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使與魔鬼 日本教育面面觀》看孩子理財教育

2021-01-09 辣媽達摩院

文/辣媽達摩院

寫在前面

正如書名所顯示,這本書描寫了日本教育的方方面面,總體說來,問題大於成績。本文不談問題和成績,僅就個人感受最深的孩子理財教育相關內容,談談自己的淺見,希望能對各位父母有所啟發。

理財教育要趁早

日本曾對3~6年級的小學生做過一項關於零用錢的調查,結果顯示,85.7%的小學生有存款,其中約60%的人存錢的理由是「為了將來」。

而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孩子面對「巨額」零花錢(比較典型的如壓歲錢)常常無力掌控,不是父母「幫忙收著」,就是亂消費、高消費,折射出較差的理財能力。這一點上,日本有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曾給當代父母一些建議,其中他就說過:

如果不想因為錯誤的理財決定而遺憾終身,就必須從小接受理財教育。

當今社會,「財商」已經與智商、情商並列為孩子未來的三大必備素質。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金錢觀的萌芽期在6歲以前已經形成。所以,父母要重視孩子的理財教育,且理財教育要趁早。

理財教育如何做

1、從幼兒理財啟蒙開始

孩子在一歲左右逐漸開始有物權意識,到一歲半已經很懂得維護自己的物品。這個階段可以陸續開始對孩子做一些理財啟蒙。

比如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找到數字與具體實物的對應關係;通過繪本故事告訴孩子,玩具是需要交換來的;出門買東西時詢價、付款(建議付現金)、找零等,慢動作跟孩子演示一遍。

孩子兩歲以後,會經常主動要買玩具、買零食,讓孩子清楚買玩具的錢是爸爸媽媽工作賺來的,一個月只能買一隻玩具。

經常性地給孩子講、讓孩子參與一些買賣過程,孩子很快會學會其中的門道。同事小青的家裡開超市,3歲的兒子耳濡目染,不僅認識錢的面額大小,還知道買一瓶水2元、一包紙巾2元,他喜歡的零食需要找零,買一隻汽車就需要好久不能買其它玩具了。

2、給孩子一隻儲蓄罐

3歲以後的孩子,可以給他一隻儲蓄罐,既是玩具,又是可以拿來買東西的魔法罐。孩子會很高興於收集硬幣和零用錢。

當孩子擁有一隻儲蓄罐,他會自覺儲蓄,而不是有錢就拿來買零食。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以後想買東西都從這裡拿錢。

當然,我們想為孩子買一件較為昂貴的禮物時,可以提前給孩子以現金獎勵(通過節日紅包或孩子表現好的獎勵等方式),然後昂貴禮物自然是儲蓄罐來「支付」。

通過這一系列動作,孩子會產生成就感和責任感,從而愛上主動儲蓄。

3、引導孩子自主管理零用錢及記帳

孩子到了小學階段,可以逐漸開始引導孩子自主管理零用錢(父母要捨得適時放手)及記帳。

比如引導孩子記錄每一次收入和支出,以及原因。

記錄一段時間後,可以引導孩子將積蓄分為幾部分:50%用於固定儲蓄、30%用於「大計劃花費」、20%用於日常零花。

讓孩子理解,固定儲蓄是以後會越來越多的增值資產,每一次收入都要先拿出來50%放入這一部分,任何時候都不能輕易拿出來;「大計劃花費」是孩子想要或必須要買的昂貴花費,可能要儲蓄較長時間才能實現;日常零花就是孩子日常的零食、玩具等的花費。

以上這些都由孩子自主掌控,父母可適時引導。孩子通過一段時間的儲蓄、購買,會逐漸形成良性的消費觀和理財觀。

當然,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購買行為,要鼓勵孩子多參與,幫助孩子學會買東西,從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4、鼓勵孩子獲得和花費金錢

通過書本學習和參與家庭日常事務,讓孩子理解錢的一般來源和去處,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金錢,以及良性花費金錢。

