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年度彙算多退少補 算一算你能退多少稅

2021-01-10 證券日報

2020-04

17

文 | 包興安

「我剛剛更正了個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申報,退稅為0,變為1800元。」4月17日,在北京工作的劉小姐興奮地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2020年3月1日至6月30日,我國居民個人迎來首次個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隨著各地開通手機個稅App辦理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申報,很多小夥伴都計算著2019年繳稅情況,有人收到了一筆個稅退稅,也有人補繳了一筆稅,也有人退稅為0。

(下圖為劉小姐的申報記錄中的應退稅額)

(下圖為朋友圈中個稅補繳截圖)

(下圖為退稅為0截圖)

2019年1月1日,新個人所得稅法全面實施。這次個人所得稅改革,除了提高「起徵點」、調整稅率表和增加專項附加扣除外,還在我國歷史上首次建立了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對居民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併計算個人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樣有利於平衡不同所得稅負,能更好發揮個人所得稅收入分配調節作用,也與世界絕大部分國家稅制相接軌。由此,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應運而生。

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個稅實行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是個稅改革的一項重要制度設計,目的在於保證個稅申報和徵繳的公平公正性和透明化,讓個人對全年收入和應享受的抵扣政策進行完整梳理,確保收入真實、繳納合理,可以有效避免個人多交稅和偷漏稅,建立個人誠信和有效退稅機制,切實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利和繳稅義務。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個稅法改變了原有的納稅方式,月度預繳後進行年度彙算可以更加精準、全面落實各項稅前扣除和稅收優惠政策,更好保障納稅人的權益。此外,也能相對準確地計算納稅人綜合所得全年應該實際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並不是所有納稅人都必須辦理個稅綜合所得彙算業務,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納稅人在2019年度已依法預繳個人所得稅,且符合下列三種情形之一的,即無須辦理年度彙算,包括納稅人年度彙算需補稅但年度綜合所得收入不超過12萬元的;納稅人年度彙算需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的;納稅人已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一致或者不申請年度彙算退稅的。

為何有人退稅,有人補稅,有人為0呢?專家表示,只要因為平時扣除不足或未申報扣除等原因導致多預繳了稅款,無論收入高低,無論退稅額多少,都可以申請退稅。

劉小姐說,「這幾天,朋友圈都在說退了一筆個稅,但我之前已在個稅App上申報了個稅彙算,顯示退稅為0。今天突然想起,我的房租專項抵扣還沒申報,我又在個稅App上進行了申報,更正了年度彙算申報,退稅變為1800元了。」

根據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住房租金可在稅前扣除。根據租房城市不同,扣除標準分為1500元、1100元、800元三檔。

具體來看,如果是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每月扣除1500元。除以上城市外,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人的城市,則每月扣除11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人(含)的城市,則每月扣除800元。

「個稅退稅表明個人之前年度內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存在多繳、重複徵繳和抵扣不足等問題,在年度清算中讓個人收入和抵扣更加全面合理地體現在個稅繳納計算當中,避免多繳稅。」張依群表示。

據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一般有7種情況可能產生退稅。例如,2019年度綜合所得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但平時預繳過個人所得稅的;2019年度有符合享受條件的專項附加扣除,但預繳稅款時沒有申報扣除的;因年中就業、退職或者部分月份沒有收入等原因,減除費用6萬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企業(職業)年金以及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等扣除不充分的等。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退稅,還有人需要補稅。

張依群表示,補繳稅是因為個人全年收入反映不完整或有遺留,以及個人抵扣項目變化、到期等原因,導致少繳個稅需要清算補繳。退稅為零表明個人收入和抵扣申報和繳稅記錄完全一致,個稅繳納真正合理,不存在退稅和補稅問題。

「在個稅執行過程中,上述三種情況都會正常存在,退稅是國家的責任,補稅是個人的義務,任何人都必須嚴格依法如實納稅。」張依群說。

郭一鳴表示,為了讓納稅人收穫個稅改革紅利,各地稅務機關應該為廣大納稅人創造便利的辦稅條件。同時,廣大納稅人也應該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納稅知識和彙算操作,充分享受個稅改革制度下的紅利所得。

