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害死了莫扎特?

2021-01-10 騰訊網

公眾號/復旦商業知識

本文節選自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與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IACMR)聯合出品的《管理視野》雜誌。

喜愛一個人,是任由附會在他身上的美好傳說永遠流傳下去,還是正本清源還歷史以本來面目?對於霍華德·錢德勒·羅賓斯·蘭登(Howard Chandler Robbins Landon),他選擇了後者。

《1791,莫扎特的最後一年》

作者:霍華德·錢德勒·羅賓斯·蘭登

譯者:石晰頲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蘭登是美國著名音樂學家、新聞記者、歷史學家和媒體人。將其頭銜中的音樂學家和新聞記者放在一起,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莫扎特與共濟會》《莫扎特與維也納》《莫扎特:黃金時代》《1791,莫扎特的最後一年》等,就是音樂學家和新聞記者蘭登先生的成果。當然,在他的作品目錄單上,並不只有莫扎特才「上榜」 多次。蘭登對古典音樂的熱情,更多的給了海頓。除了於1949 年成立了海頓協會,他還將研究海頓的作品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五卷本的《海頓:編年史和作品》是其努力多年的豐碩成果。對於莫扎特,蘭登除了研究作品之外,還做了很多努力,力爭還原莫扎特本人,甚至包括他備受爭議的死亡。

附麗傳說

1984年,一部名為《阿瑪多伊斯》(Amadeus的電影上映。顧慮到有不少中國的電影觀眾不知道莫扎特的全名叫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善解人意的譯者在給影片做字幕時,順手就將片名譯成了《莫扎特傳》。《莫扎特傳》的上映,讓莫扎特這位在固定人群中保有了200多年熱度的作曲家,成為坊間的議論熱點。影片涉及的話題,實在太帶感了:活躍在維也納的宮廷樂師薩列裡自視頗高,覺得自己的音樂才華在彼時的維也納一時無兩。就在這時,莫扎特出現了。這位從童年起就技驚四座的音樂天才,隨著年齡增長他的才華愈加光彩奪目。坐在鋼琴前的莫扎特技壓群雄,出自莫扎特之手的音樂作品無比驚豔—這讓薩列裡黯然神傷:該怎麼扳倒時刻危及著自己宮廷樂師地位的天才?天不助人人自助,薩列裡開始動用自己的權力阻礙莫扎特的發展。他故意縮短莫扎特歌劇的上演周期,他惡意刪改莫扎特的作品,他在莫扎特沉浸在喪父之痛時試圖動搖其在維也納的地位……薩列裡的迫害終於奏效,莫扎特得了重病,很快就不治而亡。那一年,天才剛剛35歲。薩列裡原以為,等莫扎特一死,就能自在地生活了,但薩列裡發現,自己像是被莫扎特的陰魂纏住了似的,終日惴惴不安,直至生命凋零。

薩列裡

這部電影使得莫扎特的早逝蒙上了一層黑幕。對於影視作品來說,黑幕裡充斥著嫉妒、算計和謀殺—還有什麼比這些更能吸引眼球的?但對莫扎特的作品以及莫扎特生前往事了如指掌的蘭登,卻不想讓莫扎特被娛樂化:「我相信,根據我們可以獲得的真實可信的歷史資料來寫一本關於莫扎特生命最後一年的書,也許對莫扎特的眾多新朋友和仰慕者來說頗有益處。」 既然如此,還等什麼!在世人因電影《阿瑪多伊斯》而爭議莫扎特的時候,蘭登便寫下了這本《1791,莫扎特的最後一年》。他寫道:「……資料出乎意料地豐富,將其匯總整理毫無疑問能夠讓我們超越最富靈感的虛構幻想,而更加接近真實的莫扎特和他的妻子康斯坦策。」這無非是要幫助讀者釐清莫扎特之死的真實原因,以及莫扎特的妻子康斯坦策是不是如傳說中的那樣,是壓垮莫扎特稻草中的一根,還是分量不小的那一根。

電影《阿瑪多伊斯》劇照

而要回答上述兩個問題,肯定繞不開薩列裡。那麼,跟著這本書回到1791年的維也納,那時的人們是不是如電影《阿瑪多伊斯》所表現的那樣,認定莫扎特死於薩列裡的毒藥?

