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和他的歌劇:通過透視莫扎特幾部最偉大的作品還原真實的他

2020-12-01 風雨送春來

被世人稱為音樂神通的莫扎特短短三十五年的人生創作了六百多部音樂作品,他最偉大的作品是什麼?莫扎特再神奇也不過是個人並不是只能仰望的天才,對於莫扎特和他的音樂,我們又存在著哪些誤讀?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英國人大衛·凱恩斯所著的《莫扎特和他的歌劇》。

在漫長的音樂史當中,有這樣一位大師的名字我們會經常提起,他就是莫扎特。像莫扎特這樣的音樂大師,他的傳記在市場上是有很多種的,這本傳記可能並不是很專注於描寫他的生平故事,而是通過他主要創作的一些歌劇作品,把他的人生串聯起來。

這本書並不是與市場上那些千篇一律的講莫扎特怎麼怎麼偉大怎麼怎麼天才的書不一樣。首先,從它的技術含量來說,由於歌劇,尤其是莫扎特晚期的歌劇涉及到義大利語、德語,然後原著又是英文,還要翻譯成中文,這種語言之間的互相翻譯,要把意思說準,是件非常難的事情,所以,這本書的譯者所做的技術含量是非常高的;其次,莫扎特雖然一生有二十二部歌劇但是他晚期的四部,也就是從1786年的《費加羅的婚禮》開始,這四部是最有名的,而且是歌劇史上非常頂天立地的作品,這是一個喜歌劇時代,以此,作者選材的角度,內容也非常紮實;但是,這本書除了準確和紮實意外,還有一點就是它的新鮮性。

關於莫扎特,每個人都有一些了解,這本大衛·凱恩斯所著的關於莫扎特的一本書,它確實在改變我們很多很多人,尤其是對莫扎特的音樂接觸不是那麼多的人的一個誤解,這個誤解,這本書在開宗明義就已經談出來了,它說「即使是來自崇拜者的評論,也難免帶上局限性的措辭」,然後便舉了幾個例子,它說「被捧上天時,他是古諾口中的聖人莫扎特」(法國作曲家古諾說過莫扎特是聖人莫扎特)「被摔下地時,他又成了蕭伯納憤慨言辭裡『只會寫些蒼白美樂的幼稚神童』(更不尋常的是,1893年,蕭伯納還自覺地崇拜著莫扎特)。」這是兩個極端,大家在評論莫扎特的時候是很不一樣的,而下面,作者又說了一句他自己的觀點,這可以糾正很多人的偏見,他說「人們不允許莫扎特長大成人,他已深陷『音樂男孩』的桎梏中」,這一點,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說我們大多數人是喜歡對世間的人與是貼標籤的,比如說貝多芬,一提起他便是樂聖貝多芬,就是強調他與命運搏鬥,他的道德層面的那種感人的力量。一說莫扎特,就是他是神童,他幾歲能彈琴,幾歲能作曲,而忽略了他晚期作品中的那種深度、那種對歌劇這門藝術的不朽的貢獻。

說到這本書,《莫扎特和他的歌劇》,我們來說說歌劇,大多數的人對歌劇這種音樂形式真的是欣賞不來,很難聽得懂。首先第一點,語言難,因為歌劇的語言問題牽扯著故事情節,歌詞再加上翻譯,另外一個就是音樂本身,旋律、和聲、配器、節奏等等,這些東西在西方的文化當中,它有它自身的含義和它的一套陳述體系,這和我們不一樣,中國戲曲裡鑼鼓點一敲,感覺就出來了嗩吶一吹,帝王將相就來了,但在西方音樂裡面,英國管一出——田園,圓號一出——遙遠的號角,弦樂一出——女主角登場,豎琴一出——感人的時刻就要來了……它有它的語言體系,可是這點對中國人來說又太難了。

最後一點便是東西方的文化差異,西方文化裡的好人,比如說莫扎特的倒數第三部歌劇《唐·喬萬尼》,它被稱為歌劇中的歌劇,劇中的主人公唐·喬萬尼是中世紀西班牙一個尋花問柳的膽大妄為的典型人物,他既厚顏無恥但又勇敢機智,他既是一個反面的人物但又具有一些正面的特點,這種人物放在中國就很難對等起來,中國沒有這樣的人物,想了半天,想到了西門慶,但是就算是西門慶的話,我們並不熱愛,我們要批判西門慶,但是唐·喬萬尼這種風流浪蕩子、貴公子,在西方的文學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這一切都不一樣,所以這就造成了許多中國人對西方音樂的欣賞困難。

