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神童」莫扎特為什麼會英年早逝?是誰害死了他?

2021-01-10 黑暗裡吹笛子

「音樂神童」莫扎特為什麼會英年早逝?是誰害死了他?

1762年9月,在歐洲音樂之都維也納,位年僅6歲的兒童在熟練地演奏歐洲古典名曲。這一消息傳到奧地利皇宮,引起了整個皇室的震動,奧國女皇親自邀請這位小演奏家到皇宮演出並給子嘉獎。這位被稱為「音樂神童」的人物就是奧地利偉大的音樂家莫扎特。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出生在奧地利薩爾茨堡城的一個 音樂世家,父親是薩爾茨堡大主教宮廷樂隊的樂師,在音樂方面很有才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莫扎特從小就表現出極高的音樂天賦。

莫扎特有一個比他大5歲的姐姐,每當父親叫姐姐彈琴時,3歲的莫扎特總在一旁全神貫注地聽著。姐姐彈完一曲,莫扎特便爬上琴凳,憑自己的記憶,把姐姐剛剛彈過的曲子重新彈一遍。

4歲時,莫扎特就能作曲。有一次,父親從外面回來,看到他專心地趴在桌上寫五線譜,就好奇地問他在幹什麼,莫扎特認真地回答說:「在作曲。」父親拿過紙來看,一下子就驚呆了,因為莫扎特寫的樂譜不但符合樂理,而且內容豐富。

5歲時,莫扎特就能演奏小提琴了。一次他的父親邀請一些著名樂師在家裡演奏四重奏,莫扎特吵鬧著要加入,父親沒辦法,只好讓他跟著第二小提琴手輕聲演奏。慢慢地,第C小提琴手驚奇地停止了演奏,讓莫扎特獨自拉。當所有的曲子全部演奏完時,大人們簡直不敢相信莫扎特竟然拉得準確無誤。

為了把兒子培養成一位音樂家,從1763年開始,父親就帶他到歐洲各地巡迴演出。他們到過德國、法國、英國、瑞士和荷蘭,每到一處都引起轟動。 三年的旅行開闊了莫扎特的眼界。回到家鄉後,他開始對歌劇產生濃厚的興趣。

1770年,只有14歲的莫扎特受世界一流的米蘭歌劇院邀請,寫了一部歌劇,並親自上臺指揮演出。16 歲時,他已是歐洲無人不知的音樂家了。但當時的歐洲,音樂只不過是供宮廷和貴族們消遣的,莫扎特為找工作而到處奔波。

1772年, 他當上了薩爾茨堡大主教的宮廷樂師,可是這位大主教嫉妒莫扎特的才華,百般折磨他,莫扎特辭去樂師職務,開始走上自由音樂家的道路。從1781年到1791年他去世前的這十年是莫扎特創作,上的全盛時期,他創作了大量的作品,有大型的交響樂、鋼琴協奏曲、小提琴曲和奏鳴曲。

