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有感:生不逢時的愛情,註定是痛苦的代名詞!

2021-01-09 小雨神的日常

小時候經常聽到有人說紅樓夢,卻沒有真正了解。第一次讀紅樓是初二,那時理解力雖有增強,但讀來體會的仍是十分的膚淺。我就這樣一人,好讀書,不求甚解。那時只是對作者的知識之淵博,涉獵之廣泛而折服。想來曹先生真乃全才,可以說他是美食家,也可以說他是理財家;可以說他是建築家,也可以說他是統籌學家;可以說他是經濟學家,也可以說他是關係學家;可以說他是詩人,也可以說他是服裝師,髮型師。他的知識之淵博實在是讓我一個小學生所欽佩。

來到大學,重又拿起這本我久違的書,讀來,卻仍痴迷。就這樣開始了第三次的《紅樓夢》欣賞與研究(就先姑且說成研究吧)。這次開始對其中的人物性格特徵,時代特徵等予以關注以及進一步研究。 對人物的研究,這讓我對曹先生更是欽佩不已。《紅樓夢》中描述的人物之多,人物之精細,個性之鮮明,實乃罕見,也實在令人佩服。其中寶釵的端莊,黛玉的幽雅,湘雲的開朗,妙玉的清高,熙鳳的潑辣,晴雯俏麗,紫娟的聰慧,平兒的細緻等都描寫得栩栩如生。 對時代背景的研究,讓我不得不對曹先生犀利的歷史眼光所佩服。

在這樣一個封專制制度高度集中的社會裡,在康乾盛世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的繁榮,那麼的安靜。而就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曹先生得出了封建統治的大廈必將倒塌這樣一個預言。並通過對四大家族的盛衰暗示出來。開始對四大家族的宏偉氣勢予以戲劇化表現,(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裡,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東海缺失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紅樓夢》藝術之高超,不得不令人佩服,但其中也不乏有些許瑕疵。其中的一貧一道在小說中主體情節中的出現,大抵可以比擬為耶素在人間的出現,後者放牧他的羊群,前者則引領賈寶玉行其命運之路,《紅樓夢》的現實主義小說為基礎,必然要肯定賈寶玉作為個人在有其內在的衝動,社會作為一的環境有其運行的邏輯,而這兩個人物除了作為直白的代言人宣講宿命和泛神觀念以外,推動情節的作用其實相當蒼白。

至於「笏滿床」有點詩歌修養的人都可知道,要是沒有俗氣流暢的音節,這些虛無歌詞就什麼都是。 值得注意的是,當「木石前盟」在衝突中已全線告敗時賈寶玉並沒有立刻轉向出世的步驟。打比方說,在終場哨吹響之前,他報復的挽回了一分。儘管與妻子薛寶釵只是價值觀上的衝突,但他還是帶著「仰天微笑」的表情離她而去。而且是在他考中進士之後才遁入空門,更有著示威的意味。實際上賈寶玉實在向逼迫他,懷疑他的世界證明了自己以對方遊戲規則得分並取勝的一種能力,然後又拋棄那遊戲,以此來表明他一文不值。

事實上,《紅樓夢》的世界是一個愛的荒漠,沒有任何一個人算得上幸福。在賈寶玉和林黛玉之外,全部的男女之情,良好的可以歸為孤單和思春,敗壞的則要歸為交易的墮落,任何兩個人之間,都沒有相互溫暖的精神之愛。薛寶釵尤其是這荒漠的標本,她明決風採,聰明過人,尤其的小心謹慎,藏愚守拙,但終免不了厄運的到來。在最後時刻,她已經意識到自己要失去丈夫,然而再多的德行也換不會他的自由之心。以她為圓劃出去,我們又會發現《紅樓夢》中亦罕有真正的壞人。即使賈政、王熙鳳,也有深可同情之處。其庸俗、功利和殘酷,常是種文化傳承上的麻木。換言之,他們生活在古代中國文化的地獄裡,每個人都深受折磨並彼此折磨。

讀罷紅樓,心裡酸酸的。不知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紅粉麗人的香消玉殞?還是投機分子的欺世盜名?好像每種都有一點。但總是覺得那不是全部。從一個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開朗,這是嫉妒。我在隱隱之中對寶玉產生了醋意。說來也真是慚愧,但是有幾個男性看到一個紈絝子弟的周圍無緣無故地纏繞著數不勝數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說到這,紅樓夢裡的愛情故事還真是數不勝數。首先力推的,就是寶黛的紅粉痴戀。在紅樓夢裡要數這兩個人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

它的出現是那麼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麼純潔,纖塵不染。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裡獨有的 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

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悽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註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註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裡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裡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於是她無奈著「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悽涼結局。其上只是一些偶然感悟。

其實,按照小說本身來說,故事講述的是赤霞宮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下凡造歷幻緣。那塊經女媧修煉補天剩下的頑石--通靈寶玉也夾帶其中(銜玉而生,這也是「賈寶玉」名字的來歷),它見證並記錄下來有關賈寶玉--投胎後的神瑛侍者的離合悲歡炎涼世態之經歷,以及周遭人事各自的最後歸宿。這樣講來,就更會引起人們的關注以及容易理解的程度。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相關焦點