另外,《證券日報》記者獲悉,近期,稅務部門已陸續開展個稅年度彙算申報審核工作,並發現了一些未正確進行申報的典型案例。例如,虛報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故意減少收入申報、虛報減免稅優惠等。稅務機關將對市民的個稅彙算申報數據開展核查、抽查等後續管理,相關資料需留存備查五年。同時,為確保廣大納稅人的合法權益,廣大市民務必認真、仔細、如實填報相關年度彙算申報數據,並對所提交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負責。

製作:劉睿智

審核:蘇詩鈺

編輯:喬川川

終審:彭春來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意見提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放開除個別超大城市外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建立城鎮教育、就業創業、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掛鈎機制,推動公共資源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

相關焦點

  • 2019年度個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實行多退少補
    &nbsp&nbsp&nbsp&nbsp看看你是否滿足個稅退稅條件&nbsp&nbsp&nbsp&nbsp2019年度個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實行多退少補&nbsp&nbsp&
  • 多退少補 我國稅收史上首次個稅年度彙算開啟
    央廣網北京4月12日消息(記者劉柏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你報稅了嗎」成為近期社交媒體上的熱議。我國稅收史上首次個稅年度彙算正式開啟,多省份已陸續開放了網上辦理渠道,北京也在10日開通了手機端遠程辦稅功能。什麼情況可以「退」、什麼情況需要「補」?
  • 你今年繳納的個稅即將「多退少補」
    12月14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對外發布公告,明確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有關政策;同日,國家稅務總局公布關於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的公告(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徵求意見。在預繳稅款基礎上多退少補2019年1月1日,新修改的個人所得稅法全面實施。
  • 個稅開始多退少補,有人退了上千元,看看你能退多少?
    「趕緊去查詢一下,看看自己能退多少。」 隨著我國稅收史上首次個稅彙算清繳啟動,不少人在微信群裡曬出了退稅「成績單」:有的人退了幾十元,有的居然退了幾千元。當然,還有的人交的稅不夠,需要補繳。 「別的小夥伴都辦理退稅了,我們這兒怎麼還沒開始?」
  • 金華個稅年度彙算開始,多退少補,手機就能辦!
    金華個稅年度彙算開始,多退少補,手機就能辦! 國家稅務總局浙江省稅務局關於開通手機個人所得稅APP綜合所得年度彙算功能的通告
  • 個稅「多退少補」你退了多少?
    很多小夥伴曬出了自己個稅退稅的金額,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有人甚至收到了6000多元的退稅。網友直呼「退稅真香」「天降橫財,夠吃頓火鍋了」。不過,也有小夥伴需要補稅。為什麼會有「多退少補」?因為個稅史上首次年度彙算開始了。
  • 多退少補!2019年個稅彙算清繳要來了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44號,以下簡稱《公告》),明確今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將採取多退少補的方式,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並對哪些人需要辦理年度彙算、納稅人可通過什麼渠道辦理年度彙算等熱點問題進行了解讀。
  • 個稅「多退少補」,你退了多少?
    &nbsp&nbsp&nbsp&nbsp很多小夥伴曬出了自己個稅退稅的金額,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有人甚至收到了6000多元的退稅。網友直呼「退稅真香」「天降橫財,夠吃頓火鍋了」。不過,也有小夥伴需要補稅。&nbsp&nbsp&nbsp&nbsp為什麼會有「多退少補」?因為個稅史上首次年度彙算開始了。
  • 你的個稅可以多退少補啦!只需這樣操作→
    來源:金投網2019年度個稅可「多退少補」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關於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事項的公告》,依據稅法規定,2019年度結束後,納稅人需要匯總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的收入額
