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下指紋原理和使用技巧分享 一文幫你速成老司機

2021-01-08 站長之家

各位手機發燒友應該也發現了今年手機行業的一個發展趨勢,就是屏下指紋開始慢慢普及了,近期發布的新機中就有不少都搭載屏下指紋技術,估計下半年還會有更多品牌推出搭載屏下指紋的智慧型手機。

  為何屏下指紋會如此受手機廠商們青睞呢?在我看來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這種解鎖方式將指紋放在了正面,更符合人的使用習慣,不管是手機放在桌子上還是拿在手裡都可以直接解鎖,不會像後背指紋那樣必須拿起來才能解鎖,也不用像面部識別那樣需要調整手機和面部的角度,屏下指紋使用起來就像傳統的正面指紋一樣方便。二是屏下指紋又可以將指紋識別模塊隱藏在屏幕下方,不會佔據正面空間,與目前追求更高屏佔比的全面屏手機發展方向一致。所以,我個人覺得屏下指紋對於目前流行的全面屏手機來說是相對比較周全的生物特徵識別方案,只是它還不夠完美。

  在此之前我也用過幾款屏下指紋手機,剛開始的感覺是按下屏幕的解鎖操作跟之前按下Home鍵的操作類似,即使第一次接觸屏下指紋的用戶也能很快上手,不過在實際上手後發現屏下指紋還是相比此前的電容式指紋解鎖有一些差距,具體表現在解鎖速度上。另外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在室外可以正常解鎖的屏下指紋手機,進入地鐵後往往會出現解鎖失敗的問題。

  在諮詢了業內相關人士以及OPPO指紋專家後,我明白了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所在。屏下指紋的解鎖速度相比電容式指紋慢是因為屏下指紋技術相當於給手指「拍照」,「拍照」速度的快慢由單像素尺寸和進光量的大小決定,理論上像素尺寸和進光量越大成像越快,解鎖速度越快,而受限於手機內部空間,大部分屏下指紋模塊的這兩個參數不夠大,所以給人一種解鎖慢的感覺。而間歇性失靈問題則與用戶手指的溼度變化有關,在室外手指溼度較高,傳感器「拍」到的指紋圖像質量會好一些,地鐵因為冷氣比較足,環境溫度比室外低很多,手指會變幹,而幹手指的指紋圖像質量相對較差,因此就導致解鎖率相對較低。假如你也遇到了這種情況,不妨試試對著手指哈氣,溼潤一下指紋,解鎖體驗就會大幅提高。

幹手指會造成指紋採集精度信息降低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上述問題呢?據OPPO指紋專家透露,想要提升屏下指紋解鎖速度,首先要解決此前屏下指紋方案硬體性能偏弱的問題,OPPO 通過12.5μm單像素尺寸、4mm²感光元件面積等硬體升級,提升給指紋「拍照」的速度,通過更高規格的MicroLens微透鏡和3P鏡頭提升透光性,兩相結合可以有效提升指紋信息採集的精度;其次,軟體算法也需要進一步優化,這就需要有大量的指紋圖像樣本以供算法學習,只有經過大量的調教之後,才能更精準更快速的識別不同類型的指紋;最後一點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一點,屏幕和屏幕貼膜其實都存在偏振問題,當光信號穿過屏幕和貼膜時會造成折射,進而影響指紋信息的準確性,這就需要廠商投入更多的成本把貼膜、屏幕、指紋Sensor三者的偏振方向做到一致,這樣才能解決屏幕和貼膜對光線產生的折射問題,完美匹配光感屏幕指紋,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對於第二個問題,也就是環境溫度變化所造成的指紋識別率下降的問題,OPPO指紋專家指出該問題目前還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法,OPPO目前是通過對一些特定場景優化來降低手指溼度變化對識別率造成的影響。從實驗室效果來看,經過特別訓練後的算法相比沒有經過訓練的算法在識別率方面提升明顯。另外OPPO還設置了AI自進化的機制,讓算法可以持續學習用戶的指紋,不斷更新指紋模板,用戶使用時間越長,識別準確率也就越高。

