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盡皆知的莫扎特,死因卻是一個謎

2021-01-10 微笑向你1

中文全名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音樂家之一,對音樂的天賦讓他從小開始了他的表演生涯。他的鋼琴,大鍵琴,風琴和小提琴演奏精美,被父親帶去幾個歐洲國家巡迴演出,這位年輕的表演者令他的觀眾感到驚奇。莫扎特很有趣,善於交際,樂於助人,但他不擅長與人相處的技巧。他非常獨立,堅持要處理自己的事務。

莫扎特的父親利奧波德是歐洲領先的音樂老師之一,莫扎特出生的那一年,他是薩爾茨堡大主教管弦樂團的副演奏家,也是著名的器樂作曲家。當兒子的傑出音樂才華顯露出來時,利奧波德放棄了作曲。他的父親對莫扎特進行了深入的音樂訓練,包括鍵盤,小提琴和風琴的指導。枯燥的訓練沒有讓莫扎特厭倦,反而全身心投入其中,享受著指尖律動的音符帶來的奇妙感受。這些訓練對日後的莫扎特有非常大的影響,取得成就的他工作之餘也會憶起往昔音樂生涯,細品其中的甘甜馨香。

莫扎特堅信,歌劇的最高元素是音樂,音樂必須始終作為音樂的內容,從來沒有其他方式。他寫過嚴肅而喜劇的歌劇,他的一些作品是風格的奇妙組合。例如,《魔笛》是一部具有嚴肅和喜劇含義的德國歌劇,而《唐·喬瓦尼》則是一部嚴肅的義大利歌劇,其中幾集卻是喜劇。莫扎特的歌劇充滿愛與憤怒,充滿幽默,機智,悲情和復仇。然而,無論情節多麼陰險或歌劇的表演不可能實現,莫扎特的情感表達始終在自己牢固的控制之中,他從未放棄過古典約束。

莫扎特在維也納的十年歲月(從二十五歲到他三十五歲去世),是音樂史上最短時期的最大發展之一。在這十年中,莫扎特的音樂飛速發展,超越了許多他同時代的人。它展示了很少有人能效仿的思想和精心製作的方法,對許多人來說,已故的莫扎特似乎是很難超越的作曲家。

到1780年代末,莫扎特時運不濟。他表現不佳,收入縮水。奧地利戰爭動亂,國家的富裕程度和貴族支持藝術的能力都下降了。1788年中期,莫扎特將家人從維也納市中心轉移到郊區,這似乎是降低生活成本的一種方式。但實際上,他的家庭開支仍然很高。莫扎特開始從朋友那裡借錢,當作品佣金或音樂會出現時,他卻總是能夠按時還款。在此期間,他寫了他的最後三個交響曲和三個大龐特歌劇中的最後一個,這首歌是在1790年首演的。在這段時間裡,莫扎特冒險從維也納到萊比錫,柏林和法蘭克福以及其他德國城市進行長途跋涉,希望重振曾經輝煌的成就,改善家庭的財務狀況。莫扎特通過反覆表演自己的作品而復興他的聲譽,在公眾有良好的口碑。隨著匈牙利和阿姆斯特丹的富裕顧客承諾贊助,他的財務狀況開始好轉。通過這種轉機,莫扎特得以還清了許多債務。

1791年莫扎特的身心健康都在惡化。同年11月莫扎特患上了更深的病,被困在床上,12月5日去世,享年35歲。醫療技術的局限性導致死因不確定。

莫扎特去世時,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樂表現出十分的複雜和不和諧,表現出大膽的表現,並且需要表演者的音樂家精通技術。隨著傳記的撰寫,他的作品受到很多人的尊重與喜愛,他的音樂也不斷地被其他音樂家表演和演繹。他的作品影響了許多作曲家,貝多芬在其複雜性和深度方面尤其受到影響。莫扎特與他的朋友約瑟夫·海頓一起構思並完善了標誌著古典時期的交響樂,歌劇,弦樂合奏和協奏曲的宏偉形式。

