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書、吼書惹網友非議,書法何以越來越劍走偏鋒

2021-01-09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9月8日訊(記者徐穎)前段時間,一段書家的創作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一名留著長白鬍子的男子,雙手緊握一隻裝滿黑墨的注射器,面色凝重,怪聲嚎叫,步伐詭異,在紙上揮灑自如地射墨,面前有數位美女身穿旗袍禮服,共同拉起一副數米長的白色宣紙,男子作畫時,周圍還有人振奮吶喊「好,好!」視頻中的主角是在北京宋莊從事藝術活動的書家邵巖,網友看了視頻多是戲謔,調侃,不解與質疑。

邵巖的射書和書法

有人還將邵巖的射書、曾翔的吼書、以及當代書法界出現的各種醜書放在一起,討論當代書法是否越來越劍走偏鋒了呢?

當事人邵巖回應:「我把射書當成一種行為藝術」

記者在網上查閱邵巖的履歷,邵巖1962年出生,有文化部國家畫院研究員、清華大學當代藝術專業特聘專家等幾十個頭銜。但在射書視頻在抖音熱傳之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曾發出嚴正聲明問責邵巖:清華大學沒有當代藝術專業,邵巖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無任何關係。對於其冒用學院教師名義的行為以及對學院和學校聲譽造成的不良影響,學院將保留通過採取法律手段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9月8日,楚天都市報記者聯繫上邵巖,問他如何看待網友對射書的反應。他表示,這段視頻是去年他參加山東一個藝術博覽會的現場,但不知道什麼時候被人拍了視頻放在了網上,引發熱點。今年6月份,同行給他看了這段視頻,說他火了。他有些不平地說:「我從來都沒有說射書是書法,我把射書當成一種行為藝術,探討漢字的書寫與人體之間發生的關係。單憑一段幾分鐘的短視頻,來判斷一位藝術家幾十年的成長和藝術造詣,太武斷了!」

邵巖的現代書法作品《桃花亂落紅塵雨》《留得枯荷聽雨聲》《無題》在上世紀90年代,曾獲得過全國書法中青展的大獎。記者找到《桃花亂落紅塵雨》的圖片,表示除了射書之外,他的現代書法也頗讓人「看不懂」,「完全看不出來寫的是這幾個字」,倒是網上看到他的小楷,寫得十分漂亮。對於記者的這一觀感,邵巖說,「看不懂說明沒有書法基礎,古人的草書、隸書,都能認識嗎?沒有書法基礎的人,也不認識。人們聽到鳥鳴,聽得出它在唱什麼嗎?好聽就行。」

書畫家樊楓評價:「藝術應鼓勵創新,但創新要產生意義」

有網友類比了邵巖的射書、曾翔的吼書等,感慨道:「中國書法再也經不起這麼折騰了,經不起你們這樣娛樂了,為了不讓我們的後代笑話我們,我們還是正正經經地寫字吧!拜託了我的『大師』們。」

9月7日,楚天都市報記者參加武漢美術館《書風·當代中青年書家邀請展(第三屆)》的開幕式採訪,該書法展帶有學術研討性質,來自全國各地的10位書法家參展,風格各異,其中也有一些「書法」作品似畫非畫,看得人云裡霧裡。

「從邵巖的射書、曾翔的吼書、到當代書法界出現的各種看不明白的書法,甚至醜書,當代書法是否越來越劍走偏鋒了?」楚天都市報記者問武漢美術館館長樊楓怎麼看當代書法界現象。

武漢美術館《書風展》上也有讓人難以看懂的書法

樊楓說,中國書法經過歷代發展,在古代已有很多座高峰了。到了當代,書法如何在繼承基礎上創新,是每一位書法家的追求。「如果還按過去的一套來寫,那只能叫臨摹,何談藝術?」但在藝術創新探索的過程中,未必都能尋找真諦,會有失敗,也許某位書法家當下嘗試用這種方法來書寫,但過段時間他發現這條路不行,又換了其他嘗試。「但對於創新,應該鼓勵。」

