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印跡——對越自衛反擊戰紀實

2021-01-12 雪狼的空間
網絡圖片

引子:由一場防空襲演練所引發的思考

前幾天,我組織、策劃並參與指揮了一場準軍事化模擬實戰的防空襲緊急疏散演練活動。這是我脫下軍裝40年後,第一次穿上迷彩軍服參加準軍事化的作戰演練。那熟悉的場面、一息尚存的軍事素質以及標準的軍禮和報告程序,一下子把我的思緒又帶回了三十多年前軍旅生涯和戰爭場景。

這是一場演練,演練是有規則的。那規則就寫在紙上,演錯了可以重新再演;練錯了調整規則後重新再練,直到演對了、練會了為止。而戰爭是沒有規則的。容不得半點差錯,也沒有糾錯的機會。你必須把戰爭的規則掌握在心裡,你必須做到靈活的機動反應。因為有些事件是突發的,甚至來不及匯報請示。

戰爭是殘酷的、流血是必然的、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無論是敵方還是我方,死去的都是鮮活的生命。

演練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戰時的流血,就是為了減少戰時的死亡。因此,我們可以把演練常態化,但我們不希望戰爭常態化。

網絡圖片

四十二年前的冬天,也就是1978年的12月,是我們開赴廣西前線作戰的日子。我有點激動,我非常想念我的戰友,特別是那些長眠於地下的戰友,他們墓碑是否時常會有人清理打掃,是否會有親人前往祭奠。還有許許多多與我一樣帶著傷殘復員回到家鄉的戰友,他們生活得好嗎?

我為我依然活著而感到孤獨;我為我心中的掛念感到壓抑和嚴肅。

我想了很多很多.......腦海裡又一次地呈現出了那幅我一生中的最值得珍惜的圖畫。

記憶中,那一年我還是一個新兵,我的領章雖鮮豔嶄新,卻已經沁入了血漿的殷紅。

那一年,一群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社會主義小草兒,在他們不到二十歲的生命中留下了殘酷戰爭的印跡。原本只是從小說、電影中認識的硝煙、炮火、鮮血、屍體的場景,卻在那個乍暖還寒的春天裡,硬生生的在他們面前變成了現實......他們在最青春的時刻,踩著保衛祖國的樂章,卻沒有整齊的步伐;他們在泥濘中前行,卻共和著一樣的勇敢;他們用血染的風採,接受了共和國的檢閱。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檢閱,它沒有共和國70周年大慶時的那種的方陣,但他卻同屬英姿勃勃的中國軍人;雖沒有禮兵儀仗,卻同樣代表著共和國的意志。他們在邊境的坎坷山路上,踏著雜亂而急速的腳步,卻走出了在天安門廣場前那板油馬路上根本就走不出的豪邁。雖然都是檢閱,但其結果卻截然不同。

望著樓下街道的一派祥和,我似乎看到了一排排年輕的軀體,靜靜地躺在歷史的長河中;仿佛看到了他們青春年少的臉上,在車燈的照耀下中閃爍著晶亮的淚花.......

夜深了,完全沒有睡意。

於是,我打開電腦,決定重新整理我十年前曾經發表的戰爭記憶。

一、開篇

四十一年前的1979年2月12日,中央軍委下達《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命令》,決定於1979年2月17日拂曉發起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的作戰。2月17日清晨,我中國人民解放軍數十萬大軍從雲南、廣西兩個方向全線出擊,大炮怒吼、坦克轟鳴、步兵衝鋒、炮火照亮了天空,硝煙遮蔽了大地,65式軍帽上的紅星,在戰場上熠熠閃耀!經過28天浴血奮戰,「新一代最可愛的人」打出了國威,打出了軍威,勝利完成中央軍委賦予的作戰任務,凱旋。

序:

