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職場人平均跳槽周期是兩年,現在這個數字縮短到22個月。而在網際網路行業,從業人員平均18個月跳槽一次。辭職不是什麼難做的決定,越來越稀鬆平常。
但是為什麼辭職呢?職場人流動性越來越大,僱主開始抱怨年輕人越來越不踏實。嚴肅的上級、難吃的食堂、太早的打卡時間,甚至同事之間的偶然爆發的爭執都可能導致離職走人。習慣了頻繁跳槽理由變得不那麼重要。
大多數人都沒有一份適合自己的職業規劃,沒有認真想過自己擅長什麼,沒設想過五年甚至十年之後的自己什麼樣。可能很多人連最基礎的興趣愛好都不太明確,只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所以不斷辭職、跳槽、尋找。如果你也是這樣,可以試著用職業教練Susan Gunelius提供的方法來了解自己。
第一步:尋找職業目標
人的目標總是由各種動機驅使,比如富有、快樂、名望等發自內心的欲望,又比如向父母證明自己想法的外部影響。做任何一件事都是有目標的,職業生涯因為過程漫長所以很難看清目標,通過回答這些問題讓目標清晰起來:
你喜歡什麼?
你擅長什麼?
你每天想的最多的是什麼?
如果沒有任何限制,你最想做的工作是什麼?
你想讓大家記住你什麼?
顯示生活中有哪些原因限制你做最喜歡的事?
想想突破限制的途徑。
把這些問題的答案寫下來就成了一份職業期待,可能有點粗糙,但它可以幫你衡量一份工作是否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
第二步:確定生活方式和職業價值觀
即使你還不明確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它卻讓然留在你的潛意識裡,這就是價值觀。職業價值觀時刻約束著你,當工作和它相一致時會帶給你正面的心情。於是你會珍惜這份工作,覺得它對你十分重要。
但是當工作本身和職業價值觀不符合,你會不開心,看當前的工作覺得處處不好。當然如果你還沒有成熟的職業價值觀你會一直處於不開心的狀態。那麼是這回答下面的問題:
生活中你看重什麼?例如家庭、睡眠、自我空間。
工作中看重什麼?例如決策權、影響力、成就感
職場中的什麼對你來說無足輕重?例如自主管理時間、重複性流程化的工作
用三到五個關鍵詞回答這三個問題,按重視程度排列優先級,這就形成了一個衡量體系,審視現在的工作,假如它不能滿足你的需求,那好吧,表示你的辭職不是衝動行為,它的確不適合你。
第三步:尋找行業方向
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是什麼,你在寫下它們的時候就從抽象變成了有形的東西,多少有點對當下做出承諾的意味。任何一個目標,不管是不是有關工作,都會影響著你的職業走向,尤其是女性。所以一個完整的職業規劃涉及很多方面:
家庭/經濟/健康/教育/健康/社會關係/年齡……
按照你心中的重要性給他們排隊,在每個維度上計劃出1-2年短期目標和超過3年的未來目標。一定要寫下來,書面規劃能讓你速路更清晰。
回答了這些問題你就清楚自己是不是到了該辭職的時候,但是為了穩妥控制住任性的脾氣跳槽之前再問問自己:
這個工作能讓你實現想要的生活嗎?
這個工作能幫你實現目標還是阻礙前進?
每天早上期待上班嗎?這個公司還有讓你發展的空間嗎?
其實除了Gunelius的這套評估方法,還有蓋洛普優勢測試、舒伯職業價值觀測試、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等等成熟的評估方法幫你制定職業規劃,興趣、能力、價值是職業規劃要解答的三個問題。希望你的每一封辭職信都有切實依據而不是習慣性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