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與古典樂10 莫扎特歌劇巔峰之作,《費加羅的婚禮》欣賞

2021-01-17 麥霖藝術學院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_ Sir Georg Solti - Le nozze di Figaro, K. 492 - O

03:51來自麥霖藝術學院

曲目介紹

Le nozze di Figaro, K. 492 - Overture (費加羅的婚禮,作品492 - 序曲)

《費加羅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是莫扎特最傑出的三部歌劇中的一部喜歌劇,完成於1786年,義大利語腳本由洛倫佐·達·彭特(Lorenzo da Ponte)根據法國戲劇家博馬舍(Beaumarchais)的同名喜劇改編而成。重唱在劇中居重要地位,刻畫人物心理性格,描繪愛情細膩差異,對推動戲劇的發展以及強化喜劇效果尤其起到重要作用。

《費加羅的婚禮》是莫扎特眾多歌劇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一部,是莫扎特歌劇中的巔峰之作,也是中國樂迷最為熟悉的一部,創作於1786年的這部歌劇,是欣賞莫扎特歌劇的入門之作。

《費加羅的婚禮》至今仍是各大歌劇院上演次數最為頻繁的歌劇之一,有如天籟的歌聲和錯綜複雜的男女人物關係,宛如角力般、層出不窮的小計謀和角色錯亂的對白,至今仍是許多觀眾念念不忘的經典。讓人眼花繚亂的進行速度,帶出男女之間你來我往的情境、種種約定承諾造成的混亂情形、還有誰對誰唱情歌、誰看誰卻不是誰的有趣故事。隨著近代舞臺的技術進步,每一次觀賞此劇時都有全新的體會。

作曲家介紹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英語: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27-1791.12.5),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

1760年,開始學習作曲。莫扎特一生漂泊勞碌。1762年的寒冬,年幼的沃爾夫岡與姐姐南內爾的歐洲巡演拉開序幕。從慕尼黑、林茨到受弗朗西斯一世接見的維也納之行後,他經由波恩、科隆、布魯塞爾抵達法國,在巴黎他短暫碰壁,隨後在英國重整旗鼓,在義大利度過的歲月則為莫扎特日後的歌劇創作提供了無限源泉。

莫扎特樂於接受傳統曲式,並對其作巧妙的運用。他在音樂史上的重要性在於重塑並定義了古典音樂,不同於巴赫的均衡完美、貝多芬的桀驁不馴。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他譜出的協奏曲、交響曲、奏鳴曲、小夜曲、嬉遊曲後來成為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

