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母是藏傳佛教出家女性中較為特殊的尼增,亦是藏傳佛教所獨有的一種歷史產物,在出家女性中享有很高地位。
業印母不同與一般的尼僧,她們道行高深,佛學功底深厚,具有一定的成就,是某高僧大德依止的秘密佛母。值得說明的是,業印母作為藏傳佛教出家女性的一種類型,並非藏傳佛教每個宗派都所擁有,她主要產生於藏傳佛教的寧瑪派、噶舉派等早期形成的幾大宗派。在藏傳佛教的格魯派尼僧中,沒有身為業印母的女眾,因為格魯派高僧不依止業印母。
一、業印母在藏地的產生及其意義
從8世紀始,業印母產生於吐蕃藏地。吐蕃藏王赤松德贊時期,延請蓮花生大師進藏傳法,蓮花生大師為了能使佛教密宗在吐蕃藏地得以傳播,便以吐蕃藏王赤松德贊之妃卡欽薩益西措傑作為多傑帕姆佛母之化身,收攝為弟子,開啟吐蕃藏地佛教密法之門。由此王妃卡欽薩益西措傑步入佛門,從蓮花生大師剃度出家,並作為蓮花生大師的業印母,學法、傳法,成為蓮花生大師的教法之主與寧瑪派始祖佛母,這便是吐蕃藏地和藏傳佛教史上最早的業印母。
業印母是相對密乘而言的,她產生的理論淵源於密宗的佛母本尊說。她與一些修持密乘的上師喇嘛之妻有著本質的區別。從稱謂而言,業印母,藏語為「夏加瑪」或「森英」,意即「業印母」或「秘密佛母」;上師喇嘛之妻,即活佛之妻,藏語稱「柔瑪」,即明妃等。業印母,只有修道、得道、道行到家、密法境界很高的修持者才能充當,並非每一位出家尼姑均可享受這一殊榮;而上師喇嘛之妻,在道行上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然而,不論是學界,還是社會上,往往將業印母與明妃混為一談,對什麼是業印母,什麼是明妃,不甚了解,且主觀臆斷,妄加論說。
業印母在藏傳佛教中代表的是密宗的佛母本尊。她從密宗的內、外、密三象徵著不同的意義。寧瑪派大圓滿經典《白雲起歌》云:「身之中央住有三脈,位於脊椎近邊,右為白色血脈,左為紅色精脈,中為藍灰中脈,其之中央住有『嘎底金脈』,即『諸金脈』之稱的光明珠勝不變之大脈,在其中間,右邊運行白色精氣,左邊運行紅色血氣,中間運行風氣,所以,由此形成無分別四分。此又於本性從三脈運行陰、陽、中性之風。但是,部分卻攝於二精血無分別中性之風,故此稱謂『中脈行風』。於此種與風進入時,且示現樂明不分別之三相與三光明,而其精血集聚於光脈之故,便稱之為『示現不可思議之光明』。這些命根要點為大秘密義難以領悟之安住位。在中脈之中央光明之脈中,住有根俱成光明之明點。在四脈輪,即頂間大樂脈輪,有三十二脈瓣;喉間受用輪,有十六脈瓣;心間法車侖,有八脈瓣;臍間變化輪,有六十四脈瓣。凡從即彼血脈中所分離的皆流白色精氣,凡從精脈中所分離的皆流紅色血氣,凡從中脈中所分離的皆行風,而且從光明中分離的四脈輪之中央有微細光脈,於此住有光之明點與光芒。微細支脈為七萬二千。」
從密宗大圓滿「三脈、四脈輪」的理論來說,其中三脈:血脈、精脈、中脈,男、女位置不同,如血脈,男在中脈之左,女在中脈之右。依此,從三脈而言,業印母代表的是血脈,其本性為智慧分,象徵智慧。從三脈陰、陽、中性來說,她代表的是陰,運行陰之風,以修行平衡陰陽之風氣,陰陽兩相對應。我們在寺院裡看到的佛父、佛母合身像,其理論亦源於此,她代表的是方便智慧,即菩提心、空性慧,及平衡陰陽之規律,並不是那些任憑各自的淺識陋見所說的什麼「性崇拜」等,而代表的是藏傳佛教密宗一種理論和修持,可以說是藏傳佛教密宗一種哲學觀點的象徵。