1978年12月19日下午,經過四天三夜的悶罐旅程,我們的部隊終於到達了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寧明縣峙浪公社的一個小山村。到達後的第二天部隊開始休整,重新編排了連隊,給我們的步兵連增加了機槍手、火箭炮手,噴火兵等等,並配備了一部分重武器。隨後我們便開始了緊張而又艱苦的臨戰訓練,同時部隊還限制了我們對外的任何聯繫。

邊境的天氣異常奇怪。好好的大晴天眨眼間就能被烏雲籠罩,毛毛細雨雖然不大,卻完全可以把你的衣服打溼。被打溼的衣服被小風一吹,瞬間就能把涼意侵入你的骨髓。雨不大,卻總是膩膩歪歪地纏著你,讓人感到非常的不舒服。而我們,每天都會在這種討厭的天氣條件下摸爬於荒野,滾打於叢林。一會兒蹦跳著快速前進、一會兒匍匐著交替進攻,以鍛鍊我們如何利用地形地貌進行穿插行進的作戰能力。那種艱苦程度,直到現在回想起來我都覺得不可思議,真不知道那段日子我是怎麼熬過來的。

我們的駐地距離邊境線非常近,估計直線距離不會超過十公裡。因此,為了防止越南特工的偷襲和偵查,我們除了白天要參加正常的集體訓練以外,晚上還要在駐地周邊進行流動巡邏。流動哨兵和隱蔽哨位縱橫交錯,我們輪流值守。尤其是訓練長距離奔襲作戰,背負著包括槍枝彈藥和個人食品不說,還要一路小跑的一走就是二三十公裡的山路,到達指定位置之後最多休息十幾分鐘,最多也就是卸下裝備撒泡尿的時間,基本是提起褲子就得往回跑。什麼抽菸、喝水、吃東西,想都別想。

一天五六十公裡的山路跑下來,渾身就跟散了架一樣的,哪哪都疼。對於那些在山裡長大的農村孩子來說,跑這點山路根本就不算什麼,可對我這樣一個在家裡走五公裡柏油馬路都覺得難受的城市兵來說,可就算是要了死命的盒子錢了。而這種苦與累,簡直就是苦不堪言,是一種根本就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受。

很快,1979年的春節到了。那天剛好是個星期日。我們放了兩天假。雖說是放假,但是絕不能像平時那樣請個假就可以外出的,全體官兵只能在駐地範圍內瞎轉悠,三五成群地閒聊。正當大家閒得無聊時,連長不知從哪兒找來了幾把理髮用的推子,讓我們互相理髮,並且要求所有人都要把頭髮剃光……他說這是我們連的傳統。於是,光頭狙擊手形象就這樣產生了。而從那時起,我的髮型基本沒有改過,一直保持到如今。

場面雖然有點可笑,但也感覺有點悲壯。

晚上加餐,每班10菜一湯,外加一瓶甜酒。好傢夥,這待遇可把我們高興壞了。有酒有肉,10菜一湯啊,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不知道為什麼,看著戰友們大口吞噬著那十菜一湯,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心裡七上八下得總是感覺不是很自在。

幾天後,部隊開始進行實彈射擊訓練了,而且每天都有總部和師機關的幹部來關心指導,並一直強調著為祖國爭光,為人民爭光,一定要打好這一仗的部隊精神。

訓練強度越來越大,形勢越來越緊張了。

1979年2月15日。

上午團裡召開誓師大會,請來了當地村民做報告,控訴越軍殺我邊民,奸我婦女的惡劣行徑。各連隊也有代表上臺發了言。在戰士們群情激奮,熱血沸騰,鬥志昂揚的時候,師黨委的代表上臺宣讀了中央軍委主席籤署的作戰命令。之後,保衛祖國,保衛人民,不怕犧牲的口號不絕於耳,震撼了整個山林。

晚上,各連隊掀起了一股寫請戰書、決心書的熱潮,有的戰士甚至寫了血書。而我,也毫不吝嗇地把我所知道的豪言壯語和近一段時間學到的類似打出軍威國威等一切能用的詞彙全都搬到了紙上。

