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為何多建孔廟而不祭祀周公

2021-01-08 上遊新聞

周公製作禮樂文化,影響中國幾千年,周公有個很好的追隨者叫做孔子,孔子所處的時代禮崩樂壞,諸侯混戰,他非常仰慕周公,希望能夠恢復社會的秩序,於是一生都致力恢復周朝的禮樂文化。

按理說周公是禮樂文化的創始者,孔子是繼承者,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全國很多孔廟,舉辦祭孔大典,祭祀孔子而不祭祀周公呢?

其實因為周公對中國文化的重要影響,在隋唐之前,當時文廟裡主要祭祀的是周公,孔子只是一個陪襯的角色,現存還有很多祭祀周公的廟宇,比如洛陽的周公廟、陝西岐山的周公廟等。

後世主要祭祀孔子而不再祭祀周公的改變,發生在唐朝。唐初期唐高祖李淵的時候,還是主要祭祀周公,但是唐朝之後,就把周公請出了文廟,唐朝時有大臣進諫說,周公輔佐周成王,雖然不是皇帝,但是相當於帝王,應該以帝王的禮制來祭祀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說和一個女子有關,也就是唐高宗的后妃——武則天。

在中國歷史上,武則天作為唯一的一個女子當上了皇帝,這是在幾千年歷史中從來沒有過的事,從前她是皇帝的后妃,現在她自己要當皇帝,如何能名正言順呢?因為武則天姓武,之前我們講過姓氏的文化,武姓出自於姬姓,黃帝姓姬,周王室的人姓姬,如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所以武則天就說:我武氏是周王室的後裔,她追溯周文王為始祖,改國號為周,並且她把都城遷到洛陽,為什麼要遷到洛陽呢?因為洛陽那裡曾經是周朝的國都,也是周公曾經選定的都城。

改了國號定了都城,名正言順之後,武則天還實施了很多舉措,比如她大建洛陽城,對應天上的七顆星星,她命人在洛陽城中軸線上,建造了七座重要的建築。

武則天就在洛陽城裡登基了,登基後她還舉行過封禪大典,在古代很多皇帝都沒舉辦過。公元705年八十多歲的武則天被迫退位,同一年十二月她去世了,武則天十四歲入宮,從一個才人開始,做到妃,再到皇后,再到皇帝,在王宮裡爭爭鬥鬥一輩子,是非成敗轉頭空,她留下了遺詔:死後去皇帝的稱號,稱呼她為則天大聖皇后,和唐高宗合葬,留下一座無字碑,是非功過留給後人說吧,武則天創製的周朝覆滅後,皇權復歸李氏王朝。

根據《舊唐書》等記載,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後,為了消除武則天的影響,因為武則天曾經改唐為周,於是唐玄宗就追封孔子為文宣王,至聖先師,下令全國不再祭祀周公,只祭祀孔子。唐朝之後,祭祀孔子的孔廟就多起來了。後世宋朝明朝清朝都沿用了前朝的舊制。

唐朝孔廟已有一千多處,到了明朝孔廟已有一千五百六十多處了,很多國家學習了中國隋唐時的文化,所以孔廟不僅在中國,還遍布整個東亞文化圈,在朝鮮、韓國、日本、越南,包括我國臺灣省都有。

