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是山西人,是唐朝初期的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一般在古代凡是享有盛名的文學家或者軍事家什麼謀略家之類的,大部分都是因為祖上曾經當過官兒或者是文學世家。因為在古代,讀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讀書非常的浪費錢,浪費精力,一般的農耕之家很少能夠出狀元更不要提當官兒啦。這位初唐的詩人也不例外。他的祖父是隋朝末期著名的學者。因此王勃的家裡有一定的經濟和文化條件供他讀書。他的父親也是當官的。王勃年少的時候就讀過漢書並且很難得的發現了前人批註的漢書裡頭錯誤的地方,而且還把它編成了一本小冊子。以供後人鑑賞。
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即使像王勃這樣天資聰穎,文採過人的人,也難免會有一顆想當官的心。於是在他還未成年的時候,朝廷的右丞相在他們這裡巡視,王勃就果斷的上書舉薦他自己。那右丞相覺得這個少年郎英姿勃勃,文採奕奕,十分的欣賞他,可是對於當官這樣的大事情,他自己不敢擅自做決定,於是等他回到了京師之後,便向皇帝稟報了這件事情。皇帝於是召王勃去京城,由他自己來親自考核。但是,由於王勃從小就博覽群書,對於皇帝提出的問題,他都對答如流。皇帝大喜,當即就封他做了官。此時的王伯還未成年,還沒有行冠禮,便已經被朝廷授予了官職,這在他的家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於是他的十裡八鄉的人都跑來恭賀。
雖然說他的仕途挺順利,可是後面發生的一件事情卻體現出王勃不懂當官。在她當參軍的時候,他也犯了和楊炯一樣的毛病。因為在跟他一樣的官職中,他的年紀最小,卻備受器重,而且他的文採甚高,所以他就理所當然的認為他比別人高一等。可能他平時說話也有一點瞧不起人的意思,所以跟他一起當官兒,他的同僚都非常的嫉妒他。他也因此在無形當中樹立了不少敵人。
後來有一次她手底下有一個人犯了罪,殺了人,偷偷的跑到王博住的地方,希望王博能夠保護他,必要他多過刺激。可是那個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王博擔心這件事情敗露,會連累的他。於是悄悄地把那位官員給殺掉了。這件事情不知怎麼地就傳出去了。畢竟紙包不住火。於是嫉妒他的那些官員就一起對他發難,他又一次被貶官。
因為這件事情,王勃的父親也被連累,被貶了官。王勃在去看望他父親的途中,不慎溺水而死。於是滕王閣序這篇千古名篇也就成了他的遺作。真是天妒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