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中出家的女性叫什麼?看看他們在寺廟如何生活

2021-01-11 梵林國際

印母是藏傳佛教出家女性中較為特殊的尼增,亦是藏傳佛教所獨有的一種歷史產物,在出家女性中享有很高地位。

業印母不同與一般的尼僧,她們道行高深,佛學功底深厚,具有一定的成就,是某高僧大德依止的秘密佛母。值得說明的是,業印母作為藏傳佛教出家女性的一種類型,並非藏傳佛教每個宗派都所擁有,她主要產生於藏傳佛教的寧瑪派、噶舉派等早期形成的幾大宗派。在藏傳佛教的格魯派尼僧中,沒有身為業印母的女眾,因為格魯派高僧不依止業印母。

一、業印母在藏地的產生及其意義

從8世紀始,業印母產生於吐蕃藏地。吐蕃藏王赤松德贊時期,延請蓮花生大師進藏傳法,蓮花生大師為了能使佛教密宗在吐蕃藏地得以傳播,便以吐蕃藏王赤松德贊之妃卡欽薩益西措傑作為多傑帕姆佛母之化身,收攝為弟子,開啟吐蕃藏地佛教密法之門。由此王妃卡欽薩益西措傑步入佛門,從蓮花生大師剃度出家,並作為蓮花生大師的業印母,學法、傳法,成為蓮花生大師的教法之主與寧瑪派始祖佛母,這便是吐蕃藏地和藏傳佛教史上最早的業印母。

業印母是相對密乘而言的,她產生的理論淵源於密宗的佛母本尊說。她與一些修持密乘的上師喇嘛之妻有著本質的區別。從稱謂而言,業印母,藏語為「夏加瑪」或「森英」,意即「業印母」或「秘密佛母」;上師喇嘛之妻,即活佛之妻,藏語稱「柔瑪」,即明妃等。業印母,只有修道、得道、道行到家、密法境界很高的修持者才能充當,並非每一位出家尼姑均可享受這一殊榮;而上師喇嘛之妻,在道行上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然而,不論是學界,還是社會上,往往將業印母與明妃混為一談,對什麼是業印母,什麼是明妃,不甚了解,且主觀臆斷,妄加論說。

業印母在藏傳佛教中代表的是密宗的佛母本尊。她從密宗的內、外、密三象徵著不同的意義。寧瑪派大圓滿經典《白雲起歌》云:「身之中央住有三脈,位於脊椎近邊,右為白色血脈,左為紅色精脈,中為藍灰中脈,其之中央住有『嘎底金脈』,即『諸金脈』之稱的光明珠勝不變之大脈,在其中間,右邊運行白色精氣,左邊運行紅色血氣,中間運行風氣,所以,由此形成無分別四分。此又於本性從三脈運行陰、陽、中性之風。但是,部分卻攝於二精血無分別中性之風,故此稱謂『中脈行風』。於此種與風進入時,且示現樂明不分別之三相與三光明,而其精血集聚於光脈之故,便稱之為『示現不可思議之光明』。這些命根要點為大秘密義難以領悟之安住位。在中脈之中央光明之脈中,住有根俱成光明之明點。在四脈輪,即頂間大樂脈輪,有三十二脈瓣;喉間受用輪,有十六脈瓣;心間法車侖,有八脈瓣;臍間變化輪,有六十四脈瓣。凡從即彼血脈中所分離的皆流白色精氣,凡從精脈中所分離的皆流紅色血氣,凡從中脈中所分離的皆行風,而且從光明中分離的四脈輪之中央有微細光脈,於此住有光之明點與光芒。微細支脈為七萬二千。」

從密宗大圓滿「三脈、四脈輪」的理論來說,其中三脈:血脈、精脈、中脈,男、女位置不同,如血脈,男在中脈之左,女在中脈之右。依此,從三脈而言,業印母代表的是血脈,其本性為智慧分,象徵智慧。從三脈陰、陽、中性來說,她代表的是陰,運行陰之風,以修行平衡陰陽之風氣,陰陽兩相對應。我們在寺院裡看到的佛父、佛母合身像,其理論亦源於此,她代表的是方便智慧,即菩提心、空性慧,及平衡陰陽之規律,並不是那些任憑各自的淺識陋見所說的什麼「性崇拜」等,而代表的是藏傳佛教密宗一種理論和修持,可以說是藏傳佛教密宗一種哲學觀點的象徵。

