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佳太空圖像:「宇宙暗礁」和太陽特寫鏡頭|太空

2021-01-10 網易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20年有許多精美的宇宙圖像,其中包括:哈勃望遠鏡發射30周年拍攝的「宇宙暗礁」、太陽特寫鏡頭等。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宇宙暗礁」

  

  哈勃望遠鏡是迄今科學家設計的最重要的天文勘測儀器之一,2020年4月迎來了它的30周歲生日。

  為了紀念這一時刻,天文學家發布了一張精美太空圖像,呈現銀河系附近一處恆星形成區域。圖中巨大的紅色星雲(NGC 2014)和較小的藍色星雲(NGC 2020)位於大麥哲倫星雲之中,大麥哲倫星雲是銀河系的一個衛星星系,距離地球大約16.3萬光年。星雲是巨大的星際塵埃和氣體雲團,可以形成恆星。

  NGC 2014星雲中心是一群明亮的恆星,每一顆都比我們的太陽大10-20倍,該照片被命名為「宇宙暗礁」,因為天文學家認為這些星雲就像一個海底世界。近期,英國廣播公司一部紀錄片展示了哈勃望遠鏡精美壯觀的3D圖像,例如:「創造之柱」,它是鷹狀星雲的一部分。

  採集小行星樣本

  

  2020年,美國宇航局Osiris-Rex任務為了採集貝努小行星的巖石和土壤樣本,在該小行星上進行了非常危險的操作。據悉,貝努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始遺蹟,它們是行星自由漫遊的構成基礎,為我們理解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如何形成提供了一個觀察窗口。

  為了採集小行星樣本,Osiris-Rex採用一個末端帶有環狀收集腔的長杆結構,飛船降落到貝努小行星表面,當長杆接觸小行星表面時,會噴射氮氣,噴射出來的氮氣會攪動貝努小行星表面,使小行星碎片樣本濺入收集腔。

  該操作策略似乎是行之有效的,同時,12月5日,日本在另一顆小行星表面採集到珍貴的樣本返回地球,「隼鳥2號」的樣本艙最終安全降落在澳大利亞沙漠地區。隨後這些小行星樣本將在日本相模原市一處管理機構進行分析。

  太陽的特寫鏡頭

  

  2020年1月,夏威夷DKIST陸基望遠鏡觀測到高解析度太陽表面,該圖像顯示前所未有的太陽表面細節,每個細胞狀的結構大致相當於美國德克薩斯州面積,實際上它們是熾熱、活躍的氣體或者等離子體。

  該明亮區域表示物質在上升,中間暗色帶是低溫等離子體下沉的區域,DKIST望遠鏡安裝在夏威夷毛伊島3000米高的Haleakalā火山上。科學家希望利用該望遠鏡觀察太陽的動態變化,從而更好地預測它的能量爆發。這些巨大的帶電粒子爆發會破壞繞地衛星,傷害太空人,甚至破壞電網。

  飛越木星

  

  美國宇航局「朱諾號」飛船於2011年發射,近年來該飛船陸續向地面傳送大量精美的木星圖像,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

  6月2日,朱諾號第27次近距離飛越木星時,拍攝到這顆氣體巨行星的旋轉雲。天文學愛好者凱文·吉爾隨後將數據轉換成視頻,其中包含朱諾號近距離經過時拍攝的41張靜止圖像,這些圖像通過數字方式投射在一個球體上,使用一個虛擬「相機」從不同角度提供木星的視圖。

  除此之外,這段視頻還展示了木星最引人注目的特徵——大紅斑,這實際上是一場正在進行的巨大風暴。

  星艦飛船測試

  

  SpaceX執行總裁埃隆·馬斯克設計的最新星艦飛船,它有點像科學小說中的火箭飛船,但馬斯克希望能通過這一飛船能將人類傳輸到火星上。

  12月份,SpaceX公司測試了首個星艦飛船完整原型,飛船從德克薩斯州南部博卡奇卡發射臺直接發射升空,飛行了12.5公裡。此次測試飛行展示了星艦飛船的一些獨特特徵,包括燃燒甲烷的猛禽發動機,以及飛船腹部朝向地球降落,在著陸前翻轉至垂直位置的特殊飛行軌跡。在測試階段中,SN8星艦原型機靠近發射臺的速度有點太快,導致飛船出現馬斯克所描述的「快速計劃外解體(RUD)」,實際就是飛船墜毀。

  但是此次飛行對SpaceX提供了大量工程數據便於深入研究,有助於工程師不斷改進飛船設計,目前下一個原型機SN9正在發射臺等待發射。(葉傾城)