因長期的勞累使莫扎特的身體越來越壞, 1791年12月4日,還沒有來得及創作完最後一部作品 《安魂曲》,心力交瘁的莫扎特就告別了人世,終年35歲。

在網上,有很多人認為他是被情殺的,也有很多人認為是被謀殺的,可小編認為,極有可能他是因為過度勞累,心力交瘁而死的。

你們覺得呢?歡迎評論互動。

相關焦點

  • 究竟是誰害死了莫扎特?
    將其頭銜中的音樂學家和新聞記者放在一起,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莫扎特與共濟會》《莫扎特與維也納》《莫扎特:黃金時代》《1791,莫扎特的最後一年》等,就是音樂學家和新聞記者蘭登先生的成果。當然,在他的作品目錄單上,並不只有莫扎特才「上榜」 多次。蘭登對古典音樂的熱情,更多的給了海頓。除了於1949 年成立了海頓協會,他還將研究海頓的作品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 天才作曲家莫扎特35歲英年早逝,同時代大師被人「污衊」毒殺神童
    莫扎特雖然處於歐洲動蕩不安的年代,但又怎會有人對譜出美麗樂章的莫扎特痛下毒手呢?謀殺莫扎特?這個傳言在莫扎特死後數十年開始流傳,有人猜測,這可能起源於俄國知名作家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СергеевичПушкин)於1830年所創作的《莫札特與薩裡耶利》劇作,作品中安排莫扎特在維也納宮廷的同僚,來自威尼斯的樂師薩裡耶利邀請莫扎特用餐,趁機於食物中下毒。
  • 世上的天才十幾歲就成名了,他就是莫扎特,音樂小神童
    對於莫扎特,大家可能不會陌生,對於學習鋼琴的人來說更是熟悉的,學習的很多曲目都有莫扎特的曲子,大家也都知道他的音樂造詣很高,我們今天就來聊聊他。莫扎特的人生雖然很短暫但是她也經歷了幾個時期。他的出生也不平凡啊,1756年,新的一年伊始他就出生了,雖然仍舊有冬季的殘留,但他是一道光,他在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誕生了。父親是宮廷小提琴師,在4歲時,父親就給他灌輸音樂知識了,再瞧瞧我們四歲的時候在幹什麼,回到正題,下一年莫扎特就開始創作曲子了,果然天才的動手能力不是我們平凡人能夠想像的,三歲能杯唐詩三百首也沒他厲害。小小人兒有大力量,所以他從小就有音樂神童之稱。
  • 如何從神童成為大師——《遇見莫扎特》
    尼採說,沒有音樂,生命是沒有價值的,我們今天,誰要講的這個人物就是跟音樂有關,哪怕你對音樂一竅不通,你也一定知道這個名字。莫扎特,古典樂史上的傳奇人物,3歲學音樂,6歲開始作曲,11歲完成第一部歌劇……像貝多芬,還有像巴赫,他們寫過所有的音樂題材,唯一沒有寫過的就是歌劇,但是莫扎特是交響曲、協奏曲能寫,還是歌劇大師。
  • 我們為什麼需要莫扎特?
    莫扎特為何稱得上「天才」?他的人生絕對算得上傳奇,4歲開始作曲獲得「音樂神童」的榮譽,6歲就開始和姐姐安娜在父親的帶領下在全歐洲旅行演出,12歲創作了第一部歌劇,25歲時公開和薩爾茨堡大主教決裂,結束宮廷樂師身份,成為歐洲歷史上第一位公開擺脫宮廷束縛的音樂家。
  • 莫扎特逝世227周年,這些關於他的作品你都看過沒?
    227年前的12月5日0時55分,尚未完成《安魂曲》的莫扎特離奇死亡,35歲的音樂神童英年早逝,而其至今未明的死因也為他更添一份傳奇色彩:他人生的跌宕起伏、面對世人質疑與宮廷排擠時的堅持與叛逆,成為了藝術作品最佳的改編對象。
  • 同行之間「嫉妒殺」:一代名師毒殺音樂天才,莫扎特是怎麼死的?
    同行是冤家,這在古今中外都不例外,莫扎特是不世出的天才,他也沒有躲過這種同行間的「嫉妒殺」。莫扎特不單是音樂史上的天才,在人類文明史上,他也是百年不遇的天才。他5歲首次作曲,6歲開始在父親帶領下,和姐姐一起,到歐洲各國巡演並大獲成功。
  • 莫扎特和他的歌劇:通過透視莫扎特幾部最偉大的作品還原真實的他
    被世人稱為音樂神通的莫扎特短短三十五年的人生創作了六百多部音樂作品,他最偉大的作品是什麼?莫扎特再神奇也不過是個人並不是只能仰望的天才,對於莫扎特和他的音樂,我們又存在著哪些誤讀?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英國人大衛·凱恩斯所著的《莫扎特和他的歌劇》。
  • 「音樂神童」莫扎爾的死因之謎
    曠世奇才莫扎特,出生於宮廷樂師的家庭。莫扎特三歲的時候就顯露出了極高的音樂天賦,在幼年時被稱為「音樂神童」。六歲時,莫扎特便在父親的帶領下,到慕尼黑,維也納等地進行巡演並一舉成功莫扎特的父親列奧波爾德對他的要求極為嚴格,為了能讓他迅速成長,莫扎特的父親不僅讓他學習複雜的樂理知識和演奏技巧,還讓他學習拉丁文、法文、義大利文、英文等語言。此外,莫扎特的父親還有莫扎特,精通文學和歷史,目的是提高他的修養。
  • 揭秘音樂大師莫扎特的成名之路與死亡之謎:因父成名,卻因情而死
    莫扎特的人生,從意義和價值上來說是燦爛輝煌的,他為人類留下了600多首寶貴的音樂文化遺產;他的許多作品一直是古典音樂中經久不衰的樂曲;但對人生也是極為短暫的、又是極為惋惜的!莫扎特,這位作曲家的大作曲家,小時侯被無數人譽為「神童」,三歲時,父親就開始對他進行音樂教育,五歲時學會了創作短曲,六歲時學會創作鋼琴協奏曲。