今日金句

相關焦點

  • 必聽經典 | 莫扎特歌劇作品中的巔峰之作《費加羅的婚禮》
    他在創作《費加羅的婚禮》的時候,嫉妒莫扎特的宮廷樂師向皇帝舉報,說莫扎特正在寫一部關於費加羅的歌劇。當時,這個題材是被皇帝列入禁止範圍的。莫扎特興奮地向皇帝介紹這部偉大作品的構思的時候說,陛下,這是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是個十分有趣的愛情故事。皇帝在看《費加羅的婚禮》彩排之間,打了一個哈欠,之後滿有精神地看完了這部長達四小時的歌劇。
  • 愛的世界有時風,有時雨,只要最後是你 |「歌劇之夜」 ​
    - 關於作曲家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茲堡,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創作了大量不同體裁的古典樂,其中歌劇代表作有《後宮誘逃》《費加羅的婚禮》《魔笛》等。
  • 莫扎特最後一部歌劇作品 原版歌劇《魔笛》重慶首秀
    歌劇的製作成本以及對演員的「挑剔」決定了它的稀有可貴,重慶本土觀眾想要欣賞到原版的歌劇機會十分難得。今年是莫扎特誕辰260周年,好消息是重慶大劇院特意引進了一部原汁原味的莫扎特德文歌劇!並且,這還是一部一紅就紅了200多年的歌劇!享譽世界的天才音樂家莫扎特最後一部歌劇作品——《魔笛》。
  • 莫扎特一生創作22部歌劇,這5部尤為經典!
    《伊多梅尼奧》(Idomeneo)《伊多梅尼奧》於1781年1月首演,這部歌劇在結構上無疑是充滿創新的。在古典歌劇中,合奏的形式並不常見,但是在《Idomeneo 》中,莫扎特使用了二重奏,三重奏以及四重奏來表現,而這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獨特的音樂反映出了緊張的情節。
  • 莫扎特和他的歌劇:通過透視莫扎特幾部最偉大的作品還原真實的他
    被世人稱為音樂神通的莫扎特短短三十五年的人生創作了六百多部音樂作品,他最偉大的作品是什麼?莫扎特再神奇也不過是個人並不是只能仰望的天才,對於莫扎特和他的音樂,我們又存在著哪些誤讀?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英國人大衛·凱恩斯所著的《莫扎特和他的歌劇》。
  • 歌劇小白如何欣賞莫扎特
    作為藝術節的重磅劇目,義大利斯卡拉歌劇院帶來的兩部歌劇《假扮園丁的姑娘》和《魔笛》,於10月18日至24日在新近落成的「文化新地標」上音歌劇院上演。作為世界頂級的歌劇院,這是斯卡拉歌劇院首次全陣容來華演出,兩部作品將採用「一臺兩劇」的模式上演。這一國外通用的做法,在國內才剛剛開啟先河。對於9月剛剛落成的上音歌劇院而言,此次演出也是一次大考。
  • 古典大師三重奏:海頓、莫扎特、貝多芬
    莫扎特是音樂家裡面朋友最多的,家中就像個音樂俱樂部,他待朋友非常大方,一旦有點錢,就會在家中宴請賓客,喝大酒講黃段子。他的朋友裡有劇作家達蓬特,有歌唱家,有他喜歡的女鋼琴家,還有單簧管家斯塔德勒,長笛家,圓號家洛伊蓋布,還有為他抄譜的工作人員·····反正人人都愛莫扎特。《西風頌》莫扎特因而喜歡寫熱鬧的音樂,喜歡寫表演者成雙成對的樂曲。他的歌劇以重唱知名。
  • 給大學生講莫扎特時,我提了幾個問題,值得深思
    莫扎特生平簡介1756年1月27日,沃爾夫岡 · 阿瑪多伊斯 · 莫扎特(德語: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於奧地利薩爾斯堡一個宮廷樂師之家。1772年,16歲的莫扎特結束了長達10年的旅行演出生活,回到自己的家鄉薩爾斯堡,在大主教的宮廷樂隊裡擔任首席樂師。由於不滿主教對他的嚴厲管束,1781年,莫扎特毅然決定獨立自主,前往維也納定居,走上艱難的自由音樂家道路。1782年8月4日,26歲的莫扎特和19歲的康斯坦絲舉行了婚禮。由於他沒有固定的收入,婚後的生活非常窮困。
  • 這10首打開古典音樂大門的名曲,願給你帶來快樂!
    原標題:這10首打開古典音樂大門的名曲,願給你帶來快樂!>是不少人走進古典音樂大門的樂曲之一 你會因為哪一首曲子而愛上古典樂羅西尼以短短13天一氣呵成譜好曲,是古典音樂裡極為有名的 「急就章」,大概除了莫扎特,就屬羅西尼作曲 最快 了。
  • 臺灣女高音演繹莫扎特作品
    聽歌劇本報訊(記者梅冬妮 通訊員朱芳璽)27日,武漢愛樂將在琴臺音樂廳上演「莫扎特晚期交響樂系列」第二場演出,聯手臺灣女高音歌唱家林玲慧,共同演繹莫扎特的歌劇交響作品。這也將是林玲慧首次與內地樂團合作演出。
  • 感受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特徵
