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般事務,勢必有不同的解讀,我是原創作者星空視界,這次我們一起侃三國,領悟別樣的人生樂趣。
三國時期,令人為之震驚的角色有很多,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被世人所記住,但是史冊中是存在他們的豐功偉績的。
在今天小編就要聊到一個人,此人為人爽快,足智多謀,性格沈靜,年少時更是作風與劉備相似,有扶世濟民的志向,並且學識淵博、博覽群書。多次用計擊敗了孫權。劉備、曹操等人對他評價很高,如果不是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此人定是一路霸主,三國鼎立根本不是吳國而是他,甚至說根本沒有三國鼎立的局面在,他就是陳登。
陳登,字元龍,是下邳淮浦人。在25歲的時候,做了東陽縣長。年輕的他,體恤民情,深得百姓愛戴。陶謙更是看中了他的為人,讓他負責徐州的全部農業。而徐州的農業經過陳登的一番整治,可謂是井井有條,百姓們過生了安居樂業的生活。陳登在這一點上,凸顯了他對治理內務的實力不淺。
在陶謙年齡漸大,即將病逝的時候,陶謙是把準備把地盤讓給劉備的,但是劉備是因為顧慮多次未接受,這件事情主要還是陳登給辦下來的,因為多次的不受理,陳登通過寫信給當時有名望的人來支持他坐擁徐州,那就是袁紹,後來通過袁紹的認可,劉備才終於接受了,做了徐州牧,雖然後面沒多久被呂布霸佔了。
陳登就這樣的跟著呂布做事了,但是呂布為人忘恩負義,陳登對於這種人一向都是殺之而後快的,雖然跟著他做事,但自然不會為他賣命了,在陳登的計謀下,呂布與袁術反目,在呂布失去了依靠之後,直接去許都,為曹操獻計,大破呂布,最後把呂布這種不忠之士給滅了。
曹操因為陳登的獻策,起到了消滅呂布的至關重要,後面是陳登為廣陵太守,和治理徐州一樣,廣陵的經濟各方面都被打動了起來,在當地名聲甚高。穩住民心的陳登自然有了吞併整個江南的想法。
別看陳登對治理內事這麼擅長,他對於帶兵打仗,更是不虛。當時的孫策也是有吞併廣陵,佔據江南一帶的志向,兩個人志向相撞的時候,必有一方受傷,但是受傷的不是陳登,而是孫策。
孫策在拿下皖城之後,便向廣陵靠攏,面對與孫策的兵力是自己的數倍,陳登並沒有驚慌,而是故弄玄虛,讓敵人放鬆警惕,在城樓上觀察孫策的情況,在確認孫策那邊以為自己示弱鬆懈之時,大開城門,奮勇殺出。當時的指揮官孫權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直接被殺的潰不成軍,直接敗走。
這是孫權第一次被人打得這麼慘,自然不服氣,於是不就之後,捲土重來。陳登一邊派人找曹操支援,一邊排兵布陣,布下疑陣之後,孫權以為援軍到了,再次上當,在驚慌的時候,陳登帶兵殺出,孫權再次落荒而逃,至此之後,在陳登在的時間裡,孫家再也沒有想法奪取廣陵了。
可惜的是陳登早年就患有怪病,曾經有華佗救助,保住了一命,但是這種病痛根本無法根治,在第二次發病的時候,華佗剛好雲遊去了,陳登最後只能因病而死了,是在是可惜。他死的時候,才39歲。
死前陳登還給曹操建議,但曹操沒有聽到,放任孫家在江南一帶擴展勢力,最後變成了三國中的勢力之一。每次想到陳登臨死前的話,曹操任然覺得悔恨不已。
但是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就是他與曹操劉備都有交情,而且都對他們有幫助,為何沒有招攬重用他呢?在這就要聊到陳登此人的性格了,我們一開始就有說,此人與劉備一樣,從小就有扶世濟民的志向,而且深得民心,說白了這不是謀士之相,更像是霸主之相,而且他在治理廣陵的時候,確實有吞併江南的欲望在,這一點,歷史上是有記載的。
有句話說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在這一點上陳登比起劉備,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劉備對百姓的愛戴是世人所知的,但陳登對百姓的愛戴可就不是一個檔次了,陳登在廣陵多年之後,要轉去東郡做太守,當時的百姓,自動提出要隨陳登一起北遷,要在陳登治理的地方生活,這等民心,連劉備也是嘆為觀止的。陳登在感動之後,耐心勸說大家回去,並且說他雖然走了,但是會有更好的人來接管我的位置的,請大家放心,百姓們在陳登的細心勸說下,這才作罷,可見陳登與百姓之間的感情深厚,試問三國有誰能得此民心?
這是陳登好的一面,對於曹操和劉備也是最可怕的一面,如果真的納入麾下,以後不敢保證不被架空,兵力被奪,雖想得,但不敢用。只可惜太早病逝了,不然三國之中,此人可能獨領一路,與其餘幾人爭奪三國了。
星空視界,給你不一樣的三國解讀,希望您滿意,謝謝觀看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