還原真實

1791年12月31日,柏林的一份報紙刊出了這樣一條消息:莫扎特……去世了,他離開布拉格時已經身體虛弱。據報他患上了浮腫病,之後他在維也納去世了。因為他的遺體腫脹不堪,人們甚至認為他是被毒死的……

要說這條消息憑空捏造,倒也不盡然。莫扎特的兒子卡爾· 託馬斯發現父親的遺體時,剛剛過世的莫扎特的確腫脹得不正常。莫扎特被人毒死的猜測,就基於這一事實吧。那麼,誰會喪心病狂地毒死音樂天才莫扎特呢?他們推測,只有嫉妒莫扎特才華的宮廷樂師薩列裡了。

1781年莫扎特搬到了維也納,彼時的薩列裡已經榮膺宮廷樂師,深受約瑟夫皇帝二世的喜愛。從1781年到1791年的十年間,薩列裡的作品是維也納歌劇舞臺的重要演出曲目。因而剛到維也納拼事業的莫扎特,對薩列裡根本構不成威脅。

不過,薩列裡還真有一點妒忌莫扎特,這一情緒來自歌劇《女人心》的創作。其實原本是薩列裡開始構思《女人心》這個題材的,後來不知何故放棄了。他沒有想到他放棄的題材被莫扎特「撿」 起來完成了,並獲得了巨大成功。

歌劇《女人心》序曲

但由此燃起的嫉妒心,還不足以讓薩列裡利令智昏地對莫扎特下毒。這個可憐的義大利人,在莫扎特死後被流言蜚語折磨得體弱多病、思維遲鈍。即便這樣,薩列裡還在試圖擺脫冤情:「雖然我命不久矣,但我以我的名譽作保,那些荒唐的流言並不真實。你知道我被指控毒死了莫扎特,但不是這樣的,這只是惡意,純粹的惡意。」 可是,薩列裡終究沒有洗脫妄加在他身上的罪名。

好在,總有蘭登這樣的以事實說話的大方之家,特地用一本《1791,莫扎特的最後一年》揭開事實,還莫扎特之死以真面目—薩列裡確乎沒有對莫扎特下毒,音樂天才其實是早逝於疾病。

莫扎特歌劇《女人心》

那麼是什麼兇險的疾病奪走了莫扎特年輕的生命?到目前為止的醫學解釋是,莫扎特死於風溼炎或者風溼熱。這是一種急性非傳染性的熱病,以關節處的炎症和疼痛為主要症狀。莫扎特的最後一年也就是1791年,醫學雖遠不及今天發達,但是,風溼熱已不至於致命,「幾乎所有因為風溼熱而死亡的病例都可以追溯到冠狀動脈的病變」,這是1966年一位瑞士醫生給出的結論。瑞士醫生的結論並非空穴來風,他的結論基於當年為莫扎特治病的醫生留下的診斷報告:「病情如此急速惡化的情況以及從發病到死亡的短促,對那樣年紀的人是不尋常的。」

在瑞士醫生於1966年向全世界公布莫扎特的死因後,更多的醫學界人士和科學家開始投身莫扎特之死的研究中。

研究發現,1762年莫扎特患上了因鏈球菌導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後遺症在莫扎特身上綿延了數星期也有可能數年。此後,他當時患有的紅斑結節被誤診為猩紅熱,以致醫患雙方都沒有重視「鏈球菌感染」 這一「駐紮」 在莫扎特身體裡的惡魔,從而致使莫扎特巡迴演出到巴黎和倫敦時,患上了扁桃體炎和鼻竇炎,那一年是1764年。