相關焦點

  • 音樂界的曠世奇才——莫扎特的死因之謎
    1971年12月5日,莫扎特逝世,當天晚上天氣很冷,而且風雨交加。他的妻子臥病在床,送葬的人,寥寥無幾,中途就散了。一個看守公墓的老頭把他當成一個孤魂野鬼,和眾多死於瘟疫的人一起下葬的。他的遺孀改嫁後,17年後,才來找莫扎特的下葬地址。可是已經物是人非,已經沒有人知道了。
  • 莫扎特的神秘死因
    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創作了很多經典作品,他在短暫的一生中所創作的作品超過幾百部。其中「費加羅的婚禮」,「德國舞曲」等作品非常有名的。莫扎特逝去時剛滿35歲,他是1791年12月5日,在一個很冷的晚上逝去的。
  • 「音樂神童」莫扎爾的死因之謎
    莫扎特晚年時疾病纏身。當他的《魔笛》首次公演時,莫扎特已經病入膏肓,回天乏術。《魔笛》的巨大成功,給即將不久於人世的莫扎特帶來了巨大的慰藉。難解的謎題奧地利音樂大師莫扎特於1797年12月5日病逝於維也納,享年35歲。200多年來,醫學界始終沒有能查出他死於何種疾病,這位音樂天才的死因一直是西方醫學界的一個難解之謎。
  • 莫扎特死亡之謎?
    莫扎特為何會死?因為生病嗎?可能是,可能也不全是,今天想要跟大家來聊一下莫扎特的死亡之謎。我曾經看了一本名為《遇見莫扎特:從神童到大師的音樂人生》的書,這本書使我對莫扎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我原以為他只是個會彈琴的音樂神童,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他是個努力上進、勤奮好學的天才。
  • 我們為什麼需要莫扎特?
    在所有傳奇中,最讓人感到驚異的是他的死亡,據說在某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個黑衣人敲響了莫扎特的門,他向莫扎特預定了一部為死去的人而創作的音樂,《安魂曲》。創作這部作品本身似乎就是不祥之兆,在還沒有完成的時候,多年來一直生活在貧困之中的莫扎特終於在病床上合上雙眼,而這時候他的最後一部歌劇作品《魔笛》正在維也納的威登歌劇院上演。
  • 揭秘音樂大師莫扎特的成名之路與死亡之謎:因父成名,卻因情而死
    莫扎特的人生,從意義和價值上來說是燦爛輝煌的,他為人類留下了600多首寶貴的音樂文化遺產;他的許多作品一直是古典音樂中經久不衰的樂曲;但對人生也是極為短暫的、又是極為惋惜的!莫扎特,這位作曲家的大作曲家,小時侯被無數人譽為「神童」,三歲時,父親就開始對他進行音樂教育,五歲時學會了創作短曲,六歲時學會創作鋼琴協奏曲。
  • 究竟是誰害死了莫扎特?
    喜愛一個人,是任由附會在他身上的美好傳說永遠流傳下去,還是正本清源還歷史以本來面目?對於霍華德·錢德勒·羅賓斯·蘭登(Howard Chandler Robbins Landon),他選擇了後者。
  • 天才作曲家莫扎特35歲英年早逝,同時代大師被人「污衊」毒殺神童
    Diana Damrau於皇家歌劇院(倫敦)演唱經典的《夜之後》在研究莫扎特死因時,有一種起源甚早、流傳甚廣的說法,這位才35歲便英年早逝的天才音樂家是死於毒殺。歷史上被人下毒而死的政治家並不罕見,畢竟登高履危的身份容易樹敵,然而,像音樂家這樣把藝術帶給世界、不損及他人利益的職業,被仇敵投毒的案例可就鳳毛麟角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給大學生講莫扎特時,我提了幾個問題,值得深思
    莫扎特生平簡介1756年1月27日,沃爾夫岡 · 阿瑪多伊斯 · 莫扎特(德語: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於奧地利薩爾斯堡一個宮廷樂師之家。從他夭折的幾個兄妹來看,當時的醫療條件,營養水平是比較差的,莫扎特頑強生活下來,很難有一個好的身體。3、莫扎特富裕嗎?莫扎特自己沒有固定收入,妻子又不善理財,經常借錢,臨死也沒有還清,因此,莫扎特不富裕。4、莫扎特結婚了嗎?有後代嗎?結婚了,沒有找到有後代的資料。資料顯示,曾康斯坦絲曾經多次懷孕,並患上了一種奇怪的病。
  • 同行之間「嫉妒殺」:一代名師毒殺音樂天才,莫扎特是怎麼死的?
    依照當時醫療水準,關於莫扎特的死因,終究無法留下更多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莫扎特死狀不尋常,死因也有值得推敲的地方。莫扎特去世幾十年後,1830年,「俄羅斯文學之父」普希金創作了《莫扎特與薩列裡》,在這部充滿懸疑陰鬱氣氛的劇作中,給莫扎特之死做了如此論斷——薩列裡邀請莫扎特用餐,趁機向他的食物中投毒。
  • 古老的放血療法:莫扎特死因和理髮店旋轉三色柱的神秘關係
    1791年8月,時年35歲、身體多病的莫扎特接到了一項委託,要為一位未向外界透露姓名的資助人創作一首安魂彌撒曲。當時的莫扎特正忍受著體重下降、貧血、頭痛、暈厥等痛苦,一直疑神疑鬼的他覺得是受託給自己寫一首安魂曲。