    莫扎特,奧地利作曲家,他靈性十足,人稱「音樂神童」,1781年,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自由作曲家。在倫敦,接觸到巴赫的復調作品和亨得爾的清唱劇,與海頓交往,學習了交響曲和四重奏的寫作方法。莫扎特的作品數量驚人,他最大的成就在於歌劇創作,他一生中創作近20部歌劇,成為德國歌劇的奠基人。另外,莫扎特在器樂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忽視,他將協奏曲固定為呈示部和華彩樂段的形式。
  • 電影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10首古典音樂
    很多人,可能是從電影裡第一次領略到古典音樂之美,比如《肖申克的救贖》裡那段美到難以形容的《費加羅的婚禮》歌劇唱段,比如《現代啟示錄》雄壯的《女武神》,又比如《憤怒的公牛》讓很多觀眾——包括姜文——都愛上了《鄉村騎士間奏曲》。以下十首曲子,你可能聽著耳熟,但叫不出名字。今天就來聊一聊,電影裡這些常見又經典的古典音樂曲目。
  • 12月5日:莫扎特逝世紀念日
    莫扎特的畫像。1791年12月5日,奧地利天才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莫扎特逝世,年僅36歲。其主要代表作品有歌劇《費加羅的婚禮》《魔笛》,交響曲《哈夫納交響曲》《布拉格交響曲》《林茨交響曲》以及大量的鋼琴奏鳴曲、小提琴協奏曲、小夜曲、交響曲等。1870年12月5日,法國19世紀最多產、最受民眾喜歡的著名作家之一大仲馬逝世,享年69歲。在他一生中,共寫下了300多部文學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長篇小說《三個火槍手》《基度山伯爵》和《黑色鬱金香》。
  • 一部非常奇特的作品——莫扎特的《魔笛》欣賞(前篇)
    (準確的名稱應該是歌唱劇,下面會做出說明,為了閱讀習慣的考慮,暫且仍以"歌劇"稱之),哪怕我們連唱詞都不明白,也能從頭至尾聽下來(可能除了對白與少數宣敘調)。因為此時莫扎特旋律天才的發展已進入最後階段。另一方面,這部歌劇被認為是包含了錯綜複雜的隱喻,劇情本身是在童話世界中談論人所追求的美德:在王子救公主的老套開篇之後,二人經過一系列的轉折而一同經歷生命提升的考驗。在我看來,欣賞《魔笛》的時候,我們不要靠近其中任何一個極端。
  • 同行之間「嫉妒殺」:一代名師毒殺音樂天才,莫扎特是怎麼死的?
    1764年,年僅8歲的莫扎特,創作了自己首部交響曲——《降E大調第一交響曲》,1772年他就被任命為薩爾茨堡宮廷樂師。在莫扎特短短35年的人生裡,他共完成了600餘部音樂作品,幾乎涵蓋了當時所有音樂體裁,包括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四重奏和其他重奏、重唱作品,還有大量的器樂小品和獨奏曲。可是天才莫扎特,沒有逃過同行「赤裸裸的仇恨」。
  • 回放 國家大劇院系列音樂會:聆聽莫扎特、海頓巔峰之作
    回放 國家大劇院系列音樂會:聆聽莫扎特、海頓巔峰之作
  • 10位大師級作曲家,10部不朽的代表作
    在此,我將列出10位古典音樂大師和他們最偉大的作品,以此向他們給人類留下的音樂瑰寶致敬。 匯集了巴赫畢生功力的《B小調彌撒曲》被許多人視為古典音樂的巔峰之作,它也是存世不多的幾部完整彌撒曲之一,需要約兩個小時才能完整演奏一遍。 直到巴赫去世36年後,《B小調彌撒曲》才由他的兒子卡爾·菲利普·埃馬努埃爾·巴赫在漢堡首次公演了一部分。
  • 音樂界的曠世奇才——莫扎特的死因之謎
    莫扎特小時候莫扎特是奧地利作曲家,歐洲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為古典音樂的典範,他對歐洲音樂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但是這位作曲家的死卻相當悽慘。他的根據是莫扎特在1791年10月底寫給妻子的信裡:「煎豬排是何等的美味呀!我愛吃它,並祝你健康!」赫希曼發現,在莫扎特那個年代,由於牲畜宰殺衛生條件極差,加上醫療條件落後,有很多人死於旋毛蟲病。還有莫扎特12月5日在維也納逝世,距離寫這封信44天,而旋毛蟲病的潛伏期也剛好是50天左右。
  • 100首必聽的古典音樂曲目清單,樂迷的大福利!
    4、舒曼 「夢幻曲」(《童年情景》之七)5、李斯特 《帕格尼尼大練習曲之三「鍾」》6、勃拉姆斯 《升F小調第五號匈牙利舞曲》7、蕭邦 《降B小調夜曲》8、蕭邦 《C小調練習曲「革命」》9、德彪西 《亞麻色頭髮的少女》10、拉赫瑪尼諾夫 《升C小調第二號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