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
17
文 | 包興安
「我剛剛更正了個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申報,退稅為0,變為1800元。」4月17日,在北京工作的劉小姐興奮地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2020年3月1日至6月30日,我國居民個人迎來首次個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隨著各地開通手機個稅App辦理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申報,很多小夥伴都計算著2019年繳稅情況,有人收到了一筆個稅退稅,也有人補繳了一筆稅,也有人退稅為0。
(下圖為劉小姐的申報記錄中的應退稅額)
(下圖為朋友圈中個稅補繳截圖)
(下圖為退稅為0截圖)
2019年1月1日,新個人所得稅法全面實施。這次個人所得稅改革,除了提高「起徵點」、調整稅率表和增加專項附加扣除外,還在我國歷史上首次建立了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對居民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併計算個人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樣有利於平衡不同所得稅負,能更好發揮個人所得稅收入分配調節作用,也與世界絕大部分國家稅制相接軌。由此,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應運而生。
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個稅實行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是個稅改革的一項重要制度設計,目的在於保證個稅申報和徵繳的公平公正性和透明化,讓個人對全年收入和應享受的抵扣政策進行完整梳理,確保收入真實、繳納合理,可以有效避免個人多交稅和偷漏稅,建立個人誠信和有效退稅機制,切實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利和繳稅義務。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個稅法改變了原有的納稅方式,月度預繳後進行年度彙算可以更加精準、全面落實各項稅前扣除和稅收優惠政策,更好保障納稅人的權益。此外,也能相對準確地計算納稅人綜合所得全年應該實際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並不是所有納稅人都必須辦理個稅綜合所得彙算業務,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納稅人在2019年度已依法預繳個人所得稅,且符合下列三種情形之一的,即無須辦理年度彙算,包括納稅人年度彙算需補稅但年度綜合所得收入不超過12萬元的;納稅人年度彙算需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的;納稅人已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一致或者不申請年度彙算退稅的。
為何有人退稅,有人補稅,有人為0呢?專家表示,只要因為平時扣除不足或未申報扣除等原因導致多預繳了稅款,無論收入高低,無論退稅額多少,都可以申請退稅。
劉小姐說,「這幾天,朋友圈都在說退了一筆個稅,但我之前已在個稅App上申報了個稅彙算,顯示退稅為0。今天突然想起,我的房租專項抵扣還沒申報,我又在個稅App上進行了申報,更正了年度彙算申報,退稅變為1800元了。」
根據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住房租金可在稅前扣除。根據租房城市不同,扣除標準分為1500元、1100元、800元三檔。
具體來看,如果是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每月扣除1500元。除以上城市外,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人的城市,則每月扣除11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人(含)的城市,則每月扣除800元。
「個稅退稅表明個人之前年度內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存在多繳、重複徵繳和抵扣不足等問題,在年度清算中讓個人收入和抵扣更加全面合理地體現在個稅繳納計算當中,避免多繳稅。」張依群表示。
據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一般有7種情況可能產生退稅。例如,2019年度綜合所得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但平時預繳過個人所得稅的;2019年度有符合享受條件的專項附加扣除,但預繳稅款時沒有申報扣除的;因年中就業、退職或者部分月份沒有收入等原因,減除費用6萬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企業(職業)年金以及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等扣除不充分的等。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退稅,還有人需要補稅。
張依群表示,補繳稅是因為個人全年收入反映不完整或有遺留,以及個人抵扣項目變化、到期等原因,導致少繳個稅需要清算補繳。退稅為零表明個人收入和抵扣申報和繳稅記錄完全一致,個稅繳納真正合理,不存在退稅和補稅問題。
「在個稅執行過程中,上述三種情況都會正常存在,退稅是國家的責任,補稅是個人的義務,任何人都必須嚴格依法如實納稅。」張依群說。
郭一鳴表示,為了讓納稅人收穫個稅改革紅利,各地稅務機關應該為廣大納稅人創造便利的辦稅條件。同時,廣大納稅人也應該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納稅知識和彙算操作,充分享受個稅改革制度下的紅利所得。
另外,《證券日報》記者獲悉,近期,稅務部門已陸續開展個稅年度彙算申報審核工作,並發現了一些未正確進行申報的典型案例。例如,虛報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故意減少收入申報、虛報減免稅優惠等。稅務機關將對市民的個稅彙算申報數據開展核查、抽查等後續管理,相關資料需留存備查五年。同時,為確保廣大納稅人的合法權益,廣大市民務必認真、仔細、如實填報相關年度彙算申報數據,並對所提交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負責。
製作:劉睿智
審核:蘇詩鈺
編輯:喬川川
終審:彭春來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意見提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放開除個別超大城市外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建立城鎮教育、就業創業、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掛鈎機制,推動公共資源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