  • 一個粉絲的自白:《搖滾莫扎特》為什麼讓人瘋狂
    費元洪用一種不可思議的語氣說,以前真沒見過這麼瘋狂的觀眾,「好幾個粉絲連買了24場門票,在劇院附近租了一個月房來看,刷10場以上的比比皆是,還有人從日本、韓國、俄羅斯、烏克蘭打飛的過來。」「這部劇有天然的吸附性,能吸引一批對這部劇的審美特別有感觸的觀眾,這種審美在別的國家不見得有那麼大的反響,但在中國反響很大,可能在審美密碼上有共通的地方。」
  • 宋史~燭影斧聲·趙匡胤的死因
    ,宮廷風雲變幻之事,不勝枚舉,奪朝篡位的皇帝不在少數,但並不是每位皇帝都死因成謎,關於宋太祖死亡之謎,史料詞句閃爍,隱約其辭。在河南鞏義的永昌陵,是趙匡胤的陵墓,東臨永安陵,南毗嵩山,北靠黃河,曾有這樣的形容,遠望其柏林如織,綠葉如蓋,得名柏城,原有建築早已不復存在,只剩下一些武士的石雕,可讓人聯想到太祖的戎馬一生。
  • 莫扎特逝世227周年,這些關於他的作品你都看過沒?
    227年前的12月5日0時55分,尚未完成《安魂曲》的莫扎特離奇死亡,35歲的音樂神童英年早逝,而其至今未明的死因也為他更添一份傳奇色彩:他人生的跌宕起伏、面對世人質疑與宮廷排擠時的堅持與叛逆,成為了藝術作品最佳的改編對象。
  • 古代三大奸臣,個個都遺臭萬年,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盡皆知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在美麗富饒的華夏大地上,曾先後湧現出大大小小百餘個統治王朝。無論是哪一個王朝,都存在著忠臣義士和姦邪小人。對於國家來說,忠臣是嘔心瀝血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一心為國為民,這樣的人死後自然是受到人民的愛戴。
  • 歷史上不存在的三個名人,提起人盡皆知,卻沒人知道他們是假的!
    在我國極其悠久的歷史長河之中,誕生了無數讓人崇拜不已的英雄人物,他們有的智勇雙全,有的堅持正義等等,這些英雄人物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可是在歷史之中,也還有這樣的這些人物,提起他們的名字,可謂是人盡皆知,但是在實際得到史料當中,這些人物是並不存在的,只是流傳於民間的傳說和戲曲當中。
  • 94年春晚朱時茂大變活人,變的女孩如今人盡皆知,原來是熟悉的她
    談起春節晚會,每年的春節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收看春晚已成為家人團聚的重要節目,因此,春晚節目的討論也越來越多,不知大家是否記得,94年春晚朱時茂大變活人,變的女孩26年來人盡皆知,你認得嗎?這是朱時茂第一次以「大變活人」為表演對象,陳佩斯作為「被變」的對象,瞬間被朱時茂變成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孩,瞬間全場鼓掌,如此有趣的畫面引起了廣泛關注,而那一年,這位小姑娘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現在的梅婷就是她,26年過去了,梅婷早已人人皆知。
  • 莫扎特晚期鋼琴奏鳴曲
    莫扎特奏鳴曲經常在呈示部中兩個主題之間形成情緒和力度上的鮮明對比,使第一個主題的音樂形象更具有獨立性,也使第二個主題的音樂性格更加豐富,這就給展開部帶來了一個更廣闊的樂思發展空間。例如,《c小調奏鳴曲》(K.457)第一樂章呈示部中兩個充滿矛盾衝突的主題,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全新的莫扎特鋼琴音樂風格。
  • 莫扎特和他的歌劇:通過透視莫扎特幾部最偉大的作品還原真實的他
    首先,從它的技術含量來說,由於歌劇,尤其是莫扎特晚期的歌劇涉及到義大利語、德語,然後原著又是英文,還要翻譯成中文,這種語言之間的互相翻譯,要把意思說準,是件非常難的事情,所以,這本書的譯者所做的技術含量是非常高的;其次,莫扎特雖然一生有二十二部歌劇但是他晚期的四部,也就是從1786年的《費加羅的婚禮》開始,這四部是最有名的,而且是歌劇史上非常頂天立地的作品,這是一個喜歌劇時代,以此,作者選材的角度,
  • 為什麼在港澳臺幾乎人盡皆知?
    其中紫微鬥數雖已存在一千多年,對現今內地人來說卻知之甚少。在港澳臺卻發展的很不錯,特別是在臺灣幾乎人盡皆知,幾乎懂點文化有修養品質的人,都通一點鬥數,成為了一種文化習慣。為什麼不是八字呢?雖然八字也很準,但八字有幾個明顯沒有的功能,就是不能像祿權克忌那樣,有四個方向四種選擇去指導日常,更沒有鬥數趣味和好玩。又因其推測細緻且準確性極高,以之預測人的一生運勢兇吉,鮮有不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