  • 個稅年度彙算月底截止,你自查了嗎?記得「多退少補」!
    今年,因為我國採用了新的個人所得稅計算方式,所以在對2019年度的收入進行個稅彙算清繳的時候,很多人出現了需要退稅或者補稅的情況。而此次,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將截止到6月底,在此我們提醒廣大市民可以通過"個人所得稅"手機客戶端,進行查看和申報。
  • 自動計算,多退少補,京津冀地區個稅年度彙算工作啟動
    自動計算,多退少補,京津冀地區個稅年度彙算工作啟動
  • 個稅開始多退少補,有人退稅6000多元!退補多少錢怎麼算...
    簡單來說就是「合併全年收入,按年計算稅款」,然後多退少補。個稅改革後,個稅的計算方法發生了改變,即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4項所得合併為「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稅。● 具體計算公式如下:2019年度彙算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019年已預繳稅額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以下7種情況可退稅公式看不懂?
  • 彙算清繳開始 個稅實行多退少補
    近日,2019年個稅彙算清繳已經成為眾多納稅人關注的熱點,更有網友曬出退稅截圖。4月3日,記者來到靈石縣天石廣場辦稅服務大廳了解靈石縣近期的個稅彙算清繳情況。據了解,為方便納稅人,稅務機關為納稅人提供高效、快捷的網絡辦稅渠道,納稅人可優先通過網上稅務局以及手機個人所得稅App辦理年度彙算,稅務機關將按規定為納稅人提供申報表預填服務;不方便通過上述方式辦理的,可以通過郵寄方式或到辦稅服務廳辦理。
  • 2019年個稅年度彙算怎麼回事?有人退有人補是什麼原因?
    原標題:2019年個稅年度彙算「刷屏」有人退有人補玄機在這裡!彙算結束之後讓我們先暫時從退稅的喜悅與補繳的悲傷中走出回過頭來看看為什麼我們能夠通過申請獲得退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究竟是什麼?
  • 個稅「多退少補」背後的所以然
    作者:王梓佩  最近,「你辦退稅了嗎?」成為很多人討論的話題。從2020年3月到6月底,個人所得稅手機APP提供居民個人2019年度綜合所得年度彙算申報服務。
  • 個稅開始多退少補!有人退稅6000多元,攻略請收好→
    快來一起看看吧↓↓↓這些情況必須進行彙算浙江金瑞稅務師事務所副所長餘海濤說,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以下簡稱年度彙算)簡單理解就是「查漏補缺、匯總收支、按年算帳、多退少補」。每年3-6月對上一年度進行彙算,今年因為疫情,國稅總局之前暫停了這項工作。為什麼要進行年度彙算?
  • 個稅開始多退少補,有人退稅6000多元
    這些地方已開通手機APP彙算  近期,越來越多的省市開始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  簡單來說就是「合併全年收入,按年計算稅款」,然後多退少補。  個稅改革後,個稅的計算方法發生了改變,即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4項所得合併為「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稅。
  • 個稅開始多退少補,教師資格證也可以退稅,這筆錢不要錯過
    教師資格證也可以退稅了,你知道嗎?4月1日起,全國各省市已經開放了彙算清繳辦理渠道,「個人所得稅」手機APP端和網頁WEB端都可以進行辦理。年收入不超過12萬可免個稅彙算清繳。簡言之,假如你擁有以上證書,你就可以辦理退稅。
  • 個稅「多退少補」,讓工薪族更有獲得感
    因為個稅史上首次年度彙算開始了。很多小夥伴曬出了自己個稅退稅的金額,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有人甚至收到了6000多元的退稅。網友直呼「退稅真香」「天降橫財,夠吃頓火鍋了」。不過,也有小夥伴需要補稅。特別是,全國各地開始啟動個稅史上首次年度彙算,釋放出「多退少補」利好消息,有人退稅多達6000元,令人振奮。可見,雖然國家稅收減少萬億元,但卻換來了老百姓收入增長和安居樂業,進一步彰顯了政府讓利於民。  事實上,個稅徵收問題,說到底還是一個「分蛋糕」的問題,即社會財富如何通過兩次分配過程,達到公平和效率的最佳切合點。公平和效率是內在統一的,唯有公平的分配,才能達到有效率的經濟。
  • 個稅年度彙算清繳多退少補 七種情形明年可申請退稅
    稅務部門介紹,一般來講,只要市民平時已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不一致,都需要辦理年度彙算。首先納稅人可向扣繳單位提出要求,單位有責任將已發放的收入和已預繳稅款等情況告訴納稅人;其次是納稅人可以登錄電子稅務局網站,查詢本人2019年度的收入和納稅申報記錄;第三是2020年3月彙算前,稅務機關將通過網上稅務局(包括個人所得稅手機APP、網頁端等),根據一定規則為納稅人提供申報表預填服務,系統會自動計算出應補或應退稅款,納稅人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符合豁免政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