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春秋 《論語·顏淵》)
【註譯】
全句譯意為: 百姓如果富足了,您怎麼會不富足?百姓如果不富足,您怎麼會富足?
【品讀】
春秋時魯國鬧饑荒,國家用度不足,魯哀公問有若(孔子的弟子)怎麼辦?有若建議減少稅收。魯哀公說現在的稅收還不夠用,怎麼能再減少呢?有若就說了上面的話。對人民的稅收,這不只是一個財政經濟問題,更重要的,是個執政治國的道德理念問題。「輕徭薄賦」,「藏富於民」,百姓衣食富足,是國家富強、政權穩定的前提。從有若的話中,可以看到重民思想已深人儒家弟子的心中。#國學銘言#
作者:許 樹 俠
校稿:遊金地 小揚
本文屬於公益用途,意在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評論您的觀點!文章中如有錯別字,歡迎指出,我們將積極改正!圖文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