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我恨你,別離開我」,邊緣性人格障礙,讓幸福越來越遠
在眾多的心理疾病中,有一種新型病會讓人遠離幸福,它就是邊緣型人格障礙,也被稱為情緒不穩定型人格障礙,英文簡稱BPD。據統計,100人裡有6%的人患有此病,而這類病是臨床上一種複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常常會造成患者的社會功能損害。患有BPD的人通常異常熱情,理想主義,快樂和充滿愛心,但可能會因焦慮,沮喪,內/羞愧,擔憂,憤怒等,感到不知所措。
-
實用心理學:缺少關愛導致的依賴型人格和迴避型人格有哪些特徵?
從小缺少愛的成長環境,會使她向依賴型人格或迴避型人格發展。依賴型人格與迴避型人格是心理學中的兩種障礙性人格體現。依賴型人格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童年時期強烈的「失落感」和「被遺忘感」。他們在生活中會表現出強烈的依賴性,經常感覺到無助,需要他人的鼓勵和承諾才能平復心中的焦慮感。迴避型人格的主要表現是封閉自己的情感世界,童年的失愛經歷會使他們對「被拒絕」有一種恐懼感,進而使其對人際關係的發展存在一種抵制情緒。
-
疑神疑鬼且多疑的人的基本特點和形成——行為心理學
此外,將近50%的紐約市民認為美國政府事先知道會發生「9·11」事件,卻決定不予幹涉(桑斯坦和韋繆勒,2009年)。陰謀論常與刺殺、政府計劃和保密技術有關,基本原則是對秘密進行的所有預謀持懷疑態度。多疑型人(the Suspicious)往往對整個世界持懷疑態度,認為所有事情背後都可能存在秘密和陰謀。
-
反社會人格障礙有多可怕
最近影響很大、危害嚴重的貴州安順公交車車案,引起了社會關注,也引發了人們的思考。 一個知天命的大叔,一名有多年從業資格的公交車的司機,怎麼可能犯下這樣一起觸目驚心的案件?他是不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我們可以對照以下症狀加以分析。
-
杭州殺妻案:你身邊隱藏的「定時炸彈」|反社會人格障礙
雖然大多數人的良知是與生俱來的,可我們總能發現有一些人,不對他人心存善念,傷害他人不會感到不適,那這些人是怎樣一種人呢?02 無良症者無良症,又可以稱為「反社會人格症狀」,在臨床心理學上,是一種病症:反社會人格障礙( ASPD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
人格障礙多在童年形成 缺少遊戲易成「偏執狂」
去年南京開公交車撞人的王建強;北京滅門慘案兇手李磊;連殺4位同學的馬加爵,則均是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 社會上有大量的人,其人格尚遠遠達不到「障礙」的地步,但卻較為「偏激」,這樣的人應該對自己的人格特點有所警惕,若任其「偏激」下去,很可能會發展成嚴重的人格障礙,甚至是偏執型精神病。 人格一旦形成很難改變,所以請重視孩子健康人格的養成!
-
「邊緣性人格障礙」其主要病因與症狀有哪些?
人們將有某些精神分裂症症狀但尚不能構成診斷的人群,或是處於精神病和神經症之間的患者稱之為「邊緣」病人。精神分析方面的學者這樣描述邊緣狀態的:處於神經症和精神病之間;是在病理心理與正常心理之間。目前,研究者們普遍認為 BPD 是介於精神病和神經症之間的複雜精神障礙,其治療依從性差,治療難度較大[2]。 一、什麼是邊緣性人格障礙?
-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心理學解釋
除了至親以外,很少或者幾乎沒有知心好友;常常因為別人的批評或者不贊同而感到受傷;在人際交往或者工作中存在行為退縮的情況……如果你有以上的情況,或許你有迴避型人格障礙。
-
——多重人格障礙
人們都說愛情沒有性別、種族甚至物種之分,實際上多重人格中的分身也是沒有性別種族甚至物種限制的。比如說,一個人可以同時具有一個嬌小可愛的女性和一個強有力的男性兩個分身,其中男性的一方充當起了保護女性的角色;一個人可以同時具有主人和寵物兩個分身,他的人格時而是人,時而又變成一條毛茸茸的大胖狗。
-
比抑鬱症還糟糕可怕的心境障礙——邊緣人格障礙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一類人,好像這些人很希望和你交往,可一旦你們交往深刻之後彼此就非常痛苦,即使你心平氣和與他們交流,最後一定彼此情緒非常失控,甚至歇斯底裡。最後你離開ta,但過不了多久,ta一定會傾盡所有力量來挽回你。他可以去嘶喊,可以去自殘,可以自殺。只要,你別走。你一定很好奇,為何ta要如此折磨你和自己呢?