  • 怎樣去讀日本的《紅樓夢》-《源氏物語》
    《源氏物語》是日本平安王朝時期的女作家紫式部寫的,供宮廷貴族娛樂讀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全書共五十五章,逾百萬字;人物則涉及三代,時間跨度70餘年。它比中國的《紅樓夢》還早幾百年,被喻為是世界上最早的 長篇小說。《源氏物語》源氏是人名,物語則是故事和傳奇的意思。
  • 最美語文課系列║讀最美麗的《紅樓夢》(九)——「佛學內涵」
    這首預言了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的曲子裡,其實不只包含了「鏡中像」和「水中月」這兩個符號,第一段的終結是——「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般若十喻裡「如虛空」、「如化」這兩個符號,被作者合併成了「虛化」。好,到這兒,般若十喻你已經見到六種了。但是別急,還有。現在翻回第1回,再看整部《紅樓夢》的開篇。作者開門見山第一句話就是:此開卷第一回也。
  • 《紅樓夢》後四十回為何讀不下去?味如嚼蠟
    我初一的時候開始讀紅樓夢,剛開始並不是特別喜歡讀,因為年齡小知識窄對紅樓夢無法深入理解,所以不喜歡家長裡短的這些事,反倒是特別喜歡看《三國演義》,所以接觸四大名著是從初中開始,可是真正看完了,卻只有《三國演義》和《紅樓夢》,後來的《西遊記》是十七八歲才接觸,至於《水滸傳》至今都沒有看完,除了沒有時間外,最主要的還是沒有興趣。
  • 「飛天祿馬格」你讀不懂的《紅樓夢》!
    清,曹雪芹《紅樓夢》:「前幾年正月,外省薦了一個算命的,說是很準。那老太太(指賈母)叫人將元春的八字夾在丫頭們的八字裡頭,送出去叫他推算。他獨說這正月初一生日的那位姑娘只怕時辰錯了,不然真是個貴人,也不能在這府中。老爺和眾人說,不管它錯不錯,照八字算去。那先生便說,甲申年正月丙寅這四個字內有傷官劫財,唯申字內有正官祿馬,這就是家裡養不住的,也不見什麼好。
  • 天蠍的愛情註定了要痛苦糾纏
    天蠍在遇到愛情後,將被所有的原則和規則所拋棄,ta太在意愛情的得失,所以天蠍願意改變自己的所有原則,無限降低底線,只是為了保持愛的溫暖。天蠍的愛情註定了要痛苦糾纏,如果能多愛少恨,儘量寬恕吧。
  • 紅樓夢裡的文學和愛情
    「文學」是從俗世中升華到不食人間煙火;而「愛情」壓根就不食人間煙火,他們都在追求「至美」的境界!紅樓夢,要說熟呢也熟,讀過六七遍,87版、越劇版的電視劇都看過;要說陌生呢也陌生,天資愚鈍,讀不出個所以然來。然而,我從裡面讀出的文學概念和愛情觀與旁人不同,有興趣的朋友,請聽我說。
  • 愛情,是註定的宿命,註定的輪迴
    所以,愛情才有輪迴,所以,我才遇見了你。都說,這世上最美的,美不過愛戀;世上最柔的,柔不過愛情。愛情,是一個人的宿命,即便註定是劫難,也是在劫難逃;愛情是一場輪迴,真心相愛的人,是前世遇見,今生在一起,來生還要重逢,三生三世的愛恨糾纏。今生遇見誰,都是緣分,離開的人,也是緣分,一切都是因果輪迴,是冥冥中的註定。
  • 一本窮通一張表——讀《窮通寶鑑》有感
    一本窮通一張表——讀《窮通寶鑑》有感《窮通寶鑑》作為傳統命理不可或缺的名作,與《滴天髓》、《子平真詮》、《三命通會》等命理著作齊名!
  • 《天亮之前》只是生不逢時的港產混混愛情電影?
    《天亮之前》只是生不逢時的港產混混愛情電影?     但是錄像帶歲月畢竟離得太遠,《天亮之前》有點90年代港產混混愛情電影的影子但甚至還不及那些愛情電影來得濃烈和流暢,所以觀影就顯得尷尬,沒有感動,沒有唏噓,好在現在影城的空調都挺好,可以讓我堅持過完這個炎熱的夏夜。
  • 在生不逢時的年代,堅強活著!
    ▶ 這不是一個賣血的時代,生不逢時的人們在夾縫中堅強生活。人民公社、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上山下鄉,複雜的社會背景讓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生不逢時的年代。· 還有那個可惡的血頭,每次都非得從這些可憐的賣血人身上剝削5塊錢和白糖;· 最最神奇的是中國的血價太穩定,從第一次到最後一次,兩碗,四百毫升,一直都是35元……透過賣血,似乎就可以看到一個活生生的社會——鄰裡的流言蜚語,熟人生老病死的無常,陌生人的相助……有憤恨、有無奈,在這個看似生不逢時的年代裡
  • 從《西廂記》《牡丹亭》《紅樓夢》,看「才子佳人」愛情模式突破