二、業印母的類型及其生活模式

業印母自8世紀在吐蕃藏地產生以後,隨著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情況而發生相應變化。據《止貢法嗣》記載:被奉為止貢替寺的護法女神之金剛空行母化身的曲吉卓瑪,簡稱止貢阿齊卓瑪,從前藏來到康區依止寧瑪派大瑜伽師阿美次成嘉措修持密法,並持家嗣後,為阿美次成嘉措大師的業印母。因為她不是阿美次成嘉措大師最初的業印母,故名阿齊曲吉卓瑪。「阿齊」意即阿美次成嘉措大師後來的業印母,曾獲得共同與不共諸殊勝成就,有許多弟子。12世紀後期,其重孫仁欽貝,即止貢噶舉的創立者,於1179年在今拉薩市墨竹工卡縣止貢地方建立止貢替寺,將其祖母曲吉卓瑪奉為止貢替寺的最高護法女神。其塑像迄今在止貢噶舉的道場均有供奉,幾百年來被世人所膜拜。又如,第一世桑頂多傑帕姆·傑增卻吉仲美女活佛(約1424~1458年)15歲時依止珀東派始祖法王珀東·確列南傑大師,出家為尼,並隨從珀東·確列南傑大師修得經、律、論三藏,並授受諸多灌項及密訣等教授,成為田東·確列南傑大師的親近心傳弟子及其業印母。《珀東班欽傳》中云:「在所有弟子中,最優秀、最殊勝、秉承護特珀東密庫者,就是卻吉仲美:她就是瑜伽母金剛亥母的變化身。」又稱頌道:「所有正覺生身之佛母,金剛亥母密庫之持母,以作比丘尼著稱於世,化身之舞密庫作受持。」②她成為珀東·確列南傑大師的教法之主和珀東教法的主要傳承者,也是藏傳佛教史上著名的女上師之一。

但是,業印母這一特殊角色不是每一位出家尼眾或女眾都能充當的。據《洛絨史籍》記載:「噶舉派始祖瑪爾巴大師為了修持《薄伽梵喜金剛九神壇城瑜伽法》,迎娶達麥瑪、賽吉、覺姆潔普、隆色霍熱、寧脈桑波、夏彤瑪等九位覺姆,她們都具有空行母之相,智慧、慈悲,通曉密法『金剛乘』。每位覺姆雖然都獲得了各種不同的成就,但是,其中只有達麥瑪一人真正成為業印母或秘密佛母。」③由此說明,做一名「業印母」或「秘密佛母」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和要求,可以說真正成為一名「業印母」或「秘密佛母」,見、修、行三者均要達到一定的境界。

總之,業印母作為藏傳佛教一定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的歷史產物,曾為藏傳佛教密宗的繼承或傳承作出過特殊的貢獻。50年代,在藏地還有諸如第十五世噶瑪噶舉活佛的業印母空行母烏金措姆等著名業印母。空行母烏金措姆曾為今拉薩當雄縣羊八井噶洛尼姑寺的尼僧,被第十五世噶瑪噶舉活佛認定為空行母的化身。1922年第十五世噶瑪噶舉活佛圓寂後,在楚布寺後山頂上的白瑪瓊宗修行地閉關修行達十年之久,直至1932年第十六世噶瑪噶舉活佛坐床。1958年,她隨第十六世噶瑪噶舉活佛外出,1970年左右在錫金圓寂。從20世紀後半期以後,藏族地區不曾出現業印母。