  在看完OPPO指紋專家的解釋後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大開眼界呢?原來同樣的屏下指紋在體驗上也能有這麼大的差距,我在這裡也給大家總結下選購屏下指紋手機的三個標準——傳感器大的、算法強的、對貼膜和屏幕偏振有優化的,滿足這三點的屏下指紋手機才能讓你享受到接近電容式指紋識別的體驗。

  我自己用過多款屏下指紋手機,在這裡也給第一次接觸屏下指紋的同學介紹一些使用技巧,幫助大家獲得更好的指紋識別體驗。首先,指紋錄入的時候儘量在常溫錄入,錄入時稍微用力按壓屏幕,並錄入不同角度的指紋,錄入指紋質量越高,在使用時解鎖率及安全性就越高。其次,解鎖時手指最好稍微用力按壓指紋圖標,讓手指貼合屏幕久一些,按偏或者過快抬起手指解鎖率都會降低。最後,儘量不要貼膜,如果一定要貼膜,最好選擇針對屏幕指紋專門定製的保護膜。

  我個人覺得屏下指紋可能是未來智慧型手機在提高屏佔比時實現生物識別的發展趨勢,正面屏下指紋體驗更好,符合人的使用習慣而且還不浪費手機正面寶貴的面積,將正面區域儘可能地多留給屏幕。目前的屏下指紋技術只能在規定的區域進行識別,不過據說明年會有廠商推出區域性屏幕指紋識別方案,在半屏或整個屏幕上隨意位置按壓手指都可以進行指紋識別,期待這些更先進的技術可以儘快應用到量產的產品中。

免責聲明:「站長之家」的傳媒資訊頁面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自媒體人、第三方機構發布或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更不對您的投資構成建議。我們不鼓勵任何形式的投資行為、購買使用行為。