電影《阿瑪多伊斯》劇照

1764年,莫扎特才8歲。小小年紀,就身染沉痾,還要聽命於父親到歐洲各地巡演,回家休整的日子裡更要聽命於靈感譜寫作品。如此「折騰」,病魔便死死糾纏住他。1765年,他在荷蘭海牙一度陷入昏迷;1766年11月,他在慕尼黑病倒;1767年,他染上天花;1770年,在義大利旅行時得了凍瘡和上呼吸道感染,並伴有黃疸症狀;1774年12月,莫扎特被嚴重的牙齦膿腫所苦;1780年,他在慕尼黑患上支氣管炎;1784年,在薩爾茨堡出現嚴重絞痛、猛烈嘔吐以及風溼性炎症和高熱等症狀。後來人們認定,1784年疾病大發作,已經在預告莫扎特7年後的早逝。可惜,莫扎特、他的家人以及那些玩命地追著莫扎特讓其兌現稿約和演出約的出版商、演出經紀人等等,都沒能加以重視,以致莫扎特沒能得到有效的救治和必要的休養,於35歲病逝……

莫扎特絕不捨得那麼早就訣別妻子康斯坦策,因為,康斯坦策並不像電影所呈現的那樣,只會穿一身暴露的禮服無知地傻笑著。真實的康斯坦策給了莫扎特愛情,並在他死後將孩子們撫養成人,更是在莫扎特死後不久,就費盡周折地把丈夫著名的遺作《安魂曲》搬上舞臺。

莫扎特妻子康斯坦策

上天給了莫扎特無以倫比的音樂天賦,但是,莫扎特為將天賦化作那些能永久流傳的作品,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一本是還原莫扎特死因的書《1791,莫扎特的最後一年》,一部是附麗給莫扎特之死許多不實之詞的電影《阿瑪多伊斯》,哪一項更令人怦然心動?我選擇了書。因為,真實讓我覺悟,世界上從來就不會有什麼絕世天才。莫扎特那些純淨、清亮、悠揚的音樂作品,是用生命作籌碼跟魔鬼換來的。