比如孩子的錢除了節日紅包和日常零花錢,還可以有孩子自己掙得的部分。比如通過日常的良好表現獲得的獎勵金,幫忙做家務所得的勞動報酬等,還可以像《小狗錢錢》裡的吉婭一樣通過自己的特長獲得額外收入。

與儲蓄相比,花錢似乎更容易,父母要鼓勵孩子合理計劃花費金錢。比如今天不開車帶孩子逛超市,回來時僅剩10元錢,若是打車回家則剛好10元,但是就不能買孩子想要的冰淇淋了;若是坐公交回去,每人2元,剩下6元剛好可以給媽媽和孩子一人一根冰淇淋。

讓孩子自己選擇,通過選擇實踐,孩子理解了零食與車票的價值與用途。不論哪種方式,都讓孩子在幼年階段就接觸到了市場經濟的理念和知識。

5、給孩子建立銀行帳戶

可以儘早給孩子建立銀行帳戶。孩子未滿16周歲前,監護人陪同孩子到銀行為孩子辦理開戶,監護人需帶自身身份證及孩子身份證件(身份證或戶口本均可);孩子若已滿16周歲,則可獨自到銀行辦理開戶。

父母帶孩子到銀行辦理開戶,對孩子來說,絕對具有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孩子從此刻起,會開始正視金錢,並逐漸樹立理財意識。

除了儲蓄,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也可以陸續介紹簡單的理財常識給孩子,比如講解銀行利率、家裡每個人的保險、銀行理財產品、股票基金等。父母的一些理財操作也可以與孩子討論和讓孩子參與。

父母還可以詢問和求助附近的證券交易所有無適合孩子學習的股票基金知識遊戲軟體。比如日本的東京證券交易所,專門向孩子推出了學習股票知識的遊戲軟體,孩子們可以根據實際股價進行模擬交易,在遊戲中逐漸掌握操作方法和相關的財經知識。

寫在最後

理財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社會活動,目前我國的學校教育對這方面涉及較少,就需要我們父母重視孩子的理財教育。從書本中學習基本理論常識,從生活實踐中培養理財意識,養成孩子終身受益的理財習慣。

關於理財教育,雖然我們覺醒得較晚,但是不是有句話麼,「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所以,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吧。

——End

這裡是『辣媽達摩院』,80後媽媽,愛讀書,愛運動,愛彩鉛,最愛的是分享孩子成長點滴。與您共同探討孕期、產後及育兒等話題,助您從容做辣媽!歡迎關注、點讚及轉發!

