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巍峨地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千古。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他用雄健有力的詩句完美塑造了滕王閣「襟三江而帶五湖的雄偉的形象。「控蠻荊而引甌越」無與倫比的氣勢。
夜晚的滕王閣像一頭雄壯的雄獅匍匐在贛江東岸,華麗的燈光更加襯託它屹立數百年不倒,歷經戰亂與歷史的洗禮後的滄桑。;是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始建,最開始主要是用於滕王李元嬰的歌舞,享樂之用,據說在方圓千米內均能清楚的聽到滕王享樂的聲音。
滕王閣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後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滕王閣建成後歷經宋、元、明、清,滕王閣歷次興廢,先後修葺達28次之多,歷經多次戰亂,最後一次建於清代同治年間,1926年毀於兵災。被北洋軍閥鄧如琢部縱火燒毀。1942年,古建大師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據「天籟閣」舊藏宋宮廷畫《滕王閣》繪製了八幅《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終於歷經了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閣於1989年10月8日重陽節勝利落成。滕王閣的重建成功,不僅給贛江東岸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以其強大的魅力吸引了無數外國友人。
滕王閣飽受」戰亂「歷經"險阻"最終仍呈現在人們的面前,這也恰恰應證了王勃《滕王閣序》中的」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滕王閣的命運正如中國的命運般,歷經輝煌,飽受戰亂之苦,最終仍屹立於世界。燈火通明的滕王閣正如現在如今的中國,在黑夜裡熠熠生輝。最後還請諸君「各傾陸海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