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度有緣人,如來說這句話是妄語,你明白怎樣通達無我之法嗎

2021-01-09 慧悟佛心

學術界一般認為《金剛經》是公元一世紀的作品,402年中國佛教的著名翻譯家鳩摩羅什,首次將其譯成漢文,廣為流傳,佛門各宗派競相習誦,禪宗直接把此經視為心印和宗經之一。寺廟日常課誦,僧人講經傳法都以此經為本。

六祖慧能大師說:「夫金剛經者,無相為宗,無住為體,妙有為用。」道出了學佛要以無相為宗旨,無住體空為目標,用自己的智慧去感悟般若妙義,成就無上菩提。只因為世人被煩惱執著蒙蔽了自性,所以,佛陀傳授了見性之法,讓世人了解自己的真如本體,回歸自性。

《金剛經》雖然是大乘般若智慧,深奧無比 ,有上根的人,很快就能體悟其無上的般若智慧。如果,沒有慧根的人,讀誦再多也不會體悟佛意的。佛陀所說的善法,就是為了消除世人不善的心,讓世人超俗悟聖,永遠破除迷失的心。

經中所講的都是,眾生自性本有的,讀誦就會解悟。如果,讀誦文字悟到了本心,就知道此經的本意不在文字。明了了自性,就知道一切諸佛的大法,都是根據此經的般若妙義,體悟諸法實相成就的。

一些念佛修行的人,不是發自內心,依止自性的內心經,而是向身外去求佛,向身外去求經,這是不正確的。依止自性內心經,就會瞭然自見清淨佛心。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是有的眾生執著了四相,執著四相就是眾生,不執著四相就是佛。迷,佛也是眾生,悟,眾生也是佛。有錢財、學問、地位,輕慢一切就是執著我相;意高自負、不行普敬、輕信破戒,就是執著人相;好事歸自己,惡事施於他人,就是執著眾生相;考慮取捨分別、諸執不忘,就是執著壽者相。

盡虛空界上至諸佛,下至昆蟲,盡含種智,無有差異,都是平等的,這是有相說,要離四相修一切善法,才能證得菩提。修一切善法,又不執著一切善法,對一切境不動不搖,出世法不貪、不著、不愛,任何地方常行方便,隨順眾生,使眾生歡喜信服。說修一切善法只是為了方便說正法,利於眾生解悟菩提。

釋迦牟尼佛說:「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沒有眾生可讓如來佛去度,如果如來佛認為有眾生可度,那麼如來佛就執著了四相,那就不是如來佛而是凡夫俗子了。

「佛度有緣人」這句話都非常熟悉,可這句話執著了四相,如來佛說是妄語。因為如來佛已經告訴世人,沒有眾生可讓如來佛去度,何來有緣人可度呢?

一切雖非真,但假有仍存在,正如無筏不得渡河,無指不得望月一樣,無法則難以入道,無相亦難以悟性。只有既否定一切的實有,又否定一切的斷滅,認識到非實的本質和假名的價值,才能悟得真如實相,證得無上聖智。既不住色聲之相,也不住斷滅之相,遠離邊見,行於中道,這才是通達無我之法。