以至於後世辦學先祭祀孔子,但孔子真正仰慕的是周公,一生都在追隨周公留下的文化,以至孔子於將老的時候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他說我怕是老了吧,已經很久夢不到周公了,後世便以為周公是不是解夢的。其實周公才是中國禮樂文化真正的創製者。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還是著名的古老建築群
    曲阜孔廟,位於曲阜市中心鼓樓西側300米處,是祭祀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始建於魯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歷代增修擴建,與相鄰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稱「三孔」。它是一組具有東方建築特色、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古代建築群。
  • 他不是孔子親傳弟子,卻位列孔廟祭祀的十二哲人中,學說傳遍世界
    很多孔子當年想乾沒幹成的事,讓後來的儒生幹成了,儒家的官帽戴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漢高祖劉邦也轉性了,一向粗枝大葉的劉邦居然幹成了前人沒幹成的事,以皇帝之尊祭祀孔子,創歷史記錄。公元195年,劉邦走進禮廟親自祭孔子。如果孔子有靈,一定百感交集,一個不好讀書愛喝大酒說大話的人怎麼這麼喜歡我呢?
  • 一起去看有「東方聖城」美譽的孔廟、孔府、孔林
    為紀念孔子的孔廟建於公元前478年一經過多次損毀和整修,如今存有100多座建築物。原為孔子摘傳後代府第的孔府現存廳、堂、樓、軒400多間。孔林中除孔子墓外還有10萬多座其後人的墓。2000多年中,歷代皇帝都注重對幾處與孔子有關景點的修建,使其具有不同凡響的歷史意義及文化價值。位置山東省曲阜市。
  • 這座城市擁有中國第二大孔廟,規格比曲阜孔廟還高,你去過沒有
    國子監街因孔廟和國子監在此而得名,中國第二大孔廟北京孔廟就坐落在這條街的東端,北京孔廟的歷史比聞名中外的故宮歷史還早,只是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地方。 孔廟,是歷朝歷代祭祀孔子的聖廟。孔子被歷代帝王尊為「大成至聖先師」,他死後魯哀公在山東曲阜闕裡孔子的舊宅立廟,這是最早的孔廟,距今已有近2500年了。
  • 紀念孔子誕辰2569周年 戊戌年祭孔大典在曲阜孔廟舉行
    大眾網濟寧9月28訊(記者 馬婧) 9月28日上午,隨著曲阜孔廟萬仞宮牆前1400多名市民、中小學生組成的方陣齊聲誦讀《論語》經典,戊戌年祭孔大典在孔子故裡舉行,以紀念先賢誕辰2569年當天上午,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駐華使節、孔氏後裔、海外孔子學院代表、儒學學者等組成的祭祀隊伍統一佩戴黃色綬帶,從孔廟外的神道上向孔廟緩緩行進。
  • 四月帶你去遊山東曲阜-孔廟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山東曲阜,遊孔廟。曲阜,古代魯國的國都,孔子故鄉,有人稱作是東方的聖城。曲阜是中國古代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從曲阜高鐵站下車,不遠處就有公交車,可以直接到三孔景區,很方便的。下面我為大家介紹的主要是結合歷史以及自己的所見,所想,如有介紹不到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諒解。所有圖片由手機拍攝完成。
  • 朱熹不是孔子的弟子,為何還配享孔廟,與右眼角的七顆痣有關麼
    朱熹不是孔子的弟子,為何還配享孔廟,與右眼角的七顆痣有關麼在我國歷史上文人的地位是非常的重要的,因為這些文人會憑藉著學識衍生出一些思想,而這些衍生出來的思想,可以影響著很多事情的發生,比如說在元明清三個時期時,所有人就深受程朱理學思想的主張,使得當時的人們都遵循著程朱理學的思想而行事
  • 民間習俗:祭祀禮儀,每個子孫都該學習
    這篇御製祭先祝文,當為明代民間普遍使用。玩其文意,追溯祖宗鞠育劬牢之狀,可謂痛切沉止,直通幽冥,很符合明太祖朱元璋的心態,當為親自製作,不可以文字工拙加以衡量。除了家族祭祀,皇族還得祭祀皇陵。明代皇帝陵寢分為兩處,主要是在北京的天壽山,在南京的只有太祖的孝陵與懿文太子的寢園。
  • 戊戌年公祭孔子大典在曲阜孔廟舉行 附祭文全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官員裴伯庸,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副秘書長崔瑩敬獻花籃。祭孔大典是專門用以祭祀孔子的大型廟堂祭祀樂舞,包括開城、開廟、啟戶、敬獻花籃、樂舞告祭、恭讀祭文、行鞠躬禮等儀式。自2004年曲阜公祭孔子以來,到2018年已經是第15次祭祀孔子。新銳大眾記者了解到,本次祭孔大典祭文由省政協原副主席、山東師範大學原副校長、山東師範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孟子研究院特聘院長王志民撰寫。
  • 《封神演義》裡有文王武王姜子牙,為何沒有輔佐成王的周公
    《封神演義》裡有文王武王姜子牙,為何沒有輔佐成王的周公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源易緣」帶大家先來搞清楚周公是誰,「周公」的名號是怎麼來的?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中國歷史上有賢名的代表人物之一。
  • 去孔廟之前,不妨多了解一下,讓自己的心更加虔誠一些
