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無情人有情」,自然災害雖然勢不可擋,但人間自有真情在,回顧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噩夢依稀」。
這場突如其來高達八級的大地震,不僅波及範圍廣,對震源中心的幾個縣區更是造成了致命傷害,其慘烈程度讓聞者傷心見者落淚,是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據事後統計,這場災難共造成了69000多人死亡,37000多人受傷,17000多人失蹤,上千萬間房屋倒塌損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萬多億元!
可面對災難,中國人民再一次向世界展現了民族凝聚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人民眾志成城,以不同的方式支援災區重建,短短兩年的時間,就讓災區面貌煥然一新。
然而「逝者安息,生者堅強」,災難過後,8萬多名遇難同胞的銀行存款和貸款,又是怎樣處置的?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國家也有考慮,所以對此有明確的相關規定,具體處置方案以逝者的實際情況為準:
第一種,對於逝者有明確繼承人的帳戶:銀行擁有保管權,繼承人想要繼承這筆款項,需要走嚴格的法律程序,攜帶相關手續、證明,可以取走這筆款項;
第二種,對於逝者沒有明確繼承人的帳戶:這些錢仍不屬於銀行私有,因為逝者如果有明確的單位,那這筆款項則歸單位所有;
反之,如果逝者既沒有明確的繼承人,又沒有明確的單位:那這筆款項將歸國家所有,用於災後重建,畢竟地震之後,國家需要大筆的人力物力,經濟壓力很大。
第三種:對於失蹤人口,無法判斷其生死的銀行帳戶:也有著特殊的處理措施,這些帳戶被劃為「沉眠存款」,有一個等待期,等待認領,如果超過規定期限仍未認領,那這些存款也會被劃歸國有,用於災後的各種重建,減輕國家的財政壓力。
第四種,如果逝者生前有貸款:災難對於慘遭不幸的家庭來說是一生的創傷,如果不幸離世,對於這些生前的貸款,銀行會選擇核銷不再追責,這也是出於人道主義的一種考慮,非常人性化。
結語:「曾經的滿目瘡痍,如今已經浴火重生」,讓人不禁產生了一種時空倒錯之感,這些奇蹟背後,是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展現了國家和人民面對災難之時不屈的決心和信心,讓世界震驚,讓國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