二、業印母的類型及其生活模式
業印母自8世紀在吐蕃藏地產生以後,隨著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情況而發生相應變化。據《止貢法嗣》記載:被奉為止貢替寺的護法女神之金剛空行母化身的曲吉卓瑪,簡稱止貢阿齊卓瑪,從前藏來到康區依止寧瑪派大瑜伽師阿美次成嘉措修持密法,並持家嗣後,為阿美次成嘉措大師的業印母。因為她不是阿美次成嘉措大師最初的業印母,故名阿齊曲吉卓瑪。「阿齊」意即阿美次成嘉措大師後來的業印母,曾獲得共同與不共諸殊勝成就,有許多弟子。12世紀後期,其重孫仁欽貝,即止貢噶舉的創立者,於1179年在今拉薩市墨竹工卡縣止貢地方建立止貢替寺,將其祖母曲吉卓瑪奉為止貢替寺的最高護法女神。其塑像迄今在止貢噶舉的道場均有供奉,幾百年來被世人所膜拜。又如,第一世桑頂多傑帕姆·傑增卻吉仲美女活佛(約1424~1458年)15歲時依止珀東派始祖法王珀東·確列南傑大師,出家為尼,並隨從珀東·確列南傑大師修得經、律、論三藏,並授受諸多灌項及密訣等教授,成為田東·確列南傑大師的親近心傳弟子及其業印母。《珀東班欽傳》中云:「在所有弟子中,最優秀、最殊勝、秉承護特珀東密庫者,就是卻吉仲美:她就是瑜伽母金剛亥母的變化身。」又稱頌道:「所有正覺生身之佛母,金剛亥母密庫之持母,以作比丘尼著稱於世,化身之舞密庫作受持。」②她成為珀東·確列南傑大師的教法之主和珀東教法的主要傳承者,也是藏傳佛教史上著名的女上師之一。
但是,業印母這一特殊角色不是每一位出家尼眾或女眾都能充當的。據《洛絨史籍》記載:「噶舉派始祖瑪爾巴大師為了修持《薄伽梵喜金剛九神壇城瑜伽法》,迎娶達麥瑪、賽吉、覺姆潔普、隆色霍熱、寧脈桑波、夏彤瑪等九位覺姆,她們都具有空行母之相,智慧、慈悲,通曉密法『金剛乘』。每位覺姆雖然都獲得了各種不同的成就,但是,其中只有達麥瑪一人真正成為業印母或秘密佛母。」③由此說明,做一名「業印母」或「秘密佛母」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和要求,可以說真正成為一名「業印母」或「秘密佛母」,見、修、行三者均要達到一定的境界。
總之,業印母作為藏傳佛教一定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的歷史產物,曾為藏傳佛教密宗的繼承或傳承作出過特殊的貢獻。50年代,在藏地還有諸如第十五世噶瑪噶舉活佛的業印母空行母烏金措姆等著名業印母。空行母烏金措姆曾為今拉薩當雄縣羊八井噶洛尼姑寺的尼僧,被第十五世噶瑪噶舉活佛認定為空行母的化身。1922年第十五世噶瑪噶舉活佛圓寂後,在楚布寺後山頂上的白瑪瓊宗修行地閉關修行達十年之久,直至1932年第十六世噶瑪噶舉活佛坐床。1958年,她隨第十六世噶瑪噶舉活佛外出,1970年左右在錫金圓寂。從20世紀後半期以後,藏族地區不曾出現業印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