2月16日一早,公路上又出現了大批的軍車和坦克。於此同時,工程兵和支前民工的運輸隊正在把野戰醫院的設備打包封箱往車上裝,本來就不寬的公路上擠滿了各式各樣的軍用車輛。

看來是部隊在各自集結。

下午一點多的時候,連長被營部通信員叫去營裡開會了。公路上出現了更多的軍車和兄弟部隊的步兵。雖然我們連這邊沒啥動靜,但也是一級戰備狀態,隨時等待著集結的命令。

直到下午六點多,連隊剛吃過晚飯連長從營部開會回來了。緊急集合後宣布了半小時後出發的命令。解散後我們開始收拾東西,並利用這個機會和當地的老百姓告別。

就要上前線真刀真槍地去拼殺了,能不能活著回來誰也說不準,這次的分離也許就是永別,沒準兒就是生離死別。

混亂中,我趁機把我寫好的,也許是永遠都沒有機會寄出的幾封家信連同一本當兵之前同學送我的一本精美紀念像相冊交給了房東家的姐姐,並拜託她幫我把家信寄出。

這時,已經熱淚盈眶的姑娘連忙點頭答應並緊緊地擁抱了我,並叮囑我一定要注意安全,要活著回來……

而這個姑娘,也是我生命中第一次擁抱的同齡女性。只可惜戰後直到今天,我卻再也沒有見過那個姑娘。可以想像,那次的擁抱對於我來說是多麼的珍貴和值得懷念!

