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紅樓夢》-欲知目下興衰兆,須問旁觀冷眼人

2021-01-11 行俠夢

詩云:

一局輸贏料不真,

香銷茶盡尚逡巡。

欲知目下興衰兆,

須問旁觀冷眼人。

【甲戌雙行夾批:只此一詩便妙極!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長,餘自謂評書非關評詩也。】

我們在第12集裡讀過賈雨村的《對月有懷》,「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批書人就說那是作者在《石頭記》裡留下的第一首詩,批書人認為,雪芹寫《石頭記》也有留下自己詩詞的目的。如今又誇雪芹詩寫的太好了,寫詩詞是雪芹擅長的,批書人在書縫裡寫批註,只評書,不評詩。這也就委婉的承認自己詩詞水平有限,萬一評的不恰當就貽笑大方了。

但是,我臉皮比較厚,敢於跟大家討論這詩,也希望大家能像脂硯齋、畸笏叟一樣,在視頻裡發彈幕批評指正,先讀第二回回目下的這首詩,還是那句話,要是郭德綱老師來讀,就好聽了。

琴棋書畫詩酒花茶是八大風雅之事,除了能陶冶情操,下棋,還磨鍊了人的意志。黑白世界,方寸之間,看似無聲無息,其實暗藏殺機。有時候,眼看「山窮水復疑無路」,瞬間「峰迴路轉別樣天」,我國棋文化棋歷史悠久,作者就用棋局作標題詩。

在《紅樓夢》的多個脂批本中,這首詩都在第二回正文的開頭,可見這首「標題詩」,是針對回目「冷子興演說榮國府」而做的闡發。

先說這首詩的字面意思,下棋的人聚精會神落好每一子,都想贏。特別是高手博弈,勝利在望的時候,也會出現絕地反殺的情況,因此要千思萬慮、格外小心。這一局棋,不下到最後是無法判斷勝負的,因此說:「一局輸贏料不真」,「料不真」就是不能確定,看不透。

只有把棋局看完,才知到最終結果,「香銷茶盡尚逡qūn巡。」開局時焚香泡茶,現在香爐裡的香快沒味兒了,茶也喝光了,但是棋局未完,「尚逡qūn巡」就是下棋的人還在思考,舉棋不定,徘徊不前。佔據優勢的想風捲殘雲,鎖定勝局,處在劣勢的想力挽狂瀾,絕地求生。

懂得這個道理的人,才是懂棋的人,所以,每當高手過招,懂棋的你,剛到場觀看,不會在殘局的時候,問「誰會贏啊?」要問,也只是問「目前誰的優勢大?」這就是「欲知目下興衰兆」。下棋的專心致志沒空搭理你,另外,往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能回答目前局勢的,是比你早到的旁觀「冷眼人」。

此詩以下棋來做比喻,「一局輸贏料不真」,是要讓讀者明白,《紅樓夢》裡逆轉反覆的地方很多,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地方很多,出乎意料不合情理的地方也不少,不能隨意下結論。人生也是這樣,正如我們上一集討論的《好了歌解注》,起起落落,變化莫測。

文本裡寫的封建地主官僚大家族的興衰也是這樣,某派政治勢力或某個政治集團在內部鬥爭中的成敗不能過早下結論。軍功起家走向興旺的賈府,歷經百年,是「香銷茶盡」的時候,處於衰敗之中。突然因賈元春封妃有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好景不長,轉眼間又「自殺自滅起來」,最終「家亡人散各奔騰」。

剛出場的時候,賈雨村一身一口,窮困潦倒,很快就科舉高中,當了大老爺,娶妻納妾,重整家業。旋即被罷官免職,做了家庭教師,進而結交權貴,復職升官。想更進一步時,又「因嫌紗帽小,致使枷鎖扛」。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賈雨村、冷子興兩個聰明人對話,也只能討論「目下興衰兆」,就像文本裡寫的「如今的這寧、榮兩門,也都蕭疏了,不比先時的光景」。「如今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就是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感謝大家對行俠夢的支持,歡迎喜歡《我讀紅樓夢》系列視頻的朋友能給予關注和轉發。)

