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一生創作22部歌劇,這5部尤為經典!

2021-01-17 少數音樂

莫扎特一生在音樂上取得了諸多偉大的成就,同時他還創作了22部歌劇作品,這源於莫扎特對管弦樂的運用豐富多樣,他能夠在快速移動的戲劇動作和喜劇片段中,通過音樂的變換,精準表達角色的情感狀態,以下這幾部是他在歌劇中的代表作品。

《伊多梅尼奧》(Idomeneo)

《伊多梅尼奧》於1781年1月首演,這部歌劇在結構上無疑是充滿創新的。在古典歌劇中,合奏的形式並不常見,但是在《Idomeneo 》中,莫扎特使用了二重奏,三重奏以及四重奏來表現,而這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獨特的音樂反映出了緊張的情節。

這部歌劇是根據古希臘的故事改編的:戰爭英雄伊多梅內歐(Idomeneo)發誓要殺死他從溺水中被救出後遇見的第一個人,而沒想的是他遇到的第一個人是他的兒子,伊多梅內歐感到悲痛欲絕,由於他沒有辦法對自己的兒子下手,導致眾神傷害了他成千上萬的子民。

《伊多梅尼奧》是莫扎特的第十三部歌劇作品,也是他精緻的作曲風格的典範。

《費加羅的婚禮》(The Marriage of Figaro)

《費加羅的婚姻》是莫扎特與詩人洛倫佐·達·蓬特之間的首次合作。這個故事是根據博馬舍(Beaumarchais)的戲劇改編的,該戲劇於1784年首次上演。該劇在巴黎很受歡迎,但由於故事情節繁瑣,在維也納遭到禁止。

儘管如此,在達龐特的建議下,莫扎特還是同意了將其編寫為歌劇。該歌劇於1786年5月首映。

整部歌劇是基於一天的時間,即費加羅和蘇珊娜的結婚日,費加羅的主人伯爵誘騙了蘇珊娜,被費加羅發現後他決定尋求報仇。經過一系列搞笑的復仇情節,最終費加羅寬恕了伯爵,同時和蘇珊娜有了一個幸福的結局。

《唐·喬瓦尼》(Don Giovanni)

《唐·喬瓦尼》於1787年10月首映,故事情節以主人公唐·喬瓦尼為主線,講述了他心碎和謀殺的故事。儘管周圍的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想要幫助他,但他卻因為受到暴力和邪惡的誘惑拒絕悔改,最終人們將他送入了地獄。

莫扎特豐富而生動的配樂使劇情更加戲劇化。時至今日,人們對於《唐·喬瓦尼》這部歌劇依然有著不同的解讀。一些人認為這部歌劇感情豐富,充滿悲劇色彩,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它只是一部惡作劇而已。

《科西範圖蒂 》(Cosìfan tutte)

繼《費加羅的婚禮》和《唐·喬瓦尼》之後,這是莫扎特和達龐特合作的最後一部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以其詼諧搞笑而聞名,《唐·喬瓦尼》則以其豐富的情節而聞名,而《科西範圖蒂 》卻以其妙趣橫生的機智故事而令人難忘。

最初的故事是根據真實的維也納故事改編的,原故事中聽起來有些歧視女性,但改編後的歌劇實際上展現的是男性糟糕的地方。在歌劇中,古列爾莫和費朗多各自吹噓他們的戀人有多麼的忠誠。於是她們決定對自己的丈夫進行測試,他們偽裝成阿爾巴尼亞人,並引誘他們的丈夫以此測試他們的忠誠度,最終他們的丈夫並沒有通過測試。

《魔笛》(The Magic Flute)

這部歌劇描寫的故事是:在日月之間的一片神秘的土地上,一位叫做塔米諾的王子被怪物所抓走,三個神秘的女士將王子從怪物中救出,但他卻無意之中看到了「夜之女王」薩拉斯託的女兒帕米娜的照片,便一見鍾情,並發誓將她從邪惡的薩拉斯託手中救出。

對於這部歌劇,常見的解讀是《魔笛》是莫扎特被迫寫下的一篇歌劇,但也有人認為莫扎特長期以來一直是席卡納德劇院老闆伊曼紐爾·史卡寧德(Emanuel Schikaneder)的朋友,寫一部歌劇在席卡納德劇院表演是很自然的。同時劇院是展現維也納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因此莫扎特希望以此做出一些貢獻 。

莫扎特一生成就無數,其創作的歌劇總讓人們充滿了無限的想像與解讀,同時這也展現出了莫扎特驚人的創作天賦!