  原文轉載:http://tech.shaoqun.com/a/309315.html

  跨境電商:https://www.ikjzd.com/

  跨境通電子商務:https://www.ikjzd.com/w/1329

  凹凸曼:https://www.ikjzd.com/w/1392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1月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2020年有許多精美的宇宙圖像,其中包括:哈勃望遠鏡發射30周年拍攝的「宇宙暗礁」、太陽特寫鏡頭等。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宇宙暗礁」哈勃望遠鏡是迄今科學家設計的最重要的天文勘測儀器之一,2020年4月迎來了它的30周歲生日。為了紀念這一時刻,天文學家發布了一張精美太空圖像,呈現銀河系附近一處恆星形成區域。圖中巨大的紅色星雲(NGC2014)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壯美的33張宇宙圖!服役16年,斯皮策太空望遠鏡退役!
    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於2003年發射升空,任務是研究紅外線中的宇宙。在經歷了16年令人驚嘆的圖像和科學發現之後,美國宇航局(NASA)斯皮策太空望遠鏡任務於2020年1月30日結束(退役)。
  • 十大最佳太空圖片:仙后星座幽靈和太空燃燒的南瓜鬼臉!美輪美奐
    太空燃燒的南瓜鬼臉:太陽表面磁場活動形成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鬼臉,這是2014年10月8日美國宇航局太陽動力天文臺拍攝的紫外線圖像。太陽表面磁場活動比周圍環境更明亮,因為太陽磁場比周圍釋放更多的光線和能量。
  • 外媒天文圖片精選:太空星雲之美難以言表
    和其他螺旋星系一樣,M61也有旋臂、宇宙塵埃帶、粉紅色的恆星形成區域和年輕的藍色星團。在這張跨度5萬光年的特寫照片中,明亮的星系核心在向左偏移。不是彗星的梅西耶27早在18世紀,當法國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耶(Charles Messier)尋找夜空中的彗星時,就把肯定不是彗星的天體列了一張清單。排在清單上第27位的就是氣體發射星雲梅西耶27。
  • 哈勃太空望遠鏡30歲生日快樂!我們看到的宇宙因你而不同
    重新認識宇宙30年來,哈勃太空望遠鏡深刻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說它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太空項目毫不為過。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覆蓋了人類研究宇宙的各個層次:大到宇宙尺度,小到如小行星和彗星這樣的天體。哈勃太空望遠鏡的主鏡直徑只有2.4米,這一尺寸比起很多地基望遠鏡相比並不突出,但憑藉在太空中的優勢,卻可以提供前所未有的清晰圖像,並發現地基望遠鏡無法發現的遙遠和黯淡的天體。哈勃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時,科學家對宇宙年齡的估計值為100億~200億年之間。
  • 哈勃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仙后座A「宇宙雲坍縮」的照片
    美國宇航局日前宣布,他們用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一張壯觀的宇宙雲坍塌照片。近30年來,哈勃太空望遠鏡一直是美國宇航局的「空中之眼」。在這段時間裡,世界上最著名的望遠鏡不斷地以更深入的宇宙圖像震撼著NASA的天文學家。
  • 美媒盤點:2020年九大史詩級太空發現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月2日刊發一篇報導,題為《2020年你可能錯過了的九大史詩級太空發現》。全文摘編如下:醫學發現佔據2020年的新聞頭條,但即使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情況下,天文學家也在繼續開展研究工作。但直到2020年,研究人員才首次探測到來自太陽系外行星的無線電波。當時他們在距離地球僅51光年的牧夫座τ星系統(內含一顆行星牧夫座τ星b)的巨大氣團中發現了無線電信號。該信號可幫助他們更多地了解牧夫座τ星b的磁場狀況,相關信息可就行星大氣層的內部情況提供線索。銀河系的X射線氣泡數百萬年前,銀河系中心的一次爆炸引爆銀盤上方和下方的能量物質。
  • 太陽軌道飛行器公布最新成果:揭秘「營火」、太空天氣和...
    太陽軌道飛行器(Solar Orbiter)的最新結果顯示,該任務首次將太陽表面的事件與太空飛行器周圍的行星空間發生的事情直接聯繫起來。它也讓我們對太陽能「營火」、太空天氣和彗星解體有了新的認識。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2020年,中美阿三個國家的探測器奔赴火星,中國嫦娥五號「挖土」回歸,SpaceX載人飛船兩次送太空人去往空間站……每件事都可以在人類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從去年開始,全球不少國家也開啟了探月潮,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2021年,人類又將對宇宙發起怎樣的探索?
  • 進入外太空必備知識之溫度篇!看看外太空各不相同的宇宙溫度吧!