相關焦點

  • 屏下指紋識別技術 究竟難在哪?
    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工作原理   目前已知的屏下指紋識別方案主要分為兩個方向:一是利用OLED實現,另一個則是利用超聲波實現。顯示效果是一方面,坊間傳聞的屏下指紋,也很可能是選擇OLED的原因。但為何OLED能實現屏下指紋,而TFT-LCD不行? 關於手機指紋識別,坊間有很多資料,我們不再多說,而屏下指紋識別正是利用了光學原理。
  • 屏下指紋 iPhone 要來了,十三香
    這兩年,外界也不斷傳出蘋果將在 2021 年的 iPhone 13 上加入屏下指紋的消息。 同時,安卓陣營也在不斷發展屏下指紋技術。 高通剛剛在 CES2021 上發布了一款新的屏幕指紋傳感器。
  • 三種屏下指紋識別 哪種將成為未來主流
    2018年手機界的迎來屏下指紋技術的大爆發,將指紋解鎖放到全面屏中成為手機的趨勢。相對於傳統的指紋解鎖,屏幕指紋能夠更方便快捷,無論手機正面還是背面都能避免開孔,手機整體也能更加美觀。根據TrendForce旗下的拓墣產業研究院最新報告,在國產手機品牌vivo、華為、小米、OPPO 紛紛推出屏下指紋識別手機之後,三星也將搭載這種技術。作為手機第一大廠商,三星成為屏下指紋玩家將會進一步帶動屏下指紋技術的普及,預計到2019年,超音波和光學屏下指紋識別技術佔手機指紋識別市場的比重從去年的3%到未來的13%,提升10個百分點。
  • iPhone 13:屏下指紋,穩了!
    有人說face id會是未來識別技術的潮流和趨勢,這確實沒錯,因為其優點要遠遠大於缺點,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有指紋識別不可比擬的優勢,但也正是因為技術含量+使用成本高,使得大多數安卓廠商無法跟進,而屏下指紋就成了如今安卓手機替代face id的最佳方案。
  • 屏下指紋辨識技術的種類、所帶來的問題以及是否真的是必備的功能
    圖像處理與分析屬於比較後端的處理,今天要講的屏下指紋辨識,會是屬於比較前端的部分。目前已經開發出來可以擷取指紋的方式大概有光學式指紋辨識、電容式指紋辨識與較為新穎的超音波式指紋辨識。 光學式指紋擷取的原理很好理解,就是利用光線照射到指頭上,再由另一端的接收處來偵測其反射訊息,進而辨識出指紋樣貌,像是有不少海關的指紋辨識機,就是利用光學式設計。
  • iPhone 13:或將Face id+屏下指紋
    有人說face id會是未來識別技術的潮流和趨勢,這確實沒錯,因為其優點要遠遠大於缺點,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有指紋識別不可比擬的優勢,但也正是因為技術含量+使用成本高,使得大多數安卓廠商無法跟進,而屏下指紋就成了如今安卓手機替代face id的最佳方案。
  • 蘋果終於將跟進屏下指紋 預估iPhone 13回歸Touch ID
    當然,也有很多人抱怨為何蘋果遲遲不肯跟進屏下指紋技術,如今這些可能在明年的iPhone 13上成為現實。看看蘋果今年加入了一個磁吸,就配合不送充電器,各種磁吸配件,你便懂了。當然了,再過去幾年屏下指紋技術確實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有些時候確實識別率比較低,所以今年秋季蘋果發布會時,新款的iPad採用了側邊指紋技術,讓Touch ID得以回歸。由此來看,技術的不成熟,也是蘋果不採用屏下指紋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 LCD也能實現屏下指紋,智慧型手機還有哪些解鎖方式?
    當年使用「小靈通」的時候,先按 # 再按確定解鎖成為了我使用手機永遠的第一步。昨天看到盧偉冰宣布 Redmi 團隊已經實現基於 LCD 面板屏下指紋的消息後,我不禁想到:早已習慣了指紋和面部識別的我們,是否還記得當年的那些解鎖方法?
  • 屏下指紋解鎖如此盛行,蘋果為何摒棄轉向推出Face ID?
    相信很多網友希望新出的iPhone將會同時使用faceID和屏下指紋識別,但是自從蘋果在推出iPhone X後好像就不打算使用屏下指紋技術了,即將發布的三款iPhone沒有就連最新的iPad也被剔除掉了指紋解鎖,而且有預測分析師說2019年的iPhone機也不會再用屏下指紋,那麼蘋果為啥要將這個盛行的技術給去除掉呢
  • 側邊指紋VS屏幕指紋,通過分析,幫你擺脫選擇困難!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好朋友小歐,今天我來跟大家分享的是手機指紋,對於現在手機成為了我們越來越重要的一款產品, 所以安全性上我們自然是越來越重視的,現在主要就是靠指紋來實現我們對於手機安全的需求了。
  • 或引入最先進屏下指紋識別