相關焦點

  • 母嬰界首次以星座和媽媽談育兒,12星座寶寶的天使與魔鬼
    星座VS.育兒面面觀  從關注者的角度來看,現代社會處處面臨壓力,需要運用各種心理、溝通去達成目標或解決問題。關注星座無非是希望更了解內心的自己,以及自己在乎的、關注的人。而這些人群中間有一大群人有著一個統一的名稱——「媽媽」。
  • 從日本青訓看,足球是最好的人格教育
    這是因為,足球本身就是最好的人格教育——如何過好一生的道理,幾乎都包含在了裡面。 >>>顧及他人 團隊至上<<<< p="">日本人一直以強大的自制力和集體意識讓世人讚賞。看日本足球,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這是一個團結的隊伍在戰鬥。作戰配合的默契程度,以及場上「團隊至上」的精神,讓很多歐洲球隊都不能望其項背。
  • 天使中的魔鬼
    限於篇幅,我們隨機看某一天中它的待遇。深秋的黎明,城市未醒,街燈未滅,你看,昏昏暗暗裡,三三兩兩的孩子背負著碩大的書包,像是被上帝遺棄的天使,行走在孤寂的街頭巷尾。無意中看到一首改編自歌曲《魔鬼中的天使》的歌詞,我試著哼唱起來,還真有那麼一點味道。只是,世間沒有魔鬼,有的只是被妖魔化的可怕念頭。
  • 同是死亡教育,日本家長和中國家長的態度有多大?這種教育要趁早
    其次,如果家長不能跟孩子解釋「死亡」,總是認為「死亡」是一件避諱的事情,隨便敷衍過去,孩子也可能學會不追究問題本源,不會看待事情本質,這對他們的成長也有壞處。 所以,死亡教育要趁早! ★同樣是死亡教育,日本人如何做的?
  • 中國孩子從小穿鞋襪,日本卻推行「赤足教育」,光不光腳差別很大
    所以,中國的父母都比較重視孩子的「足部保暖」,目的就是防止孩子「因足寒而生病」。不過,日本的父母卻與中國的父母不同,他們喜歡讓孩子「光著腳走路」,絲毫不怕孩子「受寒」。原因很簡單,日本推行「赤足教育」,認為「赤足」對孩子的各方面發展都有好處。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
  • 《天使與魔鬼》壓軸謝幕 伊萬不演指環王前傳
    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閉幕片《天使與魔鬼》21日下午舉行了特別記者會,男主角伊萬-麥克格雷格和女一號祖裡爾攜手亮相,現場鎂光燈亮成一片,許多伊萬的粉絲也聞聲趕來,拿著照片大喊偶像的名字。製片人邁克-羅森博格表示,「《天使與魔鬼》作為一部被梵蒂岡定義為『無害』的驚悚懸疑片,我期待它可以在中國公映!」
  • 魔鬼中的天使,對你來說什麼是天使,什麼又是魔鬼呢
    大家好歡迎來到修爾說音樂我是修爾,天使和魔鬼在提及的時候大家腦海之中會出現兩副情景,一副便是生活在美麗天堂之中的可愛天使,而另一副便是居住在陰暗地獄裡的魔鬼,那你是否見過魔鬼中的天使呢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就叫做《魔鬼中的天使》。
  • 腐國又一對基友CP,創世第七天,天使張開翅膀為魔鬼擋住第一場雨
    《好兆頭 Good Omens》這部奇幻喜劇把天使與魔鬼變成一對好搭檔,一個軟萌可愛,一個騷氣十足,從宇宙開始到世界末日,我們一直在一起。按理說,天使與魔鬼代表著正邪兩面,應該勢不兩立針鋒相對,但天使阿茲拉斐爾(Michael Sheen)與惡魔克勞利(David Tennant),在一起時卻是這樣的畫面。
  • 你是做魔鬼中的天使,還是天使中的魔鬼?
    記得很多年前,我的精神分析老師問過我們一個問題:「你是願意做魔鬼中的天使,還是天使中的魔鬼?」當時絕大部分同學,都選了「天使中的魔鬼」,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更輕鬆一些。由別人來感化你,比你去苦苦感化別人,要好多了。
  • 十二星座的天使與魔鬼
    天使白羊座:能讓對方感受到這世界上最真摯的愛。 魔鬼白羊座:要跟最親密的人較勁。天使金牛座:能給對方最隱秘的性感和情調。 魔鬼金牛座:固執,自我為中心。天使雙子座:為對方製造多層次多角度的快樂。 魔鬼雙子座:情緒化,隨心所欲。
  • 孩子犯錯怎麼辦?這三個教育雷區可別再犯
    相信有孩子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孩子聽話的時候像小天使,調皮搗蛋起來簡直是來追債的魔鬼。旺盛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是孩子的本能,在這一過程中,他們難免會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面對孩子犯錯,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呢?(一)三種常見教育雷區當孩子犯錯時,我們常常會看到三種父母。類型一:打到知道錯了為止!