---未完,待續----

網絡圖片

相關焦點

  • 對越自衛反擊戰恥辱一幕,整連投降越軍,最後連長被判無期
    在中國境內,還有國民黨軍留下來的殘餘部隊和大批特務,在外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封鎖中國,中國先後進行了抗美援朝戰爭和對印自衛反擊戰。現在很多人都會記得抗美援朝戰爭,對印自衛反擊戰,但是卻忘了一場離我們最近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距我們不到30年,很多的參戰老兵也都健在,這就是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是中國南方的一個鄰國,在歷史上,越南和中國有著很悠久的關係,越南的文化也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 介紹6本對越反擊戰的回憶錄,從諒山戰役一直打到老山輪戰
    一、《1979對越戰爭親歷記》,作者王志軍,原陸軍第55軍163師487團7連戰士。這本書於對越自衛反擊戰30周年之際出版,曾經轟動一時。本書主要講述了東線廣西方向解放軍廣州軍區陸軍第55軍的作戰過程,同登攻堅,諒山戰役,威懾河內,創造了全線最大的勝利。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國「犧牲」的最高長官是誰?當時多大年齡?
    為了保衛國家以及人民的利益,於是1979年2月時,中國軍隊開始進行自衛反擊,這也就是著名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了。 在戰爭爆發之後,我軍在廣西以及雲南兩個方向同時對越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我軍就攻佔了越南的20多座城鎮,並且殲敵57000多人。但是與此同時,我軍也有7000人犧牲,並且15000人負傷。
  • 1979年2月17日 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戰士們在自製的貼有「祖國在我心中」字樣的紅旗上簽名,表達保衛祖國的決心  1979年2月17日 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  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廣西、雲南邊境地區被迫對越南侵略者發起自衛反擊戰。
  • 對越自衛反擊戰,這三類人該槍斃,張萬年說到做到
    1946年黎筍進入越南核心層,在對美戰爭中,黎筍因開闢了中國、越南的運輸道路,進一步被胡志明賞識。 1969年胡志明逝世,黎筍成為北越第一號人物。 北越在他的帶領及中國和蘇聯的幫助下,打敗美國軍隊及南越政權,持續長達數十年的南北戰爭宣告結束,然而隨著越南戰事的結束,中蘇關係就此破裂,越南再一次成為戰場。 在蘇聯的唆使下,黎筍否認中國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領土主張,並聲稱越南對其擁有主權,從而引起中越關係緊張,最終爆發了震驚世界的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之為北部戰爭。)
  • 對越反擊戰最強火力,一輪齊射寸草不生,戰爭後期為何被雪藏
    我們知道,在越南戰爭的時候,中國曾經對越南進行了無私的幫助,然而越南在取得勝利後,卻反咬一口。屢次犯我疆界,最終我們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發起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給與越南侵略者以沉痛的打擊,包圍了我國西南邊界的安全。
  • 對越自衛反擊戰,許世友用水牛破了越軍地雷陣?非也
    文/小冷1979年2月17日到3月16日期間,在許世友將軍的指揮下,我軍對越南發動了自衛反擊戰。許世友將軍不愧是我軍最能打仗的將軍,在對越軍的陣地和指揮所進行了幾十分鐘的轟炸以後,越軍的主力被大大消滅,幾十個炮兵陣地被炸毀。
  • 對越自衛反擊戰大學生志願兵,以一歌火遍全國,今身殘艱難無人問
    這首歌是為了紀念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那些為國犧牲的無名英雄,而這首歌曲也在當時引發了社會的巨大共鳴,畢竟愛國英雄不該忘記,他們應該永遠的活在人民的心中。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級戰鬥英雄,考入西安音樂學院之後,而他的軍旅生涯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一次偶然間的慰問演出後開始的,那時候恰逢老山戰爭開始不久,而他當時被選中入伍,而他也主動向部隊領導提出參軍就要上戰場的請求。這個大學生新兵才剛到軍營不到三天,其所在的部隊就奉命奔赴前線戰場,才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戰場加強訓練」就正式與越軍進行真刀真槍的較量。
  • 對越自衛反擊戰:他以一天的時間橫掃越軍,攻克祿平
    14年的越南戰爭,雖說為越南帶來了巨大的傷亡以及長時間的社會動蕩。但這一戰爭的結束卻也讓越南人樹立起了強大的自信,特別是從戰場上繳獲頗豐的美軍武器更加令他們相信自己是世界排行第三的軍事強國。而越南戰爭的結束也令中越兩國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惡化,越南三番五次地擾亂我國邊境,對人民的生命及財產產生了嚴重的威脅,為此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這一場戰爭我軍自然派出了對越軍較為熟悉的將領出戰,張萬年便是其中一位,早在越南戰爭之際張萬年就曾被派往越南擔任越軍的軍事顧問指導其如何作戰,也正是在我軍的幫助下再加上東南亞叢林的地理優越,美軍才得以退卻。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雙方為何都不敢動用空軍?原因其實很簡單
