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近段時間成為了網間的風雲人物,這和近期的香港局勢不無關係。自從香港局勢出現問題之後,很多人將根源歸咎到了李嘉誠的身上,認為正是李嘉誠開啟了香港壟斷時代 ,高房價高物價讓香港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甚至有人用「民不聊生」來形容。
其實,李嘉誠自從抄底樓市發家以來,他的產業布局確實滲透到了很多香港人的生活之中。而李嘉誠在香港的產業還曾被學生在作文中以「李家的城」來形容。
有人說,李嘉誠近些年不斷套現旗下的資產,為的有一天能夠「跑路」。從今天的情況來看,似乎正印證了這樣的說法,因為香港目前的狀況已經沒有讓李嘉誠「掘金」的價值,從2011年開始,李嘉誠就開啟了拋售之路。根據相關消息來看,李嘉誠拋售的資產大部分都是商業地產,其中有很多都是內地的商業廣場。比如上海的陸家世界匯廣場、南京的國際金融中心大廈、北京的盈科廣場等。不過,在這些被拋售的商業地產之中,讓人無法理解的是,為何東方廣場卻紋絲不動,安然無恙,難道李嘉誠從來沒有打過東方廣場的主意嗎?
其實,李嘉誠這些年不斷在內地套現,轉身在國外投資,還曾受到英國女王的接見,被稱為是買了半個英國的男人,也讓李嘉誠成為群眾詬病的對象。有不少人都說李嘉誠「跑了」,他要套現去國外。如果按照目前李嘉誠的加拿大國籍來看的話,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但是話說回來,為什麼東方廣場卻一直巋然不動呢?難道是東方廣場不能動嗎?
目前,對於這樣的問題有兩種說法比較主流,一種是人為李嘉誠之所以不動東方廣場,是因為這是李嘉誠和內地人加強聯繫的橋梁;而另一種則認為東方廣場是收租大王,一年30億的租金讓李嘉誠捨不得套現。
對於第一種的說法,或許有些道理。既然網間李嘉誠要跑的傳言沸沸揚揚,留下一座北京的商業廣場,至少顯得自己「吃相」不那麼難看。
而第二種說法則顯得更為有理有據。因為當時建設東光廣場的時候遭到了很多專家學者的反對,一致認為在長安街建設這樣的現代商業廣場會破壞北京的風水,影響北京的古城規劃。要知道的是,東方廣場離故宮也僅僅只有1公裡的距離。
據說,李嘉誠之所不賣東方廣場主要還是因為當初已經將自己東方廣場的股份套現了,目前有不少股東都持有股份,再加上每年還能收租30億,還能被認為是和內地的聯繫橋梁,為什麼還要賣呢?這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嗎!
對於李嘉誠不斷套現卻唯獨不賣東方廣場,你又如何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