  • 孩子丟三落四怎麼教育?
    本期話題:孩子經常丟三落四,怎麼教育?《論語·公冶長》記載: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季文子為人謹慎,凡事都要「三思而行」,即多次考慮以後才決定做與不做。孔子都不贊同他的觀點,認為只要再思就行。不過看問題應該是一分為二,客觀地分析問題。
  • 《追夢赤子心》:現實教育的惡魔與天使之間的較量
    文章為雲吞爸爸原創首發,歡迎關注評論轉發分享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於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因此說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喚醒。這是一部節奏舒緩的電影,很多人都在討論男主角的堅持,追逐夢想的執著,用了十年的堅持與努力向世人和家人證明自己,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非常的勵志,完美詮釋了「堅持就是勝利」的真正意義,但我更關注的是男主角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所接受到的教育,經歷了嘲諷,貶低,不被看好等等猶如惡魔般的打壓,但又在恰當的時候得到了支持,輔導、幫助等等天使般的鼓勵。
  • 早期教育是怎樣孩子「摧殘」孩子的?
    對於一個兩歲多的孩子來說,什麼最能吸引他?也許很多爸爸媽媽會認為是動物園或者是超市,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有很多好玩的東西。事實是什麼呢?請看下面三個案例。圖片來自網絡●案例反思北京華夏正源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長孫金龍分析認為,上面三個例子中的孩子都是兩歲多,如果讓家長選擇要哪樣孩子,我想絕大多數會選擇要美奇這樣的女孩或幫外公下棋的那位小男孩,沒誰願意要那位動物園不去超市不去只願意去打麻將的男孩
  • 網友:魔鬼成了天使
    很多人會說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一直覺得這樣的說法對老師有失公允,畢竟,很多時候,孩子受家庭的影響更多一些。也有人會說,老師是教育考試機器的一種職業,聽著很讓人難過,但是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畢竟,家長還真的很看重孩子成績的,沒有成績就不能進入更高一層學習。千人千面,老師都一樣嗎?其實,老師與老師之間也是有很大區別的。怎麼說呢?大部分老師都是比較務實的,比較樸實的。
  • 「我只讓我家孩子看教育類的電視節目」教育專家:越看孩子越落後
    前兩天在一個媽媽群裡聊到孩子看電視的話題,很多媽媽吐槽自己家孩子回家就抱著電視看動畫片,不讓看就哭鬧。其中有一個媽媽用頗帶驕傲的語氣說:「我只讓我家孩子看教育類的電視節目,從不讓孩子看沒營養的動畫片」。稍微留意一下我們就會發現,越來越多的電視節目定位「嬰幼兒」,以「開發嬰幼兒智力」為宣傳語。
  • 名校情結、地獄考試、焦慮媽媽……日本教育系統內卷實錄
    本文摘自沃爾夫倫《日本權力結構之謎》中對日本的教育的探討和批判,展示了同樣處於「系統」之中的教育,怎樣將學生置於複雜的等級關係之中。其中「唯名校論」、「地獄考試」、「教育媽媽」等內容,無不為當今中國社會的教育現狀帶來警示。
  • 重視孩子教育,教育有方法的星座,能把孩子培養成才
    古代有孟母為了孟子的讀書教育問題,三次搬家的故事。在當代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孩子的教育問題漸漸被家長重視起來,各種補習班紛紛上線,家長也絲毫不會心疼自己的錢包,打著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口號,可是卻給孩子帶來無限的負擔。
  • 雲龍示範區:「守護天使」關愛兒童防拐賣安全教育進課堂
    44 來源: 公益瀟湘 舉報   (通訊員:湯麗 易安琪 圖:唐紫薇 龍文英)為進一步增強孩子防拐賣意識
  • 教育孩子,口耳相傳是不夠的
    開家長會時,班主任點了幾個孩子的名字,著重批評這些孩子的家長,說他們不配合學校,教育孩子是需要學校與家長共同完成的事業,可是,你們一心只想著賺錢,賺那麼多錢,萬一孩子沒教育好,成了街頭混混,社會蛀蟲,你們那時候後悔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