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的「比鄰」何意?詩詞大會41人答錯

2021-01-08 美詩美文

上學時,對於王勃詩文的印象,除了那篇千古絕唱《滕王閣序》,還有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首詩是如今年年入選課本的作品,也是唐代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作,其中的千古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很多人小學就會背了。按道理來說,它這麼通俗易懂,理解起來應該不難,但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它卻難住了百人團41人,這是為何?我們先來看看題目:

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的「比鄰」是什麼意思?

A.和鄰劇比較 B.近鄰 C.像鄰居一樣

這道題的答案是B,其中的「比」字並不做「像」的意思,比鄰合起來就是一個固定名詞,意思是近鄰。作為一線教師,我在教這首詩時,就有同學認為王勃這句詩寫得有問題,他認為「天涯若比鄰」中的「若」已經是像的意思,為何後面又加上一個「比」字,太囉嗦了吧!這位同學之所以會這樣想,就是沒有把「比鄰」二字當成一個整體看。

早在漢書中,比鄰就有近鄰這一層涵義。《漢書·孫寶傳》中曾有「祭灶請比鄰」這樣的描寫,這裡的比鄰就是近鄰。所以,王勃這句詩寫得並不囉嗦。百人團之所以會有41人答錯,就在於沒有認真理解字句的意思,太想當然了。如果選A或者C選項,顯然「若」就和「比」的意思是重複的,王勃寫詩怎麼可能這麼不講究?

事實上,「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兩句詩看似大白話,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這主要體現在兩點上。

首先,王勃為何會發出這樣的感慨?這首詩是王勃少年時在長安所寫,大家不要誤會,詩題中的「杜少府」不是詩聖杜甫,杜甫那時候還沒有出生。對於這位杜少府是誰,其實文史專家們是認真研究了很久的。

少府在唐代是縣尉的稱謂,官職並不大。而且這位少府應該不算什麼名人,不然連李白《贈汪倫》中的汪倫《全唐詩》都註解裡注了幾筆,為何對他卻沒有隻言片語的記載。

官不大,也不是什麼名流,為何就能讓一向清高傲氣的王勃寫下「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呢?這是很多人想不通的問題。原因就在三、四兩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他們同為漂泊在外離開故鄉為官的人,這本身就已經有一層離愁了,現在他們也要分別,那自然就是愁上加愁了。這種感情很像「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如果白居易當初不是自己被貶外地,見到琵琶女時應該也不會有這麼深的感觸。所以王勃這首詩,每一句之間是有很強的聯繫性的。

其次,「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樣的感慨,並非王勃首創,他是在化用曹植的詩句。

曹植曾寫過一篇五言詩,詩名叫《贈白馬王彪》,其中有這樣幾句:

丈夫志四海,萬裡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節選)

王勃化用的正是「丈夫志四海,萬裡猶比鄰」這10個字。看了曹植的原詩,是不是覺得王勃確實很牛。他把人家的「四海」改成「海內」,更具體了。再加上了「知己」一這意象,立足點就在友情上,與後一句也更加契合。最後曹植說「萬裡猶比鄰」,王勃就它放大到天涯,因為萬裡沒有宦遊的滄桑感,但天涯這兩個字是有的。意思還是那麼個意思,但改寫後格局顯然更大,這也是王勃詩會更火的原因,它保留住了精髓,又寫出了新的格局。

王勃確實是一個天才型的詩人。除了這句詩外,他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其實也是模仿,仿的是庾信《馬射賦》中的「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與春旗一色」。又是一個成功的模仿典範,仿得讓人記不住原詩,仿出了大氣和自己的特色。