這本書和傳統莫扎特的傳記不同,它通過詮釋莫扎特創作的《費加羅的婚禮》、《唐·喬萬尼》、《女人心》、《魔笛》等幾部最偉大的歌劇來還原一個真實的莫扎特。

相關焦點

  • 莫扎特一生創作22部歌劇,這5部尤為經典!
    莫扎特一生在音樂上取得了諸多偉大的成就,同時他還創作了22部歌劇作品,這源於莫扎特對管弦樂的運用豐富多樣,他能夠在快速移動的戲劇動作和喜劇片段中,通過音樂的變換,精準表達角色的情感狀態,以下這幾部是他在歌劇中的代表作品。
  • 歌劇小白如何欣賞莫扎特
    《假扮園丁的姑娘》和《魔笛》均是著名作曲家莫扎特的作品,對於「音樂小白」來說,如何才能走進歌劇這門藝術?羊城派記者採訪了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網紅音樂家」田藝苗.她說:「莫扎特的曲子在他那個年代很受歡迎,可以說是那個年代的流行音樂。」斯卡拉歌劇院有多牛?
  • 一部非常奇特的作品——莫扎特的《魔笛》欣賞(前篇)
    然而《魔笛》正是大道理的說教連篇,作品擁有那樣的超高人氣,果真是"好德"者眾嗎?不見得,這其實是莫扎特的戲劇天才所決定。由於作品本身的複雜,一兩篇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僅想談談這部作品在我看來是最基本、最抓人,最核心、最奇特的要點;還有劇中某些人物的設計,以及他們如何投身劇情當中(故分為前篇與後篇)。讓我們首先來看看作品的基本要點,然後再觀察那種可能是空前絕後的特質。
  • 必聽經典 | 莫扎特歌劇作品中的巔峰之作《費加羅的婚禮》
    各位音樂老師、家長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為大家講解一部經典歌劇,我們邀請了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小夥伴名叫莫渣,為大家用最簡潔的語言和視頻簡述這部歌劇,便於大家對歌劇的內容進行初步的了解,然後我們會對歌劇本身,創作背景、經典選段等方面進行解析。歡迎音樂老師和家長朋友學習並轉授給我們的孩子們。
  • 究竟是誰害死了莫扎特?
    將其頭銜中的音樂學家和新聞記者放在一起,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莫扎特與共濟會》《莫扎特與維也納》《莫扎特:黃金時代》《1791,莫扎特的最後一年》等,就是音樂學家和新聞記者蘭登先生的成果。當然,在他的作品目錄單上,並不只有莫扎特才「上榜」 多次。蘭登對古典音樂的熱情,更多的給了海頓。除了於1949 年成立了海頓協會,他還將研究海頓的作品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與鋼琴作品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莫扎特於1756年生於薩爾茲堡,1791年卒於維也納,莫扎特的生命雖然短暫,卻為後人留下了數量驚人的作品,他創作的體裁遍及交響樂、歌劇、重奏曲等,幾乎無所不包。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與海頓同時代的古典樂派的第二位大師。
  • 蔡程昱歌劇首秀,為何選了莫扎特的這部高難度作品?
    繼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後,7月24日至25日,上海大劇院將與上海歌劇院合作,帶來由著名指揮家許忠執棒的莫扎特經典歌劇《唐璜》「首秀」。「《唐璜》是歌劇指揮的入場券。」在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看來,「莫扎特特殊的風格、他的配器給樂隊賦予的純淨音響色彩、對歌唱家的高要求……都是對演繹者們的考驗。」
  • 莫扎特最後一部歌劇作品 原版歌劇《魔笛》重慶首秀
    歌劇的製作成本以及對演員的「挑剔」決定了它的稀有可貴,重慶本土觀眾想要欣賞到原版的歌劇機會十分難得。今年是莫扎特誕辰260周年,好消息是重慶大劇院特意引進了一部原汁原味的莫扎特德文歌劇!並且,這還是一部一紅就紅了200多年的歌劇!享譽世界的天才音樂家莫扎特最後一部歌劇作品——《魔笛》。
  • 臺灣女高音演繹莫扎特作品
    聽歌劇本報訊(記者梅冬妮 通訊員朱芳璽)27日,武漢愛樂將在琴臺音樂廳上演「莫扎特晚期交響樂系列」第二場演出,聯手臺灣女高音歌唱家林玲慧,共同演繹莫扎特的歌劇交響作品。這也將是林玲慧首次與內地樂團合作演出。
  • 人盡皆知的莫扎特,死因卻是一個謎
    枯燥的訓練沒有讓莫扎特厭倦,反而全身心投入其中,享受著指尖律動的音符帶來的奇妙感受。這些訓練對日後的莫扎特有非常大的影響,取得成就的他工作之餘也會憶起往昔音樂生涯,細品其中的甘甜馨香。莫扎特堅信,歌劇的最高元素是音樂,音樂必須始終作為音樂的內容,從來沒有其他方式。他寫過嚴肅而喜劇的歌劇,他的一些作品是風格的奇妙組合。