深入經藏,解悟無上的般若妙義,破四相,消除迷失的心,回歸本性,瞭然自見清淨佛心。

相關焦點

  • 佛教:這四個特徵的人,與佛有緣,看看你有嗎?
    佛家有這樣一句話,叫做「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諸佛如來是出世間的大醫王,能除一切煩惱障礙,卻不能救拔慧命將盡之人。很多才接觸佛法的善信,經常提問的就是,某位「大師」說我有佛緣,你覺得是這樣嗎?「緣」是佛家認識世界的基本觀念,萬物有緣,才能發生關聯,並進一步發展,乃至產生結果。佛緣亦是如此,它是指某人和佛有感性上的關聯,甚至有似曾相識之感。
  • 說說「佛度有緣人」這句話
    「佛度有緣人」這句話大家常常聽過, 那麼「度」是什麼, 佛是如何「度」你,你是「有緣人」嗎?你需要佛來「度」你嗎?一個「度」字,如果不明白它的含義,那無論你是「有緣人」,還是「無緣人」,即使佛「度」了你, 你還是不懂感恩。
  • 淨空法師:佛度有緣人,什麼是有緣
    就在現前;時間沒有了,沒有先後,無量劫前也在面前,無量劫之後的將來還在面前,統統看到了,所以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緣眾生都可以同時普度。這些菩薩,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們是不是天天這樣做?是的,沒休息過。為什麼眾生還這麼多,還在受苦受難?不是佛菩薩不度他,是他的緣不成熟,這個時候要給他講佛法,他排斥,他不能接受,這就是佛度有緣人。什麼是有緣?相信的人,能理解的人,能依教奉行的人,就得度了。
  • 人人都跟佛有緣嗎?
    有人發給我一段話:「常有人問:『你覺得我跟佛有緣嗎?』其實,每個眾生皆具佛性,到了一定時候就會甦醒,因此,可以說人人都跟佛有緣。只不過,對有些人來講,這種因緣暫時還沒成熟而已。」發給我的人說:「想聽聽你的見解。先告訴你哦,這是位著名堪布的教言。」
  • 佛度有緣人,這三種人與佛有緣,你是嗎?
    在諸多影視劇與文學小說之中,我們常常能夠聽到這麼一句話「施主,你與佛有緣!」這句話也一直被不學佛之人用於日常調侃的語句之人。但大家可能忘了,這些只是「影視劇、小說」中對於佛教帶有色彩的提及,也並不可取!在佛門之中有這麼一句話「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
  • 佛度有緣人
    佛對於我們一般人並不陌生,即便我們在農村長大,爺爺奶奶輩初一、十五都會燒香,除了對於先輩緬懷也有內心深處對於菩薩的虔誠。但這些跟真正的信奉佛還又不一樣。沒想到只是為了尋找共同話題聊到佛,這個遁入佛門的客戶本著佛度有緣人,覺得我還算是個有緣人,毫不吝嗇介紹起來。佛教分兩種:一種是出家,就是我們電視上看到一些看破紅塵人士,出家拜佛修煉。這種人的境界是比較高的。
  • 佛說: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有這三個特徵,看看你有嗎?
    想要有大智慧,遠離煩惱、災難、厄運就要從當下做起,努力去培植自己的福報,自開發自己的智慧,佛說這三種人,是最有智慧的,看看你有嗎?一、不妄語,不起妒忌之心。佛經中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這是說人的憎恨之心一旦升起,一旦爆發,就會把福氣都趕走了,只剩下怒火與所有的瘴氣,哪裡還會有幸運與福報呢?
  • 學佛人:破除「我執」之心,佛緣相隨,福報必至!
    至於他們能不能成為「佛奈我何」的魔王呢?也不可能。不信,來看這麼一則「引渡如來」的故事。《雜阿含經》中記載了如是一則傳說:如是聞,佛昔年在十六大國之一的摩揭陀國民間弘法。那時候,佛門初創,佛家戒律甚嚴,頭陀法盛行。僧人無處掛單,也不會找民家借宿。一般在林間、樹下、墳冢、穴窟等地禪定過夜。連佛也不例外。有一次,佛借宿於一處冢間,那個地方是一個針毛惡鬼的居所。
  • 怎麼才算是與佛有緣,通常有4個特徵,看看是否有你
    怎麼才算是與佛有緣,通常有4個特徵,看看是否有你,當年,悉達多太子看盡了人間的生老病死,毅然放棄王子的身份,拋棄榮華富貴。出家學道,經歷很多修行,都沒有找到心中的真理。於是才有了雪山六年苦行,每天只吃一麻一麥,瘦得皮包骨頭。悉達多認為這是在冒著生命危險在修行,最後悉達多也明白了這不是自己心中的道。悉達多最後發現苦行也沒有找到人生宇宙的真理。
  • 如何才能見「如來」
    佛在《金剛經》裡有一個偈子叫做,「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既然以」音「和「色」都不能見如來,那麼,怎樣才能見如來呢?佛代表的是真如本性 真如本性無色 ,可以現種種色,真如本性無音,可以現種種音。
  • 淨土法門:要記住凡是念阿彌陀佛的人,他就是如來第一弟子!
    我們聽了這些話,很幸運,這個法門我們遇到了。經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要不要做佛的第一弟子。要想做佛第一弟子,只有這部經上有,其他經上沒有。這部經為什麼會有?彌陀如來,在一切諸佛大眾當中稱為第一,佛是諸佛當中的第一,佛的弟子也稱為第一弟子。『心無下劣』者,「能生信故」,這句話很重要,這部經典、這個法門,是不是真相信了?有許多人說,我真相信了。什麼叫真信?