-
專家稱有人格障礙的人更容易上網成癮
有韓國科學家指出,在14%的成年男性戀網者中,66.1%的人患有嚴重人格障礙。而且調查顯示,網癮越大,越有可能患人格障礙。戀網男性比女性在這一點上表現的更突出。記者在北京軍區總醫院醫學成癮中心了解到,我國也有同樣特點,其中六類病態人格更易網絡成癮,男女比例更高達19:1。
-
雙相情感障礙與邊緣型人格障礙的鑑別診斷「臨床必備 」
這些障礙往往會造成嚴重損害,特別是在個人、職業和社會領域。環境因素,如兒童早期創傷,似乎在人格障礙的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在BPD中尤其重要,BPD的特徵是明顯的衝動和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穩定模式。與雙相障礙相似,BPD也是一種慢性的、高度致殘的疾病。
-
邊緣型人格障礙真的一病誤終生?
邊緣型人格障礙是精神科常見人格障礙,主要以情緒、人際關係、自我形象、行為的不穩定,並且伴隨多種衝動行為為特徵,是一種複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典型特徵有學者描述便是「穩定的不穩定」,往往表現為治療上的不依從,治療難度很大。主要表現「不穩定的人際關係,不穩定的情緒,不穩定的自我意象和明顯的衝動性」。
-
《與內心的恐懼對話》:一場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來自內心的對話
當你翻看這本書時,你會對邊緣性人格障礙有更加清晰的認知: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主要表現為情緒的不穩定,他們陰晴不定,情緒情感總是走極端,他在把你理想化和貶低你之間遊移,所以從愛你愛到死到恨你恨到死,經常是一瞬間的事情。他們不知道因為什麼就生氣了,而且氣得發瘋。當他們發怒的時候,他們控制不住自己,會採取極端行為,對你侮辱謾罵,什麼話最狠、最傷你,他們會說什麼。
-
一個比抑鬱症情緒還不穩定的心理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一類人,好像這些人很希望和你交往,可一旦你們交往深刻之後彼此就非常痛苦,即使你心平氣和與他們交流,最後一定彼此情緒非常失控,甚至歇斯底裡。最後你離開ta,但過不了多久,ta一定會傾盡所有力量來挽回你。他可以去嘶喊,可以去自殘,可以自殺。只要,你別走。你一定很好奇,為何ta要如此折磨你和自己呢?
-
人格心理學之人格特質理論
雖然希波克拉底的生物學知識或許並不準確,但是他是身心聯繫這一觀念最初的提倡者,也是第一個將人格進行分類的學者。2. 現代心理學的人格分類現代心理學擁有多個人格分類體系。2.1 人格與氣質現代心理學雖然已經摒棄了體液說,但依然保留了其最基本的概念:生理現象的確會影響人的基本人格。人腦中確實存在著調控人格基本方面的結構。
-
四種邊緣性人格障礙,你知道嗎?
當今關於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文章已經很多了。這些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通常在童年時期受到過嚴重的虐待。他們會給社會和親屬帶來毀滅性的破壞。他們因衝動,自我毀滅,情緒反常不定,憤怒而臭名昭著。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通常會傾向於擁有非常緊張激烈的人際關係。想想電影致命吸引中的格林吧。另外,他們通常會因為衝動的天性給他們帶來其他生活問題。其中藥物濫用,進食障礙,財政問題和濫交等最為常見。
-
心理學專家作客東方網 揭開"多重人格"神秘面紗
東方網實習生於量6月3日報導:多重人格障礙,這個心理學名詞最近頻頻出現在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中。無論是小說《我遺失了時間》還是經典電影《搏擊會》,多重人格障礙在廣大網友看來顯得既神秘又令人感到些許恐懼。今天上午,復旦大學心理學專家季建林作客東方網嘉賓聊天室,為廣大網友揭開「多重人格」的神秘面紗。
-
認識邊緣性人格障礙——學會接受,嘗試改變
我不敢展現自己,躲在人群中使我有安全感。直到看到《與內心的恐懼對話——擺脫來自親人的負能量》我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這樣。這本書的作者蘭迪·克萊格在書裡《引言》部分第一句話就是「肯定我有問題」,她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她有一個罹患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前男友。他喜怒無常,上一秒甜言蜜語,下一秒就視她為仇敵。
-
助人型人格,你的童年決定了你將成為怎樣的人!
九型人格中的助人型人格,他們童年的時候,因為經常被人忽略,可能是父母,也有可能是對他們特別重要的人,因為被忽略的感覺讓他們心理非常的不好受,所以,他們會迎合大人的需要,幫助大人做一些事情,從而獲得大人的認可和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