    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應該很多人知道,這是一場一邊倒的戰爭,我軍用了不到30天的時間,直接達到預期目標,迅速撤回了國內。雖然是贏了,但是暴露的問題也有不少,像主戰武器在叢林戰中的火力差點;缺少運兵車等等。在當時,其實有方法可以避免這些問題出現,那就是大規模動用空軍。
  • 1979年2月17—2020年2月17:對越自衛反擊戰41年
    以使命的態度讓最小的彝族支系也落入人們的視野用微觀的視角讓塵封的彝族歷史都綻放時代的光芒感謝關注微觀彝族紀錄片《大揭秘》自衛反擊戰(一)奮起反擊紀錄片《大揭秘》自衛反擊戰(二)高平 同登攻堅戰紀錄片《大揭秘》自衛反擊戰(三)奪回老山第一階段
  • 1979年,對越反擊戰爆發,中越雙方損失了哪些高級將領?
    1979年自衛反擊戰打響之後,只用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越南就選擇了投降。因為在戰場上他們發現不論是作戰人數還是作戰武器他們都不佔優勢,長期拖延下去,只會導致本國利益受損,於是他們只能選擇投降。雖然戰爭時間不長,但是雙方都有不同程度的人員損傷。那麼在這場戰役中,中越雙方都損失了哪些高級將領?
  • 直擊對越自衛反擊戰,70年代末的中國邊疆守衛,中國領土不容侵犯
    在上世紀70年代末時,越南仗著蘇聯的支持居然冒犯我中國固有領土,並對我國採取了敵對行動,我中華領土豈容侵犯,當即我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採取自衛措施,並對越南的無理行為做出反擊。槍火無情,雖然在這次反擊戰中,中國幾乎沒有什麼壓力的拿下了戰爭的勝利,但是還是有解放軍戰士英勇犧牲,他們為中國邊疆做出了無私的奉獻,為保衛中國領土奮勇捐軀,值得我們敬佩與尊重。
  • 對越反擊戰中,那位彈盡糧絕率部投降的連長,後來怎麼樣了?
    一場戰爭從開始到結束,不僅僅是戰爭雙方武力的角逐,也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了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將領在一場戰爭之中對戰局的掌握和決策,更是直接決定了士兵的生死。那些引導戰爭走向勝利的將領,將青史留名,為萬世景仰;若是叛國通敵,則受盡唾棄,背負罵名。  01  中國近代以來,甚至到開國之後,經歷了成千上萬場戰爭,人們記住的往往只有戰爭的名字和勝利的國家,卻未知曉戰爭背後的殘酷,多數在戰爭中犧牲的士兵,甚至都沒能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 為什麼在對越反擊戰中經常被提到
    在觀看關於中越戰爭的資料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字眼「毛耳洞」,不了解越戰的人可能以為這就是一個地方,然而並不是這樣的。其實「毛耳洞」是一種戰壕,曾經在越戰中被廣泛使用,它的名字也是戰士們給起的。貓耳洞指在溝壕、土坡的側壁掏一個可以棲身的洞。
  • 一九七九年中國邊防部隊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紀實【完整篇】
    這次對越自衛還擊的勝利,沉重打擊了越南的霸權主義,為我國改革開放贏得了戰略主動權,同時也促進了我軍革命現代化建設的轉型,徹底解決了中越陸地邊境問題,其意義十分重大和深遠的。戰爭雖已遠去,但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這場戰爭是值得紀念的,也是不該遺忘的。讓我們記住為國捐軀的烈士,他們永遠長眠在祖國南疆的土地上,換來的是親人日夜的思念和呼喚!
  • 對越自衛反擊戰,許世友罕見發怒:怕死先死,打不下來別回來見我
    1978年12月,對於越南不顧我國多次警告,侵佔我國邊境領土行為,中央軍委決定進行自衛反擊,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親自點名,要許世友去指揮這場仗。接到任務後,許世友十分激動,對他這樣一位「嗜戰如命」的猛將來說,戰場殺敵更能彰顯自己軍人的價值,當時,新中國剛成立幾十年而已,但發展勢頭以勢不可擋,韓戰結束後,敢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叫板的國家實在有限。
  • 對越反擊自衛戰,為何傷亡如此之大?並不是因為許世友的指揮不當
    中央軍委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七日下達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僅耗費一個月時間就將越南入侵邊境的部隊悉數擊敗,並順勢佔領越南北部二十多個重要城市。在撤離時還將之前「援越」的物資統統收回,並沿途摧毀了越北地區的軍事設施、公路、鐵路、礦山。中國人民解放軍雷霆出擊並取得勝利,無疑給全國軍民打了一劑強心劑。
  • 對越反擊戰,許世友將軍一句話,讓白眼狼悔恨20年影響延續至今
    因此1976年的對越邊境戰爭就是懲罰性戰爭。目的非常明確:1.消滅你的有生力量,殺傷對方軍隊。2.消滅你的戰爭潛力,毀滅對方重工業。3.讓對方的傷口持續流血,無法癒合。對越反擊戰勝利歸來舊照越南發展到現在,人均GDP不如廣西,總量GDP也不如廣西,廣西五千多萬人創造的價值比一億越南人創造的價值還要多出3千億人民幣左右。
  • 此人是對越作戰黑豹行動僅剩的8人之一,被授一等功,今身家過億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戰 。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自衛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對越反擊戰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