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黃金零售市場「不動聲色」 李嘉誠英國資產引發縮水猜想

2020-12-01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桂小筍

  北京時間6月24日下午,英國公投結果公布,支持脫歐的人佔比51.9%,英國選舉委員會公布,英國投票決定脫離歐盟。

  此消息一出,全球金融市場隨即被觸動,黃金更是呈現了一枝獨秀的上漲趨勢。來自卓創資訊的數據顯示,投票結束後不久,桑德蘭地區的唱票結果徹底逆轉了市場的預期,黃金、日元、國債等避險資產價格出現暴漲。隨著唱票地區逐步增加,脫歐陣營比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國際金價持續拉漲,盤中一度飆升逾100美元至1362.6美元的27個月高位。隨後金價出現高位回吐,又回撤至1320美元附近。

  《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北京的部分黃金零售場所,從走訪情況來看,黃金零售市場並未有過多的反應。

  黃金價格上漲說再度盛行

  在北京的一處黃金品牌專賣店裡,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當天的黃金零售價格為299元/克,工本費另計,「昨天最高的時候是308元/克,價格是跟著大盤走的,通常情況下,會在大盤價格上每克加18元,就是當天的零售交易價格。」

  而在北三環的太陽金店裡,銷售人員介紹,當天的黃金價格是320元/克,但沒有工本費,「價格和昨天比沒有什麼大的波動,未來的價格行情,也不好說。」

  銷售量來看,從當天的觀察可知,店內的客流量並不算大,和過往相比,沒有明顯的人數增長。

  對於英國脫歐後,金價的走向問題,卓創資訊認為,一方面,能否控制住歐洲內部分裂勢力對金價來說至關重要。就在英國宣布脫歐的同時,多個歐洲國家的反對黨發表將舉行公投的言論,這對歐元區乃至整個金融市場將帶來連鎖反應。持續的避險情緒將對金價產生推動。在金價飆升的同時,美元指數暴漲3%以上,這主要是基於其對手貨幣英鎊和歐元的暴跌以及美債避險需求的推動。另一方面,來自美聯儲對於升息的指引。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英國脫歐無異於一場金融動蕩,而且後續影響料將持續發酵。美元短期大幅飆升已經壓榨了美聯儲的後續升息空間,況且當前的美國經濟狀況並不支持升息,因此可以預見,未來數月美聯儲升息概率降低,並且很可能會發表打壓美元的講話。同時英國脫歐後,多國央行可能會出臺寬鬆舉措,這將進一步推動金價的保值避險需求」。因此,卓創資訊認為,下半年金價將維持上漲勢頭。

  最新的券商研報也有提及,英國脫歐導致資金避險意願增強,對於黃金價格將有持續支持作用。

  中企歐洲資產引爭議

  和全球一片看好黃金相對應的是,此前,大批中國企業赴海外「買買買」的行為讓大家多少有些後怕,在英國脫歐的示範作用下,未來歐洲經濟出現多種變動的可能,而此前出海收購的中國企業,是抄底還是面臨觸礁?

  以李喜誠家族為例。公開資料可知,2000年左右,李嘉誠旗下公司開始迅速增加對英國的投資,在多個公共領域進行投資,由於總投資金額巨大,一度被外界評價為「買下英國」。

  此次在英國脫歐的衝擊之下,長和系公司股價下挫明顯,有觀點認為李嘉誠家族在英國的投資將受到衝擊,不過,另有金融業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李嘉誠旗下公司在英國投資的多為收益穩定的公共服務業,因此,在此次脫歐的衝擊中所受影響不會太大。

(責任編輯:李方)