相關焦點

  • 藏傳佛教中的「九宮八卦」圖
    作為藏傳佛教傳播的核心區域,藏區為什麼會出現道家文化特色的「九宮八卦」圖案,並以此作為護身符?而且從佛教理論而言,佔卜、算卦等是佛經明文禁止出家比丘不許從事的活動,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這要從兩方面說起。首先,從佛教理論方面而言,因果律是佛教的核心理論,佛教不鼓勵問卦、觀星類的佔卜行為,但並不否認這種活動在世俗層面上的作用和意義。
  • 女性生理期,可以去寺廟拜佛嗎?
    顯然這種民間的說法是不成立的,如果生理期的女性不能去寺廟,那對於常年在寺廟裡的女性,或者是已經出家的比丘尼來說,難道他們還要每個月都從寺廟裡搬出來幾天嗎?
  • 關於佛教的派系劃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說藏傳佛教就是密宗
    我們知道,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也被人俗稱黃廟和青廟。它們有各自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和生活習俗,也存在一些的不同。現如今,漢藏佛教兩者卻在五臺山共同存在,那兩者之間到底是青中有黃,還是黃中有青呢?還是各念各經,互不來往呢?千僧齋會,是五臺山一個傳統的佛事活動,法會設在藏傳寺廟羅睺寺,屆時山上所有四眾弟子,誦經念佛、虔誠頂禮。
  • 這八大藏傳佛教法器,你都知道嗎?
    佛教法器是僧侶用來舉行佛教活動和佛教儀式的器物。佛法賦予它們特殊的作用,使它們不再是普通的物體,而是更加神聖和莊嚴。藏傳佛教法器有很多種,各種儀器的使用、大小也不同,例如祈禱輪、念珠、海螺等。他們中的大多數借用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並增加了自己的特色。
  • 去西藏旅遊,兩位藏傳佛教大師和四大教派你一定要知道
    我國佛教的類別按語系進行劃分可分為漢傳佛教、南傳上座部佛教和藏傳佛教三類。這裡的語系是指佛經使用的語言,比如南傳上座部佛教,使用的佛學經典是用巴利語書寫的;藏傳佛教,使用的佛學經典是用藏語書寫的。多吉扎寺首先說說寧瑪派,因僧人戴紅色的僧帽又俗稱「紅教」,是藏傳佛教各教派中歷史最悠久的。寧瑪派的創始人蓮花生大師,是印度烏仗那國人,是印度佛教史上最偉大的成就者之一。蓮花生大師是你一定要記住的第一位藏傳佛教大師。
  • 雲南這座寺廟,是古建築中的一朵「奇葩」,而且不需要門票
    雲南相對靠近東南亞很多國家,是中國通往南亞和東南亞的主要門戶,所以領土內很多地方都受到一點外來文化的影響,雲南德宏有一個芒市,意為「黎明明之城」,據說釋迦牟尼佛是那一年來到這裡的,他到這裡的時候天剛剛亮,因此得名,在傣語中的意思是「勐煥」,雖然在雲南很多旅遊城市中知名度不高,但也有一些文化遺產和很多文物古蹟
  • 藏傳佛教藝術東漸與漢藏藝術風格的形成
    丹鬥寺緊鄰炳靈寺,是丹巴饒賽大師駐錫之地,是漢地佛教激發藏傳佛教後弘期下路弘傳的聖地,在藏傳佛教藝術發展史中佔有重要地位。這次傳播在藏傳繪畫史乃至整個中國美術史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是西夏人憑藉他們對儒家文化的領悟和對漢地文明的精深見解、對佛教藝術的高度虔誠將藏傳美術與漢地藝術水乳交融地聯繫在一起,從而架起西藏藝術進入中原的橋梁,拉開了元代漢藏藝術空前規模交流的序幕。
  • 佛教:女性進入寺廟,不可做的兩件事,你知道嗎?
    我們去寺廟裡,見到女性燒香拜佛的人總是要比男性多,那是因為女人的痛苦往往要比男人更多,而佛教所解決的問題,正是關於如何遠離痛苦的問題,所以女性經常到寺廟燒香拜佛就不為奇怪了。 作為女性人群來說,進入寺廟以後一定要注意這兩點,以免在自己無知的情況下造業惡業。
  • 女性去寺廟拜佛,這些「禁忌」,一定要注意!
    寺廟是一個莊嚴而又神聖的地方,如果你是女性,進入寺廟時,這些禁忌,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因為無知而造下惡業。 因為寺廟裡修行的出家人,大多都是男性,所以女性去寺廟時,就要更加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和言行舉止,以免引起他人的邪思邪念,破壞了出家人的修行。
  • 藏傳佛教「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六字真經或六字大明咒,是藏傳佛教誦咒「嗡、嘛、呢、叭、咪、吽」六個字。據說是佛教秘密蓮花部之根本真言。②他還認為藏傳佛教文化中,不僅引進了印度密教的「六字真言」,同時也引進了密教的「紅蓮花上的寶珠」圖案,其形象很生動,往往作為佛堂的壁畫裝飾。趙櫓先生還對「紅蓮花上的寶珠」圖案的造型,內容及象徵意義作了獨特的研究。足見「六字真言」涵納藏傳佛教義理之精髓,象徵藏傳佛教法輪常轉。藏傳佛教徒常念六字真言,恰如內地佛教徒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 東北藏傳佛教第一寺,供64斤純金「大黑天」,失蹤半個世紀成謎
