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一般認為《金剛經》是公元一世紀的作品,402年中國佛教的著名翻譯家鳩摩羅什,首次將其譯成漢文,廣為流傳,佛門各宗派競相習誦,禪宗直接把此經視為心印和宗經之一。寺廟日常課誦,僧人講經傳法都以此經為本。
六祖慧能大師說:「夫金剛經者,無相為宗,無住為體,妙有為用。」道出了學佛要以無相為宗旨,無住體空為目標,用自己的智慧去感悟般若妙義,成就無上菩提。只因為世人被煩惱執著蒙蔽了自性,所以,佛陀傳授了見性之法,讓世人了解自己的真如本體,回歸自性。
《金剛經》雖然是大乘般若智慧,深奧無比 ,有上根的人,很快就能體悟其無上的般若智慧。如果,沒有慧根的人,讀誦再多也不會體悟佛意的。佛陀所說的善法,就是為了消除世人不善的心,讓世人超俗悟聖,永遠破除迷失的心。
經中所講的都是,眾生自性本有的,讀誦就會解悟。如果,讀誦文字悟到了本心,就知道此經的本意不在文字。明了了自性,就知道一切諸佛的大法,都是根據此經的般若妙義,體悟諸法實相成就的。
一些念佛修行的人,不是發自內心,依止自性的內心經,而是向身外去求佛,向身外去求經,這是不正確的。依止自性內心經,就會瞭然自見清淨佛心。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是有的眾生執著了四相,執著四相就是眾生,不執著四相就是佛。迷,佛也是眾生,悟,眾生也是佛。有錢財、學問、地位,輕慢一切就是執著我相;意高自負、不行普敬、輕信破戒,就是執著人相;好事歸自己,惡事施於他人,就是執著眾生相;考慮取捨分別、諸執不忘,就是執著壽者相。
盡虛空界上至諸佛,下至昆蟲,盡含種智,無有差異,都是平等的,這是有相說,要離四相修一切善法,才能證得菩提。修一切善法,又不執著一切善法,對一切境不動不搖,出世法不貪、不著、不愛,任何地方常行方便,隨順眾生,使眾生歡喜信服。說修一切善法只是為了方便說正法,利於眾生解悟菩提。
釋迦牟尼佛說:「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沒有眾生可讓如來佛去度,如果如來佛認為有眾生可度,那麼如來佛就執著了四相,那就不是如來佛而是凡夫俗子了。
「佛度有緣人」這句話都非常熟悉,可這句話執著了四相,如來佛說是妄語。因為如來佛已經告訴世人,沒有眾生可讓如來佛去度,何來有緣人可度呢?
一切雖非真,但假有仍存在,正如無筏不得渡河,無指不得望月一樣,無法則難以入道,無相亦難以悟性。只有既否定一切的實有,又否定一切的斷滅,認識到非實的本質和假名的價值,才能悟得真如實相,證得無上聖智。既不住色聲之相,也不住斷滅之相,遠離邊見,行於中道,這才是通達無我之法。
深入經藏,解悟無上的般若妙義,破四相,消除迷失的心,回歸本性,瞭然自見清淨佛心。