  • 人在紅塵,怎樣才能擁有更好的福報?高僧說:先把這四句話背下來
    我問老人:一個人,身在紅塵,怎樣才能擁有更好的福報呢?老僧笑了笑,他說:人在紅塵,要想擁有更好的福報,請先把這四句話背下來。那麼,老僧嘴裡的這四句話,究竟是什麼內容呢?第一句話: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老僧說,佛家和前人,留下了很多關於人生福報的經典語句,其中「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更是深入人心。
  • 為什麼佛雖慈悲,卻只渡有緣人,佛陀告訴你答案
    實際上出現這樣的情況,一部分的原因是你和佛無緣。這樣的說法讓很多人難以接受,佛不是講究慈悲,普度眾生的嗎?為什麼佛雖慈悲,卻只渡有緣人?實際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02眾生的選擇不同佛菩薩度人並沒有任何的差別心,只想每一個眾生都能夠得度,但是為什麼只度有緣之人呢?並非是佛陀特意的放棄了某些眾生,而是眾生沒有去選擇被佛陀救度。佛曰:其未度者,皆亦已做得度因緣。
  • 「佛渡有緣人」,這3種人與佛有緣,有你嗎?
    與佛無緣的人,即便你生拉硬拽,領他進入佛門,他也會心存疑慮,在修行的路上進進退退。其實,正如《梵網經》中所說,「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眾生佛性平等,未來皆當作佛,哪會有與佛無緣的人呢?只不過,眾生各有宿世因緣,與佛結緣的時機,各不相同,存在機緣成熟早晚的問題。下面這三種人,佛緣已至,看看有你嗎?其一,聽聞佛號,即有佛緣。
  • 為什麼說越是中庸的人,命越好?這句話有道理嗎
    中國有句古話:「極高明而道中庸。」 《中庸》裡孔子曾說過: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 佛教:「佛渡有緣人」,這四種人,與佛有緣,是你嗎?
    佛門中有句話: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雖然佛陀曾說,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是未來佛。然而,眾生根性業力有別,與佛結緣的因緣時機也是不一樣的,這一生福報大、善根厚的人往往有緣遇到善知識而得到渡化、離苦得樂。而福報淺薄、善根不足的人今生往往很難與佛結緣。
  • 什麼樣的人與佛有緣,包括你在內嗎?
    佛門有一首著名的《緣起偈》,「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佛家認為,宇宙萬有,包括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緣起」的。關係有親疏,緣分有深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人緣。佛陀成道,歷經三大阿僧祇劫,與佛有緣的人可謂無量無邊。所以大乘教法認為,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有佛緣。
  • 佛度有緣人,這3種人與佛有緣,看看有你嗎?
    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不度無緣之人。有佛緣的人,才能接受佛菩薩的教誨,解脫苦惱,不過從深一層角度上講,眾生皆有佛性,也就是說,每個人也都與佛有緣。經云:「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既然眾生皆有佛性,那為什麼又說,佛不度無緣之人呢?
  • 佛說:命好福深之人,身上都有這4大「吉兆」,看看你有嗎?
    不是有多少多少財富,而是一生平安,活得自在。家財萬貫不如夢穩心安,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其實最終都不屬於自己,萬法皆空,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擁有再多名利,無常一到,什麼都帶不去,就像那句話說的: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終其一生,什麼都不屬於自己,真正時刻伴隨自己的唯有自身的業力。所以,人最大的資本就是多積福,積德行善,才能命好福深。
  • 與佛有緣的4種人,看看有你嗎?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如果我們經常翻閱經書,這幾句話一定不會陌生,這四句話是佛經的「開經偈」,是唐朝時期武則天所作。我們都知道,武則天也是一個虔誠的信佛之人,她為佛經所提的開經偈充分表達出了處於迷茫困惑中的眾生幸遇佛法時,內心的那種法喜和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