    時至今日,這裡仍保留著許多極具觀賞價值的古蹟,其中位於和平區皇寺廣場東側的實勝寺,是清軍入關前盛京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釋聖寺全稱"蓮花淨土釋聖寺",全寺坐北朝南,佔地7000多平方米,建築宏偉,氣勢壯觀。作為清代東北地區建立的第一座正規藏傳佛教寺院,雖然規模不如最鼎盛時期,但由於地處繁華的城市中心,香火一直鼎盛。
  • 藏傳佛像是如何傳入中國的?
    公元7世紀初,尼泊爾佛像藝術開始在西藏地區萌生蔓延,而後松贊幹布統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以拉薩為中心的吐蕃王朝,後歷經二百餘年歷史出現九位贊普,除最後一位朗達瑪毀佛外,其他都不同程度的信佛或扶植佛教。這一時期,學術界稱為藏傳佛教的「前弘期」。
  • 藏傳佛教首席財神:黃財神
    黃財神像(圖片來源:資料圖)黃財神是藏傳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養的護法,因其曾經發願:庇護所有貧苦眾生,令他們在修行途中不因資糧匱乏而退失菩提心,助益一切有情,且其身膚黃色,故被世人稱為黃財神。黃財神其實就是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天王(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說金剛手菩薩為救度、消除眾生之貧乏窮困,化現財神臧巴拉。)。按佛經記載,他住在須彌山北面的黃金對綞,曾受佛陀委託,在未來邪見王毀滅佛法時,將出世護法佛教,由於他常守護在佛陀周圍,聽聞佛法較多,所以又得名「多聞天王」,而他的「施財天」身份和職能卻在漢傳佛教中鮮為人知。
  • 揭開「藏傳天珠」的傳說與製作工藝的神秘面紗
    原因有兩點:一、是真正的藏傳佛教的天珠都是從寺廟裡出來的,先不說產量,就是一般人也沒有渠道接觸到它,更別說擁有了。這就增加了天珠的神秘色彩和追捧。二、因為有2個標榜在那裡屹立不倒,一個是天珠收藏大佬楊先生,一位是功夫影星李先生,把天珠的價格帶到了風生水起的地步,讓中下遊的玩家望而卻步。
  • 縷縷佛香訴虔誠 細數長安城裡的那些佛教寺廟
    語言與文字不過只是佛教文化為今人留下的寶貴財富之一,佛教中的建築,文學,繪畫與音樂同樣也是古人為今人留下的不可多得的智慧成果。講一城故事,樹一城品牌,小城故事今日就帶您走進一個佛教寺廟中的西安,領略其中那不一樣的佛緣、人緣和文化緣。西安的佛教寺廟大致可分為兩個區域,有的落於鬧市之中整日可享受遊客如織的待遇,有的則偏於秦嶺深處偶有人往也多是慕名而至。
  • 佛教和犯太歲
    太歲屬於道教、道教方向的漢族民間信仰,並不來自佛教。在佛陀年代,社會主流是印度教。我們知道,印度文明對星相同樣有信仰和很深的研究。所以,原始佛教基本承認星相、年月日時對人有影響,但不是很重視,充其量頂多只能說是承認有這回事,但不怎麼鼓勵去琢磨。
  • 佛法教人放下貪慾,為什麼佛教還會有財神?
    很多佛學典籍或佛學故事中都教人們放下心中的貪念,放下對權力、金錢、女色的執著。既然這樣為什麼佛教中也有財神呢?  佛教中的財神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佛教中的財神都有哪幾位:  一日到了玉泉山,這種怨氣戾氣被寺廟中的的普淨高僧聽見,就告訴關羽:「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爽。然則顏良、文丑,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頭,又將向誰索耶?」關羽聽後默默不語,從此關羽受點化開悟,保護來往的平民百姓,守護一方平安,因此被後人奉為「武聖」和「關帝」。後關羽被佛教接納,封為伽藍菩薩。
  • 西藏偏遠的紅教寺廟,竟是每年藏曆年表出處,還以書法和藏香聞名
    喜歡西藏的人自然會對藏傳佛教有一定的了解。畢竟這是西藏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西藏同胞的信仰和精神支柱之一。但是,很多人對藏傳佛教的理解實際上停留在非常一般的階段。事實上,藏傳佛教下面有很多派別。特別是紅教寧瑪派、白橋加格派、華僑、沙迦派、黃橋格魯派被譽為藏傳佛教的「四大傳承」,其中紅教寧瑪派是藏傳佛教最古老的派別。各派都有自己所屬的寺廟,寧瑪派也不例外。我國寧馬派的寺廟共有753個,所有派別第二,近一半在西藏自治區內。其中許多著名的大使都是寧馬派的寺廟。例如,人們熟知的西藏第一師山藝師。
  • 佛教和基督教的「救贖」:如何擺脫生活中的「苦難」或「罪過」?
    佛教講「苦」,基督教講「罪」,這是兩者最大和最明顯的區別了。無論是「苦」還是「罪」,都是世人所面對的最大困境,也是人類不自由的表現,只有徹底擺脫之,世人才能過上完美和真正幸福的生活,並最終獲得自由。這是佛教和基督教的共同看法,也是他們的共同立場。
  • 藏傳佛教吉祥八寶:寓意吉祥喜慶
    《吉祥八清靜圖》(圖片來源:西藏人文地理)吉祥八圖寶瓶狀(圖片來源:西藏人文地理)《吉祥八清靜圖》,亦稱八吉祥徽、八端瑞、吉祥八寶圖,藏語稱「扎西達吉」,是藏族民間傳統美術中最常見而又被賦予深刻內涵和吉祥喜慶喻意的一組組合裝飾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