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凱旋丨這首離別詩和在孝感的經歷,我會記住一輩子

2021-01-08 上遊新聞

3月23日下午,重慶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的倪豔霞從飛機上走下來,踏上地面的一瞬間,淚水奪眶而出。

這是她心心念念的重慶,她回家了。

「我是第十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隊員,2月20日離開的重慶。」 倪豔霞在出發前,將自己心愛的頭髮修剪短了,並且還將後腦勺和耳根處剃了個精光。「當時是為了工作需要,所以剪了頭髮,現在頭髮都長出來了。」

倪豔霞抹了一下眼角,淚光中洋溢著幸福和開心。說著,她還故作神秘地拿出了她離開孝感前收到的禮物。

這是一封來自於孝感航天醫院的信,信中的內容則是一首《送親人》的離別詩。「風雨兼程來孝感,捨生忘死為人民。仁者之心愛無疆,英雄美名萬古揚。今朝惜別送親人,十裡長街齊歡騰。生死之交永難忘,豐功偉績萬古存。」

倪豔霞介紹稱,自己隨醫療隊在湖北孝感東南醫院工作,寫詩的高建平是孝感航天醫院支援東南醫院的醫護人員。「當時是一起搭班工作,建立起了友誼。所以收到這首離別詩,我特別感動。」

在3月23日中午,準備前往機場的時候,當地醫院的醫護人員都來送別。

「知道我要走,他們還有些捨不得。」倪豔霞和他們約定,等疫情過去了,一定要在重慶聚一下。「這首詩和這段孝感經歷是我這輩子最珍重的記憶,我會記一輩子。」

除了離別詩以外,倪豔霞還給自己準備了一件「特殊「的禮物,就是她工作時穿在最裡面的手術服。現在這件衣服上都是籤名,這些籤名來自於一線抗疫醫護人員。

「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想過放棄,但是我不能。就像我出發前,我的護士長鄧美菊和我說的,上了前線,就是上了戰場,咱們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可不能當逃兵。「倪豔霞經常會和骨科二病區護士長鄧美菊交流工作,鄧美菊也會隨時了解動態,並且及時開導。」現在我回來了,見到護士長,我一定告訴她,我不辱使命。「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錢也 石亨 曲鴻瑞 宋劍 張旭