對於「射書」這一熱點事件,樊楓說,毛筆、墨水、宣紙,這既是中國書法的創作工具,也包含了中國書法的精神內核。在他看來,射書不能稱之為一種書法,但作為行為藝術,通常也要表達一種觀念。這種觀念的意義何在?這需要檢驗——就像原來人們用馬拉車,後來發明了汽車,汽車剛出現時,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但後來證明是時代的進步;反過來,原來人們用馬拉車,倘若有人硬是要換作老虎拉車,馴化老虎所費的功夫不說,還不如馬拉車的效果。「一項藝術的創新是否成功,一看受眾的接受程度,二看業內的專業評價。」

相關焦點

  • 自創「亂書」的王冬齡,一幅書法賣43萬,網友:都是用鼻子寫的?
    他們在書法的造詣上也是各有千秋,風格多樣,但是他們的作品都是現代人爭相模仿的對象,哪怕是一個不懂書法的人,也能在這些大師的作品中感受到美。 但是在近代,有那麼一些書法家的出現,大大顛覆了人的正常審美。譬如在前一段時間以「吼書」而走紅的書法家曾翔,他創作的時候通常都是拿著拖把一樣的筆,然後每寫一筆都會大吼一聲,最後書法寫完了,喉嚨也嘶啞了,因此而被人稱作「吼書」。
  • 「書法」的概念是什麼?書法是先有「書」還是先有「法」?
    「書法」的概念是什麼?書法是先有「書」還是先有「法」?我們今天來聊一聊書法,很多朋友認為書法就是寫毛筆字,其實這是不對的,拿著毛筆寫字不能稱作為書法,那書法的概念是什麼,?書法中是先有「書」還是先有「法」?
  • 古人忌諱「丹書不詳」,可為何現代的丹書作品卻越來越多?
    書法從古傳承至今,經歷了數千的積累和沉澱,已經不單單是一門藝術,還綜合了宗教歷史等多元化的傳統藝術形式。可以說書法伴隨了我國文化的發展,也是文化和歷史的見證者。 我們學習書法不僅要學習其中的技巧與書法知識,也要學習書法的文化底蘊,孫過庭在《書譜》中曾說道:「古不乖時,今不同弊。」
  • 邵巖研究新書法:寫4字春聯祝福書法,作品風格很像沈鵬
    射墨大師邵巖被嘲笑,被大家戲說成是不懂書法的江湖大師,是醜書大師。真假難斷定,在整個書法圈子裡,有一批人一直捧著他,甚至形容邵巖是當代難得的創意書法大師。甚至連沈鵬書法家也不否定邵巖的存在,沈鵬的說法就是:允許書法圈裡有百花齊放的效果才好,說明書法市場是興盛的,是可以稱讚的。邵巖研究新書法:送4字新年祝福書法作品,風格發生大變化!邵巖的射墨書法還沒有玩夠,更沒有獲得廣大網友們的一致認可,但他又研究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新書法,你信嗎?在牛年到來之際,邵巖大師又寫了一幅4字新春聯的祝福送給大家。
  • 《清平樂》帶火「飛白書」,這個奇葩書法字體咋回事?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帶火了一種書法字體——飛白書。《清平樂》電視劇中,涉及很多文藝知識,比如繪畫、音樂、書法等。在真實的歷史之中,劇中主人公宋仁宗朝的確很文藝,而且這位皇帝真地擅長飛白書。宋仁宗在根本上是個文藝青年,他琴棋書畫皆通,特別是書法,擅長飛白書體,筆勢飄舉絲絲露白,靈動呼之欲出。在他當朝的時候,恰是宋代「尚意書風」的開端,在他身邊出來蘇軾、蔡襄這樣的「宋四家」式的書家,更有歐陽修、文彥博這樣擅長書法的大臣,看來想不喜歡書法都不行。在《清平樂》中,官家到曹丹姝住處,正在練字的曹皇后自謙說:「總是寫不好。」宋仁宗微笑道:「《女誡》不適合寫飛白。」
  • 醜書界的代表:鄭板橋的醜書,何以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
