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傳家,福澤綿延,玉有真靈,傳承真意。
中國人重視飲水思源,傳家之物,亦是先人對後世傳承的重視。
玉入其國則為國之重器,玉入其家則為傳世之寶。一塊和田玉,一方傳家寶,傳遞給後代的,不僅是物質財富,更是精神食糧。
在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便是「德」。古人說:「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國人注重德育,但是德是一種虛無的意識形態,只能意會,不能化為外物。於是古人以玉比德,便有了以和田玉為代表的玉文化。
加之「傳玉不傳金」的說法早已流傳許久,這也說明了玉在中國人心中特殊地位,傳家之物,首選和田玉。
從古至今,中國人對玉的痴迷超乎一切。在一個家族中,玉是平安,亦是傳承,它不僅代表了自身「德」,還代表的是一個家族的魂,更是肩負著家族精神傳承的重任。
以德服人,以德傳家,這其中的故事不僅影響古代的文人墨客,更是感染著如今這個時代。
和田玉,以「德」之化身,以一種精神思想,穿流在塵世之間,為一個個家族承擔溫柔和張力,傳承和精神。
見玉,如見人,如聞聲,如解意。
人們常說:黃金有價玉無價。一塊玉的物價,不僅體現在其價格方面,更在於本身蘊藏著許多金錢之外的東西。比如玉石的品德、玉石的精神、玉石的文化等等,這些都是金錢所不能換來的。
傳家寶玉,先人留給後人的和田玉,是為了將寶玉的精神和品質傳承下去,而不是為了讓後世之人拿去與別人攀比。
傳家之玉無貴賤之分,以玉傳家,也絕非王侯富貴們的獨有。
傳家之玉,玉質好壞並非第一要素,重要的是一個家族的精神、道義。
就像君子不可用財富來證明品性的好壞,不能用價格的高低來衡量傳承的精神。
財富、金錢這些東西是難以持久的,只有精神和品德,才會永久流傳下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陪伴下歷經時間的考驗。
玉石傳承之路漫漫其修遠兮,汝吾將上下而求索。
來源:朝隆合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