相關焦點

  • 劉勇強:旁觀(新人文小品小說)
    只聽老闆恨恨地說:「都是什麼《紅樓夢》害的,小女整天捧在手裡看,哭一會兒笑一會兒,得了魔症似的。我一怒之下燒了書,她竟說我燒殺了她的寶玉。那引大家做夢的人就該燒殺。」陳其元與學中朋友說起此事,朋友說:「《紅樓夢》還是好的。」陳其元搖頭嘆息道:「《紅樓夢》固然有好處,奈何世人讀不出。
  • 《紅樓夢》:各種諺語俚語
    我且問你,那玉是從那裡來的?」 釋義 從來的地方來,往去的地方去。意指來來往往皆有因緣,來有來的道,去有去的路。典出唐·歐陽詢等《藝文類聚》:「李紳鎮江東,用法嚴明。有龜山寺僧黠而辯,欲以因果勸諭,儼然造謁。紳問:『阿師從何來?』答曰:『貧僧從來處來。』紳即予以杖而逐之,曰:『任汝從去處去。』」 例句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2折:「你來處來,去處去,休迷了正道。」
  • 《紅樓夢》後四十回為何讀不下去?味如嚼蠟
    我初一的時候開始讀紅樓夢,剛開始並不是特別喜歡讀,因為年齡小知識窄對紅樓夢無法深入理解,所以不喜歡家長裡短的這些事,反倒是特別喜歡看《三國演義》,所以接觸四大名著是從初中開始,可是真正看完了,卻只有《三國演義》和《紅樓夢》,後來的《西遊記》是十七八歲才接觸,至於《水滸傳》至今都沒有看完,除了沒有時間外,最主要的還是沒有興趣。
  • 紅樓夢導讀,開篇作,聊聊可讀性
    周汝昌說曹雪芹是「文採風流第一人」,讀紅樓夢第一要緊當是先了解作者,曹雪芹單名一個霑(雪橋詩話考證),字芹圃,別號雪芹、芹溪。生於清雍正二年1724,卒於乾隆二十八年除夕1763.2.1。我今此刀空作佩,豈是呂虔遺王祥?欲耕不能買犍犢,殺賊何能臨邊疆?未若一鬥復一鬥,令此肝膽生角芒。曹子大笑稱快哉,擊石作歌聲琅琅。知君詩膽昔如鐵,堪與刀穎交寒光。我有古劍尚在匣,一條秋水蒼波涼。君才抑塞倘欲拔,不妨斫地歌王郎。
  • 《紅樓夢》裡三生石:聊聊林黛玉他們前世的因,今生的果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這首詞道盡了人世間因緣的無奈和悲歡,而關於三生石的動人傳說,當屬《紅樓夢》中的寶黛之戀,「前世相欠,今生相見」,黛玉為寶玉流盡了最後一滴淚,那一場千年情劫,帶給她的是無盡的遺憾和不舍,可她終究不是凡人,來來去去皆有定數,縱是出場都充滿神話色彩。
  • 最美語文課系列║讀最美麗的《紅樓夢》(九)——「佛學內涵」
    「證空」和「證情」,共同構成了《紅樓夢》的二元主題。這本書還有著一個龐大的象徵體系。從這一講開始,我就帶你進入新單元——《紅樓夢》的象徵符號。全書最大的謎題是什麼?在我看來是書名——《紅樓夢》。你大概也知道,《紅樓夢》的書名很多,除了《紅樓夢》,還有《石頭記》《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情僧錄》等等。哪個名字最重要呢?
  • 讀《紅樓夢》有感:生不逢時的愛情,註定是痛苦的代名詞!
    小時候經常聽到有人說紅樓夢,卻沒有真正了解。第一次讀紅樓是初二,那時理解力雖有增強,但讀來體會的仍是十分的膚淺。我就這樣一人,好讀書,不求甚解。那時只是對作者的知識之淵博,涉獵之廣泛而折服。他的知識之淵博實在是讓我一個小學生所欽佩。來到大學,重又拿起這本我久違的書,讀來,卻仍痴迷。就這樣開始了第三次的《紅樓夢》欣賞與研究(就先姑且說成研究吧)。這次開始對其中的人物性格特徵,時代特徵等予以關注以及進一步研究。 對人物的研究,這讓我對曹先生更是欽佩不已。《紅樓夢》中描述的人物之多,人物之精細,個性之鮮明,實乃罕見,也實在令人佩服。
  • 《紅樓夢》:曹雪芹為何把花珍珠,改名成了花襲人?
    若問寶玉為何將珍珠改名襲人,不如講作者曹雪芹之意欲何為。襲人的名字來源,在紅樓夢第二十三回,他特別解釋了一番: 賈政問道:「襲人是何人?」王夫人道:「是個丫頭。」賈政道:「丫頭不管叫個什麼罷了,是誰這樣刁鑽,起這樣的名字?」……寶玉見瞞不過,回道:「因素日讀詩,曾記古人有一句詩云:『花氣襲人知晝暖'。
  • 【詩詞鑑賞】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
    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香作穗,蠟成淚,還似兩人心意。山枕膩,錦衾寒,覺來更漏殘。譯文那時我頭插金釵,面帶微紅的羞赧,在花叢中與你短暫相見。你知道我對你的情意,我知道你對我的愛憐,上蒼可以作證。香已燃成灰燼,紅燭只剩下蠟淚一灘,恰似你我二人心境。
  • 怎樣去讀日本的《紅樓夢》-《源氏物語》
    《源氏物語》是日本平安王朝時期的女作家紫式部寫的,供宮廷貴族娛樂讀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全書共五十五章,逾百萬字;人物則涉及三代,時間跨度70餘年。它比中國的《紅樓夢》還早幾百年,被喻為是世界上最早的 長篇小說。《源氏物語》源氏是人名,物語則是故事和傳奇的意思。
