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初唐四傑之一,人稱「神童」,神到什麼程度呢?6歲作詩, 9歲讀顏氏《漢書》,居然給顏老挑出了一籮筐錯誤,撰寫了十卷長文,名為《漢書指瑕》,接下來就更不得了了,14歲上書當朝宰相,直抒政見,針砭時弊,宰相看完他的文章,讚不絕口,大呼神童。當即就向朝廷推薦王勃,到了16歲,王勃已經成為了朝廷中最年輕的官員。
期間,一個好友要去四川上任,送別時,王勃寫下了這首大名鼎鼎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十幾歲的王勃,就已經站在了絕大部分人一輩子都達不到的高度,但站得越高,就越要謹慎,因為一步踏空,就可能摔得頭破血流。
19歲那年,王勃就因為一篇文章惹了禍,有一天,沛王李賢和英王李哲鬥雞,王勃也來湊熱鬧。並為沛王寫了一首《檄英王雞文》,沒想到這篇「檄文」被鬥雞愛好者們瘋狂轉發分享,一下子就傳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手裡,王勃以為只是鬧著玩,卻不曾想到,他觸碰到了帝王家最敏感的神經。唐太宗李世民是怎麼當上皇帝的?玄武門之變呀,殺兄弒弟,必退父位。高宗在看完檄文後,怒罵王勃是歪才,煽風點火,挑撥離間,把才華全都浪費在了歪門邪道上了,於是就把王勃逐出了長安。
高宗上元二年,王勃去探望在交趾(今越南)做官的父親,在路過南昌時,正好是重陽節,滕王閣剛好重修竣工,都督閻伯嶼做了個局,邀請王勃等參加了宴會。
此時的王勃並不知道,自己即將迎來人生中最巔峰的時刻,巔峰到光芒萬丈,力透千古。
宴會之上,酒過三巡,閻都督熱情號召才俊們,為本次詩會做序一篇,在座的眾人都心知肚明,督都的女婿早已提前寫好了一篇稿子,打算在詩會上一嗚驚人,於是大家都裝傻充愣,推辭不寫,不料王勃同學高聲大喊:「拿筆來」,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閻都督自然是一百個不高興,於是藉故更衣離席,坐在帳後暗自思量「這是哪門子的詩壇天王啊?」,「這分明是個愣頭青啊」。氣不過的都督,吩咐手下人去盯著,看看那小子寫了些什麼,是不是比我家女婿強。過了一會兒,手下來報,他寫了:
豫章故郡,洪都興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都督不以為然,不過是些老生常談嘛 ,也沒什麼才華。過了一會兒,手下又報他寫了:
襟三江而帶五湖,
控蠻荊而引甌越。
物華天寶,
龍光射牛鬥之墟;
人傑地靈,
徐孺下陳蕃之榻。
手下一句一句地報,都督的表情也變得愈加複雜。
雲銷雨霽,彩徹區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每一句都是一幅精美絕倫的風景大片啊!而且還全是動態的,閻都督再也坐不住了。他知道一篇千古奇文即將橫空出世,於是就跑出去見證歷史,當看到王勃因感時傷懷,寫下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
閻都督已經完全忘記了女婿的存在,忍不住直拍大腿「天才!天才!」,
然而,王勃並沒有自怨自艾,而是筆峰一轉,志存高遠。
時運不濟,命運多舛。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
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去之志。
看得都督連連點頭「這碗雞湯我幹了」,這一蹴而就的古今第一駢文,震得眾人七暈八素,音律,對伏,詞藻,用典,已然把漢字的美感發揮到了極致,有景有事,寓情於理。一篇序文,寫盡所有。
上元三年冬,年度爆文《滕王閣序》刷屏刷到了首都長安,唐高宗讀了這篇序文,讚不絕口「此乃千古絕唱,真乃天才也」,「快把王勃找來,朕要重用他」。太監答道:「王勃已經不在了」。
公元676年,王勃於探望父親的歸途中渡海溺水,一篇橫絕千古的《滕王閣序》耗盡了王勃一生的時運,王勃的早逝,仿佛又是冥冥之中的天意,畢竟這才是初唐,照他這個節奏發展下去,你讓詩仙和詩聖還怎麼出場呢?
對於王勃來說,他永遠活在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午後,他的詩文,也將永遠輝映在初唐詩壇的天空中,成為那顆最瑰麗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