相關焦點

  • 李嘉誠到底有多少財富?富豪榜上的資產或許只是小部分
    而在2010年福布斯富豪榜當中,李嘉誠的財富就達到210億美元,當時排在全球第14位,相當於10年時間過去了,李嘉誠的財富基本上原地踏步,如果考慮通貨膨脹等因素,實際上這個財富是縮水的。看到這很多人都不太理解,難道李嘉誠的財富真的是縮水了嗎?210萬美元真的是李嘉誠全部的財富嗎?
  • 李嘉誠的4000億資產會被英國沒收嗎?現在他們開始在大陸投資
    單獨布局各個行業,想要回歸國內市場除了投資能源項目,李嘉誠還在中國布局了房地產項目。在2019年12期財報中,李嘉誠旗下的亞騰資產管理公司正在提前準備,擬以24.2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與多家公司對位於上海浦東新區的三林印象城展開收購意向,預計2020年一季度完成收購。
  • 李嘉誠又回來了?砸4000億海外資產打了水漂,如今重啟內地房產
    去年底,有消息稱李嘉誠斥資24億元收購上海浦東三林城,近日,李嘉誠旗下公司長江基建集團發布公告稱,將會和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旗下公司探討高達25億元的電力能源合作項目,而長江基建將會出資近40%。這意味著,兩個項目李嘉誠將出資近34億元。上述事件引發市場對其是否重返內地的諸多猜想。在此之前,李嘉誠曾悉數賣掉內地資產,獲利上千億元後轉戰前往英國。
  • 李嘉誠虧大了,4000億資產會被英國沒收?如今開始投資大陸
    導語:李嘉誠虧大了,4000億資產會被英國沒收?如今開始投資大陸!就比如由於種種原因,李嘉誠虧大了,4000億資產會被英國沒收?面對這種情況,如今他開始投資大陸!從2020年年初開始李嘉誠開始轉變公司投資策略,放棄以往的海外投資思路逐漸開始向國內投資。李嘉誠名下的長江集團公司已經和國內某著名企業籤署了合營意向書,此意向書的籤署就能證實李嘉誠對國內投資開啟了進軍模式通過這種與電力能源合作計劃的實施來達到大規模對國內項目投資目的。
  • 李嘉誠為何重啟對華投資?只因英國態度轉變,四千億資產或將不保
    李嘉誠是一個成功的商人,曾經一直在中國進行投資,靠著中國市場,賺取大量錢財後,他拿著大量的現金,去英國進行投資。有不少人認為,李嘉誠是在攜款潛逃,想著操控國家的財富,不過李嘉誠卻對此回應稱,他只是一個商人,去外國投資也是一種比較正常的商業行為,畢竟其他國家的企業也曾來中國進行過投資,我們若是有能力的話,去其他國家投資也是無可厚非的。剛去英國進行投資的時候,李嘉誠這樣的大商人得到了英國當局的熱情接待,其企業經營也受到了各種扶持,非常的順利,很快就發展出了一定的規模。
  • 2010投資理財八大猜想:白銀或比黃金火
    2009猜想多半兌現  在2009年第一期《財道》(見本報2009年1月4日17、18版)的預測中,提出了對未來一年的八大猜想。其中,A股夯實10年牛市基礎、樓市繼續尋底買房或可出手、中國逼近「零利率」時代、人民幣國際化奠定重要基礎、人民幣匯率波瀾不驚、居民理財持續跑贏CPI、黃金重上千等被這一年的事實所證明。
  • 黃金周評:市場異常恐慌!疫情引發股災 黃金慘遭無差別拋售
    而一向被視為避險天堂的黃金也遭到無差別拋售。黃金在攀上多年高峰後急劇。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為挽救股市爆倉風險,除了個人現金補充抵押物之外,投資者可能從黃金市場抽離資金出來,而進入股市補充抵押物,這直接導致黃金市場出現大跌。
  • 英國已經成功脫歐,李嘉誠在英國的4000億投資是不是要涼涼了?
    不過對於英國脫歐很多人可能更關心的不是英國未來會朝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很多網友更關心的是李嘉誠在英國的巨額投資將何去何從。李嘉誠從2010年開始就布局英國業務,特別是從2013年開始,李嘉誠更是加快變賣內地和香港的資產,然後把獲得的資金投入到收購英國的一些基礎設施業務當中。
  • 李嘉誠又賭對了?
    02李嘉誠又賭對了?在這一利好政策之下,疫情區間積壓的購房需求以及在家辦公引發的改善型需求紛紛湧入市場,因此英國多個房產網站的瀏覽量暴漲,成交數據暴漲。根據英國房屋中介網站Zoopla數據顯示,10月成交筆數達到41.8萬筆,同比增長約53%,總價值達1120億英鎊,另外有14 萬買家正在排隊,努力趕在印花稅減免政策結束之前達成交易。
  • 李嘉誠現在捐款都被人說圖謀不軌:從讓人崇拜偶像到唾棄的商人
    Orange是於1996年在英國上市的,換言之,李嘉誠用了短短3年時間,便獲利逾千億港元,使他的資產暴升一倍。進入2000年,李嘉誠更以個人資產126億美元(即983億港元),兩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連續兩年榜上有名的華人。在一次又一次瘋狂抄底成功之後,香港正式變成了:李家的城。
