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另一首離別詩,與「天涯若比鄰」相比,究竟誰更勝一籌

2021-01-10 靜閱黃庭

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是什麼?有的人說是失戀,有的人說是與親友生死兩隔。但不論是哪一種形式,其實都是離別的一種,只不過一種是生離,一種是死別罷了,因而杜老夫子才會留下了「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這樣令人痛斷肝腸的詩句。

相較於死別而言,生離或許更加溫和一些,但帶給人心的折磨和痛苦卻絲毫不會減弱。正是因為離別為每一個人的內心都帶來了深深地震撼,所以從古至今才會有無數的文人墨客從中醞釀出濃鬱的離愁別緒,也才會出現無數感人至深的,描述離別之情的詩詞作品。譬如王勃的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就是其中的翹楚。而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雖然不如上述那首詩有名,但其中的點睛之筆絲毫不遜色於「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別薛華王勃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裡道,悽斷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本詩題目中的薛華,據說是初唐時期的詩人薛曜,他的祖父薛收是王勃祖父王通的親傳弟子。因此王薛兩家世代交好,而薛華也就成為了王勃最親密的好朋友,本詩所描述的正是這對至交好友難捨難分的離別場景。

詩歌開頭就直接點題,即「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送了一程又一程,卻無法陪伴著你走完前面所有艱難的旅途。我甚至可以想像到,你蹣跚而行,沿途問路時惶惶不安的神色!本句中的「窮路」其實是藉助窮途末路的寓意,來暗示離別後道路的荒寂和艱難。

王勃藉助上半句的送別,表現出兩人難捨難分的深厚情誼。後半句則用一個「獨」字,描繪出好友隻身上路的悽涼和心酸。而此時形單影隻的好友又何嘗不是王勃自身的真實寫照呢!

一別之後,兩地相思,所以王勃通過兩個方面,刻畫出自己內心的苦悶,即「悲涼千裡道,悽斷百年身」。離別後,千裡迢迢的行程是多麼的艱辛與悽涼,而悲痛則是你我今後共同的心聲!

在頷聯裡,王勃緊承上聯的「窮路」,用空間詞彙「千裡」表現出路途的遙遠,「百年」則是從時間上把因離別而產生的痛苦無限加劇。所以在這兩個詞的前面,王勃用「悲涼」和「悽斷」來形容自己此時的內心感受,進一步渲染出離別時的悽風冷雨。

離別之所以會產生痛苦,是因為彼此之間的牽掛,即「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你在天涯漂泊,而我的心也隨之萬裡。今後在你我的生涯中,只要一天沒有重逢,就無時無刻不在體會著相同的苦楚!

在頸聯中,王勃用「同漂泊」表現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樣萬裡相隨的真摯願望;而後面的「共苦辛」則表達了兩位好友之間生死與共,同甘共苦的深厚友誼,令讀者不禁聞之落淚。

無論情誼如何深厚,天南地北難相見,已經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了。所以王勃在尾聯裡只能用「夢」把兩個人再次緊密聯繫在一起,即「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無論是離去的你,還是留下的我,我們都是彼此夢中的常客!

既然在現實中無法實現歡聚一堂的願望,王勃只能寄希望於夢幻,而一個「俱」字則表現出這樣的夢想並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兩個人共同的願望。既表達了內心的思念之情,又展現出自己與好友彼此牽掛的現實狀況。

靜閱閒話

縱觀全詩,這是一首抒發離愁別緒的詩歌。王勃在首聯中以送別作為開端,描繪了分別在即,前途未卜時的憂傷與忐忑。而中間兩聯著重描寫離別後的悲苦。頷聯通過空間和時間兩個方面,把離別的痛苦向縱深發展,將自己因離別而鮮血淋漓的內心展現出來。頸聯則通過「同」與「共」兩個字,把兩位好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刻畫出他們休戚與共的深厚友誼。