  • 感受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特徵
    莫扎特,奧地利作曲家,他靈性十足,人稱「音樂神童」,1781年,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自由作曲家。在倫敦,接觸到巴赫的復調作品和亨得爾的清唱劇,與海頓交往,學習了交響曲和四重奏的寫作方法。莫扎特的作品數量驚人,他最大的成就在於歌劇創作,他一生中創作近20部歌劇,成為德國歌劇的奠基人。另外,莫扎特在器樂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忽視,他將協奏曲固定為呈示部和華彩樂段的形式。
  • 一個粉絲的自白:《搖滾莫扎特》為什麼讓人瘋狂
    音樂劇從莫扎特17歲開始講起,直至35歲英年早逝,再現了脫離神童光環後的莫扎特闖蕩音樂界時面臨的機遇、誘惑、嫉妒和重重艱難。劇中的莫扎特身穿紅黑相間的蕾絲西服,眼化朋克風煙燻妝,華服下掩藏著一顆現代人的靈魂,猶如一位「搖滾巨星」。
  • 莫扎特死亡之謎?
    莫扎特為何會死?因為生病嗎?可能是,可能也不全是,今天想要跟大家來聊一下莫扎特的死亡之謎。我曾經看了一本名為《遇見莫扎特:從神童到大師的音樂人生》的書,這本書使我對莫扎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我原以為他只是個會彈琴的音樂神童,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他是個努力上進、勤奮好學的天才。
  • 電影賞析《莫扎特傳》:痛苦源於內心的邪惡,而非上帝的安排
    薩列裡靠得是祈禱,許願,但當一切都沒有結果時,原來虔誠的行為往往會走向另一個極端:詛咒和褻瀆,從而跌入萬劫不復。相反,莫扎特似乎輕而易舉就能觸到上帝之手,那是因為他敢於突破重重藩籬永遠向上帝伸出手:保持孩童般的天真,堅信愛,堅信美,堅信希望。
  • 世界上最偉大卻英年早逝的音樂天才,如果他們活到八十歲
    每個領域的偉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偉人的出現,能深深影響整個人類文明,有時能推動一整個領域快速前進幾十年甚至數百年,而理所應當,這些領域的巨人,會流芳千古,永遠為後世傳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正是音樂領域的兩位極其偉大,但遺憾英年早逝的天才。他們的早逝,是全世界音樂發展的巨大損失,讓人痛惜。儘管他們一生短暫,但留下的作品,永遠被人記住。
  • 海頓:他是世界音樂大師莫扎特老師,也是音樂的奠基人
    海頓:他是世界音樂大師莫扎特老師,也是音樂的奠基人 2020-11-26 00:00
  •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與鋼琴作品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莫扎特於1756年生於薩爾茲堡,1791年卒於維也納,莫扎特的生命雖然短暫,卻為後人留下了數量驚人的作品,他創作的體裁遍及交響樂、歌劇、重奏曲等,幾乎無所不包。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與海頓同時代的古典樂派的第二位大師。
  • 音樂,能夠幫助治病,效果最顯著的是莫扎特鋼琴曲
    音樂療法,靠譜且有效 音樂療法,或許大家並不感到陌生。但是,如果討論音樂療法的效果,對於普通人而言,諸如音樂改善情緒、提升記憶、幫助入睡之類,容易理解,甚至自己就是實踐者。如果提及音樂可以緩解手術疼痛、能夠治療癲癇,在手術室放音樂,而且還搞出莫扎特效應,是不是會產生少許的奇特感覺呢?
  • 娛樂圈裡英年早逝的十二位明星,你都知道?
    曾經也是哈韓一分子,雖然不是fx 死忠粉,真心見證雪莉從組合的水蜜桃,到與崔子的戀情曝光,到大眾眼裡「放飛自我」,再到如今的英年早逝。 這個女孩曾經對生活也有美好嚮往,節目裡列出的死前願望清單,第一條就是結婚,另外16條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比如潛水、和男朋友一起旅行、燒烤等,那時她的世界和周圍都是單純的。
  • 科學家研究證實:聽莫扎特鋼琴曲能使人更聰明
    在音樂神童莫扎特誕辰260年之際,中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證實了爭論至今的莫扎特效應。近日,我國科學家發現:樂曲的節奏可能是大鼠和人出現莫扎特效應的關鍵;反向莫扎特音樂顯示了負向作用。這項研究論文《莫扎特、莫扎特的節奏和反向莫扎特效應:來自行為學與神經生物學的證據》,發表在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出版的《科學報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