  • 「李嘉誠在英國損失慘重、想回中國投資」有何內情?
    我們發現大量的引用和轉載均來源於一篇文章題目叫《兩首富都重回中國:一位投美國百億打水漂,一位投英國千億遭打擊》,內容講的是有關臺灣首富郭臺銘和香港首富李嘉誠,大概的意思就是說他們倆在英美的投資都虧慘了,其中郭臺銘在美國的投資打了水漂,李嘉誠名下位於英國的千億資產在英國脫歐後將要被收歸國有,這兩人在美國、英國的投資都「完蛋」了,所以全都想來中國大陸投資。
  • 李嘉誠為什麼「跑路」?李嘉誠大陸撤資的真正原因解析
    雖然,李嘉誠依然稱看好中國經濟,但拋售中國資產卻毫不含糊,並最終幾乎出清。李嘉誠的這一系列動作實際上從2011年就開始不斷拋售中國資產,並且自2011年以來就沒有在大陸拿地,2012年之後就沒有再購入香港的土地,進入2013年拋售大陸、香港資產的速度更是加速。很顯然,李嘉誠出售中國資產,其背後一定有深層次的原因,最近很多戰友問相關情況。
  • 李嘉誠的商業帝國有多大?
    2018年3月16日,李嘉誠在長和集團的業績發布會上宣布,他將於五月的股東會後,正式退休,轉任公司資深顧問,其長子李澤鉅將接任。 李嘉誠給自己兒子留下了龐大的商業帝國。2018年,根據福布斯排行榜,李嘉誠擁有的資產為349億美元,位居世界23位,連續20年蟬聯香港首富。
  • 李嘉誠被英國打了個措手不及後,欲重回國內,中國市場來去自由?
    商業神話李嘉誠因英方提出可能要實現國有化,投資的4000億港元資產可能將被收歸國有,開始轉頭瘋狂投資大陸,正重啟對華投資。 開始資產轉移 據了解,之前有關媒體報導出,2013年李嘉誠出售了手裡將近200億港幣的資產,下一年就翻番了三四倍,到手現金就高達900億美金
  • 李嘉誠又"跑路"?賣了一代"地王",大賺38億!
    不斷甩賣內陸和香港資產李嘉誠累計套現超2500億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嘉誠這些年來一直在「賣賣賣」;據不完全統計:李嘉誠已賣掉的內地和香港的資產,至少已經超過2500億元;2019年10月份時,當時李嘉誠將自己旗下
  • 李嘉誠和郭臺銘,在英國虧千億,在美國虧百億,如今都想回國撈錢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先前離開中國市場到外國尋求機遇的富豪們也統統回到中國發展。 而回國發展的富豪中最為有名的還要數郭臺銘與李嘉誠,一個在英國損失千億,一個在美國損失百億。英國投資的計劃。
  • 李嘉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從大陸撤資押注英國,今淪為散財童子
    作為商業領域,尤其是房地產領域的巨鱷大亨,李嘉誠是第一個把房地產公攤面積和物業帶進中國大陸的人,他是中國房地產蓬勃發展時期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也是從內地撤資最快的商人之一。從2014年起,李嘉誠突然不看好內地市場,並逐步從內地撤資,數百億資產被其拋售,在變賣內地資產的同時,李嘉誠海外的投資卻在不斷加碼,其中被其稱作戰略核心的英國更是成了其資金流入的最大地區,這番堪稱規模巨大的投資運動也曾被網友們解讀為資產轉移。
  • 李嘉誠在英國投資4000億,如今巨虧卻還不斷加大投資,這是為何
    近年來,在英國等海外市場進行購買已成為李嘉誠投資前景的主題。據不完全統計,李嘉誠在英國的總投資高達近4000億元人民幣。因此,外界有句諺語:李嘉誠幾乎買了英國的一半。他不僅把香港變成了李氏家族的城市,還把英國漸漸變成李家的國」。
  • 李嘉誠在英國虧慘了,現在想吃回頭草?成都給出了回答!
    後來的幾年裡,不論市場的呼聲多高,和記黃埔都沒有將剩餘產品推出市場,以至於如今第7、第8期已經呈現準現房狀態。賣了16年的「全新香港城」,至今還剩6000多套房源沒賣出去。自1989年李嘉誠進軍內地市場,成為香港在內地的最大投資者後,過去數十年間,地產業務是他在內地獲取財富積累的主要來源之一。到2013年,李嘉誠突然手心一翻,開始在香港及內地大規模出售資產「套現」了。
  • 李嘉誠賣資產套現上千億,為何就是不動東方廣場?背後有什麼真相
    其實,李嘉誠自從抄底樓市發家以來,他的產業布局確實滲透到了很多香港人的生活之中。而李嘉誠在香港的產業還曾被學生在作文中以「李家的城」來形容。有人說,李嘉誠近些年不斷套現旗下的資產,為的有一天能夠「跑路」。從今天的情況來看,似乎正印證了這樣的說法,因為香港目前的狀況已經沒有讓李嘉誠「掘金」的價值,從2011年開始,李嘉誠就開啟了拋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