  • 金句與古典樂10 莫扎特歌劇巔峰之作,《費加羅的婚禮》欣賞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_ Sir Georg Solti - Le nozze di Figaro, K. 492 - O03:51來自麥霖藝術學院曲目介紹Le nozze di Figaro, K. 492 - Overture (費加羅的婚禮,作品
  • 「音樂神童」莫扎特為什麼會英年早逝?是誰害死了他?
    這位被稱為「音樂神童」的人物就是奧地利偉大的音樂家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出生在奧地利薩爾茨堡城的一個 音樂世家,父親是薩爾茨堡大主教宮廷樂隊的樂師,在音樂方面很有才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莫扎特從小就表現出極高的音樂天賦。莫扎特有一個比他大5歲的姐姐,每當父親叫姐姐彈琴時,3歲的莫扎特總在一旁全神貫注地聽著。
  • 如何從神童成為大師——《遇見莫扎特》
    莫扎特,古典樂史上的傳奇人物,3歲學音樂,6歲開始作曲,11歲完成第一部歌劇……像貝多芬,還有像巴赫,他們寫過所有的音樂題材,唯一沒有寫過的就是歌劇,但是莫扎特是交響曲、協奏曲能寫,還是歌劇大師。他說生活的苦難,壓不垮我,我心中的歡樂不是我個人的,我把歡樂注入音樂,為的是讓全世界歡樂,是的,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 莫扎特三個時期的鋼琴作品風格
    布倫德爾演奏K.457淺談莫扎特鋼琴作品的風格導讀:莫扎特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著名作曲家,他曾創作了許多類型的鋼琴作品,其中的19首奏鳴曲,是他所有鋼琴音樂創作體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莫扎特的鋼琴作品體現了古典主義時期最完美的音樂風格和藝術理想,進一步完善了鋼琴音樂創作的曲式結構與表現形式,使鋼琴作品邁向了更高的藝術層次。莫扎特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著名作曲家,他曾創作了許多類型的鋼琴作品,其中也包括了19首奏鳴曲,這是他所有鋼琴音樂創作體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 感受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特徵
    在聲樂方面,除了最重要的二部清唱劇——《創世紀》及《四季》外,他還寫了許多宗教性聲樂作品。另外,在海頓的音樂創作中很明顯地反映了當時正欣欣向榮的市民階層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因此他的音樂充分表現了輕鬆、幽默的性格,充滿了生活的氣息。他的作品沒有表露任何感情問題困擾的痕跡,表現出一種藝術的超脫,音樂創作幾乎完全超越了現實。
  • 我們為什麼需要莫扎特?
    莫扎特為何稱得上「天才」?他的人生絕對算得上傳奇,4歲開始作曲獲得「音樂神童」的榮譽,6歲就開始和姐姐安娜在父親的帶領下在全歐洲旅行演出,12歲創作了第一部歌劇,25歲時公開和薩爾茨堡大主教決裂,結束宮廷樂師身份,成為歐洲歷史上第一位公開擺脫宮廷束縛的音樂家。
  • 世上的天才十幾歲就成名了,他就是莫扎特,音樂小神童
    莫扎特有一段旅行時期,從1963年到1772年,9年的遊歷世間,他到過西歐、巴黎、倫敦、薩爾茨堡等,見識過各種的風土人情和事物,遇見過各色的人,不同的音樂人,這對他的創作來說都有一定的用處,也為他的創作提供一定的靈感和材料。
  • 莫扎特晚期鋼琴奏鳴曲
    晚期鋼琴奏鳴曲莫扎特晚期作品有6首奏鳴曲,從這6首作品中可以看到,晚年的莫扎特對巴赫的復調作品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所以在其作品中明顯有復調因素的體現,從結構布局上來講也更為緊湊和集中。莫扎特該時期的奏鳴曲在音樂情緒上更加內省或激情,這是他以前作品中少有的個人內心情感的獨白。
  • 莫扎特的神秘死因
    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創作了很多經典作品,他在短暫的一生中所創作的作品超過幾百部。其中「費加羅的婚禮」,「德國舞曲」等作品非常有名的。莫扎特逝去時剛滿35歲,他是1791年12月5日,在一個很冷的晚上逝去的。
  • 莫扎特逝世227周年,這些關於他的作品你都看過沒?
    227年前的12月5日0時55分,尚未完成《安魂曲》的莫扎特離奇死亡,35歲的音樂神童英年早逝,而其至今未明的死因也為他更添一份傳奇色彩:他人生的跌宕起伏、面對世人質疑與宮廷排擠時的堅持與叛逆,成為了藝術作品最佳的改編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