IFBK 1025The End

相關焦點

  • 「音樂神童」莫扎特為什麼會英年早逝?是誰害死了他?
    「音樂神童」莫扎特為什麼會英年早逝?是誰害死了他?1762年9月,在歐洲音樂之都維也納,位年僅6歲的兒童在熟練地演奏歐洲古典名曲。這一消息傳到奧地利皇宮,引起了整個皇室的震動,奧國女皇親自邀請這位小演奏家到皇宮演出並給子嘉獎。
  • 陳思誠新作《外太空的莫扎特》殺青發布新童話海報 黃渤榮梓杉手繪...
    陳思誠導演新作電影《外太空的莫扎特》於近日殺青,黃渤、榮梓杉兩位領銜主演分別在離組之日發布了各自心中的「莫扎特」手繪圖,奇思妙想的畫風不禁令人更加好奇,影片中的靈魂人物「莫扎特」到底是誰?莫扎特到底長什麼樣?
  • 莫扎特的神秘死因
    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創作了很多經典作品,他在短暫的一生中所創作的作品超過幾百部。其中「費加羅的婚禮」,「德國舞曲」等作品非常有名的。莫扎特逝去時剛滿35歲,他是1791年12月5日,在一個很冷的晚上逝去的。
  • 傳唱全世界的兒歌小星星,作者居然是莫扎特
    傳唱率這麼高的這首歌,有沒有想過它的作者是誰?如果我說是莫扎特,你是不是驚掉了下巴莫扎特1756年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奧地利薩爾茲堡,是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莫扎特的一生留給世人的作品達600多首:包括63首交響曲,16首嬉遊曲,13首小夜曲,15首進行曲,277首舞曲,27首鋼琴協奏曲,5首小提琴協奏曲,23首弦樂四重奏,等等……
  • 我們為什麼需要莫扎特?
    [摘要]1791年的今天,天才作曲家莫扎特逝世,年僅36歲。我們需要莫扎特來撫慰心靈。一個已經逝去了二百餘年的生命,為何能得到後人如此深重的懷想?今天,你還在聽莫扎特嗎?在世界音樂史中,被冠以「天才」的作曲家頗多,但真正能當之無愧「天才」稱號的非莫扎特莫屬。一位只活了35歲的作曲家,至今仍被廣大音樂愛好者作為音樂藝術的化身來崇拜和敬仰,實屬難得。我們需要莫扎特來撫慰心靈。一個已經逝去了二百餘年的生命,為何能得到後人如此深重的懷想?愛因斯坦「死亡就是我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這句話,也許是對莫扎特的最高評價。
  • 莫扎特死亡之謎?
    莫扎特為何會死?因為生病嗎?可能是,可能也不全是,今天想要跟大家來聊一下莫扎特的死亡之謎。我曾經看了一本名為《遇見莫扎特:從神童到大師的音樂人生》的書,這本書使我對莫扎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我原以為他只是個會彈琴的音樂神童,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他是個努力上進、勤奮好學的天才。
  • 天才作曲家莫扎特35歲英年早逝,同時代大師被人「污衊」毒殺神童
    Diana Damrau於皇家歌劇院(倫敦)演唱經典的《夜之後》在研究莫扎特死因時,有一種起源甚早、流傳甚廣的說法,這位才35歲便英年早逝的天才音樂家是死於毒殺。歷史上被人下毒而死的政治家並不罕見,畢竟登高履危的身份容易樹敵,然而,像音樂家這樣把藝術帶給世界、不損及他人利益的職業,被仇敵投毒的案例可就鳳毛麟角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如何從神童成為大師——《遇見莫扎特》
    尼採說,沒有音樂,生命是沒有價值的,我們今天,誰要講的這個人物就是跟音樂有關,哪怕你對音樂一竅不通,你也一定知道這個名字。莫扎特,古典樂史上的傳奇人物,3歲學音樂,6歲開始作曲,11歲完成第一部歌劇……像貝多芬,還有像巴赫,他們寫過所有的音樂題材,唯一沒有寫過的就是歌劇,但是莫扎特是交響曲、協奏曲能寫,還是歌劇大師。
  • 莫扎特晚期鋼琴奏鳴曲
    晚期鋼琴奏鳴曲莫扎特晚期作品有6首奏鳴曲,從這6首作品中可以看到,晚年的莫扎特對巴赫的復調作品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所以在其作品中明顯有復調因素的體現,從結構布局上來講也更為緊湊和集中。莫扎特該時期的奏鳴曲在音樂情緒上更加內省或激情,這是他以前作品中少有的個人內心情感的獨白。
  •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與鋼琴作品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莫扎特於1756年生於薩爾茲堡,1791年卒於維也納,莫扎特的生命雖然短暫,卻為後人留下了數量驚人的作品,他創作的體裁遍及交響樂、歌劇、重奏曲等,幾乎無所不包。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與海頓同時代的古典樂派的第二位大師。