  • 《紅樓夢》的作者到底是誰?(作者:顧浩)
    其四,假定是「曹雪芹」創作了《紅樓夢》這一空前巨著,那他應當還有不少其他作品留世。然而,我們看不到「曹雪芹」其他任何幾篇像樣的詩和文,世上能有這樣的大作家嗎?俞平伯一開始同胡適的紅學觀點是一致的,而到了晚年,他知錯認錯,說:「我看紅學這東西始終是上了胡適的當了。」
  • 有讀者跟唐國明說「有幸與先生同世,在今生能讀到不殘缺的《紅樓夢...
    為何讀者跟唐國明說「今生有幸,還能讀到不殘缺的《紅樓夢》」 為何有讀者感嘆地跟唐國明說「有幸與先生同世,在今生還能讀到已不殘缺的《紅樓夢》」 (提醒:本篇正文的內容從下面的第四張圖片下開始) ——————————————
  • 問吉兇禍福,請看《玄天上帝感應靈籤》
    失物:幾年沙裹去淘金,失卻才知枉費心。目下欲尋難得見,直逢艮後有知音。 官事:偶遭橫事迫軀身,冤枉如何訴得伸。自有神明空裹佑,不教善者作囚人。 行人:歷涉江河幾萬重,家鄉回首白雲籠。從來也有陰功護,人在春風和氣中。
  • 讀懂這一段文字,方能完全讀懂《紅樓夢》
    這一段的具體內容如下:這一段常常被人忽略,不讀似乎也不影響什麼,但它放在小說最前面的意義卻不能忽視。而這個意義在當時可能是顛覆性的、劃時代的。歷代小說,要麼寫帝王將相、亂世英雄,如《三國演義》,要麼寫綠林好漢、嘯聚山林,如《水滸傳》,或者寫從童稚純真到獲取功名的轉變,如《西遊記》,再或者,寫愛情之欲、世間百態,如《金瓶梅》。《紅樓夢》作者偏偏不走尋常路,所有這些都不寫,不寫成王敗寇,不寫革命、不寫道德,更不寫時事或單純的人慾,而是寫女子,有靈性的女子。這是有劃時代的意義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 天上劍仙三百萬,遇我也須盡低眉——雪中語錄盤點(五)
    1、天上劍仙三百萬,遇我也須盡低眉。2、李淳罡願世間心誠劍士人人會兩袖青蛇。李淳罡願天下驚艷后輩人人可劍開天門。3、無匣也無鞘,暗室夜常明。三尺木馬牛,可折天下兵。欲知天將雨,錚錚發龍鳴。提劍走人間,百鬼夜遁行。飛過廣陵江,八百蛟龍驚。世人不知何所求,那襲青衫放聲笑:天不生我李淳罡,劍道萬古如長夜!
  • 《紅樓夢》人物思考系列:你眼中不一樣的王熙鳳
    【王熙鳳判詞】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讀《紅樓夢》相比於其它小說而言,不像其它小說如《水滸傳》般每個人物的結局都是撥絲去繭,娓娓道來,「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它最大的特點是,在開篇就把小說中「金陵十二釵」「金陵副十二釵」的所有女子的命運通過判詞的方式告知大家了。只不過是,沒多少人去深究過這些仙曲的意義罷了。判詞中交代了每一個人的情節發展和最終的結局,是喜或悲,都是紅塵一夢,千迴百轉終成空。
  • 孩子讀李賀詩問「陰天哪有太陽」?不是孩子較真,王安石都想不通
    黑雲壓城城欲摧,用黑雲凸顯戰爭之危急,成千古名句李賀為後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比如「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若個書生萬戶侯」。沒有魅力的詩句即便是寫得再多,也會很快被遺忘在歷史長河中無人提及,而李賀的這些名句卻是魅力無窮,在後世反覆地被引用、被唱和,像一瓶珍藏了許多年的美酒一樣,歷久彌新,時間越長,越是香醇。
  • 《紅樓夢》英譯品讀(十二)
    在《紅樓夢》中,薛蟠是個十分精彩的人物。說他精彩,並不是因為他人品高貴或者風流俊雅,而是曹雪芹以生花妙筆,將其塑造得活靈活現,如在眼前。  薛蟠,表字文龍,聽上去倒是一個氣宇軒昂的名字,只可惜名字與實際相差太遠。
  • 弄懂《紅樓夢》的作者,才知曹雪芹的意思
    《紅樓夢》裡最忙碌的人,不是「沒事忙」的賈寶玉,而是最早出場的一僧一道。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是《紅樓夢》幕後的總策劃。由他倆一手導演的「劇情」時刻需要他們現身引導。他們化身成形象不堪的癩頭和尚、跛足道人,看似遊戲人間,實則在度人積攢功德。
  • 《紅樓夢》|林黛玉如何英譯?
    小說的寫作技藝高超,篇幅極長,全書超過百萬字,涵括了來自各個生活階層中三百多個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至十九世紀,《紅樓夢》已經成為中國上流階層家喻戶曉的作品,影響深遠。正如俗諺所云: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