王勃6歲能寫詩文,10歲飽覽六經,年少的他對古詩詞的涉獵範圍是極廣的,這也正是他哪怕是模仿前人,也能仿出千古名句的原因。筆者經常在想,若他不是27歲(虛歲)就離世了,還會有多少名篇問世,一聲嘆息。王勃這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大家現在理解嗎?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詩詞:「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知己」一詞推崇至極,指懂你自己的摯友或密友,它是一生難求的朋友,友情的最高境界。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人這一生中能遇到一個知己足矣。我們從小就熟知中國古代的知己的典型故事中,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的管仲、鮑叔牙;有」高山流水覓知音」的俞伯牙、鍾子期:有「滿漢友誼之絕唱」的納蘭性德、顧貞觀;讓我們在領略知己們感人故事的同時,一起走進詩詞,去看看詩詞中的「知己故事」。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 王勃的另一首離別詩,與「天涯若比鄰」相比,究竟誰更勝一籌
    正是因為離別為每一個人的內心都帶來了深深地震撼,所以從古至今才會有無數的文人墨客從中醞釀出濃鬱的離愁別緒,也才會出現無數感人至深的,描述離別之情的詩詞作品。譬如王勃的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就是其中的翹楚。而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雖然不如上述那首詩有名,但其中的點睛之筆絲毫不遜色於「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別薛華王勃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裡道,悽斷百年身。
  • 天涯若比鄰 綠地錦天府高端平臺俱樂部"九璽會"誕生
    天涯若比鄰 綠地錦天府高端平臺俱樂部"九璽會"誕生 來源:搜房網   發布時間:2012-09-20
  • 中華詩詞名句|20句關於《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友誼主題的名句
    人生難得知己,知己貴在相知。在古代社會通訊不便,但只要心繫彼此,即使遠隔千裡也能夠相依相伴,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的第二場,提出了友誼這個詞語,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關於友誼的名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子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 若用比鄰星替換太陽,地球會變成怎樣?科學家:太陽系或面目全非
    如題,假如用比鄰星替換了太陽,地球會變成什麼樣?看到這一問題,很多人或許想問,比鄰星是什麼,它與太陽有何區別?比鄰星與太陽相似,也是一顆恆星。但此恆星非彼恆星,比鄰星屬於紅矮星,而太陽屬於黃矮星,紅矮星的質量通常要比黃矮星的質量小許多,比鄰星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1/8。
  • 全世界都在讀詩詞!當詩詞遇上英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7歲背唐詩,10歲學英語現如今,英語已經成為很多國人的必修課但全世界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學漢語、學詩詞你能想像到將詩詞翻譯成英文的樣子嗎比如下面這首《關雎》窈窕淑女There's a good maiden fair君子好逑Whom
  • 「一起讀詩詞」「西出陽關無故人」致敬那些藏在詩詞中的友情
    詩中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內心悽楚更兼環境蕭涼,更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頸,尾聯是寄情於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意思是,我將自己對你的一片情思寄與明月,希望這千裡共有的明月光帶著我的思念隨你直到你遠謫的偏遠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筆下,明月是高雅、純潔的有情物 。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中「流火」何意?詩詞大會22位高手答錯
    《詩經》中的很多名篇佳句,在流傳的過程中口口相傳,很多已經成為了「諺語」一般的存在,就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等。
  • 這五個常見的詩詞名句,也可以當作祝願語
    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有時候需要對親朋好友進行祝福,但一時間又想不起來什麼句子好。這裡我從古典詩詞裡選擇了五個句子,供大家參考。 當然各人的愛好不同,選擇也會因人而異。這些句子不會對每個人都合適,所以只是一個參考。在句後的解釋裡,我也會儘可能提一些備用的句子。 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過年過節,如朋友生日或婚嫁,如喬遷新居,如投筆從戎參軍入伍,如十年寒窗金榜題名,如參加工作或升職等。下面僅從五個方面談點個人看法。
  • 地球被比鄰星人盯上?科學家:恰恰相反,是地球人盯上比鄰星了
    無論外星文明存在與否,我們身處地球,就是地球文明的一份子,要做的,就是繼續維護自己文明的發展就是了,沒必要把我們想像中的那些設定強加到外星文明身上。 地球被比鄰星人盯上?科學家:恰恰相反,是地球人盯上比鄰星了。這次我們接受到來自比鄰星信號這件事,其實有很多細節值得分析。
  • 古詩詞中最長的馬臉:去年一滴相思淚,今年剛流到腮邊
    最遠的鄰居: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最強勁的風: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犁花開。最難請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最痴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最孤獨的人: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最開心的事: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大的遺憾: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最愁的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 這麼近又那麼遠的比鄰星
    哈勃望遠鏡看到的比鄰星有一顆星星,明明離我們很近,卻在夜空中難尋它的身影。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中,它屬於一個三體家園,也是流浪地球的終點站。它與太陽比鄰而居,距離太陽只有4.2光年。或許你聽說過它美麗的名字——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
  • 詩詞丨有些人,相伴一程,思念一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茫茫人海中,有多少過客越走越遠,又有多少人在心間駐留?生命如同一場遠行,不管是走馬觀花還是下馬看花,我們一直在路上,和無數人相知相遇,或一拍即合,或擦肩而過。但那又如何呢?
  • 詩詞丨曲終未必人散,有情自會重逢
    天涯明月新,朝暮最相思。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冷遇見暖,就有了雨;冬遇見春,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有了情感。餘生不長,感謝每一場遇見,感謝每一個遇見的人,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感謝生命中那些溫暖的遇見,讓我們的回憶變得不再單調,因為你來過,因為我愛過。默然相伴,互訴冷暖。
  • 擇芳鄰,種荼蘼,王安石與蘇軾比鄰同行
    王勃曾說,『』天涯若比鄰『,白居易想與好友兼詩友元行簡做鄰居,首先寫了一首《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一詩給他,詩中說:「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可獨終身數相見,子孫長作隔牆人『』。都是從不同的角度說明友鄰或有鄰友的可貴。王安石曾約蘇軾在金陵買田卜鄰,相遊於林泉之下。這就是真摯情感的顯露。愛到荼靡 恨到驚心王安石在半山置宅閒居。
  • 李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中的拂衣何意?詩詞大會高手答錯
    還記得《中國詩詞大會》的冠軍雷海為說,他之所以愛上詩詞,就是因為無意中讀到了李白的《俠客行》。「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李白用幾句詩詞,就寫出了大唐的任俠之氣。後來金庸索性用這首詩,命名了自己的小說,可見其受到的認可度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