙的最後一步。
  • 治水的大禹為何「禹步」?原來他得了風溼性關節炎
    至今,在汶川縣城都汶高速終點處,我們還能看到一尊高大的大禹治水青銅雕像。《孟子》載:「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水逆行,泛濫於中國。」有洪水,當然就需要治水,大禹治水的傳說應運而生。為了治理洪水,大禹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不過,大禹治水仍然屬於神話傳說,我們不能將其當做歷史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