尾聯用「夢中人」作為結尾,借夢幻的方式彌補了現實中的遺憾,並表現出兩個人彼此間的牽腸掛肚,與後輩詩人元稹的名句「念君憐我夢相聞」有異曲同工之妙。

參考資料《全唐詩》

相關焦點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的「比鄰」何意?詩詞大會41人答錯
    上學時,對於王勃詩文的印象,除了那篇千古絕唱《滕王閣序》,還有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首詩是如今年年入選課本的作品,也是唐代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作,其中的千古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很多人小學就會背了。按道理來說,它這麼通俗易懂,理解起來應該不難,但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它卻難住了百人團41人,這是為何?我們先來看看題目: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的「比鄰」是什麼意思?
  • 王勃的一首經典離別詩,別具一格,傷感離愁之間卻滿含溫情!
    王勃最經典的送別詩,1000年來無人能超越,全詩可謂句句聞名遐邇離別時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生離與死別均是離別,只不過前者較為溫和,後者更加直接,給人帶來的痛苦與折磨也更加深刻。因此才有了: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這樣令人痛斷肝腸的詩句。在送別詩中,名篇頻出,王勃可謂是送別詩的奠基之人、扛旗之人。
  • 王勃憑藉此詩足以碾壓李白,可惜天才英年早逝,不然詩仙位置不保
    可是我們的天才詩人王勃,卻是寫下了《滕王閣序》這種洋洋灑灑的千古美文,讓我們感受到了他過人的才華,還有獨特的才情,整篇文章每一句都美得令人驚豔。如果王勃不是英年早逝的話,他的成就一定可以超越李白,很有可能李白詩仙的位置不保,當然歷史沒有如果,我們也只能是替王勃惋惜。他的才華在初唐四傑中最突出,無論是詩歌,還是文章,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
  • 「才高八鬥」曹植五首詩:他與父親曹操相比,誰更勝一籌
    「才高八鬥」曹植五首詩:他與父親曹操相比,誰更勝一籌如果魏晉南北朝時期有諾貝爾文學獎,奪獎呼聲最高的人應該是曹植。曹植是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騰蛇乘霧終為土灰答案可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王勃:恃才傲物,不敵人情世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說起王勃,我與他也算有過一段往事,因為一個女子。與他短暫驚豔的一生不同,我與她只在文字裡有過一次偶然的邂逅,便各奔去路。
  • 王勃:為人高才博學,為文光昌流麗,無奈天妒英才,可惜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這首廣為流傳的送別詩,面對離別的傷感,王勃表現了積極樂觀的一面。結句王勃告訴友人:不要在這個分別的時刻悲觀失望,做女兒之態痛哭流涕。這裡"歧路"一語雙關,一指分別的道路,一指面臨的困難。
  • 王勃很有意思的詩,全詩無一風字,卻寫出了唐詩中最有情有義的風
    另一首是《送杜少度之任蜀川》,「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寫出了唐詩中最打動人心的送別,讓世人知道原來送別也能送出這樣的大格調,從此這10個字被廣泛運用。然後這樣一身才華的王勃,卻只活了26歲,就因不幸溺水而亡,留給了世人無限遺憾。甚至後世不少人覺得,若是他不死,李白的唐詩第一也得讓三分!
  • 離別時,最適合發朋友圈的30句詩詞
    ——白居易《別元九後詠所懷》 7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 向河梁、回頭萬裡,故人長絕。
  • 形容離別的詩句: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李白《送友人》 3.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歐陽修《浪淘沙》 4.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 王勃的一首詠風詩,全詩沒有一個風字,卻讓風在詩歌中無處不在
    譬如虞世南的那句「動枝生亂影,吹花送遠香」,又或是一代明君李世民的那首充滿王霸之氣的《詠風》,都算是此類的佳作。而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歌頌「風」的詩歌。詠風王勃肅肅涼景生,加我林壑清。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 初唐詩壇天空中最耀眼的星星,王勃
    期間,一個好友要去四川上任,送別時,王勃寫下了這首大名鼎鼎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詩詞丨有一種離別,叫不說再見
    有些離別可以預見,也可以再相見,但是有些離別卻會讓你猝不及防。對於不可預見的離別,我們除了好好珍惜時光,不需想太多,也無需掙扎。虹影說:我們生於世上,就是為了離別,通過離別,看自己和他人,以及這個世界。
  • 天涯若比鄰 綠地錦天府高端平臺俱樂部"九璽會"誕生
    天涯若比鄰 綠地錦天府高端平臺俱樂部"九璽會"誕生 來源:搜房網   發布時間:2012-09-20
  • 王勃《江亭夜月送別》: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
    是的,人生有大相逢,也有小相遇,大相逢是我們降臨世間與親人的相系,小相遇是我們與親朋暫別之後的相聚;而大離別和小別離,卻格外不同,大離別代表著我們與這個世間所有人與物的永恆告別,小別離成為我們的人生常態,所謂「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大抵便是如此。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送別詩便因為此種人生的小別離狀態,而成為詩歌圈子中獨特的一道風景線。
  • 擇芳鄰,種荼蘼,王安石與蘇軾比鄰同行
    王勃曾說,『』天涯若比鄰『,白居易想與好友兼詩友元行簡做鄰居,首先寫了一首《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一詩給他,詩中說:「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可獨終身數相見,子孫長作隔牆人『』。都是從不同的角度說明友鄰或有鄰友的可貴。王安石曾約蘇軾在金陵買田卜鄰,相遊於林泉之下。這就是真摯情感的顯露。愛到荼靡 恨到驚心王安石在半山置宅閒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