    有人說鄭板橋的字很醜,他的書法是「醜書」。鄭燮,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從表面上看,鄭板橋的書法是一種雜湊,似楷非楷、似隸非隸、結體怪異……,而實際上這是以他對傳統書法的深厚理解為基礎的創新。
  • 他的書法在國內被所有人譴罵,在國外卻大受歡迎,網友:敗家仔
    書法創作最重要的就是用眼,眼是頭,以眼去觀,用眼達心,悟透後來揮毫大書。如果沒有了眼,即使有再高的書法天賦,也只能是心有餘力不足,面對筆墨產生望洋興嘆之感。可見,一個人書法道行有多深,他的書法眼力就有多尖,他能從同樣的書法作品裡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奧妙和啟示。
  • 書為心畫—傅繼英開創傅體書法始末及價值剖析
    傅繼英獨樹一幟的傅體書法讓我眼前一亮,遂聯想到她特立獨行的為人處世之道,從中或可鑑照其天真浪漫的性情和馨香之書寫品格。論及書法與書家的關係,我們常說字如其人,見字如見人,甚至還更進一步形象化地將寫字呈現出的詩意境界謂為「書為心畫」。
  • 民國108位書家精品書法作品合集
    這些民國時期書法作品的108位書家,自清末民初始,至新中國成立,實際上跨越了幾個不同的歷史時期。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1.
  • 邵巖研究新書法:寫4字春聯祝福作品,風格變化很像沈鵬
    射墨大師邵巖被嘲笑,被大家戲說成是不懂書法的江湖大師,是醜書大師。 真假難斷定,在整個書法圈子裡,有一批人一直捧著他,甚至形容邵巖是當代難得的創意書法大師。
  • 當代先鋒「醜書家」,將來能像「揚州八怪」一樣名垂青史嗎?
    當代「醜書」不被人接受,但「醜書家」們依然趨之若鶩,他們普遍有一個觀點,認為藝術不被當代人接受是正常現象,他們的字是寫給幾百年以後的人看的,完全不能用當下的審美去衡量,因為他們已經超越了時代——當代人已經無法理解他們的藝術!好比說梵谷,生前沒有賣出一張畫,死後卻獲得盛名,這樣的例子可以舉出很長的一串。當然,「醜書家」們用來自比最多的是中國的「揚州八怪」。
  • 從「六分半書」到「諸體相摻」——王賓湖先生與書法
    「揚州八怪」代表人物,自稱為「六分半書」的書法,歷來頗受爭議,古時便被正統書家認為是「野狐禪」。中青年時期的鄭板橋把其草隸篆融為一體,再引入繪畫元素,終於自成一家。今人學研鄭板橋的書家很多,但大多是把鄭板橋的字體「模式」化了。「下筆別自成一家,書畫不願常人誇。」王賓湖先生,追求書體的傳承與創新,在書道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靜穆活潑、拙形拙神之「海上一怪」的書法風格。
  • 鄭板橋的書法藝術:六分半書遊戲筆墨,手書判詞為官清廉
    他由官到民, 由士變商, 由文人畫家轉為職業畫家的經歷, 為世人所廣泛關注;他詩、書、畫「三絕」的藝術成就, 文藝理論上的獨到見解也被大家一致公認。鄭板橋一生中經歷了「賣畫—從政—再賣畫」的人生旅途, 畫蘭竹脫盡習氣, 別具風格, 間畫山水、花果和草蟲等, 自創書法「六分半書」, 又被世人稱作「板橋體」頗受世人喜愛。
  • 沈曾植:你再讀十年書,跟我談書法還差不多
    不僅對著述的態度與大多數人不同,沈曾植的書法強調的是以心性去書寫,而非簡單的書家之字。沈曾植書法,常體現出漢碑的生拙頓挫,線條渾厚,寬博自在,在「不穩」中顯得到位,這種到位,如曾熙所說:「工處在拙,妙處在生,勝人處在不穩。」也因此,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書學》中把他列為「帖學」的殿軍人物,認為他已經把「書學的奧秘豁然貫通」。