    這個其實是放射到整個宇宙四處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圖解 :根據WMAP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所繪製的圖像。太空深不可測空無一人,還有比它更理想的旅遊目的地嗎?地球上最冷的城市是俄羅斯的雅庫茨克,年平均溫度大致為零下50攝氏度(零下58華氏度)。好像已經夠冷了是吧?外太空比這還要冷些,所以千萬別忘了多帶一件外婆織給你的毛衣……當然啦,因為太空船裡會對溫度進行熱控制,你要是沒打算不穿太空服出艙門,也不用太擔心太空的極寒。要是沒有熱控制,後果真是不敢想像。打個比方。
  • 太空星系十大神表情:迷之微笑or憤怒烈焰(圖)
    太空近日傳來一大喜訊,美國宇航局(NASA)的木星探測器「朱諾」成功進入了木星「朱庇特」的軌道。要知道,「朱諾」是經過近5年飛行,歷經千辛萬苦,才被木星引力捕獲,從此可以名正言順地環繞木星飛行。  據稱,「朱庇特」和「朱諾」是古羅馬神話中的「夫妻」,如今兩人結束27億公裡的「愛情長跑」修成正果,可謂功德圓滿。這畫面滿滿都是愛,可以用來狂虐「單身狗」了。
  • 理工男的大浪漫 造衛星上太空捕捉宇宙情花
    宇宙間的繁星,因為遙不可及又璀璨奪目,這是天文學自帶的浪漫氣質。在浩瀚太空中似乎永恆般綻放著的「宇宙情花」,那是由年輕熾熱的恆星星團發出的星風和輻射鵰刻而成的玫瑰星雲,用望遠鏡觀測起來仿佛象徵著愛情怒放的玫瑰。
  • 太陽表面溫度非常高,光照整個太陽系,為何太空溫度一直零下?
    太陽照亮了整個太陽系,為何太空溫度還是零下,看完你就明白了太陽是位於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中心的一顆恆星,眾所周知,太陽系中的一切都圍繞著太陽去運動,太陽系是一個天體大家庭,他們以各種方式的互相作用,由8顆行星組成了這個家族的主要成員,每顆行星都保持自己圍繞太陽的軌道,以及一系列圍繞每顆行星旋轉的衛星
  • 宇宙生活指南攜手泡泡瑪特,DIMOO太空系列為你揭秘太空生活十二時辰
    太空中的一天是不是十二時辰?太空中的時辰有沒有晝夜之分?太空生活什麼樣?零重力究竟是什麼的感覺?在太空中度過一天是怎麼樣的?怎么喝水?怎麼吃飯?怎麼洗澡?怎麼睡覺?《宇宙生活指南》前三期的節目帶領觀眾衝破了大氣,探討了太空旅遊離我們還有多遠?
  • 第一顆衛星在1957年發射,1946年第一張太空自拍照是怎麼拍攝的?
    1957年發射的斯普特尼克1號,是人類第一顆成功入軌的人造衛星,從那以後我們脫離地表的局限,換個角度從太空認識這個世界。不過第一顆衛星並不能拍照,當時衛星還無法無線傳輸圖像,兩年後美國人發射了第一枚鎖眼衛星KH-1,只能通過把膠捲裝進返回艙中帶回來。膠捲憑藉著解析度優勢,直到模擬圖像傳輸技術成熟後的一段時間,依然統治著太空偵查市場。
  • 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太空冷到不行,為何太陽光照到地球卻能變熱呢?
    有的人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太陽光是經過太空照射到地球的,為什麼地球沐浴在太陽的光澤下非常的溫暖,太空卻依然那麼的寒冷呢? 為什麼太空中那麼多正在「燃燒」的恆星,溫度卻沒有絲毫的上升,永遠處於絕對零度的狀態呢?
  • 五星紅旗耀太空
    這是「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深空「自拍」,茫茫宇宙中銀色的著陸巡視器和金色的環繞器熠熠生輝,「天問一號」以此向祖國報告平安,表達生日祝福。  國家航天局公布的信息顯示,探測器上的五星紅旗,尺寸約為39釐米× 26釐米,略小於一張A3紙,重量144克,圖案採用特殊材料經特殊套印工藝噴塗。
  • 火星到月球 2021太空探索和天象奇觀介紹
    地球上人類又迎來新的一年,就在2021年新年過後約一個月,3個無人探測器將駛入火星軌道附近。據《紐約時報》最新報導稱,這些於去年7月發射升空的星球「探險者」們的最新動作預示著,2021年將是太空探索、發射任務和天文事件讓人們應接不暇的一年。
  • 哈勃太空望遠鏡30周歲紀念 - 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體積較大的那團叫NGC 2014,較小的那團叫 NGC 2020。不過,天文學家更願意把這張圖稱為「宇宙珊瑚礁」,因為長得像。從1990年升空,進入繞地球周轉軌道到現在,哈勃經歷了數次大大小小的維修和升級更新,它為地球人提供的宇宙星際圖片一直在刷新人類的宇宙觀。即使已經30周歲,哈勃還不準備退休。
  • 「宇宙生活指南」迎來太空開學第一課:聽凱叔講星球故事
    2020年,這個世紀的1/5即將過去。這一年,全球航天迎來了多個裡程碑。商業航天公司SpaceX完成了100次發射,也實現了載人龍飛船的發射。同期,我國進行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發射成功。截止8月28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裡程達到1億千米,距離目的地,火星又近了一步。
  • 傾聽火星「心跳」、飛越最遠天體…太空探索好精彩
    傾聽火星「心跳」 探索最遠天體  回望2019,太空精彩紛呈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劉 霞  50年前,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功踏上月球表面,成為首批登陸地球以外天體的人類,這一史無前例的壯舉徹底點燃了人類探索宇宙的熱情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