    這就是《西廂記》、《牡丹亭》和《紅樓夢》,分別誕生於元、明、清三個時代,均不同程度反映了當時的青年男女,敢於突破束縛,對自由愛情的大膽追求。可三部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雖然都是「才子佳人」類型,但他們追求愛情的行為和愛情觀,以及對待功名和愛情的不同態度,都對「才子佳人」式固有愛情主題,進行了不同程度地突破和超越。
  • 註定會走散的愛情,還值得去拼命嗎?
    最近一個失戀的朋友對我說:「如果早知道這是一段註定會走散的愛情,我當初就不敢那麼拼命!」我知道她口中所謂的拼命,就是因為家中父母及至親全都反對,而她卻一往無前,不管不顧去赴了這一場愛情。可沒想到牽著的兩個手走了三年,卻又各自天涯,彼此不再聯繫了。
  • 我讀《紅樓夢》-欲知目下興衰兆,須問旁觀冷眼人
    我們在第12集裡讀過賈雨村的《對月有懷》,「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批書人就說那是作者在《石頭記》裡留下的第一首詩,批書人認為,雪芹寫《石頭記》也有留下自己詩詞的目的。如今又誇雪芹詩寫的太好了,寫詩詞是雪芹擅長的,批書人在書縫裡寫批註,只評書,不評詩。這也就委婉的承認自己詩詞水平有限,萬一評的不恰當就貽笑大方了。
  • 《水滸傳》、《紅樓夢》裡面的女性悲劇,為何都是「萬豔同悲?」
    其中《紅樓夢》一書中人物的結局就特別糾結萬分:「為儂歡喜為儂悲」。《水滸傳》中的女性不多,但基本是悲劇結果,也是讓人聲聲嘆息。《紅樓夢》的悲《紅樓夢》是我最早開始看的四大名著小說。記得當時還是小學四年級,書是跟堂哥借來看的。堂哥正在向女朋友展開熱烈追求,所以到處找未來大嫂喜歡的東西,有書有畫有美食有花給她、討她歡心的。
  • 紅樓夢:釵黛之爭的意義何在?背後反映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
    相較於其他紅學論題的緊迫性與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深刻性,它更像是對賈寶玉愛情的一種深度解讀。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學問」歸根結底不過是對問題說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淺談一下《紅樓夢》裡薛寶釵與林黛玉到底孰高孰低。一、釵黛之爭的意義何在?
  • 寶黛的愛情讓無數人心馳神往。《紅樓夢》是才子佳人愛情小說嗎?
    曹雪芹出生在才子佳人小說盛行的時代,他最終寫出了這一本滿是兒女痴情的《紅樓夢》。那《紅樓夢》是否也是才子佳人模式的愛情小說呢?才子佳人模式什麼是才子佳人模式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描寫愛情婚姻題材的文學作品,如《搜神記》中「天仙配」的故事。《世說新語》中的韓壽偷香。到了唐代,小說進一步發展,出現了描寫愛情的唐傳奇《霍小玉傳》、《鶯鶯傳》。
  • 《紅樓夢》英譯品讀(十二)
    在《紅樓夢》中,薛蟠是個十分精彩的人物。說他精彩,並不是因為他人品高貴或者風流俊雅,而是曹雪芹以生花妙筆,將其塑造得活靈活現,如在眼前。  薛蟠,表字文龍,聽上去倒是一個氣宇軒昂的名字,只可惜名字與實際相差太遠。
  • 有讀者跟唐國明說「有幸與先生同世,在今生能讀到不殘缺的《紅樓夢...
    為何讀者跟唐國明說「今生有幸,還能讀到不殘缺的《紅樓夢》」 為何有讀者感嘆地跟唐國明說「有幸與先生同世,在今生還能讀到已不殘缺的《紅樓夢》」 (提醒:本篇正文的內容從下面的第四張圖片下開始) ——————————————
  • 薛姨媽:金玉良緣是天註定的好姻緣!癩頭和尚:這個鍋,我不背
    因為喜歡《紅樓夢》的人中有一部分讀者沒有系統、認真的讀完《紅樓夢》,導致他們的很多觀點或者見聞是通過影視或者其他媒體得到。如此一來,存在片面和偏激的盲區。 其實,不同的生活感悟,讀《紅樓夢》的感悟是不同的,同一個人不同的年齡段,讀《紅樓夢》的感悟也是不同的。
  • 高淮生:為了永遠的紀念—《王佩璋與紅樓夢:一代才女研紅遺珍》
    2014年11月),加之此前此後分別獲贈的《讀紅一得》(北嶽文藝出版社2014年5月)和《化外談紅》(大安出版社2006年7月)2部,共計收到3部作者籤名本研紅著作,這3部著作可謂「化學人讀紅樓夢」的主要研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