相關焦點

  • 那一年,志願軍高唱著這首凱旋之歌回到祖國!
    這臺歌舞晚會的主要節目,是大型歌舞劇《志願軍戰歌》,歌舞劇的音樂以周巍峙創作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為主線,由郭沫若創作序幕詩,傅庚辰為序幕詩作曲。同時,傅庚辰和黎汀等又創作了一首《告別朝鮮》(又名《中朝友誼之歌》)。為此,他們前往戰爭中打得最艱苦的上甘嶺體驗生活。雖然朝鮮停戰已經五年了,上甘嶺的石頭依然「酥軟稀鬆」,腳踩上去立刻就陷入石灰中。昔日威風凜凜的美軍坦克大炮,此刻灰頭土臉地堆在那裡。
  • 王勃的另一首離別詩,與「天涯若比鄰」相比,究竟誰更勝一籌
    但不論是哪一種形式,其實都是離別的一種,只不過一種是生離,一種是死別罷了,因而杜老夫子才會留下了「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這樣令人痛斷肝腸的詩句。相較於死別而言,生離或許更加溫和一些,但帶給人心的折磨和痛苦卻絲毫不會減弱。正是因為離別為每一個人的內心都帶來了深深地震撼,所以從古至今才會有無數的文人墨客從中醞釀出濃鬱的離愁別緒,也才會出現無數感人至深的,描述離別之情的詩詞作品。
  • 七夕•詩節丨最美的情詩送給你!
    七夕•詩節丨最美的情詩送給你!賞析:這首詩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相隔而不得相見的故事,抒發了詩人因愛情遭受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賞析:抬頭仰望明月長空,感慨漫漫歷史長河中七夕與秋天都是一樣的。每一年的這一天,牛郎與織女都體味著相聚的歡愉與離別的愁緒。
  • 王勃的一首經典離別詩,別具一格,傷感離愁之間卻滿含溫情!
    王勃最經典的送別詩,1000年來無人能超越,全詩可謂句句聞名遐邇離別時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生離與死別均是離別,只不過前者較為溫和,後者更加直接,給人帶來的痛苦與折磨也更加深刻。因此才有了: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這樣令人痛斷肝腸的詩句。在送別詩中,名篇頻出,王勃可謂是送別詩的奠基之人、扛旗之人。
  • 張震嶽的《再見》:人生多離別,且行且珍惜
    相信有不少的小夥伴們曾經都是聽過這首歌的,而聽這首歌的時候大概都是在讀書的年紀。小編第一次聽這首歌就是在高中的時候。那時候對於這首《再見》並沒有什麼過多的感觸。只是現在再次聽這首歌的時候卻是滿滿的感慨。我怕我沒有機會跟你說一聲再見因為也許就再也見不到你——歌詞有多少人會是有這樣的體會呢。在跟某些人或者某個人離別的時候,生怕沒有機會跟那個人說一聲再見。
  • 這首沒詩不及「山有木兮木有枝」有名,卻更添一種無奈
    大家好,這裡是「與詩為伴」,歡迎來到我的詩詞世界,希望我的陪伴,能夠帶給你一絲詩意和些許溫暖。今天是正月初八,小編今天去看了場電影,是票房第一的《流浪地球》,劉慈欣是編劇,豆瓣評分9.2哦。今天果然沒有失望,特效超棒,推薦你們去看哦。
  • 這首詩是最好的反證,言語裡情真意切
    在唐代也有一對為人稱讚的好友:李白與杜甫,李白大杜甫十幾歲,但這依舊不影響他們之間的深交,在共同遊歷山東的分別之際,杜甫給李白寫了一首《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詩的大概意思是:你我秋天離別,就好似無根的飛蓬一樣,雖然四處漂泊卻沒有找到求仙之道,愧對了葛洪。你每天寄情歌酒空度時光,您這樣豪邁逞雄又是給誰看呢?
  • 群山丨尹馬:尹馬的詩
    群山丨尹馬:尹馬的詩 2020-11-20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這首《白馬篇》是一篇小型敘事詩,陳述了一個遊俠兒的英雄故事
    這首《白馬篇》是一篇小型敘事詩,陳述了一個遊俠兒的英雄故事。詩人熱烈地讚頌了遊俠兒英勇善戰,精忠報國的英雄行徑。作品的旨意,正如郭茂倩《樂府詩集》早已指出的那樣:「言人當立功立事,盡力為國,不可念私也。」本詩儘管篇幅不長,卻多方面地塑造出了一個血肉豐滿的英雄形象。詩篇開首兩句,分外引人注目,如奇峰崛起,警策不俗。「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 每日一詩丨北島《宣告》
    每日一詩丨北島《宣告》 《宣告》
  • 三首寫離別的唯美古詩詞,悽婉傷情,一首便教人腸斷!