  • 王陽明行草書法的代表書作,筆法雋秀,字字顯露仙風道骨,好書法
    行草書法的特性及書法的規律簡述:行草書法是最自由的一種書體,這也就表明它的兩個特點:一是筆法最豐富,二是造型(結構)更富於變化。正因為行書極盡變化不可捉摸,所以清代書法理論家劉熙載《藝概》中說,「行書行世之廣,與真書略等,篆隸草皆不如之,然而有此體以來,未有專論其法者。」我們今天嘗試論一論,並且是與楷書比較來論,這樣可能論出點門道來。
  • 著名書法家陳阿新,創新行書書作欣賞,筆法蒼勁結字新穎,好書法
    當代書法創新的字體中行書和草書算是創新字體的主要攻克對象,楷書在創新方面顯得舉足不前,這不是對楷書的放棄,而是真正能把楷書寫得有個性的書法家極少,就更別說楷書創新了,能寫好就不錯了。行書和草書的創新主要還是其筆畫構造及行筆的特點,而導致書法創新的書法家更傾向於這兩種字體。行書變化重韻律,基本筆畫要重,牽絲卻可細可無,層次分明。
  • 亂書大師蹭熱點寫慶餘年,落款錯為明年正月,網友:這字可不敢貼
    陳洪標 | 文 亂書大師蹭熱點寫慶餘年,落款錯為明年正月,網友:這字可不敢貼!所以,正如網友所言,有蹭熱點之嫌。當然,這或許也是舉辦單位策劃的,也不能怪書法家如此媚俗,再說蹭個熱點也沒有什麼,但網友說拜託你把這幾個寫寫好,能不能像寫「福」字一樣,寫得認真一點,寫得恭敬一點,多少帶點敬畏之心。
  • 墨客|向黃書法對聯,集戰國鐘山王器銘文,壬辰年51歲書
    墨寶賞析向黃(中國書協會員,國家二級美術師,四川近現代金石研究會常務理事,開明印社理事),書法對聯,集戰國鐘山王器銘,壬辰年51歲書,尺寸:書法 對聯 (135釐米×34釐米)×2張。向黃為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四川省書協青少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四川省書法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教育委員會委員,四川省詩詞學會會員,四川教育學會書法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四川省書學學會會員,四川近現代金石研究會常務理事,開明印社理事等職。——end——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供專業和愛好者學習、交流、點評!
  • 醜書家讓其背上了俗書的黑鍋
    劉炳森的書法不僅在業內非常出名,在普通老百姓當中享有盛譽,因為其書畫的表現形式都是比較接地氣的,寫老百姓看的懂得字是其一生的追求。但是劉炳森的書法卻被部分書法評論家認為俗不可耐,是完完全全的醜書,並從以下幾點對其書法作品進行了攻擊:1、最初的隸書使用在下級官員、普通老百姓,所以也稱為「俗隸」,並且隸書的點畫在五體中是最簡單的,其書體娘胎裡就帶著俗氣;2、用筆俗,劉先生的字講究勻稱,很難看到飛白的筆法,並且刻意的避免這種筆法,對滋潤、光潔的筆法卻十分熱衷,很多書法家就這點認為其書作有館閣體的最大特徵;
  • 李逸野的書法灑脫乾淨,書如其人,4屏草書估價3到5千元顯得稍低
    李逸野的書法灑脫乾淨,書如其人,4屏草書估價3到5千元顯得稍低。在當代書法藝術之林,李逸野老先生是一個在隱隱於世的能家,他的書法博涉多優,碑帖雙能,所以起筆落筆,微肉而多骨,寫得鐵點銀鉤,筆墨調和。要論書法的真功夫,李逸野可謂是一支筆!有的評論認為,李逸野的草書是懷素之後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