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樓夢》中,眾多女子名字都有出處,花襲人的名字因其姓花,言其香氣襲人,倒也巧妙生動。但為什麼,賈政聽了覺得古怪呢?
原來從字面上看"襲"字為動詞,飽含有攻擊性。判詞為"溫柔和順,似桂如蘭"的花襲人,在大觀園和眾姐妹打成一遍,無人不說好,對主人忠心耿耿。
《紅樓夢》劇照
她又是賈寶玉的枕邊人,難道她要害寶玉不成?怎麼棄原名珍珠不用,取這樣刁鑽古怪之名呢?
若問寶玉為何將珍珠改名襲人,不如講作者曹雪芹之意欲何為。襲人的名字來源,在紅樓夢第二十三回,他特別解釋了一番:
賈政問道:「襲人是何人?」王夫人道:「是個丫頭。」賈政道:「丫頭不管叫個什麼罷了,是誰這樣刁鑽,起這樣的名字?」……寶玉見瞞不過,回道:「因素日讀詩,曾記古人有一句詩云:『花氣襲人知晝暖'。因這個丫頭姓花,便隨口起了這個。」
曹公交待說襲人這樣稀奇的名字,是寶玉隨口的想出來的,看似簡單,其實煞費了苦心。
一,顯示賈寶玉作為文藝青年,有風雅詩意之好。
賈寶玉厭惡八股文章,喜愛詩詞曲賦。大觀園建成後因景取名,就在眾清客面前顯擺了一回。
他為林妹妹取得表字"顰顰」,古代是特指西施。黛玉眉心若蹙,又外號"多病西施",此表字取得非常形象貼切。
《紅樓夢》劇照
他喜歡給人改名取名,從名可觀其好惡姿態,亦是顯其地位才能的機會。
他給好惹事的芳官改了兩次名,先叫耶律雄奴,後又叫金星玻璃,四兒原名蕙香,是寶玉覺得她不配蕙花之名,或和佳蕙易混。
《紅樓夢》中丫頭的取名相當藝術,一般說來因主人而異的。比如薛姨媽少修養,丫頭取名叫同喜同貴之類,俱顯其俗氣。
此外賈母喜好熱鬧富貴之氣,丫頭們的名字不外乎珍珠、琥珀、玻璃、翡翠一類貴重的珍寶。襲人原是賈母房中的丫頭叫珍珠,就很符合賈母的美學風格。
襲人一名由古詩中來,只有寶才想得出來。而賈寶玉房中則是晴雯、秋紋、碧痕、麝月一類風花雪月的名字,甚至小廝也叫茗煙、鋤芍等名,充滿了文藝氣息。
《紅樓夢》劇照
說到襲人的名字時,王夫人見賈政臉色不自在,便替寶玉掩飾說是老太太起的。賈政道:「老太太如何知道這樣的話,一定是寶玉。」果真是知子莫若父。
襲人的名字,暗示了她的命運。
襲人的性格特點和命運,跟取名所用詩句息息相關的。
《紅樓夢》中諸正釵有曲有判詞,作為又副冊的女子,除了晴雯和襲人外都沒有,表明二人對寶玉很重要。襲人判詞: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就說明她最終離開了寶玉,再嫁優伶。
襲人有專得其名詩一句:「花氣襲人知晝暖」。寶玉說襲人一名,是據古人的一句詩而來,應該取自陸遊《村居書喜》一詩:「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只改了一個"驟"為"晝"字。
《紅樓夢》劇照
花襲人名由"花氣襲人"而來,"知晝暖"則言其周到細心,作為寶玉的大丫頭辦事周到妥帖,李紈誇她是怡紅院好管家,少了可不行。
比如書中第二十回,襲人不在時,寶玉問麝月怎不出去玩去?麝月說:「都玩去了,這屋裡交給誰呢?"時,寶玉便感嘆說「公然又是一個襲人」,自不必細說。
按照脂批襲人的結局,應該是為救寶玉被迫嫁與了蔣玉菡。
就《村居書喜》後面未寫出的"鵲聲穿樹喜新晴"一句,以"情"通"情","新情"則很好理解為梅開二度,言襲人再嫁。
並且「花氣襲人知晝暖」一句詩,在寶玉參加的酒局上,行令時又由琪官念了出來,加上他腰間的汗巾子,在三個人之間輾轉來回,再次作了暗示。
《紅樓夢》劇照
蔣玉菡雖為優伶,但和寶玉都是天性風流的一類人,書中襲人再嫁乃迫不得已,並無譏諷之意。
實際上"襲"字本身,就有這一層意思,正是強調了襲人再嫁之事。
因為"襲"字,最早在甲骨文的寫法為:上面兩個繁體的龍字,下面為衣字,指龍蛻皮有沿襲之意,"雙龍"即可理解為寶玉和琪官二男,衣為女子,喻一女先後侍二夫之意。
甲骨文的"襲"字
究其花襲人一名,正是言她以柔順面目為掩飾,有傷人之舉的意思。
聯想到襲人與寶玉合歡後的舉止,的確有變俗的趨勢:第十九回襲人母親求告回去吃年茶,她的心思可不簡單。回拿就說贖人回去來捏寶玉,提出三個條件讓他都應下了。
在向王夫人打小報告,襲人得到重視後愈發和寶釵一樣了,勸寶玉用心功名之學。寶玉後來與襲人日漸疏遠了,甚至懷疑是她告密,晴雯才被攆了出去。
襲人為薛寶釵低配版,同其一樣世故老成,城府很深。有學者認為襲人是一個奴性的人物,甚至認為晴雯之死乃至大觀園的查抄,均應歸罪到她頭上。
所以由花襲人改名,珠寶的"珍珠"變成"襲人",也許還有另一種暗示,那就是寶玉曾言清白的女兒是珍珠,嫁了人就成汙濁死魚眼睛了。
感謝閱讀!喜歡《紅樓夢》的朋友,後續會更多相關jc內容,期待您的關注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