    三首寫離別的唯美古詩詞,悽婉傷情,一首便教人腸斷!古典的詩詞之中,離別之詩總是寫得最多的一種,也是無數古人經歷得最多的事,所以離別之詩就顯得格外之多,而離情又格外傷情,故而流傳下來的詩歌,往往多經典名句。今日小編在此就為大家帶來三首寫離別的唯美古詩詞,悽婉傷情,一首便教人腸斷!
  • 帝王之詩丨魏武帝曹操·相和歌·塘上行(晉樂)
    念與君一共離別,亦當何時。共坐復相對,出亦復苦愁。出亦復苦愁,入亦復苦愁。邊地多悲風,樹木何蕭蕭。今日樂相樂,延年壽千秋。【說明】這首詩可能作於赤壁戰後。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曹操在鄴鑿玄武池訓練水師,同年十二月「公至赤壁,與備(劉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 《木蘭詩》中一語略過的戰爭描寫,是出於對敘事完整性的考量
    不說這種技巧是不是民間文學能達到的,單說其用辭、結構等方面的特色就有非常濃厚的文人色彩,這與這首詩中的其他語句對比非常鮮明。這就說明,我們現在看到的那些著名的民間敘事樂府詩歌,其實不僅僅來自於民間。故事的主體是民間傳說,但語句其實是經過了文人的潤色。
  • 春暖花開,英雄凱旋!渭南市第一醫院援鄂護士陳豔麗回家了
    春暖花開,英雄凱旋!
  • 張震嶽《再見》,我會珍惜你給的思念
    一首寫離別的歌詞。《再見》是電影《男兒本色》片尾曲,由臺灣著名搖滾歌手張震嶽演唱,並由張震嶽親自作詞作曲。那些曾經幸福的時光,曾經在一起快樂的我們,熟悉了,卻還是要分離。你可知,我的不舍。或許,人生就是這樣的相逢與離別。珍重,再見,我會珍惜你給的思念。
  • 陶淵明:也曾仗劍遠遊,卻難以適應這世界丨周末讀詩
    撰文丨三書上期「周末讀詩」,我們分享了幾首與尋隱有關的詩,有讀者留言,說因此想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的確,說到「隱」,陶淵明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詩人。《晉史》《南史》皆將陶淵明列入「隱逸傳」,而非「文苑傳」,即是說,史書對他的定位是隱士而非作家。
  • 不以成敗論英雄,但失敗的英雄終究可悲,這被杜甫寫進了一首詩裡
    這首詩寫於杜甫初到成都時。杜甫本來就欽慕諸葛亮並寫下了「諸葛大名垂宇宙」的詩句。年輕時在長安求官時的坎坷經歷,後來又在安史之亂中冒險去鳳翔縣投靠唐肅宗,希望得以重用。然而官場黑暗,唐肅宗寵信宦官。作為左拾遺的杜甫敢於直言相諫,對唐肅宗和和其他朝中權貴多有觸怒。有一次好友房琯兵敗被問罪,杜甫便上疏救他,冒犯龍顏,差點被推出問斬。幸得宰相張鎬向肅宗求情救了杜甫一命,不久杜甫就遭到貶官。
  • 被冠為七律之首的《登高》歷代詩話中又是如何評價的?
    登高丨杜甫杜甫《登高》一詩,歷代名家批評無數,大體都作激賞之態,但總歸分成兩派。第一派是認此詩為古今第一七律者,如宋之劉克莊;明之張綖、胡應麟、周珽;清之楊倫等人。但很多人都是寥寥數字以附前人,只周珽之《唐詩選脈會通評林》、胡應麟之《詩藪》略作詳言:作詩大法,唯在格律精嚴,詞調穩契,使句意高遠,縱孜孜可剪,何害其工?骨體卑陋,雖一字莫移,何補其拙?
  • 孝感有哪些蛋糕店?盤點孝感排名前16的蛋糕店!孝感蛋糕店大全
    >孝感漢川慕瑪蛋糕川東店 孝感漢川市經濟開發區服裝城川東大道孝感漢川慕瑪蛋糕漢海國際店 孝感漢川市西街漢海廣場南一樓126號門面孝感漢川慕瑪蛋糕新河店 孝感漢川市新河鎮漢正工業園川東大道120號孝感漢川慕瑪蛋糕福星城店 孝感漢川市西湖路衛生局對面孝感漢川慕瑪蛋糕世紀新城店 孝感漢川市世紀新城B10棟108號(鴻福大酒店對面)孝感漢川慕瑪蛋糕西門橋店
  • 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兩首詩,心照神交,跨越千年依然令人感懷
    白居易和劉禹錫都是中唐偉大的詩人,他們同一年出生,又都有被貶的痛苦經歷。雖然詩歌風格不同,對人生的理解也各異,但並不影響彼此間深厚的感情。他們惺惺相惜,榮辱與共,在危難時刻相互扶持,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下面就介紹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兩首詩,心照神交,跨越千年依然令人感懷。酬劉和州戲贈唐代:白居易池邊新種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莫怕長洲桃李妒,今年好為使君開。這首詠梅詩寫於唐敬宗寶曆二年,54歲的詩人任蘇州刺史之時,劉禹錫也在和州任職,這是他們相互酬答之作。當時朝政腐敗,詩人在朝屢遭壓抑,內心十分痛苦,這首詩就是其內心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