相關焦點

  • 必聽經典 | 莫扎特歌劇作品中的巔峰之作《費加羅的婚禮》
    各位音樂老師、家長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為大家講解一部經典歌劇,我們邀請了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小夥伴名叫莫渣,為大家用最簡潔的語言和視頻簡述這部歌劇,便於大家對歌劇的內容進行初步的了解,然後我們會對歌劇本身,創作背景、經典選段等方面進行解析。歡迎音樂老師和家長朋友學習並轉授給我們的孩子們。
  • 莫扎特和他的歌劇:通過透視莫扎特幾部最偉大的作品還原真實的他
    被世人稱為音樂神通的莫扎特短短三十五年的人生創作了六百多部音樂作品,他最偉大的作品是什麼?莫扎特再神奇也不過是個人並不是只能仰望的天才,對於莫扎特和他的音樂,我們又存在著哪些誤讀?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英國人大衛·凱恩斯所著的《莫扎特和他的歌劇》。
  • 金句與古典樂10 莫扎特歌劇巔峰之作,《費加羅的婚禮》欣賞
    _ Sir Georg Solti - Le nozze di Figaro, K. 492 - O03:51來自麥霖藝術學院曲目介紹Le nozze di Figaro, K. 492 - Overture (費加羅的婚禮,作品492 - 序曲)《費加羅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是莫扎特最傑出的三部歌劇中的一部喜歌劇
  • 莫扎特最後一部歌劇作品 原版歌劇《魔笛》重慶首秀
    歌劇的製作成本以及對演員的「挑剔」決定了它的稀有可貴,重慶本土觀眾想要欣賞到原版的歌劇機會十分難得。今年是莫扎特誕辰260周年,好消息是重慶大劇院特意引進了一部原汁原味的莫扎特德文歌劇!並且,這還是一部一紅就紅了200多年的歌劇!享譽世界的天才音樂家莫扎特最後一部歌劇作品——《魔笛》。
  • 歌劇小白如何欣賞莫扎特
    作為藝術節的重磅劇目,義大利斯卡拉歌劇院帶來的兩部歌劇《假扮園丁的姑娘》和《魔笛》,於10月18日至24日在新近落成的「文化新地標」上音歌劇院上演。作為世界頂級的歌劇院,這是斯卡拉歌劇院首次全陣容來華演出,兩部作品將採用「一臺兩劇」的模式上演。這一國外通用的做法,在國內才剛剛開啟先河。對於9月剛剛落成的上音歌劇院而言,此次演出也是一次大考。
  • 給大學生講莫扎特時,我提了幾個問題,值得深思
    他的父親列奧波爾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原籍德國,曾先後生有7個孩子,其中5個都過早地夭折,頑強地活下來並長成人的只有最小的兒子莫扎特和他的姐姐安娜。莫扎特很小就顯露出極高的音樂天賦,在父親的教導下,他3歲開始學琴。進步飛快,在父親的帶領下,莫扎特6歲就和10歲的姐姐安娜開始了漫遊整個歐洲大陸的旅行演出。
  • 感受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特徵
    > 海頓,奧地利作曲家,他一生創作了一百多首交響曲,八十多首弦樂四重奏,及為數眾多的其他作品。 莫扎特,奧地利作曲家,他靈性十足,人稱「音樂神童」,1781年,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自由作曲家。在倫敦,接觸到巴赫的復調作品和亨得爾的清唱劇,與海頓交往,學習了交響曲和四重奏的寫作方法。莫扎特的作品數量驚人,他最大的成就在於歌劇創作,他一生中創作近20部歌劇,成為德國歌劇的奠基人。另外,莫扎特在器樂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忽視,他將協奏曲固定為呈示部和華彩樂段的形式。
  • 蔡程昱歌劇首秀,為何選了莫扎特的這部高難度作品?
    繼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後,7月24日至25日,上海大劇院將與上海歌劇院合作,帶來由著名指揮家許忠執棒的莫扎特經典歌劇《唐璜》「首秀」。「《唐璜》是歌劇指揮的入場券。」對任何一家歌劇院而言,排演《唐璜》都非易事——體量大:包含所有宣敘調,整部歌劇需要3.5個小時左右;語言難:宣敘調多,音樂速度快,對於單個角色,角色與角色之間的對話,重唱時角色間的配合;處理細:大到人物音樂風格,小到重音、氣口、裝飾音與歌詞間的微妙處理,皆有門道。
  • 如何從神童成為大師——《遇見莫扎特》
    莫扎特,古典樂史上的傳奇人物,3歲學音樂,6歲開始作曲,11歲完成第一部歌劇……像貝多芬,還有像巴赫,他們寫過所有的音樂題材,唯一沒有寫過的就是歌劇,但是莫扎特是交響曲、協奏曲能寫,還是歌劇大師。他說生活的苦難,壓不垮我,我心中的歡樂不是我個人的,我把歡樂注入音樂,為的是讓全世界歡樂,是的,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 我們為什麼需要莫扎特?