  • 莫扎特和他的歌劇:通過透視莫扎特幾部最偉大的作品還原真實的他
    被世人稱為音樂神通的莫扎特短短三十五年的人生創作了六百多部音樂作品,他最偉大的作品是什麼?莫扎特再神奇也不過是個人並不是只能仰望的天才,對於莫扎特和他的音樂,我們又存在著哪些誤讀?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英國人大衛·凱恩斯所著的《莫扎特和他的歌劇》。
  • 金句與古典樂10 莫扎特歌劇巔峰之作,《費加羅的婚禮》欣賞
    _ Sir Georg Solti - Le nozze di Figaro, K. 492 - O03:51來自麥霖藝術學院曲目介紹Le nozze di Figaro, K. 492 - Overture (費加羅的婚禮,作品492 - 序曲)《費加羅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是莫扎特最傑出的三部歌劇中的一部喜歌劇
  • 給大學生講莫扎特時,我提了幾個問題,值得深思
    他的父親列奧波爾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原籍德國,曾先後生有7個孩子,其中5個都過早地夭折,頑強地活下來並長成人的只有最小的兒子莫扎特和他的姐姐安娜。莫扎特很小就顯露出極高的音樂天賦,在父親的教導下,他3歲開始學琴。進步飛快,在父親的帶領下,莫扎特6歲就和10歲的姐姐安娜開始了漫遊整個歐洲大陸的旅行演出。
  • 音樂,能夠幫助治病,效果最顯著的是莫扎特鋼琴曲
    如果提及音樂可以緩解手術疼痛、能夠治療癲癇,在手術室放音樂,而且還搞出莫扎特效應,是不是會產生少許的奇特感覺呢?咱們現在就來介紹其中的奧秘。這種音樂療法的效果,在1993年時首次確定,是指聽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時,會產生大腦功能的增強。此後,又有許多音樂形式被證明對帕金森病、痴呆症、睡眠障礙、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有益。最近,又有1項薈萃分析研究證實,莫扎特鋼琴曲可以減少癲癇發作的頻率。
  • 臺灣女高音演繹莫扎特作品
    聽歌劇本報訊(記者梅冬妮 通訊員朱芳璽)27日,武漢愛樂將在琴臺音樂廳上演「莫扎特晚期交響樂系列」第二場演出,聯手臺灣女高音歌唱家林玲慧,共同演繹莫扎特的歌劇交響作品。這也將是林玲慧首次與內地樂團合作演出。
  • 音樂界的曠世奇才——莫扎特的死因之謎
    他的根據是莫扎特在1791年10月底寫給妻子的信裡:「煎豬排是何等的美味呀!我愛吃它,並祝你健康!」赫希曼發現,在莫扎特那個年代,由於牲畜宰殺衛生條件極差,加上醫療條件落後,有很多人死於旋毛蟲病。還有莫扎特12月5日在維也納逝世,距離寫這封信44天,而旋毛蟲病的潛伏期也剛好是50天左右。
  • 人盡皆知的莫扎特,死因卻是一個謎
    莫扎特很有趣,善於交際,樂於助人,但他不擅長與人相處的技巧。他非常獨立,堅持要處理自己的事務。莫扎特的父親利奧波德是歐洲領先的音樂老師之一,莫扎特出生的那一年,他是薩爾茨堡大主教管弦樂團的副演奏家,也是著名的器樂作曲家。當兒子的傑出音樂才華顯露出來時,利奧波德放棄了作曲。他的父親對莫扎特進行了深入的音樂訓練,包括鍵盤,小提琴和風琴的指導。
  • 莫扎特三個時期的鋼琴作品風格
    一、莫扎特早期鋼琴奏鳴曲的創作風格莫扎特的早期鋼琴奏鳴曲在創作風格上要比海頓早期的同類作品有更多的歌唱性和喜劇因素,標誌著他的鋼琴音樂創作開始逐漸走向成熟。莫扎特此時期的鋼琴奏鳴曲在創作思路上已經初顯其靈活多變的音樂創造性,這種機智靈活的藝術個性在他後來的音樂創作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二、莫扎特中期鋼琴奏鳴曲的創作風格莫扎特的中期鋼琴奏鳴曲仍然延續著傳統的曲式結構和創作風格,但是在創作篇幅上則更為宏大,在情感表現上也更為激烈。
  • 古典大師三重奏:海頓、莫扎特、貝多芬
    莫扎特是音樂家裡面朋友最多的,家中就像個音樂俱樂部,他待朋友非常大方,一旦有點錢,就會在家中宴請賓客,喝大酒講黃段子。他的朋友裡有劇作家達蓬特,有歌唱家,有他喜歡的女鋼琴家,還有單簧管家斯塔德勒,長笛家,圓號家洛伊蓋布,還有為他抄譜的工作人員·····反正人人都愛莫扎特。《西風頌》莫扎特因而喜歡寫熱鬧的音樂,喜歡寫表演者成雙成對的樂曲。他的歌劇以重唱知名。
  • 揭秘音樂大師莫扎特的成名之路與死亡之謎:因父成名,卻因情而死
    在這裡,莫扎特開了許多場音樂演奏會,被人們驚呼為「大自然的奇蹟!」期間,老莫扎特領著領著小莫扎特,會見了一大批音樂家了,和一些重要的作曲老前輩,這大大開闊了莫扎特的胸襟和視野,也增長了他的音樂才能。這次出行歷時三年,老莫扎特帶著小莫扎特回到了薩爾茲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