    如果你正在面臨重要的考試或者面試,不妨到孔廟拜一下我們的萬世師表孔聖人,當然了前提你還是需要有相應的實力才可,要是不學無術,我想孔聖人也不會保佑的,這個保佑只能讓你保持良好的心態,卻不能讓你在短時間內成為學霸級別的人物,畢竟知識是靠日積月累得來的。既然要到孔廟去祭拜孔聖人,在這裡也需要對北京孔廟以及如何行禮有一定的了解方可,這也是保持虔誠之心的基礎,畢竟心誠則靈。
  • 到了北京孔廟,去了這兩個地方也便不虛此行了
    信則有,不信則無,來到北京孔廟除了參觀旅遊,我想大部分人來到這裡都是為了求學升遷來的,畢竟孔子被後世尊為萬世師表,提到孔子,不得不說一下中國四大文廟,這四大文廟分別是南京夫子廟、北京孔廟、曲阜孔廟以及吉林文廟,因為我們是在北京旅遊,所以這裡便以北京孔廟為主,其他三個文廟這裡便不再贅述,在前面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對大成門前的孔子塑像
  • 到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去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脈絡
    孔廟是皇帝祭祀孔子的場所,國子監是中國古代的教育管理機構和最高學府。合於「左廟右學」的古制,始建於中國元代。我們的參觀也按「左廟右學」的順序,從孔廟開始。先師門是孔廟大門,建築風格基本屬於元代。進入先師門,迎面看到的便是大成門。先師孔子的雕像豎立正中,氣勢恢弘,凸顯皇家氣派。大成殿是整座孔廟的中心建築,最神聖的殿堂。
  • 己亥年祭孔大典在曲阜孔廟舉行
    9月28日上午,己亥年公祭孔子大典在曲阜孔廟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維敬獻花籃。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書堅,副省長於傑,省政協副主席劉均剛敬獻花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裴伯庸,「孔子教育獎」獲獎代表,韓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項目專家敬獻花籃。
  • 文昌開辦海南首家孔子學堂 百年孔廟重煥生機
    ,拜師學聖賢,學成文武藝,來日開太平……」7月10日上午,朗朗讀書聲從古老的文昌孔廟文化園中傳出。這是百年前孔廟中曾經出現的「開蒙禮」,如今又重現在文昌孔子學堂的揭牌儀式上。  在開學典禮上,文昌市委書記陳笑波出席活動儀式並為孔子學堂創建揭牌,文昌市機關單位主要領導、文化界代表、全市各中學與中心小學校長、中小學生代表300多人參加當天揭牌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國學開講儀式,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和思想洗禮。
  • 己亥年春季祭孔大典 再現千年祭祀禮儀
    據了解,祭祀孔子活動,在東漢時便實行春秋兩祭制。春季祭孔在中斷半個多世紀後,於2008年首次恢復,2009年正式開始在孔子出生地尼山進行春季祭孔活動。  【同期】己亥年春季祭孔大典 執行導演 孔凱  春季祭孔就是在萬物萌生,初發的時候,用我們春季新鮮的果蔬、鮮花紀念崇敬先師的一種祭祀活動。
  • 去中國最大的縣衙,最美的古城,最壯觀的孔廟感受平遙的美
    票號裡的庭院孔廟文廟就是孔廟,人們在這裡祭祀孔子,千百年來,人們都在盡心盡力地敬畏我國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至今保持原貌,各級文廟千千萬,歷史最久屬這裡。平遙文廟規模宏大,也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儒家味道。
  • 天壇VS地壇,感受中國古代祭祀文化
    提及北京的旅遊景點,相信天壇一定是大家心中排名靠前的必去景點之一,它曾出現在小學課本上,埋下了許多人對這個皇家祭祀場所的嚮往與期待。但不知你是否知道,北京還有另外一個同樣用於祭祀的地方——地壇。祭天VS祭地天壇:明清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位置: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位於故宮東南部佔地面積:約270萬平方米(現今天壇公園)始建時間: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歷史沿革:永樂始建時合祭皇天后土,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皇帝時期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大祀殿廢棄後,改為祈谷壇,後又改建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
  • 中國人為什麼要建宗祠
    每帝即世,輒立一廟,不止於七,不列昭穆,不定迭毀。」 此時的宗廟,多建於墓所。《漢書,張禹傳》云:「禹年老自治冢塋,起祠室。」 宋代司馬光《文潞公家廟碑》也云:「漢世多建祠堂於墓所。」把祠堂建在墓所更突出了它的致祭功用。
  • 中元節為何有祭祀的傳統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就是我國的中元節,這個節日與其他節日相比多了一些恐怖的色彩,因為在民間人們又把中元節稱作是鬼節,少數地區也叫亡人節。 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 五、中元節的祭祀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