    從iPhone 5S首次加入的Touch ID指紋識別功能,到iPhone X取消指紋識別功能,以Face ID人臉識別替代,都引領了手機行業的發展。如今,Face ID人臉識別功能已經成為iPhone的標配功能,但是這項功能在臉部被口罩遮擋的情況下,解鎖效率與便捷性便會大打折扣。過去的兩年,外界不斷又流言稱蘋果會在今年的iPhone 13中引入屏下指紋解鎖功能。
  • 你的指紋是如何解鎖你的手機?一文帶你看懂指紋識別原理
    現在的手機解鎖方式越來越高級了,從以前的輸入密碼解鎖到2012年9月全球第一款指紋解鎖手機iPhone5s的誕生,讓指紋解鎖真正的成為了一種潮流。指紋解鎖之後,現在又推出了面容解鎖,每一種解鎖方式都是一種全新的技術原理,那麼我們今天就來了解指紋識別原理。
  • 解析超聲波屏中指紋技術的特點
    據SamMobile報導,三星Galaxy S10將會是三星首款屏下指紋手機,相比現在安卓陣營的光學屏下指紋識別,三星S10將採用更加先進的超聲波屏下指紋傳感器。 屏下指紋識別兩種方案中,一種是以Synaptics以及匯頂科技為代表的光學屏下指紋技術,另一種則是以高通為代表的超聲波屏下指紋技術,目前已經商用了光學屏下指紋技術
  • 區域屏下指紋搭配 7nm 獵戶座,迎來首個十年的 Galaxy S 將一口氣...
    三款 Galaxy S 分別會搭載 5.8 英寸、6.1 英寸和 6.4 英寸的屏幕,指紋是識別的方案也會有所不同,實體指紋識別和屏下指紋識別兩種方案都會出現在新機上。現在又有新報導指出,三星這三款新機將是 Galaxy S10 Lite、Galaxy S10 以及 Galaxy S10+,他們有望在明年的 NWC 2019 上,和使用
  • 高通發布第二代超聲波屏下指紋,升級1.7倍識別面積
    【天極網手機頻道】在CES 2021展會旗艦,高通發布了旗下第二代超聲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在硬體形態上,高通的第二代 3D Sonic Sensor識別面積比上一代多了77%,從原來的4mm×9mm增加值8mm×8mm,這一改進從根本上增加了以往1.7倍的生物數據。
  • 目前流行的三種指紋解鎖方式,你最喜歡哪種?
    目前流行的三種解鎖方式有側面、後置或屏下指紋解鎖;這三種解鎖方式各有各的優缺點,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我個人覺得屏下指紋解鎖的方式更好,有四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在使用過程中,屏下指紋解鎖方式相對而言方便些。
  • 蘋果全新指紋識別專利過審!iPhone 13系列或將應用
    蘋果雖然是指紋識別的主要布道者,但在屏下指紋識別這塊卻遲遲不肯入場,從iPhone X系列推出3D結構光之後就一直採用人臉識別的方式進行解鎖,但出於公共安全考慮,人們出行不得不與口罩相伴,這也讓Face ID(面容解鎖)的處境有些尷尬和微妙,呼籲蘋果開發屏下指紋識別的呼聲也一浪高過一浪。
  • CES 2021|高通發布第二代超聲波屏下指紋,升級1.7倍識別面積
    在CES 2021展會旗艦,高通發布了旗下第二代超聲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在硬體形態上,高通的第二代 3D Sonic Sensor識別面積比上一代多了77%,從原來的4mm×9mm增加值8mm×8mm,這一改進從根本上增加了以往1.7倍的生物數據。
  • 破解三大難題,曠視科技實現無感指紋識別
    近年來,為了提升使用體驗,最大化屏幕視覺效果的全面屏手機日漸流行。按照技術原理分類,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包括光學屏下指紋和超聲波屏下指紋兩種: 光學屏下指紋識別:當手指按壓屏幕後,屏幕的RGB像素作為光源發出光線穿透蓋板至屏幕表面,將指紋紋理照亮,谷脊信號差可以通過反射光線的強弱,傳遞至屏下傳感器。傳感器將根據反射光線形成的指紋圖像進行分析和比對,達到解鎖目的。
  • iPhoneSE3很激進,屏下指紋+更大屏幕+更多鏡頭,價格依舊感人
    摘要:一提到小鋼炮,相信很多果粉都不會陌生。這是蘋果推出的一款性能、外觀特別受歡迎的iPhone SE小屏手機,因此蘋果iPhone SE小屏手機被賦予了小鋼炮之名。面對2020年推出的這兩款小屏手機上市後出現後期銷量乏力的問題,蘋果將在2021年春季嘗試著發布了一款屏幕更大、鏡頭更多、並且支持5G網絡、屏下指紋和快充的iPhoneSE3新機。iPhoneSE3將支持5G網絡,取消小屏設計,屏幕尺寸直接由4.7英寸變成6.06英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