    莫扎特為何稱得上「天才」?他的人生絕對算得上傳奇,4歲開始作曲獲得「音樂神童」的榮譽,6歲就開始和姐姐安娜在父親的帶領下在全歐洲旅行演出,12歲創作了第一部歌劇,25歲時公開和薩爾茨堡大主教決裂,結束宮廷樂師身份,成為歐洲歷史上第一位公開擺脫宮廷束縛的音樂家。
  • 音樂界的曠世奇才——莫扎特的死因之謎
    莫扎特但是這位作曲家的死卻相當悽慘。1971年12月5日,莫扎特逝世,當天晚上天氣很冷,而且風雨交加。他的妻子臥病在床,送葬的人,寥寥無幾,中途就散了。一個看守公墓的老頭把他當成一個孤魂野鬼,和眾多死於瘟疫的人一起下葬的。他的遺孀改嫁後,17年後,才來找莫扎特的下葬地址。可是已經物是人非,已經沒有人知道了。
  • 莫扎特的神秘死因
    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創作了很多經典作品,他在短暫的一生中所創作的作品超過幾百部。其中「費加羅的婚禮」,「德國舞曲」等作品非常有名的。莫扎特逝去時剛滿35歲,他是1791年12月5日,在一個很冷的晚上逝去的。
  • 一部非常奇特的作品——莫扎特的《魔笛》欣賞(前篇)
    莫扎特那部裡程碑式的《後宮誘逃》就成為歌唱劇歷史上的代表作,其中康斯坦茲那首長篇詠嘆調成為花腔女高音的名曲,昭示出作品華麗的一面。歌唱劇被維也納所接受其實算晚,可一旦接受了,公眾就很歡迎這一體裁;在莫扎特的一生中,歌唱劇的創作又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儘管人們往往籠統地稱他為"歌劇大師")。
  • 莫扎特晚期鋼琴奏鳴曲
    晚期鋼琴奏鳴曲莫扎特晚期作品有6首奏鳴曲,從這6首作品中可以看到,晚年的莫扎特對巴赫的復調作品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所以在其作品中明顯有復調因素的體現,從結構布局上來講也更為緊湊和集中。莫扎特該時期的奏鳴曲在音樂情緒上更加內省或激情,這是他以前作品中少有的個人內心情感的獨白。
  • 10位大師級作曲家,10部不朽的代表作
    華格納對莫扎特的歌劇《唐璜》評價最高,稱之為「有史以來最完美的歌劇」,這部歌劇講述的是一個西班牙花花公子四處留情,拒絕悔改,最終下了地獄的簡單故事。 莫扎特1787年初到布拉格巡演,演出大獲成功,於是有人邀請他把當地長盛不衰的劇目《唐璜》改編成歌劇。
  • 莫扎特死亡之謎?
    莫扎特為何會死?因為生病嗎?可能是,可能也不全是,今天想要跟大家來聊一下莫扎特的死亡之謎。我曾經看了一本名為《遇見莫扎特:從神童到大師的音樂人生》的書,這本書使我對莫扎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我原以為他只是個會彈琴的音樂神童,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他是個努力上進、勤奮好學的天才。
  • 愛的世界有時風,有時雨,只要最後是你 |「歌劇之夜」 ​
    - 關於作曲家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茲堡,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創作了大量不同體裁的古典樂,其中歌劇代表作有《後宮誘逃》本期音樂《你們可知道》是選自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的詠嘆調。1786年5月1日,一部四幕喜劇在維也納奧地利國家劇院首演,這部歌劇一直傳唱至今,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巔峰之作。它就是「費加羅三部曲」之一,莫扎特譜曲的代表之作—《費加羅的婚禮》。
  • 用AI模擬莫扎特「80歲」創作:結構工整,卻少了一些創意
    9月22日晚,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辦了一場特別的莫扎特80歲作品音樂會,由上海愛樂樂團、指揮家趙曉鷗、鋼琴家葛灝、何南南演繹。音樂家莫扎特在35歲時因病早逝,給世人留下遺憾:如果他的生命能夠延長,是否將為世界留下新的音樂作品?這個遺憾,或許將由AI來彌補。
  • 莫扎特三個時期的鋼琴作品風格
    又如《A大調奏鳴曲》(K.331)的第一樂章摒棄了常規的奏鳴曲式結構,取而代之的是採用了主題優雅的變奏曲,這部作品的第二樂章採用了帶有三聲中部(Trio)的小步舞曲,音樂中暗含了第一樂章第四變奏的和聲織體與伴奏音型,這部作品的第三樂章《土耳其進行曲》採用了迴旋曲式原則,並且在創作上使用了第一樂章最後一個變奏的音型和裝飾音,整部作品中各樂章的音樂材料之間有如此緊密的聯繫,這在莫扎特奏鳴曲中是不多見的。
  • 世上的天才十幾歲就成名了,他就是莫扎特,音樂小神童
    父親是宮廷小提琴師,在4歲時,父親就給他灌輸音樂知識了,再瞧瞧我們四歲的時候在幹什麼,回到正題,下一年莫扎特就開始創作曲子了,果然天才的動手能力不是我們平凡人能夠想像的,三歲能杯唐詩三百首也沒他厲害。小小人兒有大力量,所以他從小就有音樂神童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